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月12日 | 主啊,求祢起来!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十篇1-13节
1 耶和华啊,你为什么站在远处?
在患难的时候,为什么隐藏?
2 恶人在骄横中把困苦人追得火急,
愿他们陷在自己所设的计谋里。
3 因为恶人以心愿自夸,
贪财的背弃耶和华,并且轻慢他(或作“他祝福贪财的,却轻慢耶和华”)。
4 恶人面带骄傲,说:“耶和华必不追究。”
他一切所想的,都以为没有 神。
5 凡他所作的,时常稳固;
你的审判超过他的眼界。
至于他一切的敌人,
他都向他们喷气。
6 他心里说:“我必不动摇,
世世代代不遭灾难。”
7 他满口是咒骂、诡诈、欺压,
舌底是毒害、奸恶。
8 他在村庄埋伏等候,
他在隐密处杀害无辜的人。
他的眼睛窥探无倚无靠的人。
9 他埋伏在暗地,如狮子蹲在洞中。
他埋伏,要掳去困苦人;
他拉网,就把困苦人掳去。
10 他屈身蹲伏,
无倚无靠的人就倒在他爪牙之下(“爪牙”或作“强暴人”)。
11 他心里说:“ 神竟忘记了,
他掩面永不观看。”
12 耶和华啊,求你起来;
神啊,求你举手,不要忘记困苦人。
13 恶人为何轻慢 神,
心里说:“你必不追究”?
省思:
为什么恶人往往如此风光?
竟可以逍遥地强取豪夺?
为什么神不干预?
令人不禁要呼喊:主啊,求祢起来!
结果当事人被引向更深一层的交托,
相信神聆听属祂的受苦者,
将为所有的人伸张正义。
祷告:
天父,求祢看顾一切
觉得被祢遗忘、
感到被人弃绝的孤独者。
请向他们彰显
祢乃是在耶稣基督里——
“传好消息给谦卑者”、“医好伤心人”
的那一位(赛六十一1)。阿们。
02
每日旧约
尼希米记 第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尼希米夜间察看耶路撒冷城墙的路线 )
《尼希米记》第2章|尼希米上奏
向上主祷告后的尼希米,马上采取行动,他请求亚达薛西王,希望可以重修城墙(1-8节),恢复犹大社区的生活。
当尼希米伺候亚达薛西王时,因不能掩饰心中的悲伤,被王发现了(2节)。在王的询问下,他小心翼翼地道出实情,因为听到自己祖坟所在的那个城市荒凉,城门被焚烧,而导致他难以控制心中的悲伤。不过,尼希米将耶路撒冷的事件,仅仅缩减为他自己的私事,不想扩散为一个政治事件,以此来博取王同情(3节)。
果然,王问他有什么需要(4节),尼希米经过默默祷告后,请求亚达薛西王,希望他能回去主持重修城墙之事(5节)。
当尼希米向王禀告自己的计划之后,王欣然答应他的请求,并授予通关文牒,使他的路途能顺畅,也赐给他建筑所需的木料(7-8节),还派出军队护送(9节)。当他将文书交给河西总督,以示王的旨意之后,他们一行到了耶路撒冷,当地权贵和巴比伦人参巴拉、亚扪人多比雅深感威胁[1](10节)。从此之后,他们俩一直成为尼希米的眼中钉。
尼希米在夜里视察城墙,看到城墙各处的破败之后,他向犹大人宣布重建计划(11-17节),并告诉各个阶层的人,他有权力重建的原因:第一是出于雅威的帮助;第二是出于帝国皇帝的旨意。
这消息一出,就像以斯拉重建圣殿时一样,产生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反应:一批人完全拥护,而另外一批人(主要是当地民族居民以及领袖)则反对,他们的理由是亚达薛西王曾经给过省长利宏和书记伸帅,不容许归回的犹太人重建圣殿的旨意(参拉4:17-22节),他们将尼希米重建城墙的计划等同于修建圣殿,所以,认为他们想造帝国的反(19节)。
而尼希米与他们针锋相对,说,建设城墙是他自己的事,与参巴拉一伙人无关,毕竟他也握有从现任国王而来的大权(20节)。
[1] 柯德纳(Derek Kidner)认为:“这两人在当地极有势力,可从他们与大祭司家族的关系看出(十三4及下、28)。在圣经之外的文献看出,主前407年(本章事件发生之后38年)的一个文献提到参巴拉是‘撒玛利亚的省长’。接下去几世纪的一个有权势的亚扪家族,就沿用多比雅这犹太名字,称他们是仆人或‘奴才’,应当是‘王的仆人’的鄙称。文中说他是亚扪人,并非指他的原籍,而是说他选择移居那地,且在那里成为高官”。参柯德纳(Derek Kidner)著,白拾恩、杨曼如译:《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以斯拉、尼希米记》(台湾:校园,2003)。页101。
03
默想一
我们通过尼希米的侍奉来思考一点在工作上的呼召。
在宗教改革时期,改教家们呼吁——不但是在教堂里服侍,平凡的工作也是圣召。路德认为,不但那些教士们需要呼召,家庭主妇也需要。
我们看到,在尼希米的身上,并不存在服侍和工作之间的分离状况,职业和服侍神是结合在一起的,两项都需要认真负责,甚至要带着崇敬及热爱的心灵来从事。确实如此,神容许我们在祂面前工作,是我们的特权,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无论我们在哪里,神都保证——祂在我们里面,我们在祂里面,我们也需要将工作作为献给祂的祭物。
在今天,在这个将工作简化为实用功能的社会,这个或谋取利益,或作自我价值实现的年代,我们谈工作具有超越性的目的这类话题,还有意义吗?在崇尚物质的社会里,甚至在很多时候,工作变成了一种奴役,使人处于被压制的状态,我们将工作升华为服侍神和爱人,以及协助上主照管万物的实践,是不是过分空洞了呢?
04
每日新约
使徒行传 第十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使徒行传》第12章 | 胜过邪恶的弥赛亚群体
第十二章,让我们看到,在耶路撒冷这个权力集中地,弥赛亚的福音是如何活跃地胜过各样的权势的:
1、胜过牢房
雅各殉道也是政治的因素,希律(亚基帕一世)这个假的弥赛亚后裔,并没有改变他父亲的劣迹,他成为彻底抵抗上主的恶魔。他对教会——耶路撒冷这个新兴的属神的子民,实行逼迫和杀戮,而且,他是以“神的代表”的身份,来做这些恶事(参20-23节)。
而牢房关不住彼得,因为圣灵的作为,具有不可测度及无限的可能;人间的权势,对于胜过死亡而复活的弥赛亚群体,已经完全无力!在天使的带领下,彼得回到了他的群体中。这种令人惊讶的情形,透过使女罗大高兴得忘记为彼得开门体现了出来。
2、胜过希律
神对于希律横行霸道,并非坐视不管,祂的审判速度非常得快,就在希律坐在王位、被人高呼为神时,他遭到了打击致死。这也可以用耶稣渡海与赶出格拉森的污鬼一样的方式来解说——如今,弥赛亚群体已经有着与弥赛亚一样“胜过邪恶与魔鬼”的能力(耶稣赶出格拉森的污鬼是指:祂这位弥赛亚已经临到,阴间的势力已经开始瓦解了)。不过,总的而言,弥赛亚及祂的那个新兴的群体,能有这种能力,是通过耶稣的牺牲和祂的门徒殉道而获得的。
3、胜过帝国的藩篱
接着,路加记载了巴拿巴与扫罗完成了捐项,并带着马可从耶城教会回到安提阿的这段叙事,其象征意义尤其明显:犹太式的教会,完全接纳了外族式的教会,彼此成为开放性的群体。另外,路加刻意地描述:新兴的弥赛亚群体,去除了种族、国家的藩篱,呈现出“神的道日渐兴旺”的现象(24节)。
05
默想二
我们从希律的死亡来做些思考:希律亚基帕,是帝国在巴勒斯坦主要获利的代理者。雅各死在他的手中,表明帝国的本质是抵挡上主;而彼得胜过则显示上主的国度胜过帝国的权势。人间的帝国,其利益终究将消失。那么,在现今处境里,我们需要学习的是:要活出基督徒的身份,借此来显示自己站在与基督同一战线上。因为当这世界的国度与上主的国度发生冲突时,只有一方站立得住,我们需要将从这世界所获得的利益,放在基督的群体之下。你个人有类似的经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