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3年12月31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3年12月31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3年12月31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马太福音》2:13~23(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3 他 们 去 后 , 有 主 的 使 者 向 约 瑟 梦 中 显 现 , 说 : 起 来 ! 带 着 小 孩 子 同 他 母 亲 逃 往 埃 及 , 住 在 那 里 , 等 我 吩 咐 你 , 因 为 希 律 必 寻 找 小 孩 子 , 要 除 灭 他 。
14 约 瑟 就 起 来 , 夜 间 带 着 小 孩 子 和 他 母 亲 往 埃 及 去 , 15 住 在 那 里 , 直 到 希 律 死 了 。 这 是 要 应 验 主 藉 先 知 所 说 的 话 , 说 : 我 从 埃 及 召 出 我 的 儿 子 来 。
16 希 律 见 自 己 被 博 士 愚 弄 , 就 大 大 发 怒 , 差 人 将 伯 利 恒 城 里 并 四 境 所 有 的 男 孩 , 照 着 他 向 博 士 仔 细 查 问 的 时 候 , 凡 两 岁 以 里 的 , 都 杀 尽 了 。 17 这 就 应 了 先 知 耶 利 米 的 话 , 说 :
18 在 拉 玛 听 见 号 啕 大 哭 的 声 音 , 是 拉 结 哭 他 儿 女 , 不 肯 受 安 慰 , 因 为 他 们 都 不 在 了 。
19 希 律 死 了 以 后, 有 主 的 使 者 在 埃 及 向 约 瑟 梦 中 显 现 , 说 : 20 起 来 ! 带 着 小 孩 子 和 他 母 亲 往 以 色 列 地 去 , 因 为 要 害 小 孩 子 性 命 的 人 已 经 死 了 。 21 约 瑟 就 起 来 , 把 小 孩 子 和 他 母 亲 带 到 以 色 列 地 去 ; 22 只 因 听 见 亚 基 老 接 着 他 父 亲 希 律 作 了 犹 太 王 , 就 怕 往 那 里 去 , 又 在 梦 中 被 主 指 示 , 便 往 加 利 利 境 内 去 了 , 23 到 了 一 座 城 , 名 叫 拿 撒 勒 , 就 住 在 那 里 。 这 是 要 应 验 先 知 所 说 , 他 将 称 为 拿 撒 勒 人 的 话 了 。
序言
圣诞节,如今变得名声不太好。从许多对待圣诞节的奇怪态度中可以看到这一点,比如,有人认为这是西方人节日,我们东方人不过。更何况,每逢圣诞节,各个地方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骚乱。比如,最近捷克发生了校园枪击事件,死了不少人,国家降半旗以示为死者悲哀。在平安夜,我们的城市,政府也会出动更多的警力,来维持治安,尤其是在钟楼、大雁塔这些人群集聚的地方,以防发生骚乱。
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圣诞节在人心目中的意义,已经变得模糊甚至扭曲。那它原本的意思是什么呢?
它是一个关于权力的故事。一位毫无能力的婴孩,颠覆人间最大权力的故事,更准确一点而言,是一位软弱的婴孩颠覆死亡权势,带来另外一个全新创造(永生)世界的故事。
1 新旧的时间
记载圣诞节的主人来历最详细的是马太的故事,马太把耶稣出生的时间,放在当时的权势者希律王统治之时。这样看来,耶稣降生的地方和时间,充满了混乱、紧张、暴力和恐惧。
圣诞节,这个庆贺上帝给这个世界充满祝福的时间,与人间的王国所设计的时间,产生了冲突。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上帝即将在人间建造的充满生命的国度,使人间王国产生了政治危机。两个世界产生了交错,君王之间产生了冲突。希律这位统治者认为,在他们的时间、空间里,施行管制,他想通过自己的权力,来决定时间所赋予的历史意义。
一句话,希律认为,人类历史的故事都是由他们这些权力者所缔造、所决定的,因为他们认为,权力就可以决定时间和空间 [1]的意义。当他听到东方博士寻求:“犹太人的王”时,他认为这是一个威胁,对他掌控时间的威胁,因为他要让历史仍旧由他来掌控。于是,他召来祭司与文士,问他们,他们所认为的那位王,会出生在哪里,并召来博士,让他去落实婴孩到底生在哪里。因那婴孩对他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而当他知道被博士们愚弄之后,进行了恐怖行动,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将伯利恒全城、并四境的两岁以内的婴孩都杀死。这个由权力而产生的恐惧,是没有底线的,生性多疑的希律,老年更是暴戾,将自己的亲生孩子都杀了。连委任他为王的罗马皇帝都说他,宁可作希律的猪,都不要做他的家人。杀尽2岁以内的婴孩,他完全可以做到。总之,他能够控制这些。而他最大的控制力就是杀害无辜的人,致别人于死地。
每个人都像希律一样,希望自己成为时间的主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人总喜欢在时间里让别人讲他的故事,正式的,如官方媒体总会报道重要人物的行事表;非正式的,如街头巷尾的人,都会谈论他们熟悉的人和事,如今的人就是微信上发朋友圈,以求关注。包括今天在圣诞节制造恐怖事件的人,以及通过各种方式,来限制别人过圣诞节的权力部门,都是想让自己成为时间和节期的主人,好让别人记住他、可以传扬他。然而,上帝要赋予时间和空间新的意义,一个被救赎恩典充满的意义。
2 权力的游戏
制造恐怖和死亡的希律,最终未能胜过死亡。而另外一个人,准确一点讲,是一个婴孩,开启了新的历史的时间。公元的记载方式,就是由祂而来。祂开创了一个新世界,完全能够驾驭死亡的新世界。人类的日常时间,被上帝新创造出来的时间超越了(这婴孩代表着新世界和新时间),这个被死亡笼罩的世界,也被新世界打通了。希律对此尚无办法,包括当时人间最大的权力者——罗马的帝王奥古斯都,也没有办法!而这位婴孩,推翻了以皇帝为中心,包括希律和耶路撒冷那些人的权力游戏。
我们看到,马太所记载的,上帝的“权力游戏”十分诙谐,也构成对权力者的讽刺。天使在黑夜里向梦中的约瑟显现,叫他带着孩子离开。这个在伯利恒毫无权力的约瑟,在希律看来,如笼中之鸟。然而,约瑟竟然逃出希律的毒手。而且,靠的是人间无法看见的“天使”的帮助。看来,人世间的权力,即使把一个地方围得像一个木桶,仍然有疏漏的地方。因为看得见的世界,其实是被看不见的世界所掌管,而这个看不见的世界,是当今的权力者无法掌控的。希律无法掌控新世界的时间,黑夜成为约瑟和婴孩的保护,成为打击希律权势的工具(如同1500年前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所造成的对法老的打击)。约瑟带着妻子马利亚和义子耶稣,逃离了希律以为能掌控的时空,到了一直成为以色列蒙救赎的埃及,预示着马上要开始一个崭新的出埃及。
3 新的出埃及
马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圣诞节的主人,祂不是来自当时的权力中心耶路撒冷,而是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伯利恒,后来,祂被称为“拿撒勒人”,这个多少带一点贬义的名字。伯利恒也好,拿撒勒也好,是刻意地回避“希律”和“权力”的元素,目的是与以色列古老的最著名的出埃及的故事作关联。意味着祂要兴起一个新的出埃及,标示着一位新的摩西,要背负上帝百姓因对上帝不信、所带来的被审判的咒诅。
这位圣诞节的主人一出生,就有人悬赏要杀祂,接着,各种权谋应运而生。祂的义父约瑟(又一个出埃及的元素),必须在天使的警告下,才能及时脱险逃命,他们一家成为了难民。不过,马太要我们去注意:无论再黑暗的日子,有可能正是圣经得应验的时刻,也有可能是救赎主出现的时刻;是神拯救、释放祂的百姓的时刻,也正是神带来和平的时刻。当百姓还在罗马殖民下,在希律的残暴统治之下;甚至还在他们民族的当权者,比如祭司阶层,联合罗马欺压百姓的时刻;整个世界还在暴力和不公义的统治时,神就来到他们当中。看来,凡有痛苦之处,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地方。
这也正是马太为什么会引用何西阿十一章1节这句:“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马太要人去看:耶稣,承担了以色列作为上帝之子的身份,要来成就以色列的故事,祂要在以色列失败的地方(何西阿书一直控诉以色列的不忠),再次站起来,祂要在神的百姓遭到最残暴统治的时候,在人们经历各种苦难,甚至完全绝望的时候,神就在此时施行救恩。不过,祂让我们看到,这位救赎主,自己带着痛苦的烙印。
马太为了将他的这种旋律谱写得准确与集中,他引用了耶利米书三十一章15节,来为希律王屠杀伯利恒婴孩提供了预言的背景(18节)。耶利米书说:神要更新祂的约,要将祂的百姓从被掳中带回来。虽然,以色列会经受哀哭,但拯救会来到。
这正是神与我们同在的境况,祂自己也在哀哭痛苦中,甚至在死亡的境况里,被高升,并且在其中,实现了对这世界和平的救赎。在哀痛、绝望的每一处,耶稣都在拯救。
4 真正的平安
我们看到,马太不厌其烦地将耶稣的故事与圣经(旧约)作关联,在22至23节里,约瑟一家人定居在拿撒勒,这个名字,在以赛亚书十一章1节是枝子的意思。那段经文里讲,神要把被掳于巴比伦的以色列带回来,他们如同被砍掉的树,在树墩子长出了新的一枝,预示着神要给大卫家一个新的开始。
如今,耶稣就像那个新的枝子,祂带给以色列人“新的开始”,不过,祂那“新的开始”,却与耶路撒冷的宗教及政治核心一概无关,祂乃是应验了先知预言里的弥赛亚形象——祂来自寻常百姓的家,多受痛苦,被人藐视。但祂最终却是上帝的仆人,使多人称义,担当他们的罪孽(参赛五十二13~五十三12)。
这都是马太刻意要我们去留意的:在疯狂、暴力和充满悲剧的世界里,正是神施行以色列长久以来盼望的救恩的时候,甚至,这些邪恶的事件,往往被转化成为祂施行救赎的元素,在痛苦的地方,就是祂与我们同在的地方。也就是说:苦难之时,对于信靠祂的人而言,仍然能享受到神所赐的平安。
5 特别的记号
耶稣成为拿撒勒人的独特身份,也引发我们对自我身份的理解。在第一世纪, 犹太人称基督徒为“拿撒勒教派”(徒二十四5),表示他们对耶稣门徒的蔑视。过了不久,异教徒开始称耶稣的门徒为“基督徒”,据使徒行传所说,在安提阿,许多异端和神秘宗教互相竞争,那些经常谈论效法基督的人,被称为“基督徒”,即“属基督的人”,这也是个轻蔑的记号(徒二十六28),被看为是异端和社会不入流人群,甚至被认为对社会是有害的。
不过,这个被轻蔑,卑贱的记号,也是荣耀的记号。在第一、二世纪,因相信耶稣基督而被控告的人,罗马官员都会问他们是否是“基督徒”,如果他们承认这名,就要被处死(若是罗马公民,则会被解到罗马受审,如保罗)。罗马当局认为这群人十分危险,因为他们向罗马人表明,他们相信一位神,而这位神不是罗马皇帝。彼得为了坚固当时这些受迫害的教会,说,若有异教徒怀着敌意对待信徒“基督徒”这个名字,就成为荣耀的记号(彼前四16)。他认为“拿撒勒人”这个名字之于耶稣,“基督徒”这个名号之于耶稣的追随者,虽被败坏的世界所轻蔑、但对他们而言,却是荣耀的,被神高举的。
6 受苦的内涵
在今日,对许多人来说,背负“基督徒”之名,情况跟初期教会有点相似。像印尼这种地方,楼房被人纵火焚烧,只因那是“基督徒”聚集敬拜的场所,几十年来,这情况持续不断。许多国家,人们会因为拥有和派发“基督教”著作而被下监。在北朝鲜,一旦发现是基督徒,必然入狱。在西方、中东与东亚,激进伊斯兰教恐怖主义者,首先针对的就是基督徒。基督徒成为这个世界不受欢迎,也不配有的人。
遭到歧视,不被公平对待,被压迫,这些对我们都不陌生。对我个人而言,自信耶稣之日,到今天,作为基督徒、拿撒勒人的跟随者,心灵常有挣扎。我们当中不少肢体,可能会因基督徒的名字而在生意场中,在职场中受亏损(很多时候也不是),在家庭中不受欢迎。尽管很多时候,相对于那些极度排斥基督徒的地方,我们还是比较轻松的。不过,在现实中,这个名字代表荣耀的同时,也代表着被人轻蔑或受苦。因我们既要像祂,就要背负祂的名字——包括其正面和负面的相关含义。
当然,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中,因作基督徒而受折磨和迫害,不是天天会碰到的,但迫害也许会变得越来越平常,过于我们所预料的。西方文化,甚至是全球,越来越世俗化。军事、强权,还有消费主义至上的信念,主导了今天所有的价值观。对教会而言,不是好事。
在西方,基督教与犹太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已经不再占主流。圣经定为犯罪的行为,不论是同居,或是同性恋,基督徒已经不能再去斥责。在美国的一些州,牧师也不敢在公开场合指责这些属于犯罪。许多从前惯常可以实践的信仰行动,例如公开祈祷,甚至在圣诞节摆放马槽的装饰,都被人以“宗教自由”为名,或是“政治正确”而剥夺了,许多公共事务政策项目,似乎倾向于使大众更有自由摆脱宗教。欧洲的不少教堂建筑因无力修复,而被改为清真寺、卖奢饰品和旅游产品的场所。甚至美国的教会也有不少因奉献不够,不能交付管理费,纷纷倒闭而没落了,而我们在遭遇这些敌视和拆毁面前却无能为力。
当然,教会没落的原因很多,其中就有被歧视、被融化,再加上教会自身在承担这些压力和逼迫时,过度接受世俗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导致的,这其实也是教会遭变相的逼迫。
[1] 侯活士:《马太福音神学诠释》(香港:基道,2011),页29。
代祷事项:
1. 为教会祷告:主啊,祢所带来的新的出埃及,是为了带领我们离开罪恶,脱离死亡,愿我们在生活中活出我们所信的,让世人看见我们是一群愿意过圣洁生活的人,不惧怕死亡的人,因祢已带来真正的平安。
2. 为我们还未认识主的家人、朋友、同事和凡不认识主名的人祷告,求主差遣我们成为福音的使者,成为为他们祈祷之人,愿我们都成为主设立在世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他人来到主面前的道路。
▓ 正文题图由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