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4年2月24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430天前 | 322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快快救我
2. 每日旧约 | 伯24-不测的世事
3. 默想 一 | 信仰架构
4. 每日新约 | 林前11-什么是真崇拜?
5. 默想 二 | 保罗教导的意义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2月24日 | 快快救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三十一篇1-5节


1 耶和华啊,我投靠你,

   求你使我永不羞愧,

   凭你的公义搭救我。

2 求你侧耳而听,

   快快救我,

   作我坚固的磐石,

   拯救我的保障。


3 因为你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

   所以求你为你名的缘故引导我,指点我。

4 求你救我脱离人为我暗设的网罗,

   因为你是我的保障。

5 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耶和华诚实的  神啊,你救赎了我。

 

省思:

如果我们不清楚神的所是所为,

便只能犹豫地尝试提出,

祂或能为我们做点什么。

这诗篇中有关神的鲜明比喻,

显示诗人清楚知道神的本性和心意:

所以他既有把握又迫切地向神要求。

 

祷告:

神啊,祢满有恩慈地已将自己显明,

我无须再凭着猜测去认识祢。

我现在来到祢的面前,

清楚知道祢最懂得我的身心灵各方面,

而且定意要在耶稣基督里救拔我。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约伯记 第二十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伯记》第24章释经 | 不测的世事


约伯继续他的言论,他认为人世间许多事情都是荒谬的、不测的,神并没有作出裁定。比如:神并没有让忠诚祂的人能看到昭雪的那一天(1节);反倒容让恶人欺负弱者,抢夺弱者的羊群,霸占他们的牧场,甚至夺取孤儿的毛驴,拿穷苦寡妇的牛来作抵押品(2-3节)。


这些穷苦人为了躲债,只好背井离乡、亡命天涯、风餐露宿,每一顿都需要苦苦寻觅(4-5节)。当他们稍微有了机会,找到工作,可是,所收割的粮食,一粒都不属于自己,捡拾的葡萄,都是那些恶人的(6节);在白日,在夜晚,他们都无任何衣裳可作遮盖(7节);在大风大雨之下,也无任何东西可蔽体,只好躲到岩石洞里(8节)。


那些孤儿被恶人抢夺,穷人的衣裳被强暴人作了当头,困苦人连连遭殃,毫无出头之日,而恶人愚妄至极,神好像并不在意(9-12节)。反而,这些恶人活得极其安稳、富裕,大有权势。他们被高举,被降卑,被除灭,其实也都与所有人一样,他们结局的好坏,并不是因为他们行恶(13-24节)。


约伯说,他并没有撒谎,因为亨通的,有义人也有恶人,甚至恶人往往更多!反而,他的朋友在撒谎(25节)。因为并不能够通过结局来判断一个人所行的是恶还是善。也就是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必然规律。这正是他的超越之处——不能用亨通来衡量人的好坏!所以,他要对薄公堂,期待神能把他的事说清楚!让人看到——他的遭遇并不是因为他行了恶!


03

默想一


新约圣经学者卡森(D.A.Carson),认同上一世纪第三波灵恩运动的领袖、葡萄园的创办人温约翰的国度神学的基本理论架构。同时,卡森也批评了温约翰的神学架构过分狭隘,而导致他的理论,不但忽略了福音本身的许多内容,而且因为架构不大,以致无法以整全的观点来处理罪恶、受苦、死亡等问题。【1】


卡森直言说:


“温约翰没有采用苦难神学,就直接建立与能力结合的医治神学;没有适切地加入十架神学,就有了得胜神学;没有恰当地思考死亡的地位,就有了生命神学。当疾病消失,他看到国度的胜利,但他看不到,当人在疾病中生命得到更新的事实,这也正是国度得胜的时候;他在讨论神的大能,却不探究为何神偏好在人们经历软弱时展现祂的大能;温约翰鼓励得胜的信心,却无法建立更大的格局,以表现在苦难中,所产生的不折不挠的耐心和毅力,这正是得胜的信心所表现的;他看到罪恶及苦难在本质上是邪恶的,但没有想到,至高的神如何会居于某些罪恶及苦难的幕后,甚至有时会用来作为管教的工具”【2】。


试反省下自己,你的信仰架构是较接近温约翰和约伯的朋友吗?这种架构是否会导致你的生命有所缺失,如卡森所批评的?


【1】卡森(D.A.Carson)著,何醇丽译:《认识苦难的奥秘》(台湾:校园2001),页125。

【2】同上,页123-124。



04

每日加量

哥林多前书 第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哥林多前书》11章 什么是真崇拜?

 

在11章,保罗谈论崇拜问题(11:2-34),第一个是衣着方面(11:2-16),第二个是关于圣餐(11:17-34)。


第一个是关于哪些人需要在崇拜中蒙头,当祈祷和先知讲论时,保罗要求弟兄不蒙头,而姊妹则要蒙头。我们对此要求不能明白其中原因,或许是因当时的妇女一般都蒙头,而庙妓则不蒙头。如果信徒姊妹们不蒙头,被那些不信主的人看见,他们会感到很诧异,就好像现在有人从教堂门口,看到教堂里有人穿着沙滩泳衣一般——“喔,我看基督教有伤风化”。这样的看法似乎简单,却是十分合理。


这些蒙头的教导,并没有使人质疑姊妹参与崇拜、公开祈祷、讲道或劝勉的权利。另外,从上下文意思,我们可以看到,保罗仍旧是为软弱的人着想,当有些人看到教会里的妇女那么前卫之时,会对福音产生困扰。


关于圣餐的教导也是这一道理,在罗马人的宴会中,地位显赫的宾客,会优先得到招待,这仿佛是天经地义(其实,现今的社交场所,也是一样)。


这似乎影响了家庭 教会的崇拜:当时的信徒,有可能自带食物,带来之后会与人分享。这样,很自然地,有些人带得多,有些人带得少,有些人带的食物比较好,而有些较贫穷的人,甚至没有食物可带,尤其是那些作奴隶的,往往他们要先照顾主人家,然后才匆匆来聚会,也不能带食物。当这些贫穷又没带食物或带很少食物的肢体来到崇拜的地方,看到有一群人喝得大醉,他们的心灵会深受伤害(17-22节)。


保罗说:他不能接受此等行径,他以圣餐的起源,来提醒他们(23-32节),并且警告他们,如此不尊重圣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27-32节);力劝他们,要等那些匆匆赶来聚会的人一起到来后一同吃喝!如果有人不满这安排,就在自己家里填饱肚子了再来,别把基督那荣耀的圣餐糟蹋了,甚至当作提升自己、作践弟兄的机会(33-34节)。


05

默想二


今天的女性,不需要透过蒙头来表明自己的贞洁,和对丈夫和婚姻的尊重,那保罗的教导还有意义吗?最起码有三点:


1、顺服是基督教会的基本特性,弟兄以顺服基督来彰显神的荣耀。


2、姊妹则以顺服弟兄这一中介来彰显基督的荣耀,在打扮上应该大方、得体,不宜暴露并带有挑逗性。也不适合以严苛、甚至以中伤的方式对待弟兄。


3、姊妹与弟兄是伙伴关系,相互需要,发挥各自特长。弟兄不应该歧视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