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3年10月29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3年10月29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3年10月29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路加福音》4:1~13(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4:1 耶穌被聖靈充滿,從約旦河回來,聖靈將他引到曠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試探。
4:2 那些日子沒有吃甚麼;日子滿了,他就餓了。
4:3 魔鬼對他說:「你若是 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塊石頭變成食物。」
4:4 耶穌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4:5 魔鬼又領他上了高山,霎時間把天下的萬國都指給他看,
4:6 對他說:「這一切權柄、榮華,我都要給你,因為這原是交付我的,我願意給誰就給誰。
4:7 你若在我面前下拜,這都要歸你。」
4:8 耶穌說:「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 神,單要事奉他。」
4:9 魔鬼又領他到耶路撒冷去,叫他站在殿頂(頂:原文是翅)上,對他說:「你若是 神的兒子,可以從這裡跳下去;
4:10 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保護你;
4:11 他們要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
4:12 耶穌對他說:「經上說:『不可試探主─你的 神。』」
4:13 魔鬼用完了各樣的試探,就暫時離開耶穌。
前言 | 忠诚与限制!
我们常将耶稣当作超人,以战无不胜的思维投射在祂身上,这完全不是路加的想法。读这段耶稣被试探的事件:需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来看祂作为“神的儿子”,在圣灵的带领下,是如何胜过魔鬼的试探。我们在这里先要了解“神的儿子”这个特有称呼的意思:
首先,需要将耶稣放在亚当这个神的儿子(亚当家族)之下(参3:38),才能明白其内涵,也就是说:耶稣是作为亚当的后裔,人类的代表,来挽回亚当的失败,祂与我们一样,有血有肉,亚当所面临的,以及促使他失败的罪恶的力量(权势),也正是祂需要面对的!
其次,“神的儿子”也就是以色列人称为弥赛亚,即君王的意思。以色列在旷野失败,则是这个故事的原型。耶稣作为以色列的君王,逆转了以色列这个神的长子(参出4:22)的失败。
魔鬼三次的试探,都在挑战耶稣这个核心的身份——假如你是以色列的弥赛亚,直白一点讲:假如你作王了!那么,你可以将这些石头变成食物;你可以寻求一个快捷获得万国权柄的方式——来拜我!你可以从殿顶跳下来,以被神的天使保护的方式,来显明自己拥有圣殿,被神高举的身份,以这种快捷的方式,一炮打响自己作为以色列的王者,来吸引更多的人追随。
面对魔鬼的试探,耶稣以:忠诚于独一神,限制自我身份的方式来回应。
第一个试探 | 如果你作王了,......!(3-4节)
魔鬼发出的第一个试探是:如果你是弥赛亚,如果你作王了,你有权力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这个试探是针对亚当夏娃在伊甸园,和以色列人在旷野所遭到的失败而发出的。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经不住诱惑,听从魔鬼的话,吃了树上的果子,导致死亡的咒诅。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在旷野为食物多次埋怨神,最后倒毙在旷野。食物成为亚当、夏娃和以色列人灭亡的症结,而四十天都没有吃东西的耶稣,祂能胜过魔鬼在饮食上的试探吗?
耶稣以限制自我需要的态度来回应,祂如此回答魔鬼:“人活着不单靠食物,乃靠神口里一切的话”。这句话直接翻译:不要认为,人的命根子是食物,其实人的命根子,是依靠神的命令。当然,祂并不是否定物质性的食物,而强调灵性的“神的话语”的重要,祂没有将“物质”和“灵性”作区分。在后来,五饼二鱼的神迹,使我们看到,耶稣将很少的食物,变成很多的食物,用这物质的食物,一次喂养5000人,另外,一次喂养4000人。耶稣的回答,可以有三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耶稣从“创造的起初”来回答:食物、包括受造的一切,都来自神的话语——起初神创造天地!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1:3)!作为以色列的弥赛亚,要知道人的真正需要。既然,食物是从神的话而出,那么,食物的存在像人一样,是出于神的话,而听从神的话,才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才是我们的命根子。
第二、耶稣在这里,限制了自己的需要——作为以色列的弥赛亚,假如要挽回亚当和以色列的失败,必须对自我的需要,作出限制。无论是伊甸园的夏娃和亚当,还是在旷野的以色列人,就是没有限制自己的需要,而导致死亡。他们因吃了被神限制的食物,和妄求神在合理供应之外的食品,而遭到神的审判。今天,没有食物的耶稣,没有采纳魔鬼这个看起来“合理的建议”,反而,祂认为,能够决定一个人生死存亡的不是食物,而是神的命令。这不正是以色列人和亚当失败的教训吗?作为弥赛亚,祂需要知道人的真正问题,假如,祂要挽回以色列的失败,祂就不能像以色列一样,将自我的需要,放在前面,而是必须将上帝的命令放在前面。
第三、耶稣在这里,也限制自己权柄,作为人间君王,必须看到自己权柄的来源,是属于神的(参诗2篇)。假如耶稣在这里,吩咐石头变为食物,祂的名声将很快就传出去,很多人会从各地蜂拥而来。耶稣没有滥用作为上帝代表的权柄,没有选择这个看起来很快就能“获得流量”的方式。而祂选择以遵守神的命令,以一种谦卑、受苦的方式,来成就弥赛亚大工。因为这是神的方法。
小结:真谛
魔鬼将食物与神的命令分离出来,而耶稣却将其放在上帝的命令之下,以神的话,来解释一切!用它来解释食物的起源,及人真正的需要和人当持守的本分,祂没有快速地制造影响力,反而,祂限制自己的权柄,选择“忠于神”,按照神的方式,来落实祂的弥赛亚职分。
第二个试探 | 如果你作王了,......!(5-8节)
魔鬼发出的第二个试探是:假如你是弥赛亚,如果你作王了!可以以一种快捷的方式,来实现亚伯拉罕的应许。在这里,魔鬼扮演上帝的形象,带耶稣来到山顶(山顶一般是神显现的地方),这个场景像是耶和华对亚伯拉罕(参创13:14-17),或对摩西蒙受应许时的场景(申34:1-4)。魔鬼承诺将列国的荣华赐给耶稣,只要耶稣向它俯首称臣。它要耶稣放弃对造物主的忠诚,来换得统治天下的权柄。其实,撒旦在设计一个骗局,希望耶稣能信它的这一套。尽管它有部分的权柄,但万国不可能是它的,因为,真正的主宰是上帝。它用的是一种策略,希望耶稣接受一种快捷的方式,来从事弥赛亚工作。但它的话是谎言,就如同在伊甸园,承诺夏娃,吃了就如神能知善恶,但亚当夏娃吃了,马上被羞辱感侵蚀。
耶稣同样以限制自我权柄的态度来回应,祂说:当敬拜你的神,单要侍奉祂(申6:4-9,13)。耶稣首先将统治权与造物主联系在一起,世界的终极统治权,不在撒旦手上,而是在造物主手上;然后,祂将统治与敬拜相连,人类所有的统治权来自造物的主,统治者也就是代理者,其拥有的统治权,其实是造物主的赏赐,需要以敬拜祂的心态来使用。作为以色列的君王,祂自我限制,将弥赛亚的工作,当作是对神的敬拜。
耶稣也否决魔鬼这种快捷实现应许的方式,因为万国归一的计划,出自于耶和华上帝,就必须按照正确的方法,也即是上帝的方法来获得。不择手段不是弥赛亚的选择,祂反而自我限制,将自己当作是上帝的代理人,和授权者,自己的权柄不能独立于神之外,也将自己的工作目的,当作是对神忠诚的服侍。
小结:主宰
不问所拥有的能力与财富从何而来,以为一切都是来源于自己的才干与辛劳,这种为所欲为的作风,使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这种人生已经进入一个骗局中。
造物主是主宰,我们是一个被委任的角色,所拥有的权力来自造物主,需对祂负责,并以敬拜的心态来进行。如果使用权柄不是为了敬拜造物主,就变成魔鬼所玩弄的权术。
第三个试探 | 如果你作王了,......!(9-13节)
撒旦的第三个试探:如果你是神的儿子,可以从圣殿顶上跳下来。这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你作王了,就可以以一种非常壮观,让人看见神保守的殊荣的方式,来彰显自己对于圣殿的拥有权,以这种隆重、类如君王得胜归来的方式,来彰显自己就是真正的王者,以此来吸引众人的跟随。
耶稣像前面两次一样,以限制自我权柄的态度来回应,祂回答:作为弥赛亚,不可试探主!意思就是:作为上帝的代理者,必须限制自己的尊荣;作为以色列的君王,假如要挽回以色列的失败,和恢复人的生命,就不能靠炫耀的方式,不能以让人看到蒙神特殊保守的那种壮观的方式;应该走的是一条谦卑顺服,是对神的信靠,被神、与被各种现实限制的道路。
耶路撒冷的圣殿,是在山上,是耶路撒冷的中心,假如耶稣能从圣殿顶上跳下来,一定能引起所有人的关注,他们会认为,神是如何高举祂,别人会认为,祂才是建殿者大卫真正的后裔,才是真正的王者,这种震撼人心的方式,也将达成万众所归的效果。然而,耶稣自我限制,不认为自己被神拣选作王,就会有特权,却认为这种充满影响力的方式,是对神的试探。
小结:方法
耶稣作为弥赛亚,祂限制自己,并没有用极其壮观的方式,来展现祂独特身份的特权。甚至,祂认为这种看似荣耀的方式,是对主的试探。那么,当我们谈论基督徒的生活或服事时,我们需要对付的试探之一就是:即时成功对我们的诱导。之所谓基督式的服侍,是一条顺服、甚至被限制的道路,我们对未来,对神也不应该有“不切实际的奢望”,乃是愿意脚踏实地的,以卑微、自甘寂寞的,忠于神的方式。就像耶稣一样,祂并没有采用魔鬼所建议,即时奏效的方式,反而,为了忠于神,以卑微受死的方式,来彰显圣殿是属于祂的——耶稣的身体不就成为了圣殿吗?祂最后不也获得了万国的权柄吗?所以,限制自己,尊崇神的荣耀,才是正确的方法。
回应|胜过试探、忠诚于主
今天从两方面来回应这段经文:
1、 识别那诱人的耳语
路加并没有告诉我们,耶稣与一位可见的对象在对抗。魔鬼的声音,有可能更像是在祂脑中的那些一连串的想法,非常逼真,极有诱惑力;或者像伊甸园蛇的耳语,说出以假乱真的谎言。
对于我们而言,假如要胜过试探,就学习认出那诱人的耳语,把它与神的声音区分开来,并且用圣经所提供简单而直接的方法,用真理去批驳谎言。魔鬼的试探会像是怎样的耳语呢?
举例:这周虽然没有去敬拜,但是我做了一笔生意,赚了钱,财务也自由了!甚至可以给教会更多的奉献,我想这也是神喜悦的。这就是试探的耳语,我们应该直接地回应:
A、我们要做正确的事,正确事也要用正确的方法!
B、我人生的幸福不是来自上帝之外的任何东西,包括健康和财富。我选择看似毫无商业价值的敬拜主的生活,就是我人生的幸福。更何况,我无法决定人生的未来与结果。包括我们的财富和健康,都是来自上帝的应许,属于祂的赏赐。以为可以用自己的这些方法,来决定、来获得财富或未来,这无疑将上帝是主人的位置,换成魔鬼,这其实是中了魔鬼的谎言! 我们的责任是脚踏实地,走一条看似艰难的道路,甚至对上帝也不抱持幻想。我的意思不是在限制神的能力。我的意思是:耶稣在地上的行事,走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我们以负责任的心态看待自己的人生种种限制,不过,在此期间,又不否定会有格外的恩典赐给我们。但我们不能期盼这些“神迹的发生”,反倒要尽上努力和本份。
也就是说,当脑海中有各种不切实和犯罪的欲望之时,需要提醒自己,自己是忠诚于主,听从于祂的命令吗?要像耶稣一样,把神的命令,当做我们的命根子,我们对祂忠诚,就能生存。我们人生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成为神的忠心见证人,也只有忠心的人,才能正确明白神的圣言。
2、建造对神忠诚的教会
耶稣对神话语的忠诚,不但是我们个人在面对试探时的榜样,也应当是教会该效法的。祂作为以色列的君王,成为神的忠心代理人,祂用神的话来回应魔鬼的试探。看来,教会要成为教会,必须是忠心的,只有忠心的教会才能见证主。
在如何成为忠于神的教会,北美的神学家韦利蒙(WilliamH. Willmom)认为,就需以“圣道”和“圣礼”为中心[1],“假如教会的中心,不是圣道与圣礼,教会就会忘记她是谁?她属于谁?换而言之,她失去了她的身份,没有存在的意义”(封页)。
在忠诚地执行“圣道”和“圣礼”方面,韦利蒙针对过去30年来,深受“大教会”、“超大教会”浪潮影响的信徒,客观的报道了“小教会”的重要作用。针对这种状况,他说,自古以来,包括现在,小教会都在不同地方见证主,一直起到重要的作用,就是在二十一世纪的美国和加拿大,最少一半的教会,属于这类型。这类型的教会,虽然有许多的弱点,比如在事工和对社会的影响力上面,没有什么力量,也给不了牧者太多的薪水。而在体现我们是属于谁,我们又是谁的载体之时,不会比大教会差,甚至在体现圣礼和圣道上面,更有优势。他所说的小教会,是相对于两百至几千人的中型和大型的教会而言,主日崇拜出席人数大致在80人至200人以下,甚至更少人数的教会。他说,大部分这种小教会,聚集的时候,是在一起敬拜上帝,聆听牧者宣讲上帝的道,领受圣礼。他观察到,小教会有四个较为独特的元素,有效地体现了“圣道”与“圣礼”。
第一个元素就是,小教会建筑物的使用,更能反映出是一“圣道”和“圣礼”为中心的,小教会往往只有一两个房间,这一两个房间就用来集体地崇拜上帝。这与大型的教会形成极大的反差,那些大教会,用来崇拜的地方,比例反倒不过一半,因会友人数越多,在主日出席崇拜的就愈少。会友人数愈多,崇拜与讲道所占的空间就愈低。而小教会的建筑物设计、对牧者的角色定义,每礼拜的时间表,都以崇拜和讲道为核心,也就是以圣道与圣礼为中心。
第二个元素,小教会对牧者的定义——他是好的讲员吗?这是小教会首要的问题。而在大型教会,往往更重视牧者身为行政人员、富创意的领袖、辅导员和筹款员的能力。
小教会第三个独特的元素是:共同经验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教会里,大家都相互认识。而大教会的建立是在功能的基础上,中型教会则十分依赖于教会的组织和小组生活。小型教会是建立在会友与会友之间的关系上,他们在同一个地方崇拜上帝,聚在一起,也是为了与大家相聚。“去教会”表达去分享集体崇拜的经验,以及与其他相同崇拜经验的人在一起。也就是说,小教会的人更重视共同的经验,举个例子:1000人的教会,其中一个成员的丧礼,往往只有少于100人参与。但只有80人的教会,其中成员的丧礼,可能会友全部的成员参加,甚至超过80人参加。
还有一个最独特之处,大部分的小教会,都是由带职的信徒参加事工和管理,更有效地体现“信徒皆祭司的特点。
3、祈祷
我们以耶稣对神话语的忠诚为榜样,使我们能满足于自己所在的小教会,在当中专注于崇拜,认真宣讲圣道、聆听神的话,在一起学习忠诚于神,并以此来祷告:
主耶稣,神的儿子,宇宙的主宰,请你教导我们:神的话语是我们的命根子,并比食物更为要紧!
主耶稣,神的儿子,教会的主宰,请你指正我们:我们聚集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单单敬拜我们的神!并要侍奉你。
主耶稣,神的儿子,我生命的主宰,请你带领我们,像你一样,只为了天父的荣耀,脚踏实地走一条顺服、卑微,甚至受苦的人生之路。
[1] 这一点采纳韦利蒙(WilliamH. Willmom)、韦尔逊(Robert L. Wilson)著:《小堂会,大启示:回归圣道与圣礼》(香港:基道,2014),页xvi-xviii。
代祷事项:
1. 为每位肢体祈求,在我们被动地接收网络和社会上的各种资讯,在每一天工作岗位上所面临的各样诱惑和试探时,使我们能靠主的话,依靠主的灵胜过。
2. 为教会祷告,使我们每个人能看重主日的崇拜,能认真聆听主的道,能积极参加祷告会,能敞开心扉与其他肢体相交,也能关心其他人的需要,使彼此能更好地在主里联结,一同见证主。
▓ 正文题图并文内插图均由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