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4年1月7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4年1月7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4年1月7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以赛亚书》60:1~9(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60:1 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
60:2 看哪,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萬民,耶和華卻要顯現照耀你;他的榮耀要現在你身上。
60:3 萬國要來就你的光;君王要來就你發現的光輝。
60:4 你舉目向四方觀看;眾人都聚集來到你這裡。你的眾子從遠方而來;你的眾女也被懷抱而來。
60:5 那時,你看見就有光榮;你心又跳動又寬暢;因為大海豐盛的貨物必轉來歸你;列國的財寶也必來歸你。
60:6 成群的駱駝,並米甸和以法的獨峰駝必遮滿你;示巴的眾人都必來到;要奉上黃金乳香,又要傳說耶和華的讚美。
60:7 基達的羊群都必聚集到你這裡,尼拜約的公羊要供你使用,在我壇上必蒙悅納;我必榮耀我榮耀的殿。
60:8 那些飛來如雲、又如鴿子向窗戶飛回的是誰呢?
60:9 眾海島必等候我,首先是他施的船隻,將你的眾子連他們的金銀從遠方一同帶來,都為耶和華─你 神的名,又為以色列的聖者,因為他已經榮耀了你。
2024年主显期 第一主日|光已显现(一)
序言
主显期主要来思想:光的主题!在新约约翰福音一开篇,就将耶稣基督的身份,比作是光,将祂的作为则比作是光照的效果。显然,耶稣基督和新约的作者,他们沿袭了以色列的传统元素——以色列被称为外邦人的光(或是世界的光)。
今天,我们来看以赛亚书六十章1至9节,这一段,就对“光”十分强调,用“光的来临”和效能,来表达一个败亡的以色列得到复兴的历史。
先知用光临到黑暗之地来形容他们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他们先是遭遇挫折、流离失所,而他们的神,通过外邦的君王,使他们归回故土,再次成为蒙福的民族,然后带给万邦祝福。这条复兴的道路,其终极是荣耀。不过,这荣耀的成果,不只停留在以色列自身,还要使以色列之外的世界获得同样的荣光——意思就是,原先拜偶像,不认识造物主的其他民族,他们要因此得到神的救赎,活在造物主的荣光之下。当然,这是比喻,就好像黑暗里不可能有生命,有生命的地方就如光明的地方,外邦人得到光明,就意味着:他们就得到从永生神而来的生命。
1、发散(1-3节)
一开篇,先知,以热烈的口吻,用了两个表达类似意思的词:兴起!发光!来对比五十九章9节所描述的黑暗状态。在这个黑暗的地方——锡安,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是红日高挂,光辉烈烈!那锡安为何会产生这等变化呢,会如此发光呢?当然光芒不是从她自身而来!是耶和华这个光的本体,来到锡安这个黑暗之地,与这里的人——也就是祂的百姓分享了光,锡安及其中的百姓,就如同镜子,本身不会发光,却要将耶和华的光发散出去,照亮万国(3节)。
这就是以色列被兴起的目的——因为列国都不认识造物主,被置身于黑暗当中,也就是说:他们终极被死亡笼罩。你看,从古到今,各族人民,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告诉你——能找到造物主,并在其中得到生命。虽然,在各个文化体系里,有许多貌似永生之道,但稍微思考,那些办法,就不可靠!因为所有的办法都是从人类自身发展出来的。这些从有限的世界产生的办法,怎么能产生无限的可能呢?就好像黑暗的世界,怎么能解决黑暗的问题呢?在一个枯井里,怎么能挖掘出生命之泉呢?
唯有犹太信仰和她的姐妹基督信仰,所论到的解决这世界的办法,不是由这个世界所产生,而是从“彼岸”而来的办法,才能解决人类死亡的困局。就好像从光明之地,带来了光源,解决了黑暗之地的黑暗。
不过,即使被称为外邦人的光的以色列,他们尽管拥有光明,但他们的光明不是由自己产生的,而是由他们自身之外的造物主,分享给他们的。并且,他们获得从造物主上帝而来的光,其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独享,而是要让天涯海角的人,都来认识光的源头耶和华。他们被称为上帝之子,他们自身得到了复兴,但这并不是至终的目的,他们还要作外邦人的光,引导外邦人悔改,归向独一的神;他们要成为救恩的管道,输送上帝的恩典到地极,使远离神的世界,都回到神那里。其实,从以色列最初的起名,她就有神学的内涵,这个名字是为世界而起的名字。不是为了世界被救赎,就不需要以色列!
今日的教会也是如此,是为这个世界得赎而存在!她不能离开世界,更不能失去光彩——为基督而活的使命!
2、聚拢(4-9节)
在4至9节,先知极富诗意地来描述,以色列如何成为光,影响着列国。就像在黑夜里走路的人,看见前面散发着光芒的房子,而聚拢过来。列国就像如此,看见以色列身上所具有的上帝的荣光,慕名而来。
这个万民来朝的普世现象,是一种融洽及和谐的状况。这里提到的示巴(东南方),和他施(西方)他们距离犹太很遥远。这些从遥远的国度而来的人,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包括骆驼和船只,并带来各样的财宝——乳香、羊群、公羊、金银。可想而知,他们是多么地有诚意!以色列,因为得到耶和华荣光的分享,所产生的影响力,是何等的大!
这些从远道而来的客人,献上了财宝,他们“都为耶和华你神的名”(9节),并来“传说耶和华的赞美”(6节)。他们不是要赞美或尊崇锡安,因为锡安只是灯台,而不是光的本身,当然,若没有这个灯台,光就无从发出,因为神选择透过以色列来启示自己,祂给百姓“荣耀”,以此来表达祂有充足的祝福;更重要的,这样作是为了使世人能够认识祂。
万国除了将财宝献上之外,她们还将锡安的“众子”和“众女”带回来(60:4、9)。锡安曾被比喻为失去丈夫的妇人、丧子的母亲。遭到这命运的她,以为将永远失去了,然而,神却重新赐给她。祂有能力审判人,也有能力使人再次获得兴旺和丰盛。祂曾经通过王刑罚了锡安,如今祂则使万国成为锡安的祝福、这位曾经孤苦伶仃的寡妇,要彻底改变命运,如今成为众星捧月的贵妇。
在这一段中,我们看到,耶和华使以色列作为祂的代言人,并不是要让万民来敬仰她;她的存在,是为了造物主和万国。离开这个职责,她只能成为民族性的以色列,而不是上帝之子的以色列。经文虽然描写了很多看似“万国臣服以色列”的场面,但这是诗意的表达,在解释上有很多空间,并不是为霸权背书!这种较为文艺的描述方式,主要强调以色列作为被上帝使用的灯台,而吸引列国,而列国则以景仰的姿态,前来敬拜造物主。如前面所言,以色列的光,完全不是出自自己里面,而是因为得到造物主的分享而来。
教会也一样,按照启示录的说法,她属于灯台,吸引万民来归向主。不过,教会千万不要与罗马霸权挂钩,或效法帝国的任何模式。对今天的教会也一样,不应该支持任何方式的霸权!赖特(N.T.Wright)批评某些基督徒的错误思维,他说,有些基督徒还天真的认为,靠核武器可以换来和平。尽管,在国内的教会不被主流社会认可,但不等于在基督圈子里,在我们的心里就没有这种强权的思维。
教会之所以是教会,因为她因基督而存在,也为基督而存在。基督没有的东西,教会不应该拥有,否则,就不是基督的反映者。教会是为了使世界从强权的咒诅中,得脱落而存在的。哪一天强权还存在,教会就需要继续在地上(启示录也让我们看到这个事实)。
3、显扬
对我们基督徒而言,思想光的主题,就是认识耶稣基督这位上帝荣耀所发的光辉。在过往的时期,外邦人需要从以色列来认识上帝,如今则必须从耶稣身上来认识上帝,因祂完成了以色列的使命:祂一生的故事大概如此——被呼召、被装备、作见证、遇挫折、被审判(受死)、被升高,以此来显明上帝及祂的救恩,与以色列蒙呼召、受使命、被掳、归回与高升,这些经历相契合。对我们而言,以色列作为上帝光明使者的身份,和耶稣的作为上帝荣光的显现,也能够与我们人生的实况相连接。
美国有位画家:托马斯·科尔(Thomas Cole,1801-1848年),他用绘画的方式将信徒的一生划为四个阶段:
科尔:《人生的远航:儿童时代》(The Voyage of Life: Childhood)。1842年,现藏于华盛顿美国国家艺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
科尔:《人生的远航:青年时代》(The Voyage of Life: Youth)。1842年。现藏于纽约的一个艺术中心:Munson-Williams-Proctor Arts Institute
科尔:《人生的远航:成年时代》(The Voyage of Life: Manhood)。1840 年。现藏于纽约的一个艺术中心:Munson-Williams-Proctor Arts Institute。
科尔:《人生的远航:老年时代》(The Voyage of Life: Old Age)。1840 年。现藏于纽约的一个艺术中心:Munson-Williams-Proctor Arts Institute。
1)儿童时代,有一位神的使者,跟随着画中人,驾着船朝向明媚、美丽的地方前行。
2)少年时代,画中人独自一人朝向充满憧憬的“天城”走去,神的使者却在岸上看着他。
3)到了成年时期,画中人在波涛汹涌的海浪里,独自前行,周遭一片黑暗,画中人且行且祷告,也不见神的使者在周围,而在黑暗的背后,却有着光芒。在画中人背后顶部的云端里,看到神的使者在关注整个局势。
4)老年时期,画中人坐在船上,明显已经力量衰残,而神的使者却在他身边,并引导他往前面走,朝那云端的天使走去。
科尔的这四幅画,恰好反映:蒙呼召、受装备、遇挫折、至终得荣耀这四个阶段。在这四个过程中,神的使者(或神自身),有时在明处带领,有时则在暗处指引。而我们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在见证祂的同在,尤其在苦难与死亡之时,更让人看到神在其中,这就是作为“光”的意思。
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功效,我都会劝导基督徒——你离开世界之后,不要把骨灰撒了,要给自己立有墓碑,碑上尽量多点信息——让人看到你作为耶稣基督见证人的信息。这其实就是在死亡之地让人看到生命,在黑暗之处让人看见光明的见证。
4、功用
伦勃朗的人物画
所以,我们无需自我感觉卑微弱小,因我们的生命都在耶稣荣光的照耀下,我们都能反照祂的荣耀。画家伦勃朗,他的作品里的人物,相传都是非常普通的人物,很多都是从街道上随时拉来,当作他的模特,甚至有不少的流浪汉。然而,这些市井小民,一旦进入他的作品里,就成为光芒四射的角色。我们也是,当我们这些平凡的人物,一旦进入耶稣的作品里,我们就会成为光彩照人的角色。不是因为我们本身有什么出奇之处,乃是这位艺术大师,祂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使祂手下的角色,光芒四射。因此,我们无需祈求自己能做大事,只要我们能每天忠于那些平凡的、看起来琐碎的小事,包括与身边的人善意地相处,而且知道神也乐于在我们中间,不经意中,我们就显扬了祂。
伦勃朗的人物画
我们也不用太担心自己生命不好,或者觉得自己的教会不够强大,不够有爱,不够有影响力!要知道,我们不是光的本身,我们只是灯台,再小、再污秽肮脏的灯台,也是灯台!做得很精美、擦得很亮的灯台,会让人觉得赏心悦目,但肮脏污秽的灯台,它的功用也像美好的灯台一样,并没有失去!再糟糕不堪的教会,仍旧是教会,仍然能反映出基督的形象。只是有时令人不感到美而已,但她的功用并没有失去!生命再差的基督徒,仍旧是基督徒,在他身上仍旧有基督的样式。在某个层面,仍旧能彰显主的荣光。
代祷事项:
1. 我们恳求主圣灵大大作工,差遣我们成为福音的使者,因主已经来临,为世人显现出来,愿我们在过年期间将福音带给更多人,也愿圣灵松动听者的心灵,成为好土地,神的道能生根发芽。
2. 主啊,也为祢的教会祈求,愿主怜悯我们!教会在地上确实常常亏欠祢的荣耀,我们没有成为更好的灯台照亮别人。求主垂怜,为祢名的缘故,施恩扶持教会,复兴教会,使我们的常常有光,更好地见证祢的荣耀。
▓ 正文题图由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