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3圣灵降临期之二十一|圣灵与施洗约翰(2)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562天前 | 34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3圣灵降临期之二十一|圣灵与施洗约翰(2)





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3年10月15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3年10月15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3年10月15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路加福音》3:1~9(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 该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丢彼拉多作犹太巡抚,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他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亚和特拉可尼地方分封的王,吕撒聂作亚比利尼分封的王,

2. 亚那和该亚法作大祭司,那时,撒迦利亚的儿子约翰在旷野里,神的话临到他。

3. 他就来到约但河一带地方,宣讲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

4. 正如先知以赛亚书上所记的话,说,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5. 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冈都要削平。弯弯曲曲的地方要改为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为平坦。

6. 凡有血气的,都要见神的救恩。

7. 约翰对那出来要受他洗的众人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

8. 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不要自己心里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我告诉你们,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

9. 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




2023圣灵降临期之二十一|圣灵与施洗约翰(2)

路3:1-9


前言 | 高音喇叭



路加的福音故事,在经过了一长段新颖的序言之后,进入了内容部分,他以格外耀眼的人物施洗约翰来打头阵,施洗约翰就像一位拿着高音喇叭,快速地奔走于各家各户,报告消息的人,呼吁村民赶快撤离,因为洪水很快就要掩盖这个村庄。他呼吁当时的人,赶紧来听福音,逃离即将来临的上帝的审判。他这个紧迫的福音故事,具有三个特点。



一 | 改变暴力世界的故事(1-2节)


首先,我们看到,路加将他的故事放在一个真实可靠的历史里,福音就在当时一个暴力的现实中出现。他的福音故事有一个准确的时间,说明他的作品不是随兴之作。故事就发生在罗马皇帝凯撒提庇留第十五年,那时,彼拉多在作犹大地的巡抚[1],希律安提帕在作加利利分封的王,他的一个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亚和特拉可尼地方分封的王;另外一个兄弟吕撒聂,在作亚比利尼分封的王[2];犹太人的大祭司是亚那和他的女婿该亚法[3]


这个可靠的故事,不是发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发生在一个残酷的第一世纪。在这个残酷、充满冲突的现实中,路加的福音故事,却是“和平、安全”的;所带来的果效,与当时的处境产生极大的冲突。并在这个冲突中,福音释放出胜过世界各种权势,包括军事、种族、宗教和文化的力量等,并且悄悄地改变当时世界的格局。一直以来,这世界表面看来由罪与死掌权,但因着福音的来临,已换成了复活在掌权。


其实,我们从他写作的对象提阿非罗而言,对他的目的有了几分的了解。提阿非罗可能确有此人,或许是路加所认得的罗马官员,或许只是一种文学上的说法:指爱神的人,他被教导过关于耶稣的故事,以及跟随耶稣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当时(主后60-70年,尤其是66年),犹太地正发生战争,犹太人群起而反抗罗马占领军。他们遭到罗马军的残酷镇压,在主后70年,耶路撒冷的村镇被铲平了。


因此,路加认为,上帝的救赎行动就发生在当时混乱、残酷的处境中,福音的故事,也悄悄地改变世界的格局,这正是落在苦难中的教会所需要的。耶稣以及约翰的侍奉,是以上帝掌权、和平和公义为特点,约翰所预告的、耶稣将要带来的弥赛亚国度,完全不同于1-2节所列举的人间帝国,这些都是所有跟随者,需要了解的。



二 | 圣经为特色的故事(3-6节)



一开头,路加将他的故事,以圣经的格式来书写,不育的伊莉莎白,和一心献身于事奉上帝、却又半信半疑的撒迦利亚,他们与天使相遇,之间展开了精彩对话。对话的重点是:他们将要生一个儿子,从不育的耻辱中变为喜乐。而且,他们家庭命运的转回与民族的命运相连,这不育而变为有孕的事件,是要用来应验圣经中的应许,论到神要差一个人来预备神的百姓,迎接即将到来的上帝(参赛40:3)。伊利莎白和撒迦利亚,在风烛残年所生的儿子约翰,将成为像以利亚一样的人,要带领百姓迎接神的新时代的到来!


路加这种圣经模样的记述,让人想起更古老的故事,亚伯拉罕与撒拉在年老才有了他们的孩子(创21章),生下来的孩子成为一个新的民族的祖先;拉结多年不育之后才给雅各生了两个儿子(创三十,三十五),生下的约瑟成为以色列这个家族的救星;参孙生下来(士十三)带领以色列人脱离非利士人的手。这些不育而有孕的故事,都在表明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如今,他们蒙应许的儿子约翰,已经长大成人,神的话临到了他的身上。路加将他与神同在的侍奉,与当时宗教、政治领袖连上关系(1-2节上),也与几百年前被掳到巴比伦的先知(以赛亚的徒弟),建立了关系,他的侍奉是以以赛亚所讲的,神对祂的百姓施行救赎为背景(2下-6节)。



三 | 悔改为基础的故事(7-9节)


约翰要带领以色列人迎接他们久久未见的救主,在应验上帝的应许上,他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不过,在他看来,上帝应许的实现(4-6节),需要严肃回应。他在约旦河给人浸礼,来表达这个可以逃离上帝审判、获得新生的时刻,如同他们列祖出埃及的那个时刻。那时,以色列先民离开埃及为奴之家,过了红海,穿越旷野,来到西奈山,过了约旦河,进入应许之地。如今,他们在约旦河受洗,表明他们也将再次获得应许之地,虽然,他们住在自己的地方,但他们却在自己的地方被掳——他们被罗马、被希律统治。虽然在自己地盘上,却被敌人殖民。约翰在约旦的施洗的行动,正是表明,将有一个新的出埃及临到他们——他们将要脱离被外邦人奴役的局面。


不过,这位预备主的道路的约翰,他的消息集中于“悔改和受洗”,并通过这些,重建以色列与上主的关系,借着日常操守,重视上主的公义和怜悯。看来,这些百姓的状况并不理想!他们虽然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但约翰称他们为“毒蛇的种类”!意思就是“魔鬼的后代”,这样的称呼,十分刺耳!要知道,他们是属于亚伯拉罕的后代,却被约翰等同于“外邦人”!在面临上帝的福音,上帝新国度的来临,这些属于亚伯拉罕的后代,没有任何的优势!他们和别民族的人一样,属于被神离弃的族类。


所以,他们必须严肃对待约翰的悔改信息。因为这位圣洁与信实的神,祂向百姓守约,但祂也将带来审判与洁净。约翰用一幅十分形象的画面来形容这种悔改与审判,后来耶稣加以发挥。一个听到福音的人,哪怕是亚伯拉罕的子孙,都必须像是一棵果树一样,必须结果子!如果不结果子就会被砍下(参路6:43-45)。意思就说:悔改必须是真诚的,必须有敬虔与道德上的实质。当然,关于敬虔和道德上的实质性内容,约翰在这里讲得并不多。需要我们耐心地将整本福音书读完才知道。不过,约翰在这里像是猛烈地敲了个警钟!千万不可对他所传讲的信息,尤其是他所介绍的即将来临的那位,掉以轻心。千百年来,福音信息对人的要求,并没有改变,悔改是进入神国度,得到生命的第一步。假如,以为借着洗礼,就能与耶稣基督建立神秘的关系,而在效忠对象上没有从忠诚于帝国(或民族)和个人上,转移到这位永生的神身上;在生命及行为上并没有改变,那肯定仍然要落在永生神的审判中。



回应 | 启发


1、与世共存的群体


约翰宣告:福音来临的地方,正是罗马殖民的地方。看来,耶稣基督胜过世界的罪恶和死亡的救恩,就在时空中进行。祂所救赎的教会,就在世上。不管我们如何理解教会与世界的关系,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不过,这个在地的教会,却属于宇宙君王基督,自有她的超越性。也就是说,教会在面对现实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活中许多相关的问题的同时,应该看到,救恩就在这些现实中发生,神的作为和能力会在强权、罪恶世界中显现。


有些基督徒会认为教会因为完全属于耶稣基督,就产生一种分离的思维,认为教会完全与世界没有关系,同时在生活中产生一种黑白分明、圣俗二分的观念,对于世界的许多事情,表现出过分消极的态度,不能体会到神的心意是要改变整个世界,祂的能力会改变现实的制度、经济和许多的社会现实;认为只有等到耶稣基督再来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盼望。而有些基督徒,则走进另外一种误区,教会既然活在这个世界,就必须完全屈从于这个世界,包括这世界的一切制度,他们完全忘记了耶稣基督的救恩,所具有的超越性,以致过分认同世界的某种制度,而失去一种分辨力和改变现实的道德能力。


教会在世又不属世的现实,给我们怎样的启发,使我们可以自处呢?赖特(N.T.Wright)关于上帝在世工作的五幕剧的思想,给我们很好的启发。教会如今所坐落的位置,就是上帝工作的最后一幕——第五幕。而我们,就在第五幕的中间位置——在基督已经建立教会,及等候祂再临的阶段里。这样的思考带给我们的意义就是:第一,我们知道,我们现存的世界已经不是那么美好,因为人背叛了上帝,自然世界、道德世界已经堕落,人类无论是哪个国家、机构、包括教会,所建构的体系, 都不是完美的,都带有罪恶的事实。第二、这个世界不是没有希望了,因为耶稣基督已经在这个世界开始了行动,甚至祂差遣的圣灵,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当中;这个世界,不是被恶人和恶事完全掌控。第三,这个世界并没有因着耶稣基督所带来的救恩,而变得完全美好,因为终末的新天新地还没有来到。所以,苦难和恶事时常会发生。


教会就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为耶稣作见证。我们靠着主,希望能使更多的人认识祂,并改变这个世界的风气,改革社会的各种制度。不过,靠着主,虽然有希望,但前路漫漫,并不容易,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因我们不一定成功,这是需要面对的现实,但我们也不应该过分悲观,既然成功不是必然,那失败也不是必然的。过分悲观,和过分乐观,都是不合适的,只有不断在悲观和乐观之间去适应、去调整。既要相信神掌权会改变现实,但又要有心理准备,面对现实的残酷。因为,教会处在新天新地尚未完全来到之前。

那我们应该抱持怎样的心态,才是合适的呢?我在这里不太合适地套用一句宋代范仲淹的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就是,对于人生各方面的成功和失败,应该抱持“平常之心”,过分在意成功与失败,无形之中给我们的精神带来极重的负担。需要谨记的是,无论失败和成功,第一、不会影响基督最终的来临,第二、也不会使神对我们的爱减少一分。二战时死在希特勒手中的德国神学家潘霍华,曾经用音乐中的复音来形容基督徒的生命,我们生命的主调是上帝,一切生命都是为应和这个主调而存在,哪怕应和的声音走调,但不必耿耿于怀,因为上帝的主调永不改变。那么,成亦何喜?败亦何悲?[4]

 

2、忠于神的见证人


我们看到,约翰成为神的忠心见证人,他所说的话,是来自于神(2节)。这点给我们思考的是,教会要成为教会,必须是忠心的,只有忠心的教会才能见证主。约翰他自己,成为了那为主作见证的声音(4节)。他要求凡来受洗的人要活出圣洁的本质,其重点并不是要人来遵守一套又一套的“道德原则”,而是要人回应上帝的性情和作为(7-8节)。上帝是亚伯拉罕的神,祂要求人以对等的态度来回应祂;而在现实中,人是没有办法以这个方式来回应的。所以,不可自高,不可自以为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而高枕无忧。要知道自己在神面前是“异类”(毒蛇的种类),而不是圣洁的身份(光有亚伯拉罕子孙的名义,而没有实质)。也就是说,在作为神的百姓——亚伯拉罕的后裔这一身份而言,以色列人是不忠诚的,甚至起到了相反的、坏的见证,他们成为了“毒蛇的种类”、恶的见证人。所以要悔改!也就是说:悔改首先是身份的话题,然后才是道德的内容,道德是身份的成果,而不是目的。就好像一个人在婚姻上所有的道德指标,都是以忠心为基础的。当我们说他明白婚姻,活出神所设计的婚姻的目的,基本是指他对另外一半忠诚而言的。


我们人生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成为神的忠心见证人。要成为神的见证人,其中很重要的办法,就是如约翰一样,通过聆听祂的话(圣经),忠诚传讲祂的话。事实上,只有忠心的人,才能正确明白神的圣言。不过,要忠诚于神的话,则不能把圣经当作是一套又一套的原则,和道德化的教训来遵守。毕竟,当你把圣经当做是规则来守,也可以顾及神的心意,也可以不用顾及神,甚至,可以不理会神存在。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圣经的内容,没有原则,没有神圣的命令。而是说:如果你不想成为圣洁的人(关系性的),不想成为忠于神的人,那些命令和原则,最后也变成与神无关。




[1] 西元二十六年至三十六年间任巡抚,管辖犹太、以土买、及撒马利亚。

[2] 吕撒聂作亚比拉分封王至西元前六十三年为止。

[3] 亚那是该亚法的岳父,西元六年被罗马巡辅居里扭任命为大祭司,于西元十六年被革职。耶稣被带到亚那跟前(约翰福音18:13)。罗马人已使亚那从大祭司的职位上退了下来,但他通过女婿该亚

[4] 邓绍光著:《政治中的教会》(香港:基道,2015),页128。


 

 

代祷:

1、主啊,求祢拓宽教会的心胸,更新我们的眼见,使祢的儿女不用圣俗二分来看待这个世界,明白受造万物都一同劳苦叹息,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我们这些有圣灵初结果子的儿女,应该更好地参与到祢对整个受造万物的救赎中。


2、为每位肢体祈求,主为我们死,我们应该为主活,但是我们并没有忠于这样的呼召,求主怜悯赦免!愿主帮助我们,使我们在教会中、在家里、在单位里,都将我们所信的活出来,愿意成为圣洁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