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5月22日 | 为祢的殿心里焦急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六十九篇9-15节
9 因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并且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
10 我哭泣,以禁食刻苦我心,
这倒算为我的羞辱。
11 我拿麻布当衣裳,
就成了他们的笑谈。
12 坐在城门口的谈论我,
酒徒也以我为歌曲。
13 但我在悦纳的时候,
向你耶和华祈祷。
神啊,求你按你丰盛的慈爱,
凭你拯救的诚实应允我。
14 求你搭救我出离淤泥,
不叫我陷在其中;
求你使我脱离那些恨我的人,
使我出离深水。
15 求你不容大水漫过我,
不容深渊吞灭我,
不容坑坎在我以上合口。
省思:
在一片不冷不热的宗教的海洋中,
火热的敬虔像孑然耸立的火山岛。
海浪冲击其岸,欲侵蚀之;
但无论海有多大,
都比不上
火山奔腾冲向天际的内火。
祷告:
神啊,
我愿有祢在耶稣里
彰显的火热的灵,
充满勇敢无畏的敬虔,
富于冒险精神的信靠。
我愿自己的生命敬虔而充实,
不因懒散而松懈。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以赛亚书 第二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以赛亚书》第23章|推罗的命运
所罗门时期,犹大与推罗交往密切,兴建圣殿的材料大部分是由推罗王希兰所提供的;北国亚哈的妻子皇后耶洗别,是西顿的公主。当我们回想起这些,就会觉得推罗对犹大而言,是举足轻重的。
这个位于地中海东岸,离耶路撒冷西北面约160公里的迦南大港口,自主前2700年开始,都是腓尼基渔业与海上交易中心,与它的姐妹城邦西顿互相辉映。这个在西面的商业与航海大国,与北国以色列交往尤为密切。
以赛亚以推罗著名的航海业来说事:推罗的商船停留在塞浦路斯(基提)之时,听到了坏消息——他们的家乡推罗变成荒场了,他们回不去了,也没有地方可去(1节)。接着,先知提醒沿海一带的居民,包括那些商家,尤其是埃及人,告诉他们,一直以来,这些依赖推罗、西顿将货物运送出去的,现在,不要再抱希望了(2-3节)。
你看,西顿的海神雅木(Yam),好像痛丧孩子一样,悲哀地说:我没有了孩子(4节)!当这个消息传到埃及的时候,埃及人也极其痛苦,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个贸易伙伴(5节)。
先知也呼吁推罗人来悼念,在过去,推罗曾是欢乐之城(7节),如今,许多居民,只得流落他乡(7节),这个商业大都会,充满财富和欢乐,其中的商人,都被众人看作是尊贵人。而如今,一切都完了(8节),因为万军之雅威实在看不惯推罗高抬自己,所以决定要毁灭她,使那些尊贵人,所经历的仿佛南柯一梦(9节);曾有的保障,都要被雅威拆毁(11节),所有的欢乐都要被终止(12节)。
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在主前701年,西拿基立拆毁了推罗富丽堂皇的宫殿,对她的打击很大,直到主前630年,亚述没落后,她才慢慢喘过气来。在主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打了13年,还是没有拿下来,直至主前332年,才被亚历山大攻陷[29]。
不过,复兴的主旋律,在推罗也响起来了,在主前701年遭到重创之后的70年(70年应该不是一个具体数字,乃是一个象征性数字,是指一个阶段),雅威必眷顾推罗,推罗作为贸易的龙头,要被恢复,她要再创辉煌(17节)。而且,推罗将要给耶路撒冷朝贡,她所提供的货物,将使许多人得到益处(18节)。
03
默想之二
巴比伦以军事夸耀,推罗以财富著称,这两者都为现代人所痴迷。恍如约翰卫斯理(J.Wesley)讲的一个财主,他在房间里,把自己的金币数了一遍又一遍,每天都重复这么做。
约翰卫斯理认为:基督徒假如不以金钱夸耀,是需要经常操练的,他提议以四项原则作指引:
1、我花这笔钱的时候,是否与我的身份相称?也就是说,我是以自己为钱财的拥有人,还是以管家的身份这样做?
2、我是否遵行主的话这样做?主透过什么经文吩咐我这样做?
3、我是否能将这个行动、这笔开支,藉着耶稣基督献给神为祭?
4、我是否有理由相信,因着这个行动,我会在义人复活时得到奖赏?[30]
你需要约翰卫斯理的建议吗?
[29] 莫德(Alec Motyer)著,刘良淑译:《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以赛亚书》(台湾:校园,2001),页203。
[30] 引自约翰.奥斯瓦尔特著:《国际释经应用系列:以赛亚书(卷上)》,页319。
04
每日加量
约翰壹书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翰壹书》第1章 | 两个见证
刚刚冒起的教会,要在充满冲突、敌对的第一世纪社会生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约翰的书信,正是为了这种的境况,而写成的见证,为一个“不和”的世界而写。
事实上,对于四分五裂的第一世纪,甚至每一个时代,基督信仰的核心:耶稣的弥赛亚身份,祂受死的意义和救赎的本质,及门徒操守所具有的“另类”性。假如要持守这些,又要与世界“和平”共处,既不容易,也不切实际。
约翰这位长老,为冲突的现实,对他那时候的教会,提出实际“忠诚于主的神学和牧养关怀”。
他以两个经验性的见证,来阐述基督徒的生命:
1、见证耶稣生平事件的真实性!这位长老见证耶稣历史的真实性,他开篇就说,教会所领受的,“就是我们所听见,亲眼所看见,仔细观察过、亲手摸过的”,“这是我们见过的,并且现在作见证”(比较4:14)。那么,长老及其群体所担任的,就是见证人的角色,就必须用“凡是承认基督是成了肉身的人”这一现实(4:2),来试验那些灵(或者理解为那些道理)。宣称祂(耶稣)与圣灵和上帝(5:7-12)同在,并肯定耶稣生存与死亡的历史事实,这些是对见证人所要求的基本素质。
2、见证与耶稣相交的可靠性!“曾经听说、曾经看见、见证、宣告”,这些均是传统的法庭中见证人的角色。长老以这种法庭式的见证人身份,提供一种对真实性的解释,并坚称他所解释的,是“太初就已经存在”的上帝之本体。这本体就是基督,祂透过死里复活的真实性,也使人可以触及这一本体。
而且,祂给这个世界所带来的果效,如同光之本体进入黑暗,将黑暗驱逐。这些事实从一个凡认识祂的人的身上,得以体现(见证出来);这本体的光,使人的生命里头的污秽,被洁净,罪恶也因之完全被赦免。反过来,如果有人说,他未曾犯罪,表明他尚未认识神,道没有进入他的心里。自然,这人未属主!
05
默想之二
弟兄姐妹,你觉得长老说的两个见证,都在你身上得到了体现吗?如果是,我要恭喜你!你已经得到了从基督而来的出死入生的全新的生命,而且这生命是可触及、可摸的。你会因此感到我们的信仰何等宝贵、可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