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2月14日 | 我心神耗尽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四十三篇7-12 节
7 耶和华啊,求你速速应允我。
我心神耗尽,
不要向我掩面,
免得我像那些下坑的人一样。
8 求你使我清晨得听你慈爱之言,
因我倚靠你;
求你使我知道当行的路,
因我的心仰望你。
9 耶和华啊,求你救我脱离我的仇敌,
我往你那里藏身。
10 求你指教我遵行你的旨意,
因你是我的 神。
你的灵本为善,
求你引我到平坦之地。
11 耶和华啊,求你为你的名将我救活,
凭你的公义,将我从患难中领出来。
12 凭你的慈爱剪除我的仇敌,
灭绝一切苦待我的人,
因我是你的仆人。
省思:
我们祷告时并不翘起上唇――
做出一副坚忍寡欲的自足姿态;
而是在那能复兴、坚固我们的神前,
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软弱和需要。
加尔文曾说,这位诗篇作者
“将他万分紧迫的情况化为一辆战车,
便乘了直升到神那里去”
(Commentary on …Psalms,5:254)。
祷告:
神啊!
我需要祢,
我无法为自己的人生
提供意义与目的,
我里面没有令生命圆满的内涵。
我会枯竭、身心交瘁。
我在虚空中等候祢的充满,
“请再次以生命充满我”
(Edwin Hatch,“Breathe on Me, Breath of God”)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历代志下 第十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先知哈拿尼指责亚撒
《历代志下》第16章|亚撒的不顺服
前面看到亚撒一路顺服,也获得了一路的祝福。没想到,他却走了下坡路,晚节不保,年老时因前面的成就,骄傲起来,变得不顺服!
十六章就记述他从信心和信靠转到不信,最终因不顺服导致的悲剧——囚禁先知,虐待人民(10节),最后不得善终,害病而死(12-13节)。他的不顺服表现在两方面:
1. 以色列王巴沙巩固拉玛要塞,可能是为了宗教或是商业的原因,关闭耶路撒冷的通道(1节)。亚撒为了破坏巴沙的这一军事策略,就从雅威宫中和王宫的府库里拿出金银,上贡给亚兰王便哈达,期望与他联盟(2-3节)。从军事策略而言,他成功了,便哈达起兵攻打了以色列,巴沙失去了他在北方和南方边界的领土。亚撒把犹大的边界推到以色列几里处(4-6节)。然而,他遭到雅威先知哈拿尼的责备,说他“仰赖亚兰王,而不仰赖雅威”,其行为愚昧至极。先知也宣布了日后必有战争(7-9节)。
2. 亚撒不但不听先知哈拿尼的话,反倒把先知下到监里,他也开始对百姓采取高压统治(10节)。最糟糕的是,他在晚年一意孤行,彻底离弃雅威,并无悔意。前后的亚撒,判若两人,他作了与他早期的信实行为完全相反的事,他起初依赖上主的力量,现在则依赖自己的软弱;他和我们中的很多人一样,向自己背叛的情感屈服了。
自十章开始,我们看到,叙事人用了分析的方法,来探讨罗波安、亚比雅、亚撒,这三代犹大君王,他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和在位时的事件。这种方法为被掳归回的人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寻求雅威,顺服雅威(焦点就是听先知的),那犹大社会必将重整;而不顺服,这些人就是前车之鉴。
03
今日默想
亚撒晚节不保,前后判若两人的例子,成为我们的借鉴。假如我们在教会呆久了,一定会看到,有人在年青时信主了,走上门徒的道路,一开始都能热心爱主、侍奉上主、服侍教会。包括事业的选择,也能有所取舍;但走着走着,尤其到了中年时,发现与同时代的人比较起来,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别人已变得更富裕,而且更有权力。于是他们的信心,就赤裸裸地公开违背信仰;慢慢向自己不顺从的情感屈服了,走上一条与世人无异的道路。可以说这些人,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不是说,信徒每时每刻都是刚强的,属灵的生命其实是起起伏伏的。但在这起起伏伏的生命周期中,有一点尤其重要——坚持起初所信的;坚持起初的服侍;坚持起初参与的教会。另外需要提防自己背叛情感的真实,所以,经常聆听一些提醒、警告这类的话,是极有帮助的。
你觉得现今的自己,与初信主时,有哪些方面的改变?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
04
每日加量
启示录 第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用七印封严的书卷(艺术想象图)。
《启示录》第5章 | 救赎主的宝座
约翰在4至5章所描述的天庭的异象情况,与但以理书不同,但以理书中所描述的是,在四个兽的出现之后,接着出现以亘古长存者和人子为中心的天庭异象,并用人子来对应兽的世界——人间国度(喻指着罗马/巴比伦帝国)。
而启示录,则是对教会责备了之后,才出现天庭异象。这种区别,让我们看到,但以理书先是关注人子的普世性特征,而启示录则先关注教会。
因为在约翰看来,教会早已经与人子一同为王。不同于但以理书的时期,当时的圣民还在兽之下。看来,启示录中的羔羊与教会,与但以理书中的人子和圣民,已经今非昔比,因耶稣已从死里复活(1章);但以理书中的圣民仍需哀求,因被交于兽一载、二载、半载,期盼神的拯救,等候人子的出现(但7:25)。
所以,约翰迫切期盼他的七个教会,要看到人子早已经掌权了,祂的宝座安置在天上,胜过了一切的黑暗势力,正在接受由新旧约群体的代表,即二十四长老,以及代表着所有受造物的四活物的敬拜(5:9-14)。而且,这位复活的人子,马上要展开对列国的审判(6章)。
这也正是约翰会将但7章9至27节中的主角“人子”,转化为“被杀的羔羊”的缘由,其意思是说:但以理书中的预言,在启示录里早已实现了。也就是为什么在5章8节里,当羔羊拿了书卷后,天军突然快乐歌唱、赞美狮子,就是羔羊的救赎工作的理由了,因“羔羊借着祂那牺牲的死,已控制历史的进程,并保证它的未来”。
同时,在这里也揭示了宝座的特点:是以受苦、被杀的方式,而获得的,与13章所描述的那些兽,获得权力的方式不同。
那么,对于那些被兽——人间帝国的邪恶势力所逼迫的七教会,他们现今的遭遇,是相当有价值的,正如耶稣一样,祂受苦、被杀、复活升天,成为人间和永恒的主宰,成为极为不凡的见证——使圣徒效法祂,像是11章所描述的两个见证人被害,后来却复活升天一样(参11:12)。
思考问题
你觉得读启示录能深化教会的敬拜吗?让敬拜的焦点更能专注于神的荣耀?那么,我们每次来教会,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