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0月18日 | 胜于精金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一九篇 121~128 节
121我行过公平和公义,
求你不要撇下我给欺压我的人。
122求你为仆人作保,使我得好处,
不容骄傲人欺压我。
123我因盼望你的救恩和你公义的话,
眼睛失明。
124求你照你的慈爱待仆人,
将你的律例教训我。
125我是你的仆人,求你赐我悟性,
使我得知你的法度。
126这是耶和华降罚的时候,
因人废了你的律法。
127所以我爱你的命令胜于金子,
更胜于精金。
128你一切的训词,在万事上我都以为正直,
我却恨恶一切假道。
省思:
神的道乃基督徒们凭白获得的――
既不能买或卖,也超越一切价值,
却同时能影响改变一切其他价值。
支票簿的存根记录了我们如何花钱,
也显示我们的价值观
被神的道所改变的程度有多大。
祷告:
主啊,
祢知道我多么容易
被属世的价值观腐蚀,
以人的收入、物的价格作为衡量。
求祢清除我里面这一切的卑劣庸俗,
教我以祢在耶稣基督里所彰显的爱
来看待一切。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列王纪上 第二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耶斯列遗址(Tel Jezreel),位于耶斯列平原东南角的一座小山上,是一个主前9世纪的要塞。)
列王纪上 第21章|抢夺葡萄园
亚哈因着先知对他命运的宣告而闷闷不乐。在二十一章4节,他不好的心情再度出现。就像亚兰王便哈达喜欢亚哈的财宝和女儿,差点送命;亚哈喜欢拿伯的葡萄园,最后却送了命。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并用强取豪夺的方式获得,必然会被雅威审判。
亚哈看到拿伯的葡萄园极其美好,想转让过来建他的御花园,并说愿意出高价(1-2节)。但拿伯拒绝了,因他认为出让祖先留下的产业,是亵渎赐下土地的雅威(3节,参利25:23-28)。另外,他或许也担心,自己的土地会被王室充公[1]。
就为这件事,亚哈闷闷不乐,甚至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4节)。他的老婆耶洗别,摆出西顿人一贯的暴君作风,对亚哈说:你不是以色列的王吗?王有什么东西不能得到的(5-7节)?
王后耶洗别就托王的名写信给拿伯家乡的那些乡绅,要他们以“律法”的方式处死拿伯(8-10节,参申17:6,19:15,民35:30)。
果然,那些乡绅们就按王后的谕旨办事,指控拿伯谤渎神和君王;并吩咐众人把拿伯拉到城外,以此避免拿伯的血污染了地,用石头把他打死了。(参民15:30)
于是,亚哈合法地收取了无主的产业(15-16节)。
没想到,这时以利亚又突然介入,宣告对亚哈家族及耶洗别的审判。
对亚哈的宣判是:他全家的男丁将要被灭绝,就像耶罗波安所遭遇的后果一样;耶洗别的遭遇呢,则要像被害人拿伯一样——要暴尸荒野,死无完尸,所流的血要被野狗舔食。这种灾难要突然临到亚哈的家族,灾难来临时,他们有些人会死在城里,有些则突然倒毙田野;也没有人会为他们收尸(21-24节)。
先知也说出亚哈会遭受如此严重审判的原因,除了拿伯一事之外,更大的原因是亚哈出卖了自己作为上主仆人的身份,反倒去听从耶洗别,大大推行西顿的宗教作风,效法雅威所憎恶的亚摩利人的拜偶像的行径(25-26节)。
亚哈听后,哀哭、忏悔、自卑,以示悔改(27节),雅威见状,就将审判延迟,不马上执行,等到他儿子继位后,再来灭绝他的家族(29节)。
[1] 在古代东方,一块土地没有住户时,会被王室充公,我们看到,耶洗别用的就是这个手段。参魏兹曼:《丁道尔旧约注释:列王纪上下》,页228。
03
今日默想
以色列王亚哈喜欢随己意行使王权,雅威的话不管是以预言方式,还是以一个不肯违反祖训的以色列人(拿伯)的方式,只要挡住他的愿望,他就会闷闷不乐!而他的闷闷不乐,不但是情绪上的问题,更会造成他道德上的罪恶,及对神命令的违抗。
将亚哈闷闷不乐的情形对照我们自己的时候,你会有相同的情况吗?当别人、或神不同意你的计划、想法或追求,你也会闷闷不乐吗?当然,闷闷不乐还不至于犯罪,但需要小心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的闷闷不乐,是否表明我们的价值观和追求上的问题,及对神叛逆不顺从的性情呢?
04
每日加量
帖撒罗尼迦前书 第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马其顿全地」(帖前四10)包括腓立比、庇哩亚和帖撒罗尼迦。
《帖撒罗尼迦前书》第4章 | 颠覆世界的活法:圣洁、爱与盼望
在逼迫与苦难中,甚至“在主里睡了”之后,如何盼望不衰,保罗有如下教导:
在4章1至8节,他说,要活出有别于世界的圣洁生活,要持守合乎神心意的性行为,因他们已逃离昔日黑暗的生活,进入祂光明的国度——圣灵创造的新世界里。性滥交是希罗世界的特色,而信徒的身体(全人),完全属于神。
9至12节,信徒要行出有别于世界的爱。保罗从提摩太的报告中得知:帖城的信徒,在他们极穷之时,依然慷慨解囊,支持耶路撒冷教会。那就继续保持这份“爱心”吧,专心于教会生活,别多管闲事;“亲手做工”,不游手好闲,不成为教会的负担,也是爱的体现。
在压迫中去世的信徒,前景如何呢?在13至18节(这段是1:10节的详解),保罗说,要活出有别于世界的盼望。因他们不是被神弃绝,反倒安全睡在基督里了,会重演耶稣的命运——受苦、死亡、复活、与降临(与“升上”和“升天”意思相同)。
那今天活着、存留到主降临的人,情况怎么样呢?
首先,保罗用但以理书七章“人子”的形象来描述:当神的选民在异教(兽的世界)的压迫下,等候拯救时,神差遣人子驾着天云,忽然来临拯救他们。帖撒罗尼迦人应该具有这盼望——在苦难中依然知道:复活的人子耶稣已完全掌权,并有一天会忽然临到他们当中,为他们伸冤(降临是指大有权柄的显现,而不是像升降机一样从天上降下来)。
这也结合了出埃及记中的描述,当时摩西捧着律法,从西奈山下来,有天使长、角声、号筒声,云彩的出现。这些景象是神保证会在这件事中临在,绝不是说,神的子民会“被提”到半空中,撇下房屋、汽车和家人,逃离这个急速走向末日的世界,在天空中观看地上的灾难。
在希罗的世界观中,空中是介乎地上与月亮之间的区域,是邪灵的居所,地上的灾害也从这里发出;这里也阻止死人的灵魂步上月亮。因在月亮上,死人生前的恶行会被清风洗净,灵魂最终可达至第八层天。
经文的意思并不是说,某些信徒会克服地心引力,被提到空中,翱翔于白云之间,乃在说,神与刚复活的人(睡了的和依然活在帖撒罗尼迦社会的信徒)同在,守护他们,防止他们被那些在“希罗世界”里所说的邪灵伤害。
另外,“相遇”这词在希罗世界中,是指一位王或首领去一个城市进行官方访问。当王还有一段距离才到该城时,城中的居民已跪到城外迎接王,企盼能迎驾护送王进城。
那么,“空中与主相遇”,不是为了安全地逃离这败坏的世界,乃是弥赛亚凯旋归回地上的序幕,接着祂便要以主、救主和审判者的身份,统治世界,与子民同在。
这样看来,无论是在苦难中死去的信徒,还是仍然活在苦难中的帖撒罗尼迦信徒,他们会经历与基督一同为主、为王、为审判者的事实。在主后70年,耶路撒冷被毁,就真相大白了,曾受冤的基督,护卫着受冤的子民,也审判了祂的敌人——犹太人再次被扔到万邦中。那些坚持遵行妥拉与圣殿才是成为神的百姓唯一出路的法利赛人和祭司,几乎无一存留。帖撒罗尼迦的信徒,正好遭遇了这些人的苦害。
思考问题:
保罗对末世所发出的劝导,对于你有哪些方面的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