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4年6月9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4年6月9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4年6月9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罗马书》5: 12~21(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2、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
13、没有律法之先,罪已经在世上。但没有律法,罪也不算罪。
14、然而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豫像。
15、只是过犯不如恩赐。若因一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何况神的恩典,与那因耶稣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赏赐,岂不更加倍的临到众人麽。
16、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赐。原来审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赐乃是由许多过犯而称义。
17、若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作了王,何况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麽。
18、如此说来,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
19、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
20、律法本是外添的,叫过犯显多。只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
21、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样恩典也藉着义作王,叫人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永生。
2024降临期4|重建关系
引言
最近看了一部韩剧的部分,名字是《我们与恶的距离》,其中有一个被“定义”为精神问题的男士在一所少年宫开枪扫射,好多个十几岁左右的孩子在其中受伤身亡。这一个人的罪影响到许许多多的家庭和个人,其中一个罹难孩子的母亲,夫妻关系、母女关系、同事关系都变得紧张,几近破裂,杀人者的父母因无法承担这一事件造成的社会压力,也无力经济补偿受害者家属,原本幸福、稳定的家庭无法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选择逃离社会,隐姓埋名,甚至父亲以酗酒逃避难以承担的现实,在大学十分优秀的妹妹也被迫更换姓名,原本妈妈希望她远离家庭,重新振作,过自己的生活,谁料想她工作的上司又正好是这个罹难孩子的妈妈,她内心满了内疚,没有办法面对……。
因一个人的罪,带来更多的问题,以及引发更多的罪。人和罪原本就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这些必然会与他人连接,罪必然带来多向度关系的破裂,在人来说,许多时候这种破碎的关系无法修复。
今天我们透过这段经文看神如何解决因一人的罪,致使众人都犯了罪,使死进入世界,破坏了人和神的关系,关系如何才能被重建。
「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12
「这就如」是在说明五章1-11节所讲的与12-21节将要论到的是出于一个道理,借用现在要讲的证明前面所讲的真理。
如果我们注意五章1-11节的话,我们会发现五章1节与10-11节前后呼应,突出这部分的主题是「因信与神和好」,而且这一关系的恢复或者达成是藉着耶稣基督,这个「藉着」在这段出现了6次之多。1-11节保罗的重点是陈述这一事实:我们与主和好,以及「因信称义」所得的一切恩典都是靠着耶稣基督,保罗在这里把使徒行传四章12节的「除祂之外,别无拯救;因为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的真理,用「这就如」讲明。
但是神究竟怎样藉着耶稣基督拯救罪人呢?怎么会是藉着主耶稣一个人来的呢?我们知道基督代替我们走上了十字架,但祂是怎样为我们代赎的呢?五章12-21节这段经文,保罗回答了这些问题,因着一人,我们与神关系得以恢复、得以和好。
一、 因亚当关系疏离(12-14a)
1、 从一人到众人
「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12
「一人」毋庸置疑就是指亚当,「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可以翻译为「藉着一个人罪进入了世界」。这里的「罪」是指亚当在伊甸园那个「一次的过犯」,就是违背神的命令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
「罪进入世界」在这里保罗将「罪」作拟人化的描绘,把罪看作是一种对神权柄的挑战,因此,罪本身就是一个将人掳掠,使之与神敌对的权势,藉着亚当违背神的命令,不叫神在他的生命中作主而进入人类的生命。罪在这里似乎被描写成在亚当的过犯之先已独立存在,然后藉着亚当的过犯而进入世界;不过,保罗在这里所关注的是罪如何进到人类的生命,成为普世性的事实,从这个角度看,亚当违背神的命令这行动就是人类的罪之开端。
「死又是从罪来的」,犯罪必须付出刑罚的代价,而死就是罪的刑罚,死与罪如同双生子,是分不开的,什么时候罪进来,死也进来了,神对亚当说「吃的日子必定死」(二17b)。死亡是神对人类始祖犯罪的刑罚,这死亡包括犯罪之后立即丧失与神相交的和谐关系,亚当开始躲避神的面,以及身体至终归于尘土,在创世记五章的家谱一再重复…活了多少岁就死了…就死了…。所以死不只是临到亚当,而且也临到众人。保罗说这是「因为众人都犯了罪」。
保罗在这里把亚当和全人类的关系看成一种联合或代表的关系。亚当犯罪的时候全人类都在亚当里犯了罪,他是全人类的代表,他一犯罪就代表全人类犯罪。死是罪的刑罚,没有罪就没有死亡。亚当若没有犯罪他就不会死,他的后裔也不会死。亚当死了,就证明了亚当有罪;全人类都会死,也就证明了全人类都有罪。但是全人类怎样犯了罪呢?
我们许多时候传福音,发现有些人,特别是被称为「好人」的人,他们会认为自己对得起良心,一生乐于助人,好善恶恶,不可能是罪人。所以这里保罗表达的「众人都犯了罪」,是指亚当犯罪就代表了全人类犯罪,如同一个国家,国家元首所作的事,全国人民都要买单。后面经文保罗会进一步解释全人类在亚当里犯了罪的事实。
2、 死成众人之王
「没有律法之先,罪已经在世上。但没有律法,罪也不算罪。然而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13-14a
在12节保罗讲到罪和死的普世性,但这一真理会受到基于犹太人信仰而发出的反驳,他们认为在律法以外不可能有罪,因此就不会有死亡。13-14节这里保罗清楚表示即使没有律法来清晰地定义罪,罪却已经存在,而且很有权势。
「没有律法之先,罪已经在世上」根据14节「从亚当到摩西」可以解读这里的律法就是指摩西律法,就是神透过摩西颁布给以色列的律法。保罗说在摩西律法没有赐下来以前,罪当然已经在世上,因为罪是藉着亚当入了世界。
但是「没有律法,罪也不算罪」,这里的意思是在没有律法的时候,罪并不是明确界定的事,但其真实特性却是随着律法的出现赤裸裸地展现出来。算在原文是一个商业上的术语,不算是指不登录在账上,因为没有律法,罪并非全然明显的、非常清楚界定的事,没有律法就无法控告、无法归罪。
就如同今日的律师会从法律中没有细节的规定,或者模糊的概念来为他的辩护人寻找脱罪的机会。这就如同保罗在四章15节所说的,「那里没有律法,那里就没有过犯」。不知道律法的人违犯了律法,也不需要按律法的罪来负责,但并不等于说他们没有罪,或者说可以逃避罪的刑罚。
「然而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表明一个真理:原本没有律法,罪也不算罪,人就不应当死,因为死是从罪来的;但由于罪存在的真实,从亚当到颁布律法,死就作王辖管了人类;甚至「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这里说明一个事实,在亚当到摩西这段期间,罪所辖制的那些人虽然确实曾犯罪,并为他们的罪而受罚,但却不是照着亚当的过犯的样式,不像亚当一样,违背了一条清楚而明确的神的诫命:「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二17)。
但是他们依旧与亚当一样都在死的权下,这不单表示亚当一人犯罪,罪人成为罪人的事实,而且也肯定亚当把我们所有的人都带进了罪和被定罪,死就临到我们众人,无人可以摆脱它的统治,死成了所有人的王。
小结:
亚当犯罪的结果就是罪进入世界,所有人都成为罪人,死也因着罪在人身上作王,从而使我們与神远离,并且越离越远,一直到完全没有关系。「但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祂掩面不听你们」(赛五十九2)。 我们虽然知道神的存在,但不知道祂是谁,这正像保罗在大马色路上説的:「主啊,你是谁?」罪使我們与神为敌(西一 21) ,我们与神关系疏离、关系被破坏,出路在哪里?
二、 因基督关系重建14b-19
1、 亚当乃为预像
「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14b
「预像」这个字指的是经由击打而留下的印记,这印记本身又是用来使其他东西成形的模型,所以是一个模式、像、模型、榜样、以及一个预表,意思是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照着神的设计预表了属于末世应验时代的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在旧约圣经中,许多人物、事件、或制度,他们有神要他们发挥的功能,他们除了在他们所在世代的功用之外,更重要的是预表末后世代,希伯来书作者论到旧约律法及其献祭制度说: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像……。
「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不是指亚当是以后要来的那位的像或模型,在这里保罗用亚当来预表基督,主要是一个关系上的预表。亚当是全人类的头,基督是新人类的头,因此亚当和全人类的关系就作了基督和新人类关系的预表,保罗强调亚当就着其败坏之普世性功效而言,是预示基督在救恩的普世性功效的预表,亚当作为人类的代表,他的犯罪叫罪进入世界,全人类都犯了罪,同样那以后要来的,保罗称之为「末后的亚当」将作为新人类的代表,将人带进新的生命,「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的活人,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林前十五45);「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林前十五22)。
接下来15-19节保罗透过一些列的比较强调因着一人亚当带给普世的罪和死,照样因着一人基督,将把神的恩典和生命带给众人,将带给人身份和地位的改变。
2、 过犯不如恩赐15-19
「只是过犯不如恩赐。」15a
「只是」对比14节的后半部分,虽然亚当在某些方面预表基督,然而,二者并不相同,亚当把罪带入世界,神透过基督把恩赐带给世界,更重要的是亚当违背神的动作所带来的的负面的影响力,远远不如恩赐,就是神藉着基督的作为带给世界的丰盛,神的恩赐绝对不是过犯所能比的。接下来保罗从不同面向描述这一真理。
Ø 恩典加倍临到众人
「若因一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何况神的恩典,与那因耶稣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赏赐,岂不更加倍地临到众人吗?」15b
保罗在这里首先陈述前面经文传递的事实,因着亚当一人在伊甸园一次性的过犯,众人都死了,亚当一犯罪,死就作了人类的王,它铁腕的统治无人幸免。但过犯与恩典无法相比,因为神的恩典与因耶稣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赏赐,却临到我们,这里只是概括性的讲到神的恩典和那赏赐,在后续的比较中我们会更明白这恩典的含义。
原文临到是泛溢,就是泛滥溢出,就如同河水涨溢的景象,又如同诗人表达的: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诗二十三5)。和合本翻译为更加倍地临到,保罗藉此形容神的慷慨、神的恩典和恩典中的赐予是何等的丰富。神因耶稣基督一人赐给我们的恩赐,远超过人的过犯,这是一个与神在基督里的赏赐相连结的超级丰富,它的能力不仅会消弭亚当的罪的效果,还会正面的创造生命和平安。
亚当的过犯是人类活动的典型,是当受严格算账的一项行动;但基督的行动是一件恩赐,是神主动的,藉着在基督里的作为丰丰富富地临到众人。
Ø 恩赐由过犯而称义
「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赐。原来审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赐乃是由许多过犯而称义。」16
保罗在这里用犯罪、审判、定罪这一法律程序中的用词表达因亚当在伊甸园一次性的犯罪不单是神对亚当一人定罪的判决,也是对全人类定罪的判决,但这却远远不如恩赐。
保罗在这里把两者进行对比,也就是亚当的行动与基督的行动之间——定罪与称义之间的对比,神的审判是从一人的过犯开始,以致定罪。恩赐却不是单从亚当的罪中称义,乃是从许多过犯,就是历代历世全人类所积累的所有过犯而来,以致称义。在亚当说来是向外扩张,从一人到所有的人;在基督来说则是向内归纳,就是从许多不同的过犯归到一次赦罪的裁决上。所以人在基督里所得到的比在亚当里所失掉的更丰盛。
Ø 因主在生命中作王
「若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作了王,何况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吗?」17
对保罗而言,在基督与亚当之间有一个真正的相似点:一个人的举动对于许多人的存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保罗首先概括了12-14节经文的事实,因着亚当一次性的过犯,死就临到众人,虽然没有律法,但是死已经作王,掌管并统治着每个人的生命,众人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二1),亚当之罪成为死借以掌权的工具,人无奈的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
与之相比,神恩典的功效,以及无可言喻的宽宥更为有力,它不仅导致死亡的掌权被生命的掌权所取代,事实上,还要使那些在基督里领受其丰富的人自己也成为君王,活出神为人类所计划的真君王的生活来。
当我们死在过犯中,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一同坐在天上。保罗夸口: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感谢神,使我们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林前十五55、57)。
Ø 因义行称义得生命
「如此说来,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18
如此说来,18-19节并不能算是进一步的比较,而是对前面陈述的总结:谈论亚当一人与基督一人与许多人之间的关系。
首先保罗再次重述12节的内容,因着亚当一次性的在伊甸园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与之相对,因一次的义行,就是因着耶稣在十字架上担当人的罪的刑罚之举动,众人也靠着祂被称义得着生命。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按着肉体说,祂被治死;按着灵性说,祂复活了」(彼前三18)。
Ø 因顺从众人成为义
「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19
其次,19节重在说明连接亚当的过犯、与多人的定罪之间的环节,以及连接基督完全成全了神的义的要求,与多人拥有那意味着永生的公义地位之间的环节。多人之所以被定罪,并不是因为别人的过犯,也就是不是因为亚当的过犯,而是因为亚当过犯导致的结果,众人已经都成了罪人;而他们最后承受那带有永生的公义之地位,也不是因为某件与他们全然无关的事,而是因为基督的顺服所导致的结果,实际上他们都是神在基督里的工作,藉着基督存心顺服,在十字架上的死,亲身担当了他们的罪之重担,他们将要领受神白白的赏赐,藉着基督的顺服得到公义的地位。
小结:
在亚当里,因着亚当的罪,众人都被定罪,接受罪的刑罚死,人与神关系疏离、破裂;但神的恩赐远超过这一切,祂藉着基督的作为,白白的恩典加倍的临到众人,在基督里使人罪得赦免得蒙称义,让基督在他们生命中作王,得着称义的生命,因着基督的顺从,胜过亚当的悖逆,重新修好与神的关系,「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儿子耶稣……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四14、16)
三、 恩典远超于律法20-21
「律法本是外添的,叫过犯显多。只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样恩典也借着义作王,叫人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永生。」20-21
犹太人神学有这样的思想:神在西乃所颁布的律法使代表真人类的以色列与神恢复正当的关系,因此,作以色列的成员就能确保至终得救,脱离亚当之罪的祸害;在所谓法庭式的、启示文学末世观里,律法就是达致义的方法,这义使人在末日得称为义,可以领受永生的赏赐。
保罗在前面的经文已经让我们看到这一切其实只有藉着耶稣基督人才可以来到神面前,得称为义,得着生命,胜过死的权势,重新因着基督在生命中作王。那么律法到底有何功效和意义?
保罗在20-21节声明,摩西律法的赐下,是在亚当犯罪之后,摩西之时才加进来的,目的是叫人在罪的权势之下的境况突显出来:律法显明人有罪(三20)、律法显明人的过犯是悖逆(四15),或许还可以加上律法还激化罪人故意违背律法而犯罪(七5、7-11)。正如13节保罗说,没有律法之先,罪已经在世上,但没有律法,罪也不算罪。所以律法把人的罪显明出来,叫人看到自己的过犯是何等的多。
既然律法如此把人以及人的罪行曝光,人的出路在哪里?保罗继续强化前面的主题,只是相对于罪的显多,神的恩典更是多;就如罪在死亡的范畴里作王,以致罪人必定死,但藉着基督的义,神的恩典仍在掌王权。基督徒的身体虽然仍受死亡辖制,他的旧本性仍会引诱他犯罪;但在耶稣基督里,他能够在生命中作王,因为他是恩典国度里的一员,人最终藉着耶稣基督得到永远的生命。
总结:重建关系
福音解决了由亚当犯罪所带来,却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亚当犯罪的结果导致了全人类都与神疏离,关系破裂,死在人的生命中掌权;基督福音的果效不但翻转了亚当的罪罚,还归算信徒成义,得以在生命中掌权;神藉着基督的救恩,不但胜过律法的无能,还赐下可凭着信有永生的法则。总之,藉着基督的福音重建神人关系,脱离死的权势,得着复活的生命。
人类的预定终点,是由生命决定的,什么样的生命,就有什么样的终点。人若只有亚当的生命,那他的人生路程是罪、定罪、死亡;若人因信基督的救赎,那他的人生路程是恩典、称义、永生。这也就是保罗为什么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22节说「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今天我们要认真的反思,我们的生命只与亚当联系,还是因信基督的救赎,与基督的生命有了联系?
代祷事项:
1、 为弟兄姐妹祷告,盼望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因着亚当一次的犯罪,罪被带入世界,死在我们身上作了王,但因着基督的恩典,因一次的义行,我们如今得称为义,我们靠着主可以在生命中作王,在基督里得着丰富的生命。
2、 为那些还没有认识耶稣的人祷告,如今是做出抉择的时刻:人若只有亚当的生命,那他的人生路程是罪、定罪、死亡;若人因信基督的救赎,那他的人生路程是恩典、称义、永生。面对如此的结果,是要选择与亚当连接,还是进入耶稣基督里得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