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5月24日 | 倾出祢的恼恨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六十九篇22-29节
22 愿他们的筵席在他们面前变为网罗,
在他们平安的时候变为机槛。
23 愿他们的眼睛昏蒙,不得看见;
愿你使他们的腰常常战抖。
24 求你将你的恼恨倒在他们身上;
叫你的烈怒追上他们。
25 愿他们的住处变为荒场;
愿他们的帐棚无人居住。
26 因为你所击打的,他们就逼迫;
你所击伤的,他们戏说他的愁苦。
27 愿你在他们的罪上加罪,
不容他们在你面前称义。
28 愿他们从生命册上被涂抹,
不得记录在义人之中。
29 但我是困苦忧伤的, 神啊,
愿你的救恩将我安置在高处。
省思:
这些流传下来的诅咒显示――
我们发怒时,神会听我们泄愤,
甚至接纳仇火中烧的我们;
但这不显示祂会按我们所求的去行。
神藉耶稣让我们看见如何回应逼迫――
祂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
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二十三34)
祷告:
亲爱的神,
请教导我爱自己的敌人,
善待那些恨我的,
祝福那些诅咒我的,
并为虐待我的人代祷,
效法耶稣基督的榜样,
像祢一样满有恩慈。阿们。
02
每日旧约
以赛亚书 第二十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赛亚书》第25章|人间盛宴
二十四至二十七章所描述的两座城中,一座是被毁的城,象征一切骄傲、叛逆,包括巴比伦和耶路撒冷,以及全地所有的城;而公义的城,其居民是“公义和信实的国民”,这民信仰雅威,不限于以色列人,也包括列国万民。公义和信实的国民要“在山上”摆筵席,这是立约的图画,使人想起西乃山,人在神面前吃喝(出24:11)。在未来,这一异象要得以实现,锡安要成为“万民”的居所(参2:2-4),神在那里得胜,死亡被消灭(6-8节),万民也因此快乐(9)。
看来,复兴与审判,仍然是以拯救为主题所表现出来的两面(26:20-21),而且,是以色列为主角,他们在耶路撒冷圣山上的敬拜得以恢复(27:13)。
二十五章,正是将这双重性清楚地表明,一开头,先知发出赞美的声音,赞美上主一直信守承诺,行奇妙的事(1节),祂倾覆了邪恶城(2节),为贫穷的人设立保障,使他们免受邪恶人的逼迫(3-5节),给他们摆设筵席(6节)。
而且,这个筵席延伸到万民中,显然,这种普世性的筵席,后来成为先知书终末想象的重点。在那时,神要告示天下,自亚当与夏娃以来,遮盖万民的羞辱要被除去了,他们脸上的帕子也要被揭去,使他们可以朝见上主的脸(7节)。
甚至各人脸上的眼泪都要被擦干,因为人类最根本的敌人——死亡被吞没了(8节)。“地上也不再有相信独一真神与不信的人之间的区别”[1]。那些以前拜偶像的人也一同说:看啊,这是我们的神,我们素来等候祂,祂必拯救我们,这是雅威,我们素来等候祂,我们必因祂的救恩欢喜快乐”(9节)。
不过,在这等末日盛宴到来之际,仍然会有可怕的毁灭发生,神要审判那些拒绝悔改的人,就如同摩押人,在他们脸上,死亡的帕子并没有揭去,他们最终要被践踏在粪坑里(10节),他们纵使能洑水,但无法救自己(11节),因为是雅威定意要摧毁他们(12节)。
03
默想一
上一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在科技上有了极大的发展,但也同时发现自己无家可归。加上宗教框架的坍塌,人好像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失去了个体性的归属感,每个人都成为人类社会中的“异乡客”[2]。人不具备终极的意义,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而世界的意义呢?就是眼前的一切,任何有意义的存在都将以死亡结束,世界并不存在完全的对与错,所有的活动,都失去意义。
然而,这一章的圣经告诉我们,我们受造不是为了死,而是为了活;我们也不只在这世界中寻找意义,而是归向创造主,在祂身上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
试谈谈,你是如何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和骄傲,而归向上主的?
[1] 参约翰.奥斯瓦尔特著:《国际释经应用系列:以赛亚书(卷上)》,页335。
[2] 在这样环境下,“存在主义”应运而生,其思想也包罗万象,而且每一个大师的思想又不尽相同,不过,它的核心思想大致一样——人无终极意义。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丹麦的克尔凯郭尔(又译祁克果)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法国的哲学家萨特。可参考书杰著:《哲学100问:人诗意地栖居》(北京:华文出版社,2020),页325-430。
04
每日新约
约翰壹书 第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翰壹书》第3章 | 身份的四方面
这一章,长老说,因着神赐下不可思议的慈爱,使我们得到“神儿女”这一无与伦比的身份,我们有了无上的荣幸,可以称神为父(3:1),彼此间也成为了“弟兄姊妹”,还完全取代了以色列这个属神百姓的地位。这也就是世人不认识我们的原因了,因为他们不认识父。
尽管我们现今“像父”的样式未显示出来,但我们的盼望,确实令人惊叹——当基督显现之时,我们就要显示出像祂的样式(1-2节)。
既然神为我们存着如此令人惊叹的盼望,就要洁净自己,活出这崇高身份的本质,使我们像主耶稣(2-3节)。另外,因这生命与犯罪的生命,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而犯罪的生命本质是违背律法的,这也正是主耶稣要来消除罪的原因了。
可惜可叹的是,犯罪的生命,不认识祂(4-6节)。故此,长老呼吁他的“小子们”,不要被人拐骗了!要知道属于神的儿女,与基督的秉性相同,由神而生,其本质是不犯罪的,而犯罪的特征,是魔鬼的天性(7-8节),魔鬼正是被基督除灭的对象。所以,凭犯罪与不犯罪,就知道那生命的源头是神还是魔鬼。
如何体现属神儿女的身份呢?11至18节,长老提供卓越的方案——那就是“爱”,如父一样!爱弟兄!这就具有出死入生的生命特质,与恶者完全不同,恶者则如该隐,他们没有善良和永恒的生命;他们剥夺弟兄的生命,以仇恨对待人。长老说:你们在世间,不正遭受他们这样的恶待吗?
那又如何去落实这爱的生命呢?为弟兄舍命,如主一样!具体而言:当看见弟兄陷入穷困之时,就将自己的钱财,与他分享,解决他实际的需要,表达怜悯的心肠。没有比这个更实际、更有价值,更活出爱的实质了。
19至24节,长老说,这种相爱将带来极大的果效,证明我们是属于真理的,在神里面是稳妥的。甚至当我们因爱心不够完全,而遭良心的责备之时,那位比我们的心更大的神,会纠正我们的不足,使我们不再自责,在神面前能够坦然无惧,与祂的关系也变得健康与正常。于是——
A)我们勇敢地祈求祂,祂也为我们成全;
B)我们遵守祂的命令,信靠祂,并彼此相爱;
C)我们住在祂里面,祂也住在我们里面。
05
默想二
长老所说的我们的身份,我们的本质,有无令你神往?不要神往了!你现在已经得到这样的身份和本质了。现在按照长老所说的办法去体现这生命的本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