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2月25日 | 宽阔之处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三十一篇 6-8节
6 我恨恶那信奉虚无之神的人,
我却倚靠耶和华。
7 我要为你的慈爱高兴欢喜,
因为你见过我的困苦,知道我心中的艰难。
8 你未曾把我交在仇敌手里,
你使我的脚站在宽阔之处。
省思:
我们所需的广阔生活空间,
绝非凭自己能争取到。
我们被自己和他人的罪
困囿在多辙的窄路上。
神的救赎让我们在基督里得释放,
进入广阔的天地,自由地生活。
祷告:
天父上帝,
请领我经过窄门、进入开阔地,
通过耶稣基督那扇门,
进入道路、真理和生命。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约伯记 第二十五、二十六章
读经音频25章:(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读经音频26章:(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伯记》25、26章|比勒达与约伯最后的对质
比勒达与约伯最后的议论不长(25章),显然他们都已精疲力尽,只能老调重弹,显然的问题是:弱小的人,在神面前不算什么!因为人会犯罪,他所行的义,在神眼中,也算不得什么。
但是,约伯认为,神很看重人的义,而且,神能够给予每个人最完整的眷顾,和无穷的认知能力——人可以与神辩解!这正是他要找神对薄公堂的原因。于是,他发表了一场本书最长的讲论(二十六至三十一章)。这几章全面展示他的想法——他在任何一方面,都没有问题!他的这些行为,一定能引起神的重视。
在二十六章,约伯先讽刺比勒达这种阴郁的讲论,接着,他对神的创造能力作壮丽的描述(5-14节),他从第一次发话,咒诅自己的受造,如今,他几乎用颂赞的方式来赞美神的创造,这是以色列传统的哀歌格式——先是哀叹,后是赞美。看来,经过一串又一串的发问、痛苦的哀叹,他的情绪得到了缓解,痛苦也在慢慢减退。
另外,在约伯的逻辑里,他认为,神看重祂的手所造的,无辜的人可以与神平起平坐地辩论。而他的朋友们的问题则是,神看重人的罪恶,落到苦难当中的人,一定是因为犯罪遭神惩戒。他从朋友们所讨论的恶人与好人的道德问题,转向对上主创造的赞美。这正是他的超越之处,三个朋友很少论及神创造的伟大,反而认为在神眼中:“月亮都不明亮,星星也不皎洁,何况如虫的人,像蛆的世人呢!也就是所造物与创造主无法比拟”。他们因此认为约伯不可理喻——约伯有什么资格要与上主对簿!人如此卑贱罪恶,只能承认自己的无知与罪孽!而约伯认为人虽有恶、低微,但也可以被神喜悦,神仍然高举、欣赏人以及所有的受造物!
神看重人的义过于看重人的罪恶!基于这样的思想,约伯才会如此热烈地颂赞神的创造,正如前面强烈的申诉。热烈地颂赞与强烈地申诉,都表明——他完全相信神看重他!在他看来,无论是阴间还是宇宙太空,还是大海以及其中的动物,都承载着神无穷的能力。
03
默想一
路易斯(C.S.Lewis)自妻子乔伊去世后,发出对上主一连串的质问和怀疑,甚至在信仰上似乎都动摇了。不过,在经过痛苦的呻吟之后,他似乎又回到原来的那个路易斯。在《卿卿如晤》的那本痛苦的回忆录的最后部分,他写到:临终前,她(乔伊)对牧师,而非对我说:“我已经与神和好”,她微微一笑,但不是对我。“随后,转身归回那永恒的泉源。”1
这一阶段的约伯,恰似那一阶段的路易斯。他的苦难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上主也还没有出来为他平反,而他却从前面的申诉,转到对神创造的赞美。
到如今,你对约伯记中关于义人受苦的议题,有哪些领悟呢?
1 路易斯(C.S.Lewis)著,喻书琴译:《卿卿如晤》(北京:华东师范,2007),页79。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哥林多前书 第十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哥林多前书》第12章 | 什么是真恩赐?
十一章开始,保罗的语气改变了:他称赞起哥林多教会(11:2)。在前面他责骂他们挑战他使徒的权威;拒绝顺服他的教导,并且教会道德沦丧,纷争不断。他的情绪为什么变化那么大呢?
因他把自己的全心、全情交托给了哥林多教会。建道学院的院长梁家麟说:“他陷入极其脆弱的情绪中,喜怒哀乐,尽受他所爱的对象的左右”。一位深受自己所牧养的信徒伤害的牧者,又责备又关心他们;为他们的错误而担忧,而痛责他们,而一旦他们有改变,他又快乐起来了。
这几章内容大致如下:10章谴责哥林多人,不应该参加异教活动而伤害其他弟兄;11至14章,关心他们在崇拜及信仰生活上存在的三个问题:妇女蒙头(11:2-16);圣餐崇拜时有些人欺负穷人(11:17-34)(这两项昨天处理了);最严重的是:聚会时误用圣灵的恩赐,乱讲方言并以此为属灵的夸口(12-14章)。
今天所读的12章,对属灵恩赐做出教导,他先定下基准,以七项来归纳:
1) 基督为中心,而圣灵则隐藏自己(12:1-3节);
2) 恩赐是圣灵主动性的赏赐,任何人无法操控(12:4-11);
3) 赐给每个人恩赐,目的不是炫耀,乃是建立合一的教会(12:12-17);
4) 每个人无法拥有全部的恩赐,而不需要别人(12:18-21);
5) 有恩赐的人,是为了没有、或恩赐较弱的服务(12:22-27);
6) 三样职分比得着其它恩赐更重要: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12:28-30)。而方言被放在极不重要的位置,这却是哥林多人所看重的,难怪他们教会在崇拜上一团糟。
7) 在所有恩赐之中,保罗鼓励他们去渴慕最重要的恩赐——作先知讲道,因为这项恩赐对造就他人以及整个教会是最有益处的(14:1)。
5
默想二
当我们来看保罗的“恩赐顺序表”时,不禁被挑战:哥林多人把不重要的方言恩赐当作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使徒的权柄、先知性的传讲和教师的职分这三项,却被轻看与忽略。这种避重就轻,是因为他们看重自己过于群体的建造。这对活在凡事都讲究突出自我的现代社会里的你我,有什么提醒呢?在属灵的追求,和教会的生活上,我们的次序,该如何排列呢?是造就别人,还是突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