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22日 | 眼中的瞳人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十七篇 8~15 节
8 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
将我隐藏在你翅膀的荫下;
9 使我脱离那欺压我的恶人,
就是围困我要害我命的仇敌。
10 他们的心被脂油包裹,
他们用口说骄傲的话。
11 他们围困了我们的脚步,
他们瞪着眼,要把我们推倒在地。
12 他像狮子急要抓食,
又像少壮狮子蹲伏在暗处。
13 耶和华啊,求你起来,
前去迎敌,将他打倒,
用你的刀救护我命脱离恶人。
14 耶和华啊,求你用手救我脱离世人,
脱离那只在今生有福分的世人。
你把你的财宝充满他们的肚腹;
他们因有儿女就心满意足,
将其余的财物留给他们的婴孩。
15 至于我,我必在义中见你的面;
我醒了的时候,
得见你的形像(“见”或作“着”),
就心满意足了。
省思:
神看每一个人,
绝非只是一个数字。
世界上的人口膨胀不会将我们淹没。
每一个人都是祂呵护、珍爱的宝贝。
祂承认我们,
使我们最终能承认祂。
祷告:
满有恩典的神,
我永将难以明白——
在千万人群中的我,
怎么竟然被选召、享有祢的爱?
但我也不需要明白,
只要接受就是了。
奉耶稣的名。阿们。
02
每日旧约经文及简释
尼希米记 第十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尼希米记 第12章|奉献城墙
在举行城墙奉献礼之前,再次记述了被掳归回的祭司的名单(1-7节)、利未家族的名单(8-10节),和大祭司家族的名单(11-12节)。
重复这些名字的目的是要说明:
第一、自居鲁士下诏之后,这些祭司的家族,随着所罗巴伯及耶书亚从巴比伦返回,如今这二十二个家族已经在这里生根建造。这些归回的利未人,他们如今已经能按照大卫当初所定的规矩,继续先祖的任务了。犹大和便雅悯人原先居住的地方,如今重新有人居住了,雅威的应许得到应验了,尤其是通过耶利米先知所预言的,如今实现了(参拉1:1,耶25:12及下,29:10及下)。
第二、假如要使正确的敬拜延续,那安置祭司和利未人居住在耶路撒冷是必要的。包括即将举行的城墙奉献礼,这两类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7节至十三章3节,是城墙奉献礼的记载。尼希米完全将此事当作是圣洁之事。因为耶路撒冷是万君之雅威的城(参诗24:7-10),那么,奉献礼就是为了荣耀雅威,准备工作需要十分妥当。这也正是首先在七月举行忏悔礼(参8、9章),然后确定哪些人属于圣洁的族类,最后才举行城墙奉献礼的原因。
奉献礼的重要内容是歌唱及相关的敬拜事宜,必须由利未人来执行,其他人不合适,所以他们从偏远的城镇返回耶路撒冷(27节),在执行礼仪前必须先自洁,然后洁净百姓和城墙(28-30节)。
尼希米自己则担任首领的角色,带领各位领袖登上城楼,并将敬拜队伍分成两组,第一组队伍从城上出发,经过粪厂门、泉门、大卫的宫殿,直到水门(31-37节)。第二组的首领包括尼希米,他们从城墙上经过炉楼,直到宽门,又经过以法莲门、古门、哈楠业楼、哈米亚楼,直到羊门(38-39节)。
这样,两组敬拜的团队集合在圣殿里,包括大祭司等人,他们献上极大的祭物给雅威,并歌唱演奏,来敬拜。声势浩大,传到极远之处(43节)。
其中敬拜之事的深入程度令人兴奋,从有人被委派去管理库房,收纳百姓的奉献礼物,和利未人的十分之一也有保障可见一斑。而且,利未人也将十分之一归给了祭司(参民18:25-32),看来,不但奉献机制运作良好,如今百姓的灵性,也恢复得相当不错。
十三章1至3节更是表达相同的思想,当百姓听了律法,就与闲杂人绝交,以示自我洁净的身份。
03
默想之一
尼希米是位成功的管理者,他为圣城的生活带来了生机,他的做法是全方位的,不但在硬件上,比如城墙,也在软件上,比如人员;更在属灵上,比如,诵读律法、教导律法、举行大型的节期崇拜,及城墙的奉献。同时他的许多策略也是相当务实的,比如他安排人守更,及查考哪些人属于合法的族类。包括他组织敬拜队伍,将人群分成两组等等。
试再找找,尼希米在管理上还有哪些亮点,值得我们在治理教会上作参考?
04
每日新约经文及简释
使徒行传 第二十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使徒行传》第22章 | 孤单的辩护
得到千夫长的允许,保罗在耶路撒冷百姓面前,讲述他如何被洗净罪的经历,这可以理解为他的自我辩护,有几个重点:
1、从头到尾,他都是忠心的犹太人(3、12、14节)
保罗讲述了他的正统出身:生于大城市,受教名师下,严守妥拉,侍奉上主。如今的他,虽然跟随了众人不认可的耶稣,但从他在大马色路上忽遇大光,和在圣殿里祷告,魂游象外这些典型的“犹太先知式”的遇见神的经历中,可以看到,没有丝毫的痕迹,显示出他是在反犹太信仰。
2、他自己所忠诚的信仰,没有使他变得良善(4-5、8、16、19-20节)
保罗说:他以前如此忠心的持守犹太信仰,但他锁拿信耶稣的人,并让他们受刑,在会堂鞭打他们,以及他在司提反受刑时,表现极其麻木。其实与造物主的律法要求,相去甚远,并且朝着恶一路走去,并无悔意。
3、耶稣使他们祖宗的信仰得以落实(14、17、21节)
保罗的言下之意:他的罪并没有因他原先的信仰而除去,幸好,蒙耶稣的主动相遇,才使他蒙赦免!并且,律法里所要求的——使外邦人蒙福的责任,也委托给了他。这两项,本来就是他们祖宗的神所要成就的——有一天,神要洗净他们的罪,并要他们去成就的——使外邦人得到救恩(赛49:6)。
然而,保罗的听众完全不接纳他的话,在混乱中,把他当作异端分子。千夫长为了提防引起更大的混乱,将保罗带进营楼,并叫人拷问他。但当他得知保罗的罗马人身份时,害怕了。因为罗马的法律不容许他这么对待具有罗马公民身份的人。
在这里,我们看到,自视为最公义的罗马法庭,对该不该定罪眼前的犯人,完全与犯人是否犯罪无关。而一旦知道对方的罗马人身份,就另当别论了。
05
默想之二
一个最高等宗教素养的犹太人,完全不在乎信仰的内涵,所关心的是他们所理解的民族主义;而一个最公义的罗马法庭,则不在乎有无犯法,只在乎他是不是罗马人。你觉得这些与今天的世界有无相似性呢?
就此,你会觉得:作为上主的百姓,要活出福音的真实,为耶稣作见证,会与世界的宗教与权力机构,产生冲突吗?
这冲突,核心的问题会是什么?
▓ 本文插图选自西班牙画家 委拉斯贵支 ( Diego Rodriguez de Silva Velazquez 1599 - 1660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