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经文:《彼得前书》1:17~25(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17 你们既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
1:18 知道你们得救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
1:19 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
1:20 基督在创世以前,是豫先被神知道的,却在这末世,才为你们显现。
1:21 你们也因信着他,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又给他荣耀的神,叫你们的信心,和盼望,都在于神。
1:22 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从心里有古卷作从清洁的心)
1:23 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藉着神活泼常存的道。
1:24 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谢。
1:25 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
2024复活期3|建造新社群
引言:
也许是到了一定年龄,开始喜欢回忆,记得我们小的时候还处在公社模式,整个村庄的人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村中一家有事,全村的人都会参与,孩子们更是有快乐的团契生活,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一起上山割草、下河戏耍,真的很美好。可叹今天太难有这样的场景,特别是我们这些新兴的城市人,无论住在什么样的小区,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空间就是那几十到几百平方米的空间,我们与周围的人互动很少,加之社会很多的黑暗面使人与人产生更多的隔离,生活了很多年却根本不了解邻舍是什么样的人群,他们的生活、需要、喜怒哀乐与我们毫无关系,生活在群体中却完全是孤单的个体。
但神呼召我们基督徒不是成为一个更圣洁的个体,而是按着神心意生活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我们是建基于与神与人的关系中,在这双重的和谐关系中我们才能趋向神希望我们的样式,今天我们透过这段经文学习群体生活的双重关系。
一、 敬畏天父而生活的群体17-21
1. 群体生活的根基17
「你们既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17
A. 主神是我们的父
在原文中「父」放在较前的位置,是17节经文的重点,每一个基督徒都自然的称神为我们的父,主耶稣在主祷文中教导我们:我们在天上的父(太六9)。圣灵也引导我们的心呼叫:阿爸!父!(加四6)彼得在本书信一开始的时候就称神为父(一2),而且神的子民蒙了重生,与这位神有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神是我们的父。
在犹太人的社会结构中,父亲的地位崇高,他不但是判断者,更是属灵的领导者,父亲的主要责任就是指挥和教导,这份职责比作裁判者施行赏罚,更被看为高贵(塞温)。
对于华人传统,父亲乃一家之主,倍受尊敬,富有威严。记得我小时候对父亲的认识是又慈爱,有让人惧怕,直到我上了大学,突然有一天和父亲交谈,才发现自己可以和父亲平等对话,到如今仍然是十分的敬重,虽然有时候不认同他的观念,但依旧十分恭敬的相处。
彼得在十七节首先让我们记得一件重要的事:神是我们的父,这是我们群体生活的根基,我们都有一位共同的父亲,奠定了我们如何相处,更重要的这位天父的特质更是决定我们如何与人相处,祂完全不同于我们在地上的父……
B. 主乃公义审判者
「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
彼得在这里强调神是审判主,其审判是祂公义属性的外露作为。正如同神学家巴刻所言:「圣经给我们清楚的看见,神爱公义,憎恨罪恶,在祂里面完全实现了一位完全、良善和公正认同的理想审判者……圣经宣告神审判的工作,乃佐证了祂位格的描述:道德的完美、以善报善、以恶报恶,对神来说是自然的……因此赏罚显然是神性格自然和预定的表现。神决定要做每个人的审判者,根据个人的行为报应各人,赏罚是创造里不可避免的道德律。」
彼得在这里说明神是极端公正的,并不偏待人。「不偏待人」其原文在新约中只出现这一次,它是从希伯来文接受人的面、尊敬人的面、知道人的面演化而来的,重在强调神是一位不徇情面的神,这与我们按着关系、情面、外貌判断人完全不同。这里彼得所指的不偏待,是指神在祂的子民和非祂子民之间所施行的审判,并不会因为神的子民是蒙神所拣选而可以免受审判。
所以我们不可以因为我们称神为父,就可以为所欲为,就如同这个世界的人一样,因为有钱、有权、有势就任意妄为,逃避该得的惩罚,但神是我们的父,祂必按我们的行为施行审判。祂不像这个世界,一句:我爸是李刚,我爸是某某,就妄图逃避犯罪所带来的的刑罚。而我们…
C. 当心存敬畏度日
「……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
因着神是我们的父,更因着祂是公义的审判者,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回应:
首先我们要过敬畏神的生活,敬畏乃是不随便生活的动力,我们知晓我们和神的关系,祂是我们的父,我们更知晓祂是公义的审判者,所以畏惧神的管教是良好而正当的态度,也是我们迈向成熟经历神的祝福的一项特征,敬畏促使我们时常反省,以免得罪神,行神所不喜悦的。
在保罗的生命里,常有敬畏主的心,他常说:是神所知道的或也有神作见证(帖前二5、10;林后一23,五11),表明他常有神临在的意识,藉此提高警觉性,不随意生活,同样这原则也应该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提醒我们神是时时临在我们的生活中,警告我们应该如何行事为人。
其次,彼得认为我们之所以要敬畏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地上的生命不是长久的,而是短暂的客旅生涯,而我们最高的召命是效忠永恒国度里的神,我们是天上的国民。这促使我们不会为了地上的事,为了那暂时的私欲,而为所欲为,破坏我们在基督群体里与人该有的正当关系,反而激发我们有相爱的活力,活出基督要我们在群体中活出的生命。
反面的例子:学有所成的神学娇子
2. 群体生活的内因18-21
A. 赎价付偿乃是神18-19
「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
我们可以在群体中活出不一样的生命,除了基于神是我们的父,其内因在于我们的生命从以前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之生命中被救赎。人类的困境包括:道德上的过错、犯罪,以及身陷邪恶的处境中,这一切破坏了人的群体生活,就如同亚当和夏娃,起初是那样的和谐,「二人成为一体」,但是罪却破坏了一体的关系,彼此推诿、责怪,不愿成为对方的保护和遮盖。
祖宗所流传虚妄的行为,这种生活方式是空洞、无价值、无意义,缺乏持久的影响力,无论人如何努力都没有办法恢复罪所带来的的破坏力,无论能付上多么昂贵的金银代价,都无法改变罪破坏的群体生活的真实境况,保罗如此形容:「…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罗一28b-31)。这一切都背离了群体生活的真意。
得赎:付上赎金以买回某人的自由。
在圣经以外,这个字是用在奴隶得着释放,需将赎价给神祇。又用于战犯得释放,要付上赎金。在当时罗马的习俗中,奴隶要得着释放需要到庙堂向神明献上金钱,这被尊荣的神明便会将这人从他的主人手中买赎回来,他便成为那神祇的奴隶,而在社会中却成为自由人。
旧约律法也讲到奴隶得赎,其中提到救赎者的特权,是由近亲赎回家族成员或产业。在以赛亚预言中,神作祂子民的救赎主,祂藉着祂的爱,使自己作祂子民至近的亲属。祂向他的子民肯定宣告说,那创造主、独一的圣者,同时也是他们的救赎主(赛四十一14,四十三14),祂将施行救赎的特权。
旧约圣经讲到救赎时,不一定注意到赎价。神从埃及赎出以色列,其焦点在于他们脱离捆锁和他们进入自由,却不注重赎价。但是,救赎需要付上赎价,神宣称祂有大能施行救赎,祂说:你们是无价被卖的,也必无银被赎(赛五十二3)。无人能付赎价救赎自己脱离死亡,只有神能救赎祂的子民。
彼得强调救赎代价极其昂贵,也明白的指出我们不能救赎自己,我们顶多拿出会朽坏的金银,可是救赎我们被毁坏、被玷污的生命必须以生命作赎价。这就是父神所作成的,祂已经用基督为我们献上的生命作为赎价,基督是神的赎罪羔羊,祂在木头上担当我们的罪孽,藉着祂无瑕疵无玷污的血将我们赎买回来。
基督的宝血的救赎不但折断了我们的锁链,使我们脱离将来的厄运,也使我们不再受过去旧事的困扰,我们被救赎可以在基督的新群体中活出神创造之初所赋予我们属祂的形象和样式,活出圣父、圣子、圣灵的和谐合一的美好群体生活。
B. 信心盼望在于神20-21
「基督在创世以前,是预先被神知道的,却在这末世,才为你们显现。」
彼得首先在这里表明神的旨意是不受历史的偶然性所影响,祂的决定出自祂的本性,全属乎神主权性的恩典,祂不是等到最后一分钟才匆忙解决人类堕落的问题,远在始祖犯罪堕落之前,甚至自创世以前,祂已预定要差派祂的儿子成为救主。
显现与预先知道在这里成为对比,表明在这显现,也就是基督成为肉身之前,基督已经存在,而是等待显现的时候,就是这末世之日降临成就救恩。
「为你们」进一步强调神的子民在神的计划中的地位,我们得以成为神的子民,得称神为父,全因基督为他们所成的,神为我们所预备的救赎和我们所享有的权利,是支持我们群体生活的重要动力。
「你们也因着他,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又给他荣耀的神,叫你们的信心,和盼望,都在于神。」
因着祂翻译为藉着祂(现代译本、吕振中、新译本)
信在这里并非被动,而是内在生发的信心。
这里彼得进一步强调,我们得以藉着基督信靠神,以及我们信靠的本质——基督的死里复活、得荣耀都是神的工作,唯有祂是我们信心和盼望的对象。我们在群体中之所以可以活出不一样的生命,完全不是在于我们,而是在我们里面动工的神。正如保罗所说:「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预备叫我们行的。」(弗二10)
二、 顺从真理而相爱的群体
1. 相爱生活的根基22a
「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
群体生活的根基在于神是我们的父,因着祂在耶稣基督里所作成的一切使我们身份从罪的奴仆成为在基督里自由之人,所以我们可以活出不一样的群体生活。但是我们生命之所以可以发生从内到外的更新,乃是基于神的话语,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
「洁净了自己的心」洁净是一个完成式分词,描述一种带有持续影响的过去动作,这是指基督徒重生得救得以脱离祖宗所流传虚妄的行为的旧生命完全被挪去,洁净的心是我们在基督里活出新的生命的基本要素,也就是我们可以活出团契相爱的生活的根基。
「顺从真理」这里的真理包括福音信息,也涵盖所有基督教有关教义和生活的教训,总括来说就是下文提到的神的道。基督徒生命之所以被洁净,活出爱的生命是基于主动顺从真理,也就是说让神的话语占据我们,引导我们,正如诗人所说:「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一一九105)。服在神的话语中,就能生发出爱的生命。
2. 相爱生活的内涵22b
「……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
爱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语言,但是我们会发现爱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达,假装、虚伪、自私、肤浅、私欲、真实、无伪、牺牲、深切等等都可能成为爱的修饰语,但是彼得在这里特别提到在基督里的新群体因着神话语的洁净活出的爱是没有虚假,从心里彼此切实的爱。
A. 没有虚假
「没有虚假」这字原文字面的意思为没有假冒,是指一种不假装(吕)、真实无伪(思)。在新约屡次将这个词用于基督徒所应有的品德之上,包括爱、信心和智慧。这种爱是全不自私、全无虚假的;并且是与真理相符的爱,是由基督福音所引发属乎真理的爱。这是与耶稣在马太福音二十三章所责备的那些文士和法利赛人完全不一样的生命,所有一切都源于生命深层自然的流露,而非外在的包装;是真实的爱,而非外表的敷衍或口头的应付。
约壹三18「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
罗十二9「爱人不可虚假」。
B. 切实相爱
「切实相爱」,切实这个词指在情感上的热烈、殷切和热忱。另外切实也是一个生理学术语,意思是把肌肉作最大的延展。在比喻中,这个字是指用尽全力以达到某事物最深远的程度。这也正是彼得在彼得前书四章8节所使用的的:「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神要我们的爱心尽量延伸,以致能仁慈地赦免、包容信徒当中的罪。彼得在这里使用切实更是强调后者的意思,爱并非只是一种短暂即灭的情感,而是具有韧力,不被任何恶劣的环境所动摇的。
但是这种浓烈的爱并非来自某个外在、律法式的要求;相反地,彼得告诉我们,这种爱是从心里发出的态度,是内在生命的外在表达。
彼此相爱是耶稣赐给门徒的新命令,也包含在使徒宣讲的信息中,是神儿女群体所应有的特征,是神儿女在地寄居的生活直到末日之前所应有的生活行为。但是许多时候却事与愿违:
斯奈德告诫我们:『今天的教会正在经历团契的危机……在现今世界,规模大而没有人情味的机构多得很,教会经常都好像另一个规模大而没有人情味的机构……今天我们很少能够在建制教会中找到那种令人愉快的亲密,各人除下自己的面具,坦诚相对;我们也很少能够感受到超越人类界限的沟通,以及同属一个群体——在那里经历圣灵所赐的团契生活。』
彼得希望教会充满彼此相爱的人,而教会内有彼此亲密的气氛,这也是我们活出重生生命的见证,相信也是每一个来到这个群体的人所盼望的。
3. 相爱生活的内因23-25
彼得再次回到彼此相爱的基础,或者内因:
A. 神的道带来重生23
『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借着神活泼常存的道。』
顺从真理而得洁净,以致我们可以有相爱的生命是从我们人反应的角度去看,蒙了重生是从创造主的恩典的角度去看。「蒙了重生」让我们回想一章3节「藉着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这里彼得再次提及重生,是要说明我们这新生命给予每个基督徒彼此相爱的能力,也在说明信徒之间的团契关系在本质上是永恒的,因此更要学习彼此相爱。
彼得在两个方面解释我们重生的生命:
首先是种子,彼得以种子的比喻来解释两种不同的生命,种子代表生命的源头,在受造万物中,一切的生命都从种子开始。我小时候生长在农村,每年当农作物收割的时候,都特别会挑选上好的作为来年的种子,因为在收割的子粒中有好有坏;有颗粒饱满富有生命,也有颗粒干瘪无法孕育生命的;
若是没有分别的下种,可能就不能保证来年的收成。饱满康健的种子因富有生命力,它埋在土里就会生发出生命,而那些不好的种子只能坏死在土中。我们心中的新生命种子正如同这饱满的种子是永恒与不朽坏的。
其次是神活泼常存的道,活泼常存是指永不会失效的,也是充满创造的能力,能不断更新信徒群体的素质,使其更臻完美。这不能朽坏的种子不是这世界任何的东西,而是神的话语,神的话不但唤起人新的生命,而且给人带来的新生也是持久的,以至于人在群体生活中持久的活出新生命而有的彼此相爱的生命。
接下来的经文继续重申神话语的永恒性:
B. 神的道是永存的24-25
「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
彼得为了强调神的话语是不能朽坏的种子,是永存的道,引述以赛亚书四十章6、8「…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野地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我们神的话,必永远立定」。
凡有血气的是指所有的人类和动物,草则是指中东一带典型的乡间野草,美容都像草上的花是指当地色彩缤纷的花朵会绽放在草地上。彼得让我们知晓,无论是像草这么平凡无奇的东西,或是像草上的花这么可爱的受造物,最终都会枯干或凋谢,归于死亡。正如摩西所言:「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九十10)
但神的话语就是福音的道却是永远立定的,我们藉着神的福音得着基督复活的生命,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告诉我们,那复活的生命是不朽坏的,是荣耀的,是强壮的,是属灵的。福音的真理被人相信后,就成为不能坏的种子,产出同样永存的新生命。彼得藉此呼吁我们,圣徒应该藉着不能坏的福音话语的大能,对所有信徒展现出永不止息的爱,唯有如此,才能与耶稣基督里不能朽坏的新生命相配。
总结:群体生活建基于与神与人的关系
1、 敬畏天父而生活的群体
2、 顺从真理而相爱的群体
基督徒是一群被呼召走向群体生活的群体,要活出神要我们活出的生命,必须时刻提醒我们现有的身份,是父神透过耶稣基督的宝血赎买回来的,我们需要让神活泼常存的道如同种子扎根在我们的里面,结出生命的果子。让我们在群体生活中敬畏天父,顺从真理,展现出彼此切实相爱的生命。
代祷事项:
1、为弟兄姐妹祷告,求神帮助我们从内心真晓得神是我们的父,我们在群体生活,无论是与不信的相处,还是与弟兄姐妹的相交都有一颗敬畏的心。
2、为弟兄姐妹祷告,我们既知道神的话是常存的,我们就当顺从真理,在彼此相爱的群体生活中不但充满热情,更是坚韧不息,无论在何处境都当竭力彼此切实相爱。
附:本文插图均为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