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4月21日 | 没有行善的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五十三篇
53:1 愚顽人心里说,没有 神。
他们都是邪恶,行了可憎恶的罪孽,
没有一个人行善。
53:2 神从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没有,
有寻求他的没有。
53:3 他们各人都退后,一同变为污秽,
并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
53:4 作孽的没有知识吗?
他们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饭一样,并不求告 神。
53:5 他们在无可惧怕之处,就大大害怕,
因为 神把那安营攻击你之人的骨头散开了。
你使他们蒙羞,因为 神弃绝了他们。
53:6 但愿以色列的救恩从锡安而出, 神救回他被掳的子民。
那时,雅各要快乐,以色列要欢喜。
省思:
人与人之间所以残暴相待,
溯其根源——
是心里不承认有神。
在我们中间没有善,
乃因在我们之中没有神。
祷告:
亲爱的神,
我无足够的良善和智慧
去爱自己周围的人;
但祢可以借着我去爱。
请使用我,
将释放和喜乐
带给一位曾遭受不公义对待的人。
奉耶稣的名求。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传道书 第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传道书》第8章释经|智慧是权力
这一章,是关于“权力、社会与敬虔”这三方面的论述:
1、被滥用的权力(1-9节)
人类虽然发明了许多诡计,但也受到了相应的限制。传道者以自问自答作为开场白,他认为智慧能使脸发光,使暴气改变为仁慈,使喜乐注入人心里(1节)。
在2至9节里,劝导人当安分守己,尤其是在王的面前,因为王的命令高于一切。这些话好像与1节完全不沾边,其实刚好形成一个对比:
在普通情况下,人类总是趋向于滥用权力,牺牲他人,在行使王权的过程中,总具有毁坏的潜力。那么,对于普世都在寻求的智慧,其作用是什么呢?很多时候,也就像所罗门面对两个妓女,所作的判断时一样,那时,充分显示出了权威与杀气。那么,这种人人都追求、羡慕、并想拥有的智慧,往往容易成为面具,实际是权力。这种人人推崇的智慧,与1节里所形容的——使脸发光,使暴气改为仁慈,将喜乐注入人心里的那种智慧,截然相反。
2、倾向于恶的社会(10-15节)
10至15节,传道者将整个社会倾向于恶的事实,作了描述。他从恶人的葬礼浮夸虚荣的事实说起,整个社会因此被误导了,社会风气尊荣恶人——众人竟然被邀请去参加恶人那种排场的葬礼,义人却被人忘记,虚空荒谬!这种社会现实,深深伤害了传道者的情感!甚至,义人与恶人的地位,也遭受令人作呕的翻转,恶人高升为正直的公民,而义人却被视为恶棍(14节)。社会具有恶的导向,无法让人辨识出谁是义人,谁是恶人。
3、敬虔未必有答案(16-18节)
故此,他心中产生“可怕的厌恶”。这种厌世之情,驱使他去寻找“令人敬畏的奥秘”,他由观察人间悲惨的境况,转向探索属于神的奥秘(12b-13节);他采用“敬畏上主”的情怀(12节),来对抗人生的荒谬。面对社会不公,他没有放弃希望。他以“人对神的敬畏,自然有好下场”,这样的态度来安身立命,似乎在说,这就是我的立场(12-13节);并且加上“在劳碌中享受神所赐的”,来缓解厌世的情怀(15节)。
可是,这种对抗邪恶的办法,依然有奥秘的成份,就像纵然昼夜不睡觉、不合眼,寻找上主的踪迹,未必能寻找到(16节);超越的上主与世俗间仍然有鸿沟!坚持敬虔,在人世间未必有什么最终的出路,人是有限的,连最有智慧的人,也必须接纳这等事实(17节)。
03
默想之一
传道者以自身经验,从“权力、社会和敬虔”这三方面来说——“你的生命、我的生命”是虚空的。意思是:我的整个自我,你的整个自我,都是虚空的;我也好,你也好,绝对不能把自我当作宇宙的中心。你的工作、你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生活,都是虚空的。
那这是不是说:神所造的生命都是虚空的?传道者有这样说吗?“你的生命、我的生命”,与神所造的生命,这两者间有什么不同吗?
类似观点请看考以禄(Jacques Ellel)著,孙芥石、郭秀娟译:《存在的理由:从传道书看科技社会的虚空与盼望》(台湾:校园,2017),页118-119。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提摩太后书 第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提摩太后书》第四章释经 | 四劝提摩太
保罗对他的儿子提摩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1、他劝提摩太要效法他(1-6节)
司布真说:假如上帝呼召你去做传道,不要屈尊去做王子。今天的人听了会噗嗤一笑,笑话司布真老土、无知。而这句话,与保罗对他儿子的最后一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要提摩太成为传道人的楷模,并视传道为崇高的职业。
其中,当务之急就是,要传讲末世之道(这种终末的言论,可参考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的基调,也可参考前几天的讲解)。而且,要勇敢地传讲,并带着甘受苦难的决心(1-5节)。
2、因为他效法主(7-18节)
保罗重申自己的近况,说自己将近殉道边缘。不过,这看似糟糕失败的命运,却正是“受死+复活”的福音彰显,也是获胜的特征。
10至15节,在引述不同的人,怎样对待他之后,保罗报告了自己被审的消息,在这个痛苦的时刻,无人为他申诉,这暗示着他与主耶稣正经历着同一个命运,耶稣不也是在受审的时候,被爱徒离弃吗?之后,他说自己要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主必救他脱离诸般的凶恶,应该不是说:他将要被释放,因在6节已说过,他要当作祭物一样被浇奠,指的是,哪怕他殉道了,他知道耶稣会看重他的价值。
他的受苦、受死的模式,也像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献上。那什么时候,主会看重他的卓越价值呢?时间应该是:主基督在主后70年耶路撒冷被毁的时刻,显明出祂是保罗所传讲的弥赛亚,祂要来审判这些逼迫保罗和教会的人。届时,主认同保罗不但没有否认信仰,还完成了在大马士革路上的委托——向外邦人传道的使命。主要为他平反,把他从撒旦权势下救出来,带进神的国度里。保罗也像主基督存心顺服,含冤死在十字架上,被埋葬,至终,神为祂平反,升为至高。
这也正是保罗要提摩太效法的侍奉,因他效法基督的生命,他也因此用赞美来结束书信。
3、愿主恩永同在(19-22节)
最后,是熟悉之人的问候语;再以两个耳熟能详的祈求——同在、恩典与祝愿的格式作结。以示无论情况如何,都是恩宠!
05
默想之二
保罗以耶稣受死复活,来解读他的经历,你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来解读你的经历吗?尤其是在受苦和死亡的时候。另外,今天各地的教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包括我们教会也将面临同样的困境,保罗的经历有使你得到鼓励吗?
(上图:电影《使徒保罗》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