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4年1月11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474天前 | 309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从死门把我提拔
2. 每日旧约 | 尼1章-尼希米哀歌
3. 默想一 | 婚姻与信仰
4. 每日新约 | 徒11章-改变一切的福音
5. 默想二 | 随时开放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11日 从死门把我提拔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九篇11-20节


11 应当歌颂居锡安的耶和华,

     将他所行的传扬在众民中。

12 因为那追讨流人血之罪的,

     他记念受屈的人,

     不忘记困苦人的哀求。

13 耶和华啊,

     你是从死门把我提拔起来的;

     求你怜恤我,

     看那恨我的人所加给我的苦难,

14 好叫我述说你一切的美德。

     我必在锡安城的门

    (“城”原文作“女子”)

     因你的救恩欢乐。

15 外邦人陷在自己所掘的坑中;

  他们的脚在自己暗设的网罗里缠住了。

16 耶和华已将自己显明了,

     他已施行审判;

     恶人被自己手所作的缠住了

  (或作“他叫恶人被自己手所作

     的累住了”)。   〔细拉〕

17 恶人,就是忘记 神的外邦人,

     都必归到阴间。

18 穷乏人必不永久被忘,

     困苦人的指望必不永远落空。

19 耶和华啊,求你起来,不容人得胜,

     愿外邦人在你面前受审判。

20 耶和华啊,求你使外邦人恐惧,

     愿他们知道自己不过是人。〔细拉〕

 

省思:

人生中有些景况,真像临死的痛苦前奏。

可怜悲苦的匮乏者挤缩在“死门”前,

只见其上写着:“凡进这里来的人,

一切的希望全要放弃”

(Dante:The Divine Comedy,Inferno,

Canto III)。

这里却另有一段话:“当向主唱赞歌……

祂不忘痛苦人的呼求。”

 

祷告:

神啊,

无论我们身处何等绝境,

祢都表示愿意,

并且能够来救拔我们。

我因此赞美祢——

颂赞祢的恩慈、怜悯和能力。

奉耶稣的名。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尼希米记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尼希米记》第1章尼希米哀歌


随着以斯拉一浪接一浪地兴建及维持圣殿,以及在婚姻的排他性上所作的改革行动,书珊城位高权重的酒政尼希米[1],当他听到耶路撒冷城破败,归回的人受苦的消息[2],深受刺激,激动非常,在雅威面前哭泣祷告。其内容是一首以色列常见的哀歌:


1、雅威,请看(5-7节)

他首先称颂雅威的名,祂是天上的神,意思是,权柄至上,祂统管一切。这位令人生畏的神,对那些爱祂,遵守祂诫命的人,以慈爱相待(5节)。


他接着祈求雅威,用眼垂顾,用耳垂听(6节),听他悔罪的言语;听他为以色列百姓背离摩西的教训、典章,献上的代罪的祷告(7节)。


2、雅威,求记念(8-9节)

他祈求雅威,记念与摩西所立的盟约,那个盟约是关于聚与散的内容,当以色列人背离盟约,拜偶像,不以雅威为神时,雅威必会将他们抛到万民中(8节,参申28:64);不过,盟约也包括了归回的应许,悔改必然带来转机(9节,参申30:3-5节)。


3、雅威,请听(10-11节)

所以,他求神行动,听他的祷告,听他为犹大百姓如今所遭的困境而献上的代求,并使他能够万事亨通,尤其在波斯王面前被善待。言下之意,他将要主动承担耶路撒冷命运改变者的角色。

 


03

默想一


旧约学者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在谈论以色列的祷告时说:“以色列的祷告有定向的,那是着眼于平衡、和谐与对称的诗歌(例如,定向的诗篇[3]),这类祷告的缺点就是,它们可能有欺骗与掩饰之嫌,因人生并不是这样的,人生也会充满残酷的不协调、失衡和不对称”[4]


布鲁格曼批评教会,在这越来越失去方向的世界上,仍然自顾自的唱着定向的诗歌,他认为这可能是一种挑衅,在一个混乱的世界里,猛力挥舞着颂赞秩序与信实的诗篇,以这种方式来表示,没有什么事情能够使我们与神分离。这其实是一种出自社会潮流的一厢情愿的乐观主义[5],是对信心错误的理解,信心不等于否定负面的事物。


他颇有见地地认为,以色列的祷告还有失向的祷告,是对混乱的世界、悲惨的人生发出悲哀、抗议及抱怨[6]


我们看到,尼希米的祷告就是一个失向的祷告,是一首哀歌。


你觉得,从失向方面来理解信仰和人生、在祷告上多挖掘失向的内容,对生命有无益处? 



[1]尼希米接近帝王,事实上已成为帝王之下的第一人。

[2]从耶路撒冷逃回书珊城的人所报告的事,指的应该是犹大省长利宏和伸帅所策划的破坏的活动,时间是在主前446年,以斯拉记四章1节至七章23节所记载、关于亚达薛西下令停修城墙的这事件。

[3] 定向诗篇类如:诗篇1、8、14-15、19、23、24、33、37、104、119、145、23篇,131至133篇等。

[4]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著,顾华德译:《诗篇灵修学》(香港:圣经资源中心,2018),页48。

[5]同上,页48-49。

[6] 同上。





04

每日加量

使徒行传 第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使徒行传》第11章 | 改变一切的福音


克服种族隔离的宣教,是一个革新、并不轻省的行动。路加每次都指出,这种革新都有上主的旨意、圣灵的声音、天使的出现、异象的赋予,及对圣经全新的解释,这一系列综合的体现。这一章,可以从四方面来思想:


第一、耶路撒冷的犹太信徒,需改变固有的观点。因上主是改变的上主,祂要求教会及时改变,尽管这一改变的过程缓慢——因为人性抗拒开放与改变。传统固然没有错,但有时无需重复传统,“传统主义”往往会变成偶像。


比如加尔文主义认为:人的得救完全来自神的主权;而阿民念主义则坚持:救恩仰仗于人的责任。从敌对者扫罗归信的例子看来,救恩完全出于神的主权!而哥尼流的蒙恩则显明,人的敬虔和善行,也是促成他获救的原因。看来,人的得救,两种可能都有!加尔文主义者与反对派都需要悔改——改变成见,他们的传统有可能变成偶像!


其二、多种族合一的新群体。新的团体包括土生土长的犹太人、希腊化的犹太人、犹太化的外邦人,还有的就是彻底的外邦人。路加有步骤地将宣教议程展开,认为这完全是圣灵的作为,这也是11章1至18节,彼得复述哥尼流家中见证的原因。11章19至30节,则介绍了完全属于外邦人的安提阿,也进入神的国度,与耶路撒冷教会共济患难(27-30节)。而这些宣教的作为,对耶稣的门徒而言,并不是另立炉灶,而是神百姓的更新、恢复,并继承了圣经的应许。


其三,民族的界限在圣灵里被打破了。向希腊人传福音的,不是犹太门徒,而是塞浦路斯人和古利奈人。看来,民族界限已不再重要,这些“外人”也成为教会中重要的角色,因着福音的改变,他们的眼光与开放程度非同一般,从接纳犹太人扫罗(保罗)就可以看出。


最后,福音具有化敌为友的能力。路加花了大篇幅叙述扫罗的归信,目的是要显明:福音具有化敌为友的能力,任何上主的敌人,都可以被转化为上主的友人。同时也暴露出,在犹太教传统中那么优秀的扫罗,都顽强抗拒上主,充满暴力。安提阿教会委托巴拿巴与保罗,将捐款送给耶路撒冷的弟兄,这不但是周济的问题,也有生命连结的意义——犹太人与外邦人在基督里已经是兄弟的关系。令我们特别感恩的就是,做这伟大工作的人,就是原来的逼迫者,如今,这位敌对者,已成为祝福者、宣教者。

05

默想二


从这章让我们看到,在圣灵的世界中,凡事均有可能发生,而我们要随时开放自己。你会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