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4复活期之6|重建外邦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455天前 | 20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4复活期6|重建外邦
徒10:34-48



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4年5月5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4年5月5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4年5月5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使徒行传》10:34~48(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0:34 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 神是不偏待人。      

10:35 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    

10:36 神藉著耶穌基督(他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      

10:37 這話在約翰宣傳洗禮以後,從加利利起,傳遍了猶太。    

10:38 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 神與他同在。 

10:39 他在猶太人之地,並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們作見證。他們竟把他掛在木頭上殺了。10:40 第三日, 神叫他復活,顯現出來;    

10:41 不是顯現給眾人看,乃是顯現給 神預先所揀選為他作見證的人看,就是我們這些在他從死裡復活以後和他同吃同喝的人。    

10:42 他吩咐我們傳道給眾人,證明他是 神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   

10:43 眾先知也為他作見證說:『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     

10:44 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

10:45 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      

10:46 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 神為大。    

10:47 於是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    

10:48 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









2024复活期6|重建外邦

《使徒行传》10:36~48


序言:五旬节


这个世界最后会是怎样的光景?在人类历史上,各种哲学流派会有不同的说法,比如马克思认为,当人类经过一段斗争之后,会走向一个各取所需、彼此相爱的共产主义。最近几十年较为流行的思维则说,这个世界有可能会被无生命的机器所统治。


在古代中国,强调天人合一,认为宇宙万物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主要代表是儒家和道家,儒家认为天人合一是通过“仁”与“礼”为基本概念运作而成,当然,“仁”与“礼”,最后是以帝王为中心的思想贯彻出来。道家则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达到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而完成。因为对道家而言,自然有着神秘莫测的力量,人类只要也只有寻求与它的和谐共处,最后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地步。


无论古代,还是现在的,或多或少与基督教的世界观有相似处。我们刚才读到的经文中,看到类似的画面。造物主透过耶稣刚建立的教会,将上帝全球复和的旨意贯彻出来。在这里,因着宗教传统、血缘关系、国家的缘故,所产生的尊卑荣辱、种族的歧见,在基督里都被剔除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平等,得到了落实。


这个发生在罗马军官哥尼流家里的故事,是以耶路撒冷五旬节的故事为原型的,作者路加以两个典型的人物,来传达这种平等的信息(30-48节):

一|哥尼流见证了在基督里的平等(34-35,44-48节)

1、 主人与其他成员平等

2、 外邦人与犹太人平等

3、帝国制度下不平等的身份被打破


二|彼得见证了在基督里的平等(36-43节)

1、 耶稣是上帝对以色列应许的落实(36节)

2、 耶稣是外邦人的光的落实(37-38节)

3、 耶稣的死与复活指控犹太人的罪(39-40节)

4、 耶稣吩咐门徒传讲审判与救赎普世的道(41-43节)


一|哥尼流见证了平等(34-35,44-48节)


34至35节,传达一个信息:神赐给外邦人哥尼流一家人全新的身份,这里关键的词是:“神不偏待人”,与43节说的“凡相信耶稣的人,都可以蒙赦免”相呼应,打破了罗马社会的身份基础:主人与奴隶的尊卑体制,和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宗教隔离。体现出三方面:


1、主人与其他成员平等

圣灵的作为,改变了这个在希腊-罗马情境中的家庭关系,使主人与其他成员,父母与孩子之间平等。罗马社会三分之一的人是奴隶,属于底层人群,他们不容易自由地成立自己的家庭,因他们的孩子或配偶,有时会被主人卖给别人。当然,他们不同于17-18世纪那些悲惨的黑奴。不过,奴隶肯定没有独立自主的身份,有些奴隶还给主人提供各种各样的娱乐。而一旦奴隶的主人信了主,意味着他将以基督的爱,为家庭成员相处的基础,彼此间是平等的。主人再也不能将对方当作是物件,而是应该把他当作是弟兄姐妹、是家人。


在罗马的家庭结构中,孩子是没有权力的,属于父母的财产,尤其是刚出生的女孩,完全可以因父亲的喜欢与不喜欢,来决定她留还是被遗弃。而哥尼流一家人信了主,罗马社会的这种不健全的家庭模式,就被打破,主人与奴隶,父亲与孩子之间的等级界限被打破了。


神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归属耶稣和圣灵的全新家庭,孩子不再是被父亲主宰的物件,奴隶也不是主人的物件,而是具有与他平等地位的“人”——被造物主救赎的完整的人。


2、外邦人与犹太人之间平等

在44至48节,我们看到,当彼得还在说话时,发生了与五旬节相同的事(参2:1-12),圣灵降临在哥尼流一家人,他们都接受了圣灵,而且都说了方言。看来,发生在犹太人身上的“神圣之事”,如今也发生在曾经被定义为“不洁净”的外邦人身上,这两个原来对立的团体,如今一同属于神的新国度的成员,彼此之间不再有高低之分,外邦基督徒与犹太基督徒,在神里面有着平等的地位。我们无法苟同现今的某些团体,强调方言乃为圣灵洗的证据,却不讲方言的彰显,乃是克服种族的歧见,反而,他们经常给人造成类似“级别”的印象,似乎只要会讲方言,就更加优越,更加有属灵优越感。然而,这里方言的作用是在彰显,上帝打破了罗马与犹太传统的宗教隔阂,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归属耶稣和圣灵的全新团体。


3、打破帝国制度下身份界定

彼得在这里作出作为耶稣合格的见证人的行动,给作为代表着罗马权力的哥尼流一家施洗。受洗表明获得了一个全新的身份,一种“死里复活”的象征。这个身份有别于以政治与宗教,和社会制度所获得的。罗马人以其公民身份而自傲,在这里,外邦人和犹太人一同受洗归入基督的名,表明帝国制度之下的种族划分和身份,已经被推翻了,以皇帝为中心和女神雅典娜的崇拜,被打破了。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归属耶稣和圣灵的全新国度。如今人与人之间,不再以肤色、宗教、国家、血缘、学识、出身、收入等来定义身份,乃是靠基督和圣灵来定义。


二|彼得见证了平等 (36-43节)


在第二段,以彼得作为典范,见证了两个彼此为仇的群体,在神里面的合一。


1、耶稣是将上帝对以色列应许的落实

36节,彼得以先知传统的口吻,来讲述耶稣,他将耶稣的身份和事件,与以色列一直以来的应许相连,并讲述清楚。他说,耶稣是神赐给以色列的弥赛亚,将平安的应许,实现的那位。


2、耶稣是“外邦人的光”的落实

接着,彼得从耶稣在外邦人的加利利所开始的事工讲起,一并交代祂在犹太全地的活动,在祂复活前广为人知的善行。外邦地加利利与犹大地,都在耶稣的事工范围内,这两个地方都一样重要,一同蒙光照。耶稣不单是犹太人的弥赛亚,也为“外邦人的光”的身份,祂从加利利到犹大全地,行善事,赐平安,医治被鬼压制的人,驱除黑暗与邪恶势力,把神的统治,带到犹大与外邦地。


3、耶稣的死与复活指控犹太人的罪

彼得继续说,耶稣带来了神的同在,将黑暗驱除。然而,以耶路撒冷利益集团为中心的犹太人,却把祂杀了。可见,这些权贵,是多么黑暗与邪恶。令人惊讶的是:在耶稣死后第三日,上帝却让祂复活,意味着神为祂的冤屈平反了,这反过来指控了犹太人所犯的罪!如今,谁是神的百姓,谁不是?显而易见了,那要怎样才算是神的百姓,也不再由那些自诩为神的代表的人说了算,而是由耶稣和圣灵来决定。


4、耶稣吩咐门徒传讲审判与救赎普世的道

耶稣的复活,同时意味着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41至43节,彼得说,耶稣复活后吩咐他们去见证、去传道的基础。因为世界不再由邪恶(类如耶路撒冷为中心),不再由黑暗(类如帝国罗马为中心)掌权,乃是由耶稣掌权!祂的复活开创了世界新的格局! 所以,彼得说他去见证耶稣审判普世的命令(42节),和救赎普世的恩典(43节)。关于审判、关于赦免,不是由罗马皇帝,也不是由耶路撒冷所决定的。不再由人间帝国的制度说了算,而是由耶稣说了算!


三|平等在这里


从路加给提阿非罗的信息里我们看到,外邦人信主一直在上帝的计划里,圣灵的彰显,外邦人一样成为上帝家里的成员。今天对我们的启发则是:


1、打破隔阂

身为上帝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应当学习打破这世界由各种方式所制造的各种隔阂,哪怕这隔阂看起来是多么的正面和有价值。比如,当时作为罗马军队官员的哥尼流(他的薪水收入是普通士兵的100倍)。他因为接纳耶稣是救主,他需要改变自己,要将那些下人、那些奴隶视为弟兄,因他们一同在主里蒙恩,也彼此平等,上帝已经彻底地将社会所带来的地位差异,改变了。


有个香港的学者,因为他常年需要在世界各地教导圣经,他发现华人教会有个弱点,华人喜欢创造自己的圈子,包括教会,也不例外。然而,这种在多元的环境里,寻求同一种族的教会,实际上是在创造自己的种族组合,就像美国的一些白人,以自己的白人印象,来创造耶稣和教会一样。这个是很需要我们去打破的。我们需要刻意地走出来。


另外,华人向来把宣教理解为被差遣到遥远的地方,而如今在多元的全球环境里,宣教不再是到遥远的地方,家门口就可能是宣教的场所。因为在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小区,就住着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人,那些人可能就是让我们学习打破自己固有限制的途径,让我们去学习如何服事的人。


所以,今天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去遥远的地方,才能落实宣教。其实只要我们学习打破由这个世界因着各种因素,比如文化、地位、收入,年龄等所制造的隔阂,或许就会得到“宣教”的成果。


2、开放自己

第二点思考则是,我们需要开放自己,就如彼得一样,他必须重新建构他所认识的真理,以及一直以来所秉持的观念和习惯。我们也需要学习哥尼流,他能放下自己的高贵身份,将家人一同视为在圣灵里的合一群体。我们也是,在同一个教会里,就有许多让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人群,彼得被上帝呼召去承担一个冒险的职分,他需要从自身安舒的犹太优越感中,走出来,去面对罗马的军官,一个对犹太人而言是不洁净、也不友善的人,而且要接纳这个家庭,如今已经和他一样,成为上帝合法的儿女。我们实在为彼得感恩!他虽然前面对上帝有抗拒,但他愿意开放自己,去作自己以前从来不会做的事情。哥尼流也能打破帝国带给他在地位上的局限,与彼得以家人相称。


那么,今天的你我,也当看重在圣灵里的合一,也祈求圣灵,敦促我们从内心中不断地改变——对一同聚集在这里的人,表示接纳,并真诚地相爱,同时,若有机会,也关心远方的人(在基督里的)。假如我们能够这样长期不断的参与的话,教会很自然地会不断地实现“宣教的异象”。我们需要好好祷告——珍惜每一次在一起的崇拜、相处。我们也不要急匆匆地离开,留下来,听听不同人的声音、聆听他们的挣扎、感恩的话,尤其是完全与自己不同处境的人。我们也在个人与神独处的时候,特别邀请圣灵的提醒与敦促,使我们的内心被更新改变,将这个世界赋予我们有关身份价值的元素,作反省,使我们无论在认知,还是在实践中,都能以在上帝面前的身份及价值,来看待自己和别人。


最后以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片段来彼此勉励,盼望人与人之间在圣灵里平等的日子早日来到。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共叙手足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代祷事项:


1、这个世界,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能找到优越感。轻者蔑视、践踏他人,重者直接发动战争,夺取他人的生命。求主开世人的眼睛,使更多人认识主,改变看待别人和别的国家及民族的眼光,视他人与自己在主面前的平等,而尊重他人。


2、我们大部分人会因自己的成长环境的限制,或者会因信主时间的增加,而成为跟随主、认识主的障碍。求主赐我们开放的心胸,谦卑的态度,在真理面前开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