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3年10月17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561天前 | 338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心怀二意的人为我所恨
2 每日经文 | 王上20章-亚哈之战
3 今日默想 | 为何遭到神审判
4 每日加量 | 帖前3章-牵肠挂肚的使徒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10月17日 | 心怀二意的人为我所恨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一九篇 113~120 


 

113    心怀二意的人为我所恨,

          但你的律法为我所爱。

114    你是我藏身之处,又是我的盾牌,

          我甚仰望你的话语。

115    作恶的人哪,你们离开我吧!

          我好遵守我 神的命令。

116    求你照你的话扶持我,使我存活,

          也不叫我因失望而害羞。

117    求你扶持我,我便得救,

          时常看重你的律例。

118    凡偏离你律例的人,你都轻弃他们,

          因为他们的诡诈必归虚空。

119    凡地上的恶人,你除掉他,

          好象除掉渣滓,因此我爱你的法度。

120    我因惧怕你,肉就发抖,我也怕你的判语。

 

省思:

我们须先专注集中,才能有所发扬。

我们的心灵须先沉浸于神的律法,

才能在世间活得有意义、有见证。

耶稣也强调了这一真理,说:

“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太六22)。

 

祷告:

神啊,

我不左顾右盼,也不观前顾后,

只定睛于祢的道。

此后便奋力向前,

专心一意地

“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

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14)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列王纪上 第二十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列王纪上 第20章|亚哈之战


亚兰王便哈达汇集三十二位同盟,挥师而来,兵临以色列首都撒玛利亚,气焰嚣张地宣布他的霸王权利:要亚哈将一切财宝和自己的儿女都献上,来向他俯首称臣(1-3节)。


亚哈接受了这称霸的条件,承认自己是他主人的奴仆,即是说他拥有的一切都属便哈达(4节)。


但便哈达要亚哈马上满足他的要求,并同意让他的臣仆自由地去掠夺撒玛利亚(5-6节)。


亚哈的长老们劝王“不要听从他,也不要应允他”(8节)。于是,亚哈回覆便哈达,愿意将银子及财宝和自己的女儿送给亚兰王,但不接纳第二个要求(9节)。


双方开始唇齿交战(10-11节),亚兰王准备出击。看来一场恶战即将来临。


一个不道姓名的先知,告诉亚哈,按照他的方案,必然获胜。因为这出于雅威,祂要把亚兰联军交给亚哈。就像以色列的过去经常发生的,在以寡敌众的情形下只要依靠雅威,就必然取胜(13-14节)。


就在午间,当便哈达和诸王已是酩酊大醉之际,亚哈所委任的少年人首先出城,奇袭联军,亚哈随后赶来助攻,毫无准备的联军方寸大乱,很快就溃不成军,便哈达只得落荒而逃。撒玛利亚城解围了(15-21节)。


先知要亚哈加强防备,因第二年开头,亚兰军队会再来攻打(22节)。


亚兰王的幕僚为他们的败北作了分析:他们说以色列的神是山神,若在平原跟他们作战,对亚兰会更有利;委任专人来担任将领之职,取代那些与盟主同醉的盟军首领(22-25节)。


黑压压的亚兰军队来到亚弗平原,要与以色列决战。亚哈只好应对,但兵力实在悬殊太大了(26-27节)。


有一个神人再次来给以色列王打气,说将会有第二次的胜利给亚哈。雅威要再给亚兰人颜色看看,因他们嘲笑祂为山神(28节)。


照样,十几万的亚兰军被亚哈灭了,便哈达仓皇逃入了亚弗城的一个屋子里,躲了起来。但他知道很快就会被搜出来,所以接受手下的建议:自缚手脚,向以色列王亚哈投降(31节)。


以色列王却以兄弟情谊来对待这个豺狼之心的便哈达,当然,他也获得了在土地及贸易上的好处(33-34节)。


35至40节,记载了先知使用一场演出来比喻亚哈的最终命运,由两段组成:


第一个事例是:有一个先知门徒奉雅威的名,要同伴打他,而同伴不肯打。这位先知门徒对同伴说,就因他不肯听雅威的命令,必然要被狮子咬死。事实果然如此(35-37节)。


第二个事例则是:这个先知门徒为了吸引王的注意力,装扮成一个受伤的兵,眼部蒙着“绷带”。以戏剧的方式,向王宣告:因王不愿意将雅威定要灭绝的灭绝,不执行神的刑罚,导致咒诅及刑罚落在他自己的身上(37-42节)。



03

今日默想


如何评价亚哈没有除灭便哈达,因而遭到神审判的事情?


04

每日加量 

帖撒罗尼迦前书 第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帖撒罗尼迦前书》第3章 | 牵肠挂肚的使徒


我对亲情,因着杳无消息,或有可能失散,而带来的挂念、伤痛的最初记忆,是在6岁的夏天,比我大四岁的哥哥跟着大人,到离家有十多里路的深山的水潭里去钓鳗鱼。两天了,还没回来。那年代交通与通讯都不方便,那个水潭极深,曾经淹死过人。在我哥哥回来前近8个小时,我的母亲坐卧不安,不断地说:你哥哥会不会发生了什么事啊?你会不会没有哥哥了啊?我看着眼睛含着泪花的母亲,对于伤痛,我有了一些感受。


在3章1至5节,保罗说:因着撒旦的拦阻,他无法去见帖城的肢体,他因此对他们牵肠挂肚,异常焦急。他担心这些刚归主不久的肢体,经不住邻居的压力、官府的逼迫,和那些犹太人律法师们的愚弄。他们会因此在信仰上妥协吗?这样的话,他的所有努力不就白费了吗?


第六节,让我们看到,他无法泰然处之,就派提摩太去打听消息,也好坚固他们的信心。令人高兴的是,提摩太带回了好消息:帖城的信徒,并没有因遭受的苦难,而失去信心与爱心。他们在压力下,也没有软弱,在信仰上没有做出让步,甚至因着压迫,他们反倒更牢靠了!他们也急切地想念保罗!


保罗听了这些消息,大得安慰,欣喜若狂(喜乐),他对神产生无限的感恩。他于是写信给帖城的信徒,表达他的欢愉之情。他也说,将继续迫切地祷告,求神开路,可以早日去见帖撒罗尼迦的肢体,以解思念之苦,并帮助他们在信心上增强(7-10节)。


现今,尽管不能见面,保罗但愿通过信函,能够祝福他们,祈愿他们能活出相爱之心,并且越来越有进步;对主的信心也更坚固,圣洁忠贞(11-13)。


思考问题:

做父母的,往往会因着孩子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他们的情绪会围着孩子的情绪与遭遇打转。保罗所展现的,也正是类似的情怀,他因着主耶稣的改变,为着自己所爱的人的情况与遭遇的好坏,而焦虑、而喜乐。这是一个蒙圣灵新生的人格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其情怀也往往被深化。


你有过类似的情感经历吗?尤其是对教会的弟兄姐妹,你的情绪因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而打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