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21日 | 求祢听闻公义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十七篇1-7节
1 耶和华啊,求祢听闻公义,
侧耳听我的呼吁;
求祢留心听我这不出于诡诈嘴唇的祈祷。
2 愿我的判语从祢面前发出,
愿祢的眼睛观看公正。
3 祢已经试验我的心,
祢在夜间鉴察我,
祢熬炼我,却找不着什么。
我立志叫我口中没有过失。
4 论到人的行为,我藉着祢嘴唇的言语自己谨守,
不行强暴人的道路。
5 我的脚踏定了祢的路径,
我的两脚未曾滑跌。
6 神啊,我曾求告祢,因为祢必应允我;
求祢向我侧耳,听我的言语。
7 求祢显出祢奇妙的慈爱来,
祢是那用右手拯救投靠你的,脱离起来攻击他们的人。
省思:
我们一定能在祷告中得以见神,
祂会耐心倾听——
我们大可向祂全盘交托出自己的事情,
而不怕被打断、催促,或勒令停止。
祷告:
神啊,我需要有人倾听,请听我说。
我需要被人理解,请理解我。
我需要有人替我伸张正义,
请看在耶稣的份上,替我澄清,
我奉祂的名求。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尼希米记 第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尼希米记》第11章|重设秩序
在本卷书的最后部分,将尼希米记与以斯拉记这两卷书的两个主题,带到了终结:建立圣殿敬拜和重建城墙,这两大主题最终并轨到一个终点:参与这两方面建设的人群,成为了雅威合法的子民。
为了强化圣城这个首都的管理,并使新的社会进入新的秩序,尼希米作了人员上的安排,一些首领必须住在圣城(1节),其他人呢?则从十个人中挑一个人,让这些人也住进圣城。这不但加强了管理的实力,也促进了圣城的繁荣。十分之一以外的人,包括祭司、利未人、尼提宁人和所罗门的仆人则住在各个乡镇里,每人都似乎分得了各自的地业(2-4节)。
为了将秩序更好地落实,再次作人口普查,列出现今居住在犹大地的居民名单,从犹大与便雅悯支派的平民开始(1-9节),然后是祭司(10-14节)、利未人(15-18节)和在圣殿守门的(19节)。守殿门的人群,在历代志里,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务,因为圣殿里有许多财宝和贵重的东西(参代上9:11-27)。
20至24节,再述祭司和利未人的名单,他们是主要管理圣殿内外事务的人群,包括尼提宁人。25至36节对居住在各个城镇的犹大和便雅悯人的名单作了记述。这份名单像历代志上九章2至17节的名单一样,在时间上,回到了第一次被掳归回的时候,即尼希米之前的一个世纪,这里的意思是要说:“尼希米所描述的”事件,是从第一次归回的群体到最后归回的群体,这样,整个被掳归回的故事就此圆满了。
03
默想一
如果你要寻找圣经中杰出的榜样,可以看到如云彩般的见证人出现在我们眼前,如摩西、但以理、以利亚、耶利米等人,而以斯拉和尼希米也当之无愧。在这里并不是说他们是完人,乃是说,他们为了上主的家和上主的百姓,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和努力,他们对神的委身更是坚贞不渝。
或许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只是平凡的人,不可能像尼希米和以斯拉一样做出轰轰烈烈的事迹;有时我们又会说,我犯了那么多的错,一切都太迟了!神怎能使用我这种卑贱下品的人呢?
活出讨神喜悦的人生,任何时候都不会为时过晚!或许我们不能像尼希米和以斯拉一样,做这么大的事,但我们依然可以追求卓越的生命!世界展望会的荣誉会长殷思重(Ted Engstrom)说:我们在所作的事上,追求卓越,不但是我们作为基督徒的本分,也是基督徒的基本见证。
是的,假如我们追求卓越,表明我们对自己行为的要求较为严格,也将在众人面前展现出作为信徒的内涵。尽管我们不能一蹴而就,甚至还经常失败,但只要我们不改初衷,一定能有所长进!
你有下定决心使自己活出卓越吗?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使徒行传 第二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使徒行传》第21章 | 效法耶稣的道路
21章1至16节,记述了保罗在以弗所长老的悲伤中,离开了他们,往耶路撒冷去。路加的记述方式,仿佛是在说,保罗在重复“耶稣往耶路撒冷去的道路”。
返程中,探访了推罗这个不熟悉的教会(4节)——“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受患难而逃散的门徒,(其中有些)走遍各处,一直来到腓尼基(11:9)。
推罗的信徒藉着圣灵,劝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4节下)。他们离开了推罗后,来到凯撒利亚腓利的家,我们对腓利不陌生,因为他曾在撒玛利亚传福音,曾给埃塞俄比亚太监传福音。如今,他的4个女儿已经继承他的职分。像推罗的信徒一样,亚迦布向保罗预言,将在耶路撒冷遭难。保罗在众人悲伤的劝告下,痛苦地回应——他决意要为福音受捆绑,以此来彰显基督的模样。
17至26节,当保罗到了耶路撒冷之后,受到信徒热情的接待。第二天,见了雅各,他报告了神在外邦人中的工作,雅各他们也重申了耶路撒冷会议对外邦肢体的要求,并一致同意上圣殿去还愿,以示澄清他们并没有践踏律法,以此显明福音与自古以来的信仰之间的延续性。
27至40节,当保罗即将完成有关誓愿的责任时,来自亚细亚的犹太人,看见他在圣殿里,他们较早前看见保罗在城里与特罗非摩在一起(徒20:4),就假设保罗带了外族人到了圣殿,作了污秽的行为。保罗被这群暴民抓住了,就在将要被杀的时候,罗马千夫长带了士兵,来营救了他!因着他会说希腊语,千夫长准许他向百姓说话。
这一章,最起码给我们三方面看见:
1、1至16节,路加如此陈述,是要说明司提反的殉道,和腓利在撒玛利亚的服侍,如今已经大有果效。看来只要福音的种子已经撒下,就会有成果。
2、路加笔下的保罗,是效法耶稣的形象,所走的是要在耶路撒冷受苦的道路。看来,追随耶稣的道路,就是蒙呼召走向死地的道路。
3、耶路撒冷的人因忠诚于自身以为正确的信仰,如同暴民一样对待保罗。看来,他们与忠诚于亚底米女神的以弗所人没有两样,以暴力维持他们自以为的信仰。看来,最高等的宗教,并不能使人变得良善。
05
默想二
保罗的耶路撒冷之旅,仿如耶稣的行程。我们的人生之路,是否也需如此规范呢?当然,不是僵化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