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4年2月25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4年2月25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4年2月25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马太福音》4:1~11(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 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
2 他禁食四十昼夜,后来就饿了。
3 那试探人的进前来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
4 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5 魔鬼就带他进了圣城,叫他站在殿顶上(“顶”原文作“翅”),
6 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
7 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着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8 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
9 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
10 耶稣说:“撒但(撒但就是抵挡的意思,乃魔鬼的别名)退去吧!因为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
11 于是魔鬼离了耶稣,有天使来伺候他。
2024年预苦期 2 | 接受试探
序言 | 真人
关于耶稣作为真人的形象,以及我们如何作为上帝的形象,四位福音书的作者多次多维度地告诉读者。我们今天就从马太福音第四章1至11节所记载的来看。
这段经文记载了耶稣作为亚当的后裔,以神百姓的身份,主动地接受魔鬼所发出的三个试探:食物、支配权、拥有万国的荣华。可以说,耶稣将上帝所造的真人的形象展现了出来。
这三项试探的内容是人类赖以生存,甚至可以支配世界的力量。耶稣作为亚当的后裔,一个真人的身份,打破了这一怪圈――人可以不受这三项需要或力量支配。
在三个回合的较量中,耶稣始终没有离开作为真人的本质——以神为中心的顺从特性。而撒旦所用的“反间计”,基本是在颠倒是非,它似乎在说:神儿子的身份是为了生存,神儿子的身份为了表现能力,神儿子的身份是为了得到万国的荣华(3,6节)。而耶稣的回答却说,神儿子的生存方式靠的是神的话,而人生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敬拜神。
1 前提
经文特别提示到,耶稣被试探的两个前提:1、在饥饿的状态下;2、在圣灵的带领下。这意味着耶稣所接受的试探是带有极大的挑战性,禁食后,人最需要的就是食物,魔鬼就此给出的“建议”,看起来是十分“合理”的。那么,就面临一个问题:耶稣能够选择忠诚于上帝,而识别出这个试探所带来的问题吗?
第二点:被圣灵带领是所有“真人”该具备的“条件”。亚当被造之时,耶和华往他口里吹了一口气,他就成为有灵的活人,这意味着,神的灵是亚当能够一直存在的根本。可是,在后来,亚当却按照蛇的吩咐,吃了那棵被禁止的树上的果子,而导致死亡。如今作为真人的耶稣,蒙圣灵的引导,接受魔鬼的挑战,意味着祂所依赖的就是圣灵,祂要恢复亚当所犯致命的罪所带来的悲剧。接下来,我们来看耶稣与魔鬼的三次较量。
2 身份
在3节记载:“试探人的进前来,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在这里以含蓄的口吻来称呼魔鬼,说它是“那试探人的”。看来,它也是针对耶稣作为真人的身份,它给耶稣设计了两重陷阱:
第一重以假设及怀疑的证明方式,它说:“你若是神的儿子”,与第六节一样,用一种假设的口吻,目的是让耶稣对自身的身份产生怀疑。你真的是神的儿子吗?意思就是,你真的是以色列的弥赛亚?你真的是要恢复亚当作为神的儿子的身份吗?它用了一个让人感觉模棱两可的口吻,使人想起创三章蛇对夏娃讲的“神岂说?”这种口吻,是设法让耶稣对神产生不信任的思维,及提升自己对自我身份的高度。
魔鬼另外一个目的是试图打破上帝创造的秩序,它建议耶稣:“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将石头变成食物的方法,是上帝没有采用过,尽管神的先知曾经奉神的名,演示过从无变有的创造大能,比如在出埃及的时候,在摩西手上,就曾经有类似的事例,包括以利亚和以利沙也有相似的神迹行为。
耶稣没有采纳魔鬼这种看似可行的方案。祂的理由直接而简单:“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耶稣认为:食物不是人生存的依靠及目的,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才是人类生存的必然。所以,人活着不是依赖食物,而是神的话语。当然在这里,不是否定食物的价值,以及人的生命对食物的依赖。而是说:要从食物的来源,和人类生存的根源来看待自己。食物来源于神,而人类能够真正生存的原因是神的话语。你看,在创世记所记载的,所有的物质都来自神的创造,包括人也是来自神的创造。人的生命源头不是食物,而是上帝,祂用话语创造一切,祂的话语是人及世界物质存在的媒介。
在这一回合中,我们看到,撒旦建议耶稣用证明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特殊身份,耶稣却用经文来强调人与神之间那种爱与顺从的关系,撒旦将食物的作用放大,而耶稣却将生存的基本要素放在神的话语之下。
在这一回合当中,带给我们思考:我们生存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必须给物质正名。物质并不是人生存的终极目的,如果将对物质的需求,与听从上主的命令分离,这就很容易将神从我们生命中分离出去,也不信任祂愿意将物质赐给人。而耶稣要释放我们,为我们胜过了这一关。使我们可以将食物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我们应当拒绝为了获得食物却要背离上帝的诱惑。因为顺从神的话,比不择手段获得食物,更为重要。毕竟,物质只是受造物而已。
3 控制
撒旦的第二个试探是关于控制欲的问题。它带耶稣进了圣城,叫祂站在殿顶上,这是一个至高之处。它同样以假设和证明的方式,对耶稣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5节),目的是想让耶稣对自己君王身份所带来的权柄而自我膨胀。
撒旦引用诗篇作理据:“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6节,参诗91:11-12)。言下之意:你作为君王(神的儿子),权柄是无限的。怎么证明呢?就从殿顶这个耶路撒冷最高处跳下去。就在这过程中,看到神对祂的保守,以此来显明神对祂的拥护。来彰显作为神的儿子(君王)的支配权。
耶稣也用圣经来回应:不可滥用上帝恩慈,那是在试探神(7节)。祂没有否定魔鬼所引用的经文。不错,圣经确实有说过,作为上帝的使者,他必然蒙神的保守,尤其是他在遭遇危险的时候。不过,“圣经又记着说……”,圣经的多重约束,彼此辉映。上帝会保守祂的儿女,但祂的这种保护权力,不可被支配与滥用。滥用神的保护,就错误理解了人与神的关系,是在操控神。
在这个试探与回应的实例中,给我们看到,对于欲望的理解与把持,只有放在对神及自我身份较为正确认识的前提下,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到,到底哪些欲望是较为合理的,而哪些欲望却是不合理的。那么,对神话语的尊重,并将阅读神话语的习惯,落实在每一天,就是对神及我们自身的关系,能理解得比较正确的办法。正如一个人说的: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与天才在一起。阅读圣经,是为了与神在一起。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每周来敬拜、来听道,是使我们可以与智慧的源头在一起。
4 荣华
撒旦的第三个试探是针对如何获得世界的荣华。我们先需要解释一个经文之外的问题,万国的荣华是属撒旦的吗?万国的荣华是否属于神对以色列或人类终极的目的?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撒旦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指给耶稣看,那么,世上列国属魔鬼吗?这样会引出另外一个问题——神的管理能力在哪里呢?如果撒旦对列国没有丝毫的权柄,它不会说:可以将世间的荣华赐给耶稣。看来,撒旦确实有这个权柄。圣经在其它地方也有类似的说法:整个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壹五19)。
这里我们先回到马太的观念中。福音书一开头,记载了施洗约翰宣告:天国近了。显然,马太认为,天国有别于地上的任何国度。耶稣就是将天国带来的那位,而悔改信耶稣,与祂建立关系的人,就荣幸地进入天国,那些抗拒祂的人,则被排除在天国之外。看来,天国的基本观念首先是关系性的,然后才是区域性的,等到基督再临之时,天国就覆盖了全地,关系性与区域性也就完全重叠了。就现今而言,撒旦所说的万国,指的就是天国之外的统治。虽然,这些区域仍然属于上帝,但这些地方的人并没有尊崇上帝,造成关系性与区域性的分割。在罗马书八章18至25节中,也让我们看到,万物今天依然伏在虚空当中,也间接地说明受造界尚未完全在神的统治下,也可以用关系和区域性的分割来理解。看来,万国与万国的荣华指的是天国之外的统治以及相关的荣华。
最后,我们看到,恢复对宇宙万物的掌管,以及将宇宙万物恢复“荣耀”,本身就是神对亚伯拉罕的心意——万国要因你得福。也就是说:撒旦知道耶稣此次来,就是要来完成神的终极性目的——使神在区域性的统治权,完全达到完美的状态,也使受造物与神的关系,达到完美的状态。所以,撒旦表面“迎合”耶稣——说要将万国的荣华赐给祂。当然,条件就是——敬拜它。
耶稣的回应很直接,吩咐撒旦离开,不要再抵挡神了。并引用申命记六章13节来作为理由——敬拜与事奉的对象只有造物主。祂结束了以色列的不忠诚,拒绝捷径,以十字架之苦,而得到万国,复兴万国。
5 听啊
我们从耶稣回应撒旦的试探,所采用的是“听从”上帝话语的方法,来思想神的话语对我们生命的影响。在这里先讲个例子 [1]:
在1945年,萧以谢(Eliezer Silver)拉比领导一些人,在欧洲寻找多不胜数的犹太儿童,这些儿童被迫离开了家园,被藏在农场、女修道院、男修道院,逃避纳粹魔掌。现在他不管机会有多渺茫,都要设法送他们回家。
这位拉比得到可靠线索说,法国南部有间男修道院藏起了犹太儿童。但是主任神父说,据他所知全部儿童都是基督徒,没有犹太儿童,他帮不了萧拉比,萧拉比又没有任何文件。
施瓦茨(Schwartz)、考夫曼(Kaufmann)、施奈德(Schneider)……,这些显然是德国人姓氏,不过犹太或外族血统的人都可能有这些姓氏。他逐一细看他们的小脸。许多人从婴孩时期已经住在这里,他怎么知道有没有来自犹太家庭的儿童?
他问可不可以去宿舍看看。他站在整班孩子前面,开始用希伯来文唱:「Shema Israel, Adonai elohenu, Adonai echad.」(「听啊,以色列,耶和华是我们的神,耶和华是独一的。」)有几个孩子脸上有反应了,房间里有些微小的声音加入一起唸。他们认得这些古老的字句,是以前睡前祷告说的。在他们最早的记忆里,父母每天早晚自己祷告的时候也念。
那六个词语是听命诵(Shema,读shmah)的开头。听命诵是三段圣经经文,每天唸两次,以提醒每个犹太人怎样对神委身(申6:4-9、11:13-21;民15:37-41)。几千年来在虔守传统的犹太家庭,儿女一开始会说话,父母就教他们念听命诵。很可能耶稣在孩提时期,在约瑟膝上就学会了听命诵。自从耶稣降生前几个世纪开始,这几段话一直是犹太祷告生活的中心。
再讲一个例子:有个老年痴呆的人,他的家人怎么跟他说,他都没有反应,而当他们在念诵主祷文的时候,他好像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嘴唇也跟着蠕动起来。
所以,我们看到神的话语的作用远超我们的想象,我们理当效法以色列人,以听命的态度,每天都来念诵神的话语。长此以往,神的话语必然潜移默化影响我们,尤其是在我们遭遇危机时,必然产生正面作用;包括当我们遇见各种更难以预料的试探时,神话语的力量就会显明在我们身上。
最后,我们以听命的态度,来念诵主祷文(思高本玛窦福音六章9至13节):
我们在天的父,
愿你的名被尊为圣,愿你的国来临,愿你的旨意承行于地,如在天上一样。
我们的日用粮,求你今天赐给我们;宽免我们的罪债,犹如我们也宽免得罪我们的人;
不要让我们陷入诱惑,但救我们免于凶恶。
阿门!
[1] 以下的例子来自滕蔚蓓著:《拉比耶稣扬起的尘土》(香港:夏达华,2020),页42-43。
代祷事项:
1 主啊,我们也常遇到试探,不信的人挑战我们,让我们证明神的存在,让我们证明神是爱我们的,我们会因此受影响,会困惑,会怀疑。求主怜悯我们,坚定我们的信心,并以顺从神的态度,有智慧回应他们。
2 为我们每日读经灵修祷告,主的话是我们生命的粮,是使我们生命得以转化的力量。但我们需要长期有规律地阅读才能获益。求主赦免我们轻看祂的话,愿我们回转,每天认真读经,与主同行。
▓ 正文题图由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