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4预苦期之受难日|君王被钉死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402天前 | 199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4预苦期之受难日|君王被钉死
约19:17-30


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4年3月24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4年3月24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4年3月24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约翰福音》19:17~30(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9:17 他們就把耶穌帶了去。耶穌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出來,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希伯來話叫各各他。    

19:18   他們就在那裡釘他在十字架上,還有兩個人和他一同釘著,一邊一個,耶穌在中間。 

19:19   彼拉多又用牌子寫了一個名號,安在十字架上,寫的是:「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    

19:20   有許多猶太人念這名號;因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與城相近,並且是用希伯來、羅馬、希臘三樣文字寫的。     

19:21   猶太人的祭司長就對彼拉多說:「不要寫『猶太人的王』,要寫『他自己說:我是猶太人的王』。」  

19:22   彼拉多說:「我所寫的,我已經寫上了。」   

19:23   兵丁既然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就拿他的衣服分為四分,每兵一分;又拿他的裡衣,這件裡衣原來沒有縫兒,是上下一片織成的。    

19:24   他們就彼此說:「我們不要撕開,只要拈鬮,看誰得著。」這要應驗經上的話說:他們分了我的外衣,為我的裡衣拈鬮。兵丁果然做了這事。

19:25   站在耶穌十字架旁邊的,有他母親與他母親的姊妹,並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亞。    

19:26   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母親(原文是婦人),看,你的兒子!」   

19:27   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此,那門徒就接她到自己家裡去了。   

19:28   這事以後,耶穌知道各樣的事已經成了,為要使經上的話應驗,就說:「我渴了。」  

19:29   有一個器皿盛滿了醋,放在那裡;他們就拿海絨蘸滿了醋,綁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   

19:30   耶穌嘗(原文是受)了那醋,就說:「成了!」便低下頭,將靈魂交付 神了。





2024年预苦期之受难日|君王被钉死

《约翰福音》19:17~30


序言


约翰对耶稣受难的描述,集中在十九章19至22节的重要细节上:犹太人的王! 这是受难叙事所表达的主题——王的荣耀回归!不过,祂的荣耀,祂的回归,显然,与众不同!也令人不可思议。在被彼拉多、犹太官方人士,和士兵羞辱的状态下,以极其诡异的方式,以死亡的方式回归了。祂就在这完全无助的状态下,展现出祂那丰满的生命形态——祂并没有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反而,祂将自己对母亲的爱,和对门徒的爱,以及对他们的劝导——要将别人的母亲当作是自己的母亲,要将别人的儿子当做是自己的儿子,这种超越血缘的爱落实。这正是祂受死的成就和目的。我们来看看约翰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件的描述,来揭示人间王权的罪恶,和天国君王的恩情。



1、相害(17-24节)


像是文革时批斗人一样,会给罪犯挂个牌子,牌子上写的是他的罪名。耶稣受死时,祂的头顶上也挂了个牌子,这牌子是彼拉多用希腊、亚兰和拉丁文这三种语言写的,写了祂的罪证——犹太人的王!不过,这罪名非常讽刺。


大家都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立场,来解释这个犹太人的王!祭司长对彼拉多的这种做法,充满愤怒,因为他们知道彼拉多和他们一样,根本不相信耶稣就是犹太人的王,而彼拉多这样写的目的显然是在讽刺他们。因为祭司长根本不相信耶稣就是犹太人的王,只是利用彼拉多害怕在他管辖之地有造反者的心态,而给耶稣一个对罗马人而言是造反者的名号,达到借刀杀人的目的。


对祭司们而言,犹太人真正的王,就是他们的真命天子,没有人敢如此犯上,将神所设立的弥赛亚抓了,并交给他们的仇敌罗马人。所以,他们会要求彼拉多改一下——祂说“他是犹太人的王”。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词,既达到消除异己者,又可以使自己的良心平安。


彼拉多在这里想反将祭司们一军,他自己并不同意大祭司对耶稣的控告,因他并没看到耶稣有造反的军队。所以,他带着讽刺说:你们不正是因为祂说自己是王而钉死祂吗?好啊,我现在让你们如愿以偿。祂是你们的王!就是你们这群疯狂的人的王。今天,你们所痛恨的王,被我钉死了,哈哈!


他们都太有政治智慧了!他们都太有政治智慧了!既达成了别人的目的,又保全了自己,只是牺牲了一个无辜、无害的人。这种成本太低了!


接着,约翰简略地描述了在十架下那种令人感到十分难过的情景。耶稣这位受苦的义者,不但赤身露体,还多了份羞辱,祂的外衣被行刑者分成四份,祂的里衣因为完整无缝,被人以调侃的方式、拈阄而拿去。约翰要我们将这景况,与诗篇22篇那位受苦的王联系起来。祂藉着蒙羞与受死,将整个以色列的罪恶都担在自己身上,也要对付隐藏在整个世界的罪恶。祂这位被羞辱的犹太人的王,是神的代表,不仅代表了神的统治,也代表神对全人类的拯救。不过,是透过被祂的救赎对象羞辱及杀害,而成就的。


在耶稣步向死亡之时,我们需要留心约翰在前面所述:


1)通过该亚法说的:一人替百姓死(11:49),讽刺性成就了他的预言!

2)有几个希腊人来见耶稣,耶稣对他们的回答——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归向我(12:32),如今就是这预言成就之时。

3)彼得说他愿意为耶稣舍命,如今他在哪里?他与耶稣的友谊,经不住考验。


这一切,都可以与十字架上的牌子连在一起。彼拉多用三种语言所写的牌子,代表着当时帝国的语言,这正是约翰要告诉我们的——如今,在这里向全世界宣告——耶稣是弥赛亚!而当时的世界,并不知道祂这个独特的身份,祂就是独一真神所应许给以色列的弥赛亚,就是救他们脱离悲惨遭遇,要来实现从东到西的统治的那位君王。不过,这位王实现全球的统治,将神的国实现在地上,却不会按照这世界的思维,祂以囚犯、以被控告为革命分子、以死亡的方式来实现。



2、相逢(25-27节)


十架上的死亡和十架下的羞辱,并不是故事的全部,十架下也发生了一个感人的事件,人间的罪恶、王权的霸道,和人心的亵渎,并不是这世界的全部。就好像再黑的夜,也无法侵吞即将升起的太阳。


在死亡的十字架跟前,有一群敬虔、真正爱着耶稣的妇女们。或者,这带给了临终前的耶稣无限的安慰。或许,这些妇女们,对于刑场执行者来讲,不会有威胁,而那位所爱的门徒也能在跟前,或许他太年轻,兵丁不会把他当作重要威胁的革命分子。对这个帝国毫无抗衡的人,十分适合与这位天国的君王相伴,一同来见证上帝如何以软弱的样式,胜过人间的霸权。


十字架也是真情相遇的地方,约翰果然不同凡响、十分传神的记录了这一刻,耶稣的母亲,与祂的那门徒,在十字架前面的相遇,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是将人间所有苦情、变作温情的场面——人世间本应该都是母亲、都是孩子相遇的故事,而不应该是兵戎相见,仇恨相待的事实。我们不得不说,这与前面那段王权的争斗,构成极大的讽刺。另外,这里也构成了“教会”的模式,教会这个家里的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血缘为标记,而是以“主”为标记,因着十字架上的祂,十字架下的人们,彼此以“亲戚”相待。


马利亚一直关注自己儿子的命运,如今她的心被刺透了。哪一个母亲不为自己儿子不幸的命运,而感到悲伤呢?约翰福音一开头,那个迦拿的婚宴,可能主家是个穷人,筵席途中没酒了,这是件非常失礼的事。马利亚指给耶稣看,希望她的儿子能伸出援手(2:3-4),那时候,她还不知道耶稣的时候还没有到,指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她根本不会想到耶稣所说的时候,原来就是指今天被钉十字架的时刻。这位自年轻时就表现出对全能的上帝,无限顺服的女子只是知道,如果事情要成就,就需要按耶稣所吩咐的去行,而她却不能理解耶稣将别人的事——婚宴的新娘新郎的事,指向自己的事——祂将为人类与上帝重逢,付出自己的生命。有一天,上帝将要带来欢庆的大筵席——所有的人都在其中成为亲人。现在,马利亚明白了,以前耶稣说的祂的时候,指的就是今天了——当约翰把她带回家的时候——就是迦拿婚宴水变酒神迹真正的实现——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成为亲人。


这种欢宴、这种重逢的故事,在第四章也作了深入的演绎——耶稣与一个无助的撒玛利亚女人,谈论活水,祂告诉这位可怜的女人,在祂这里有着丰富的供应。在第六章,祂说:信祂的人,不单不饿,还永远不渴。在第七章祂更明确地说:凡到祂那里的人,都有活水赐给他们,甚至,这些人也将得到活水的江河!


当我们为着耶稣的作为而感到欣慰的时候,也需要留意,这位使人得到满足的祂,如今却说:渴了!使人获得活水江河的祂,却自己成为无助者,在这个有饥饿、有羞辱和死亡的地方,祂承担着一切。祂成为无助者,目的是要使凡就近祂的人,获得真正的荣耀和真正的喜乐与满足。


所以,祂会在最后,说了一句:成了!这个词,是当时的人付清账单后,在字据上写上的字!如今,账单付清了,结账了。代价已经付上了,工作已经完成了。世界的邪恶,并没有摧毁上帝的儿子。从此以后,因着祂的牺牲,祂的百姓,可以放心地活着了,甚至可将自己的性命押上。因这位仁慈的上帝,绝对有能力把他们夺回来。


“成了”就成为了胜利的宣告,是王者得胜归来的宣告。祂以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方式,甚至会引起众人误解的方式,在祂所有敌对势力里冲出重围,再过不了三天的时间,祂要从死亡的另外一端出来,彻底将压垮人类的死亡和罪恶击退。不但将上帝的成就,呈现出来,也使凡是跟随祂的人,获得与祂一样的生命,这种前所未有的生命,不再被死亡囚禁,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我们称为复活和永生的生命。因着祂的胜利,也将整个宇宙,安设在新的秩序里——从此之后,衰亡的主题,被终结了,换作以永恒为主题。


3、相契


今天的世界,在表面看来,仍旧与福音书的时代相差无几,以类如彼拉多、祭司们为主导的世界,给我们造成的困扰就是:这世界公义如何落实?因这世界基本用的是强权的方式,我们很难看到公义会显而易见地出现在眼前。


那么,我们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呢?我想,十字架仍旧是我们的答案,是我们另类的选择!因为公义无法靠其它方式(包括军事、经济、文化……)获得!我们无需过分害怕这世界的权势,因耶稣已经将这世界人所不能解决的、隐藏的恶都除去了,救赎的恩典,已完全占了上风。在约翰所描绘的十字架上和十字架下,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天国的模式”,一种顺从及温情,包括充满能力,和彼此忠诚的模式。这种模式,使上帝救赎的恩典,临到了这个被恶腐蚀,缺乏公义的世界。


这个世界的主流文化,鼓吹的表面的成功,甚至有时是带着掠夺与欺骗。但这种看似成功的信念,会使人迷失,也使人在成功中死去。但真实的生命和新的世界,是从十字架,从失败开始的。耶稣说:失丧生命的将得着生命。新世界也是从十字架的牺牲和舍己开始的,是从耶稣的那句“成了”的宣告中开始的,而不是像马克思所说:是从阶级斗争开始的,也不是从十月革命的第一枪声开始的。


卢云神父邀请人勇敢地向死亡、向失败、向卑微进发,他称这种是舍己的道路,是向下的移动,是基督徒生命的呼召,也是耶稣基督成就上帝的使命,建造新世界的方法。


卢云认为,这种将上帝公义彰显、十字架式的生命,必须在教会生活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操练。他说,教会操练了我们,将我们的生命,与上帝在历史中的真实故事,连结了起来,最高峰就是与耶稣的十字架故事相形相契。通过在教会中的操练,使我们在时空中,成为一个能够展现十字架的子民。因基督不但是一个人,也是一个事件。祂的出生、受死、复活、差遣圣灵、建立教会,就是上帝在历史中的行动。并且,是唯一赋予人类历史,有真实意义的事件。这点不难理解,人类的所有历史最后都被死亡所吞噬,使其中的意义都化为乌有,而在教会生活里,却彰显出关乎基督事件的奥秘。


他说:教会应该是我们最重要的属灵引导,教会不但教导我们该反省什么,该注意什么,该说什么,该想些什么,她更是透过各种各样的仪式操练,将基督实现出来。所以,我们应当以十分敬虔的心,来看待教会,就好像那门徒被吩咐——必须以另外的眼光看待马利亚;马利亚也需要以新的视野来看待她与约翰的关系。


对我们而言,构成我们生命的,应当是基督一生的各种时间,而这些时间是在教会中、也透过教会实现出来。


那是降临节,基督降临;

那是圣诞节,基督出生;

那是预苦期,基督受苦;

那是受难周,基督受死;

那是复活节,基督死里复活;

那是五旬节,基督差派圣灵,使所有信祂的人变成新的家庭成员,他们一同进入神的家里。


所以,基督的事件赋予整个世界新的意义和目的,而那些个人的、社会的、政治的,也只能从基督的事件中,找到它们该有的意义。就我们个人而言,则需要在基督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故事和意义。因此,基督的故事,并不是“人类最伟大的故事”;祂的故事,是唯一的故事,是让人类历史成为有真正未来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正是塑造教会的唯一能力。


 




代祷事项:


1、愿主的圣灵赐下智慧,使我们能从圣经的视野,看到世界的真相和基督所改变的世界之间的区别,并立志在教会和社会中来实践十字架的信仰。


2、愿主将属天的爱赐给我们,在教会中看到一个天国的事实:我们彼此已经成为一家人。我们对彼此有恩情,也有责任。




附2024年预苦期-6受难主日敬拜录音:


2024年3月24日主日敬拜(第一部分)

2024年3月24日主日敬拜(第二部分)

2024年3月24日主日敬拜(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