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4年6月24日
来源: | 作者: 唯信 | 发布时间: 309天前 | 288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诗86:求祢使我专心敬畏祢的名
2. 每日旧约 | 赛56章: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3. 默想之一 | 令人沮丧的现实
4. 每日新约 | 太4章-新的旷野路
5.默想之二|成为新的族类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6月24日 求祢使我专心敬畏祢的名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八十六篇



1 耶和华啊,求你侧耳应允我,

   因我是困苦穷乏的。

2 求你保存我的性命,因我是虔诚人。

   我的 神啊,求你拯救这倚靠你的仆人。

3 主啊,求你怜悯我,

   因我终日求告你。

4 主啊,求你使仆人心里欢喜,

   因为我的心仰望你。

5 主啊,你本为良善,乐意饶恕人,

   有丰盛的慈爱,赐给凡求告你的人。

6 耶和华啊,求你留心听我的祷告,

   垂听我恳求的声音。

7 我在患难之日要求告你,

   因为你必应允我。


8 主啊,诸神之中没有可比你的,

   你的作为也无可比。

9 主啊,你所造的万民都要来敬拜你,

   他们也要荣耀你的名。

10 因你为大,且行奇妙的事,

     惟独你是 神。

11 耶和华啊,求你将你的道指教我,

     我要照你的真理行;

     求你使我专心敬畏你的名。

12 主我的 神啊,我要一心称赞你,

     我要荣耀你的名,直到永远。

13 因为你向我发的慈爱是大的,

     你救了我的灵魂,免入极深的阴间。


14 神啊,骄傲的人起来攻击我,

     又有一党强横的人寻索我的命,

     他们没有将你放在眼中。

15 主啊,你是有怜悯、有恩典的 神,

     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

16 求你向我转脸,怜恤我,

     将你的力量赐给仆人, 救你婢女的儿子。

17 求你向我显出恩待我的凭据,

     叫恨我的人看见便羞愧,

     因为你耶和华帮助我,安慰我。

 

省思:

这17 节的诗篇中却有15 项请求,

祈求的头绪太多,反而削弱了重点。

结果用一句话就涵括了一切的需要:

“求祢使我专心敬畏祢的名”。

就像一个多倒钩的鱼叉只有一个尖端,

这多项祈求的祷告也只有一个要旨。

 

祷告:

神,我的灵像散了架似的杂乱无章,

就像那名叫“群”的污鬼(可五2-10)。

求祢收拢我多种的需求、

相矛盾的欲望,还有那混乱的自我,

合成一个和谐完整的人,

“使我专心敬畏祢的名”。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以赛亚书 第五十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赛亚书》第56章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相对于第二以赛亚书专注于从巴比伦中得释放,第三以赛亚书却关心神子民内部的公共生活。所以,第三以赛亚书,要处理第二以赛亚那种诗意的期待,因为百姓从巴比伦归回后的现实是——耶路撒冷是朴实和破败的,而百姓在面临这等局面时,心灵充满了挫折和失望49


所以,在五十六章的开头,以有福开始,以此鼓励百姓(1节),要求他们活出圣洁的呼召,建立一个公平、公义的社会,并履行比如持守安息日等宗教责任,将起初摩西与百姓立约的宗旨活出来。


这种圣召还要形成一个巨大的远像,神的百姓不仅有以色列百姓,还扩充到了不洁净的太监,以及被赶散的外邦人。圣洁的以色列与原来属于污秽的外邦人,一同成为在圣殿敬拜的团体。在圣约传统里,特别引人瞩目的“太监”,这类人完全不洁,无论如何都不能入雅威的会,而在这里却说,他不但可以入雅威的殿,成为雅威的百姓,还要成为有后代记念的人(4-5节)。看来,雅威这次带来的更新,是一个类如起死回生的创造性的作为。


外邦人要在圣殿里侍奉、要在祭坛上献燔祭和平安祭,当然,这本身就是耶路撒冷圣殿存在的意义——成为这些被弃的人献祭,蒙受平安之福的途径(6-8节)。


1至8节,描绘了令人振奋的未来:以色列不但自我得以复兴,她还要成为万民蒙福的媒介;而在9至12节所描述的现实中,却令人十分痛心和失望。归回群体的生活,不尽人意,整个社会既不公义、又无敬虔的特性;民众的领导阶层,本来是负责看护、带领百姓朝着光明的未来而进发,负责教导百姓按照雅威的心意而生活。然而,他们却像是瞎眼的、不能吠的狗一般,他们只知道贪吃嗜睡、专顾自己、不顾百姓、只求自己的快活,完全不称职。



03

默想之一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也往往体现在我们的教会生活里。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耶稣基督救恩的美好,满怀憧憬地朝着圣洁的天国走去。可是,却看到教会里这一群不尽人意的信徒。他们喜爱八卦过于神的道;热衷于奔走成功之路,过于十字架的道路;追求世俗的享乐过于灵命的成长。


只要你在教会呆得够久,就会发现,社会上所犯的罪,教会也一样会犯。一堆罪人,再加上一个有罪的牧师,不时令人沮丧和失望。


救恩的理想与教会的现实之间的落差,造成不少基督徒的苦恼,使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换教会,寻找心目中理想的教会。可惜的是,到了新的教会刚开始感觉都很好,感觉找到了心中的理想,过了一段时间,教会的现实——比如牧师的不慎重又自以为是的教导、信徒匪夷所思的想法、令人大跌眼镜的道德水准,让他又感到失望!


救恩的理想与教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你有过此类的经历吗?


49 参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著,许子韵译:《布氏旧约导论:正典与基督教的想象》(香港:天道,2012),页268。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马太福音 第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1:(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2:(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马太福音》第4章新的旷野路


旷野


假如我们要明白新约,我们需要知道,新约和旧约在表达方式与主题上,有连续与不连续(或者称为“连贯/断开”)的关系,我们一直要保持着这两个看起来相反,却又相关的思维模式。


第四章,讲述耶稣作为被上主所悦纳的新的百姓,在面对魔鬼的试探时所展现的特色。祂在圣灵同意之下,被魔鬼领到旷野。在旷野的试探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是食物,关于生命的依靠;


第二是圣殿,关乎尊荣方面;


第三是敬拜,关乎效忠对象是谁的话题。


第三章结束的时候,体现了耶稣是神所喜悦的以色列的代表。那么,究竟使用什么方法,才知道真正的以色列——“我的爱子”在旷野里的真实表达呢?那试探则是一个试金石!在这里,魔鬼提出一种所谓的达到目标的方法和表现,而耶稣坚持祂的种方法,并以此来表达祂对上帝的忠诚。


魔鬼试探的内容是——它建议用它的方法来实现新的以色列,或者用它的方法来彰显新以色列的责任和身份。耶稣则说:不!祂有祂的理解和方法。也就是说,这条旷野路,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顺服的,而另一个是悖逆的;一个是属魔鬼的,而另外一个则是属耶稣的版本。


魔鬼首先说:“你若是神的儿子”,这句话包含的内容很丰富,“神的儿子”既可以理解成是凯撒奥古斯都式的君王,也可以理解为犹太人的弥赛亚,或者作为神的子民真以色列人的身份。


“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3节),这些话是来自摩西让盘石出水和以色列人在他备拉旷野,为吃肉而争闹的悖逆记忆。“神的儿子”这里所强调的不是神性,或与神有特殊的关系的意思,乃是指:真以色列的代表。魔鬼这句话直接翻译可以是这样:“你如果是真以色列的代表(要来实现真以色列的使命)的话,就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


耶稣严肃地说:“人活着不仅靠食物,乃要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祂的回应很有针对性,回到以色列人在旷野因食物而跌倒的记忆。如果不是因为食物,他们就不会倒毙在旷野,亚当与夏娃也是在食物上不忠而被驱赶出伊甸园。


而耶稣,打算将忠诚与神的话语,高于“忠诚”与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说,耶稣打算通过子在食物上的忠诚,来将以色列的失败反转过来。祂作为新的以色列,不再被食物诅咒;作为新的以色列,祂可以顺服上主,真正活出了以色列的责任和荣耀。


对今天的我们而言,有着同样的意义,我们是可以靠着神的话,活出理想的人格,不被食物诅咒。


魔鬼的第二个试探:“你若是神的儿子,你可以跳下去,主要用手托着你”。这从食物跳到人尊荣的层面。魔鬼建议耶稣用炫耀的方式,活出神儿子的身份。但耶稣说,你不要试探主你的神,抢夺上主的荣耀,等于试探主。后来耶稣骑着驴子进耶路撒冷,是以卑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身份,有力地回击了魔鬼的试探。


魔鬼的第三个试探,说“要把万国的荣华赐给耶稣”。对于万国,魔鬼有直接的权柄,它说,只要耶稣拜它,就可以得到万国。而耶稣则说:“当拜主你的神”,这也意味着耶稣假如不屈从魔鬼,祂不能轻易取得这些荣华和万国的权柄。祂说要侍奉真正的主!这也是祂作为以色列的代表,要来反转以色列被咒诅的命运。以色列因着拜假神,导致今天这个局面——被外邦殖民,被魔鬼辖制。耶稣假如不顺从魔鬼,意味着祂将付出代价;假如祂要恢复以色列的使命,将经历曲折。


这三个试探所表达的重点有两个:


第一、我们需要以耶稣表现出蒙神喜悦、合格的以色列人的身份来理解祂。如果用“耶稣具有神性”这一教义性的角度来理解的话。则会失去很多宝贵的信息。另外,也需要想一想,假如耶稣是神的身份的彰显的话,魔鬼怎么可能叫耶稣去拜它呢?


而如今,由女人而出的新的以色列、由圣灵而生的神的儿子,祂活出了拒绝魔鬼、敬拜造物主的人生,祂在旷野得胜了魔鬼的试探,等于将以色列在旷野失败的、被咒诅的,夺了回来,祂翻转了以色列的命运。


第二、作为人类可以活出造物主的要求,神其实是喜悦我们的神,祂与异教那种残酷的神不同,我们可以活出讨神喜悦的人生。耶稣如今就向我们展现了合乎神要求、讨神喜悦的模范。


施洗约翰


马太在这里作了时空的交接,施洗约翰果然没活多久,就被结束了性命。其他福音书讲:因为他敢说话,树敌太多;他责备撒都该人、法利赛人,连希律,这位当时被封为犹太人的王室的后裔,都被他责备。而这些人是属于主流社群,当权派。


第二至四章,让我们看到,弥赛亚和祂的先锋,与黑暗世界做出针锋相对的抗争。第二、三章对抗的是在明处的希律王、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第四章对抗的则是在暗处的撒旦。也就是说,神的爱子耶稣所来到的世界,与先知时期一样,是一个抵挡神的世界,这世代背后的主子就是魔鬼。


耶稣在施洗约翰因指责希律安提帕娶了他兄弟腓力的妻子,而被下监之后,仍然退到加利利这属于安提帕的管辖范围,并没有回避这政治锋芒。这有可能是耶稣的策略,加利利是外邦之地,祂传道的起步是在外邦,结束也是在外邦——复活的祂在加利利显现,并在此地给门徒颁布医治天下的使命。


后来,祂又离开加利利和拿撒勒,往迦百农那边去。在这里,可看到外邦特征的出现,和亚伯拉罕蒙呼召时相似——对万邦的祝福,神要通过亚伯拉罕将祝福带给万国,他从吾珥这个外邦地出来,最后到应许地迦南。


耶稣作为亚伯拉罕的后裔,承担着让外邦蒙福的使命(4:12-16)。这样就很好理解“坐在死荫之地的人”这句话,像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约旦河外、加利利……这些不洁净的外邦之地要得到救赎。外邦之地蒙了光照,这是很令人震憾的。近东的光特别强烈,刺眼得令人害怕。神国的来临,带来的就像夏日大光,将外邦之地的黑暗驱散。



05

默想之二

以下我们对这段经文做个小结:


耶稣代表着亚伯拉罕后裔的身份、使命的呈现,从那时候就开始传递:天国近了14。祂的侍奉与施洗约翰一脉相承,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履行全部的义。约翰的改革,迫使他走到了旷野,远离圣殿。耶稣接受魔鬼的试探,在试探过程也有圣殿内容的出现——魔鬼把耶稣带到殿顶上。在约翰的行动,有极深的象征意义:对抗主流的祭司、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宣告悔改的信息,邀请人认罪、受洗以及接受“将要来的那一位”。


在这里,有一个非常要紧的信息在表达——施洗约翰的侍奉地点远离圣殿,耶稣也远离圣殿。他们离圣殿越远越安全;当耶稣越是走近圣殿,就越危险。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圣殿的祭司,如今完全成了魔鬼的帮凶。


这章的最后部分,记载了耶稣呼召了四个门徒,作宣扬天国福音的助手;后来在第十章,我们看到祂又拣选了八个门徒,一共拣选了十二个门徒。这做法是刻意回应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他们成为新的十二支派的领袖,新以色列终将成为顺服的新的族类。



 14 天国指的不是天上,也不是讲天堂,天国是耶稣所带来的,就是弥赛亚国度。那天国是在哪里实现?就是在地上!因为当时的犹太人不愿意称呼神的名,所以用天来代替神的名字。就对耶稣而言,神的国降临指的就是祂所带来的弥赛亚国度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