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4复活主日|复活的身体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490天前 | 258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4复活主日|复活的身体
约20:1–18


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4年3月31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4年3月31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4年3月31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约翰福音》20:1~18(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20:1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20:2 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裡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哪裡。」 

20:3 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裡去。 

20:4 兩個人同跑,那門徒比彼得跑得更快,先到了墳墓,

20:5 低頭往裡看,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只是沒有進去。    

20:6 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裡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  

20:7 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   

20:8 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    

20:9 (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   

20:10 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20:11 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裡看,

20:12 就見兩個天使,穿著白衣,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坐著,一個在頭,一個在腳。      

20:13 天使對她說:「婦人,你為甚麼哭?」她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那裡。」      

20:14 說了這話,就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是耶穌。   

20:15 耶穌問她說:「婦人,為甚麼哭?你找誰呢?」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就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哪裡,我便去取他。」

20:16 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     

20:17 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 神,也是你們的 神。」   

20:18 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她又將主對她說的這話告訴他們。







2024复活主日|复活的身体

《约翰福音》20:1~18


序言


关于新世界第一个生日——复活节的故事,我们的解释是以基督复活的身体为目标、为终点的。以马利亚寻找耶稣的身体却没找到开始,在后来,整个情节发生了大转折,天使与耶稣的出现,揭示一个完全不同的身体的实存:全新的复活世界的身体,既与现今的身体有着连贯性,却又有别于现今的身体。根据情节,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思考


一、找不见:被挪了去(1-10);

二、不认识:请告诉我(11-15);

三、不理解:不要摸我(16-18)。




1、找不见(1-10节)


在礼拜天的清晨,马利亚与其他几个妇女,和耶稣的门徒,来到埋葬耶稣的坟墓前,他们可能想来缅怀耶稣,而当他们来到墓里,无功而返。他们对眼前的情形完全不能理解。因为他们发现有人竟然把主的身体从坟墓里挪了去,因为眼前什么东西也没有了。


他们是带着强烈的目的来看尸体,然而,尸体不见了!留给他们一个令人恐惧的阴谋:有人把主耶稣的身体挪了去!按照他们所理解的看来,肯定是被那些当权者“处理了”!因为他们为了避免添乱,担心那些耶稣的跟随者,借耶稣的尸体做不利于他们的事。


而事实并非如此,约翰用:“墓门的石头挪开了”!“留下的是细麻裹尸布”,“和另外一处的裹头巾”,来描述很不一样的现场。显然,有人将堵住墓门的石头滚开了,就从现场的观察看来,尸体并不像被人抬走的,反而像是身体从裹尸布和裹头巾里出来了,之后,走出来墓穴。



而马利亚看到这个现场,仍然没有办法理解,死亡对于复活的耶稣,已经不再有约束力,她不会明白,死亡已经被消灭了!她不能相信耶稣的身体,已经从这深坑中逃逸出去了!她更不能参悟到,那超越死亡的新身体,是死亡不再能约束的。


她只能按常识来解释眼前所发生的事,并且告诉耶稣的门徒,说:不知道谁把我们主的身体,挪了去。当门徒们看见墓门及坟墓里的境况正如马利亚所描述的那样之后,他们的反应和马利亚一样,认为耶稣的尸体是被人挪走了!他们对于耶稣如今复活的身体,已经不同于原来的身体,仍然一无所知。尽管那个门徒似乎有些领悟——约翰说他,当看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信了!他到底信什么呢?是信马利亚所说的事实?耶稣的身体被人挪走了?还是相信耶稣正如祂在没被钉十字架之前所说的——祂必然要复活?经文呈开放性,容许人作多方面的解释。


2、不认识(11-15节)



接下来,约翰特意详细描写了马利亚与复活耶稣相遇的经历,这一段的关键点是马利亚对耶稣的问话:若是你把祂挪了去!就告诉我,我好把祂取回来。从经文所描述的事实来看,马利亚所遇见的人,正是复活的耶稣,而她却不认识祂,反倒把祂当作是挪移耶稣身体的人。


在前面,她遇见了两位天使,天使问她为什么哭?而她没有把天使的问话多想,复活的耶稣对马利亚也问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哭?他们的问话,将马利亚最关心和最痛苦的地方,揭示了出来!她带着爱,带着盼望跟随耶稣的,而如今,理想完全幻灭了,甚至连耶稣的尸体都保不住,都被强权者挪了去!


她的世界里,充满着黑暗与不幸,和我们当中任何一个都一样,面对着强权与罪恶的世界,充满着恐惧。马利亚在黑暗的世界里,对已经被改变的世界,毫无奢望。所以,她不能认出眼前的天使是上帝的另外受造物,只能把他们当作普通人;当她面对面看见复活的耶稣时,也不认识,误以为祂是看园的,或是挪移耶稣身体的人!


看来,此刻的马利亚,依然需要被教导:她不但要从自身的痛苦中出来,也需要看见,世界已经被改变了,黑暗的世界,已经不再能掌权,坟墓也不再是可惧怕的地方;原来只会出现在圣洁地方,带来神的同在的天使,如今出现在这个不洁净的地方。坟墓,圣洁的天使不会造访的地方,如今成了神圣之地!因为耶稣的复活,已经将埋葬人希望的坟地,变成了神与人重逢的乐园!


3、不理解(16-18节)


复活的耶稣,呼唤沉迷在痛苦和绝望中的马利亚,听到耶稣对她的称呼时,醒悟了过来,原来眼前的这位就是:死里复活的耶稣!她转过来称呼耶稣(夫子)。我们猜测不到马利亚此刻的心情到底是怎样的,刚刚还完全被悲伤、绝望与恐惧所笼罩,而如今耶稣出现了,真的吗?还是幻觉?……


我们不禁想起在创世记的时候,当亚当夏娃犯罪之后,一听上帝的脚步声,就躲了起来!而上帝却呼唤他们,他们不得不从躲藏之处出来,却带着恐惧,因为他们不再信任良善的上帝。而此刻的马利亚,却不假思索的回应耶稣的呼唤。她为什么又会有这领悟力?她是确实知道耶稣死了的,而且那些杀死耶稣的死亡力量,又如此强大。


害怕人间罪恶力量的马利亚,却为了爱!为了爱她的老师,她冒着极大的危险,因为在爱里没有惧怕。同样也因着爱,她能够超越理性的局限,听出眼前的人所说的话,就是她那死去的老师的声音。


因为狂喜,促使她想去摸耶稣,而耶稣却禁止她,说:不要摸我!这句是整段中最令人费解的,也是这里的重点,然后她被要求去向门徒们传达消息。显然,约翰带着深意写下复活的耶稣看似反常的做法。


当耶稣说:不要摸我!祂是在提醒马利亚,不能用原来的思维看祂,祂的复活不是撒拉路式的复活,祂的身体,也不再是原来的样式;而祂与马利亚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按原来的方式进行了;祂不再像以前一样,与他们一同在加利利,一同用餐、一起祷告。


接着,祂说出祂不让马利亚摸的理由——因为祂先要升上去见父!祂以上帝临在的场景,来提醒马利亚和门徒。我们需要以以色列人惯有的思维来理解“上升”这个词,是指神的得胜归来(驾临),蒙祂百姓的欢迎的场景性描述(耶和华上升,有角声欢送,诗47:6)。后面,祂吩咐马利亚去告诉门徒,来欢迎祂的归来(从死亡中归来),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理解。祂如今已经得胜归来,带来了神的同在,也就是说:他们的神已经回来,一切的盼望,关于圣殿,关于律法,关于被掳归回等等,这一切应许都已经实现,一切哀伤也将结束。那么,耶稣说的“我还没有上升去见父”,实际就是说:且慢,等等我,因我还没驾临在你们当中,但很快就要驾临。快,你快去报信!告诉我的那些弟兄,我很快就要驾临在他们当中!马利亚,就像当时为君王得胜归来报信的,她成为新世界的首位信差。


显然,耶稣这句看似“无情”的表达,却是对马利亚的热切期盼——期盼她能快快地转化思维,快快地转化心情——从悲哀的光景中,转到喜乐现实里。


耶稣还说:“你往我弟兄那里去,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就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就是你们的神!”耶稣要马利亚去传话,祂如今成为他们的弟兄,实现了他们与神之间同在的关系:父与子之间、神与百姓之间亲密的关系。



4、转变


约翰在第一个复活日所呈现的,是一个将现实彻底转变的故事,是一个新的创造神学。在这个日子里,死亡的世界被改变了,耶稣那被杀的身体,已经复活成为另外一个物质的实存,这个被称为复活的日子,成为了新世界的生日。


从此之后,凡是跟随耶稣的人,可以重拾希望。就人类现实而言,墓园是人间的浓缩之地,它有着令人恐惧的一面,也象征着所有与死亡相关的权势,这权势,挪走了马利亚和门徒们的主!埋葬他们的希望;这权势也夺走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爱,我们的健康,我们的一切!


约翰在这里所描述的,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墓园成为乐园!因着耶稣的复活,它成为人与神相遇的地方,因着祂的复活,将这一切,与死亡相关的力量,都结束了,换来了全新的希望。死亡不但被超越了,死亡也不再是完全负面的东西,甚至它成为新世界创造的材料——通过死亡,耶稣的身体,转变为复活的身体。


这复活的身体,仍然,属于有着实存的物质。耶稣能被马利亚认出来,而且还能被触摸,表明祂不是“灵魂般”的存在,而是有物质的实存,与原来的身体有着连贯性。不过,复活后实存的身体,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认出来的,因为它已经超越了现世的逻辑,这也正是,马利亚没有马上认出天使和耶稣,需要被启示之后才能认出耶稣来的缘故。


耶稣禁止她触摸,也正是想表达这个意思:祂是原来的那位,但与原来的祂又不相同,马利亚不能用原来对祂的认识,来理解祂。确实是如此,复活的身体,是属物质的,在这里看不出有任何“灵性”的、非物质的意思;但复活的身体又有超越的一面,有着不容易理解的部分。耶稣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新世界全新创造的模板:我们的身体,有一天也要像祂在第一个复活日所呈现的一样:是一个物质的实存,它没有放弃现今身体的物质性,却又超越现今身体的实存,现今的身体会生病,甚至必然死亡。对信耶稣的人而言,不是说:我们死后有生命,应该说:是死后有生命的新生命。


如今的我们,获得了复活的生命,我们也成为复活的差使,正如马利亚一样!当耶稣对她说:不要摸我!祂的意思是:不要想办法留住我,挽留我!马利亚并没有因此感到被拒绝而沮丧,反而,因着她对耶稣的爱,在不甚明了的情况下,听从耶稣的话,而成为复活耶稣的报信者。此刻的她,尽管不能明白太多关于新世界、新的身体的事。而她再次成为差到使徒那里的“使徒”,她快速地离开耶稣,跑到耶稣门徒那里,对他们说:我已经看见主了,祂对我说了这些话。


这也正是约翰用心记载的原因:因为在第一世纪,女性确实不是社会公认的见证人,而复活的第一手资料,却由这位抹大拉的马利亚所提供的。可想而知,复活所带来的翻转,是何等的惊天动地——社会不能认同的女性,成为有力的、第一见证人!


那么,对于今天的我们,尽管我们不能完全明白复活的新世界是怎样的——如同马利亚一样,我们或许也不是什么显赫的人物,但我们仍然可以成为新世界有力的见证人!只要我们将所知道的、如实地告诉别人:“我已经信了耶稣,圣经对我说了这些话”。这也就是为什么,历世历代,看起来没有什么文化、甚至吐字不清的人,依然能大有能力地见证耶稣。


5、态度


这一段经文,给我们如雷贯耳之感:死亡不是结局,复活是开始!不仅仅是重生,更不会是轮回(轮回仍然是在这个世界里)。那么,这就是挑战现代人的世界观。现代人的世界观,五花八门,但始终不离开一个现实——没有神!多半也是以死亡为逻辑的主轴。那么,我们如今已经信了耶稣的人,世界观是怎样的呢?有无有待改变的呢?因为复活的“教义”是难以相信,却是我们的基础,其重要性将决定我们的死和复活。你用什么来坚固信心呢?


所以,信仰的建造,智性的训练非常重要,我们一再明白:受苦、被钉、复活的事实,我们也就需要一而再地被教导。在正统的犹太人中,十分看重对孩子自小的教导,而教导是围绕“人心”而展开的,就是对神的心,换作现在较为流行的说法就是对神感恩的心——比如,他们每天所朗诵的示玛,就属此例。他们的这个传统很值得我们学习。因为神的应许,在耶稣的死与复活中,决定性的落实,一切从复活开始,复活已经改变了一切。这提醒我们,生命是神的一份礼物,这也促使我们以感恩的心生活,这也正是耶稣会要求马利亚去作“祂复活事实的宣告者”的意图。



感恩,应该是每个基督徒生命的基本面貌,感恩也应该在实际的生命中有所落实。有个牧师讲了这么一个例子,有一天,他在教会门口碰到一位癌症被治愈了,14年后又再复发的姊妹。他们谈了起来,牧师一时想不出怎么来安慰这姊妹。那姊妹却对牧师说:“牧师,你不用太担心。栽种有时,收割有时,工作有时,休息有时,喜乐有时,哀哭有时,生有时,死有时。这一切都在天父手里,你别太担心”。这位姊妹在这十多年来,总是用专注和微笑来支持教会同工的侍奉,每次崇拜的时候,她总坐在礼堂的中央,面带微笑地看着台上侍奉的同工和弟兄姐妹。在她病痛缠身的时候,她让丈夫扶着她来崇拜,她痛苦得有时皱着眉头,但当她坐下来之后,又用专注和微笑来支持服侍的弟兄姐妹。这是一个经历过复活的生命,以感恩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的见证。


这里有个建议,你可以写下一份感恩清单,记录一个月,或者是一个礼拜值得感恩的事,可以是人为你做的,也可以是神为你成全的。让感恩成为我们生活的中心。







代祷事项:


1、求主的圣灵更新改变我们,建立我们以复活为主轴的世界观。


2、求主的灵敦促我们,每天以感恩作为生活的态度。




附2024年复活主日敬拜录音:


2024年3月31日主日敬拜(第一部分)

2024年3月31日主日敬拜(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