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3年9月27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582天前 | 405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节庆的列队
2. 每日经文 | 撒下13章-大卫的家庭灾难
撒下14章-父子相见
3. 今日默想 | 矛盾&父子
4. 每日加量 | 加3章-对妥拉新的忠诚(1)!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9月27日 | 节庆的列队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十八篇 26~27


26 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我们从耶和华的殿中为你们祝福。

27 耶和华是 神,他光照了我们。

  理当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牵到坛角那里。


省思:

这诗篇中所提到的一切因素--

慈爱、胜利、拯救的惊喜和赐予,

全都集合列队,游行庆祝。

敬拜即是汇聚一切的蒙恩经历,

融合为喜庆的回应。


祷告:

神,

请帮助我们每一次主内的聚集,

成为一段蒙福的时刻。

让我们预备好,能从祢领受,

让我们有忠心,能向祢回应,

使祢在爱中所赐下的一切、

我们在颂赞中所献上的一切,

都成为祢圣坛上的火。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下 第十三


13章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13章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19世纪末法国画家詹姆斯·迪索(James J. Tissot)的油画:大卫哀悼暗嫩。大卫一面为暗嫩的死难过,一面为押沙龙的流亡而牵肠挂肚。兄弟相争,受罪的都是父母;人类悖逆,忧伤的也是创造他们的神(创六6)。)



撒母耳记下 第13章|大卫的家庭灾难


撒下十二章开始不断地应验上帝通过拿单先知的审判(撒下12:7-15节)。十三章是大卫家的两个儿子和女儿,翻版了他“抢夺人妻、杀人”的叙事。她玛被强奸所开始的一连串事件,在大卫作王的后期造成威胁,甚至导致他几乎丧失王位,也引发了“王位具有继承权”的问题。看来上帝并没有放弃对大卫犯罪的追讨。


大卫的第三个儿子押沙龙[1],有个妹妹叫她玛,被她同父异母的长兄暗嫩看上了。因为暗嫩是家中的长子,想当然是王位继承人(撒下3:2-3)。次子基利押(撒下3:3),没有在故事中出现,押沙龙成为王位竞争者。


王储暗嫩爱貌美的她玛,可能只想与她发生关系。叙事人说他爱急成病,甚至连他的朋友,狡猾的约拿达(他也是王室家族的成员),观察到王子暗嫩害了相思病(3节)。约拿达就给暗嫩出了一条诡计:通过大卫将她玛叫到暗嫩的身边来(4-6节)。


她玛到了暗嫩的屋里,为这个装病的暗嫩煮美食(7-9节);当他听到暗嫩说没有力气自己吃东西之时,就到他床边,打算帮助他,没想到被抓住了(10-11节)。落入圈套的她,急着跟哥哥讲理,想尽办法逃脱,她劝暗嫩要顾忌社会舆论,强奸的行为必然导致他们俩都没脸见人;她建议暗嫩以正当的方式为她向父亲求婚,然后娶她,王一定不会拒绝[2]


但暗嫩在强烈的情欲下,把她强奸了(12-14节)。而且,罪恶的情欲,忽然变成恨,他斥退她玛,叫她滚(15节)!

她玛再次想说服哥哥:现在抛弃她,恶行可就加倍严重了(16-17节)。而可怜的她,完全被拒绝了!她进去时的穿着如王未嫁的女儿一般,而当暗嫩的仆人在她身后关门上闩,婚姻之门就向她关上了。她像服丧一样,不再压抑自己的绝望,将脸上涂满了肮脏的尘土,撕裂了袍子,号咷大哭。


押沙龙八九不离十猜到了发生的一切!他提醒她玛:暗嫩乃是她的哥哥,暗示她不要喧嚷,他会为她讨回公道。她虽被托庇在押沙龙家中,却成为一个孤孤单单的女人(20-22节)。大卫知道此事后,暴怒如雷,“但他不愿伤他儿子暗嫩的心,因为他是长子,格外爱他”[3]


过了二年,押沙龙找到了机会,他设筵邀请王;如果王不去,那么王储暗嫩应该代表出席[4]。大卫让步而准许所有儿子出席宴会(23-27节)。押沙龙在筵席中设下埋伏,将暗嫩这位王储刺杀了(23-29节)。


一个报信的人心有余悸地将发生之事讹传至王宫,说押沙龙将王的众子都杀了,王听后痛不欲生,朝臣一同举哀(30-31节)。


狡诈的约拿达却知道事情的真相,断言只有暗嫩被杀,事实果然如此(32-36节)。


每日默想:

押沙龙逃到外祖父基述王达买那里去了(37节),事情暂时搁置。大卫没有能力惩罚罪犯;押沙龙也不能回家。然而,大卫却渴想看见他。你会如何评价叙事人这番看似矛盾的记述?




[1]押沙龙的名字放在本章开头最显眼的位置,表明他主导着下面的情节。

[2]虽然利未记十八9的律法禁止这样结合,但显然还是比强奸好,要是撒拉是亚伯拉罕同父异母的妹妹,就有先例可援了;

[3]思高、吕译、NEB 根据七十士译本加上这些话。参包德雯:《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撒母耳记上下》,页285。

[4]有些古代抄本形容这筵席:“押沙龙摆设了筵席,如同王的筵席”。看来,押沙龙正以手腕谋取别人承认,他在王位继承上仅排在暗嫩之后。所以,暗嫩一死,押沙龙就能达成双重目的。参同上,页286



撒母耳记下 第十四


14章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14章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17世纪荷兰Caspar Luiken的版画:大卫与提哥亚妇人。)


撒母耳记下 第14章|父子相见


暗嫩死了,按照长幼次序,押沙龙应该就是王位的继承者,但他的罪恶没有解决,与大卫之间的关系搁置在那边。就这桩谋杀案而言,王作为最高的审判官,应该刑罚杀人犯。但大卫由于押沙龙是王位继承人,这义务就变得更为沉重(当然,任何人碰到这类的事,也不容易作出正确的抉择)。国中的谋士约押,想办法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


但约押不敢直接向大卫请求,反倒差了一个妇人,像拿单一样,“借用一个司法上的比喻”[1](参12:1-6),在王不留意其意图之下而达到目的。但,约押不是出于公义上的考量,而是出于大卫的父子私情[2],和国家需要的考量。


4至20节,以大篇幅记述了约押所差出的那个巧舌如簧的妇人的说辞[3],谈话的尾声,她碰及王的伤口,使王从矛盾的心情中,下定决心,容让约押将押沙龙从基述接回来(21-23),但他并不想见押沙龙。看来,约押想让大卫摆脱的僵局,尚未完全奏效(23-24节)。大卫那有限、有所保留的接纳,促使押沙龙怀恨在心,终致父子兵戎相见。


押沙龙因着外表的魅力,使他显得格外出众。25至27节对他及家庭夸大其辞的描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添加了我们的不安。这人完全以容貌取胜[4],作为王的气度和属灵的品质怎么样?


大卫有整整两年没有理会押沙龙,看似他想透过冷落而给押沙龙反省的时间,反倒给了押沙龙机会,建立自己的权威,而侵蚀父亲的权威,因他在以色列各支派中颇得人心。押沙龙想继续通过约押而见王的面,而约押两度拒绝他的召见,他就放火把约押的大麦田烧掉,发泄自己的愤懑,也迫使约押火速赶到他家来兴师问罪。


自逃亡到今天,五年已经过去了,押沙龙要约押带口信给王:“我若有罪,任凭王杀我就是了”(32节)!这其实是他为杀害暗嫩而作的辩解:也隐含对大卫作为父亲失责的指控:他认为大卫轻忽了暗嫩的恶行,而他则替大卫执行了公义。


王通过约押接见了押沙龙;这次见面时间很短,也形式化,这不禁让我们产生疑心。押沙龙进到王的面前,俯伏于地,不以父子相称;虽然王与押沙龙亲嘴,但面和心不和。这能消解父子之间的隔阂吗?


每日默想:

24和28节,叙事人重复了三次:押沙龙没有见王的面。一次是大卫自己说的:不要见我的面,两次是叙事人说的:没有见王的面。用“王”来代替“父子之情”,父子之情彻底被“王”操纵。现在和王很近,却与父亲很远。与其说“父子相见”,不如说“君臣相见”。押沙龙的敌意在这两年里没有因结束流亡生涯而减退,他将来会继续效忠于王吗?你会如何评述他们的父子相见?



[1]参包德雯:《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撒母耳记上下》,页288。

[2]约押作为谋士,已经是第三次对大卫作出重大的影响,每一次都不是出于公义性的辅佐(参撒下3:24以下,11:16节以下)。

[3]妇人的话看似很在理:比如,她说,神并不夺人的性命,乃是设法使逃亡的人回来(参14:14)。但她以情动人的说辞,并没有从神的公义、为被害者伸冤的角度出发。

[4]押沙龙非常夸耀他的外表,特别是头发,他每年都会修剪,而且仔细称它的重量,用王的秤来记录其数值(大约5.5磅,或2.5公斤)。讽刺的是,他正是因着这夸耀的头发而丧命的。叙事人提到他的儿子与可爱的女儿,看来他有体面的家庭。但他为什么会用他玛这个被暗嫩强奸的妹妹的名字,来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呢?他在看重什么?



03

每日加量 

加拉太书 第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穿着托加长袍的罗马皇帝提庇留(Tiberius,主后14-37年)。宽大的托加长袍(Toga)是最能体现古罗马男子服饰特点的服装。从主前5世纪开始,托加就被看作罗马公民的特有标志,只有男子才能穿,而女子只能穿斯托拉(Stola)和帕拉(Palla),而奴隶、外来者和被放逐者不准穿托加。大多数罗马人在合法年龄(通常是14-18岁)在正式场合穿成年托加(Toga virilis),未成年的自由民男孩穿有紫色镶边的镶边托加(Toga praetexta)。



《加拉太书》第3章 | 对妥拉新的忠诚(1)!


第三章,保罗说,因着圣灵而得到新生的神的子民,是通过遵从基督,来表达对“妥拉”新的忠诚。


1、加拉太人蒙恩,并不是因着“妥拉”(3:1-6)


这章的开始,保罗对加拉太人发出一连串的责问:他们从来没有在妥拉(和合本翻译为律法,下同)系统下,却因信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得着了圣灵的新生。这经历不是明摆着呢?那他们为何还要受别人的迷惑呢?


2、亚伯拉罕得到义,也不是因着“妥拉”(3:7-9,15-18)


接着,他以亚伯拉罕为例,他可是信仰的鼻祖了。他被称为义,蒙主所喜悦,却是在妥拉以先。那么,在妥拉之后的加拉太人,也可以不用行妥拉而得到圣灵,如同亚伯拉罕不用妥拉而得到义一样。


3、以色列人,没有因妥拉而脱离咒诅(3:10-14)


自摩西以来,他们活出神百姓样式的时候不多。因着背约,自主前587年之后,一直就在被掳的咒诅下(咒诅的原意昨天简略讲解了),这就是为什么基督要在木头上,成为被咒诅的对象,祂为要救以色列因背约而遭受的妥拉的咒诅。这样,外邦人不需要活在妥拉之下,只需要信耶稣,那亚伯拉罕的福分,和圣灵的新生(新造世界和赋予的新生命),也就临到了他。


4、律法如暂时的启蒙师傅,预备人接受救恩(3:19-25)


不过,保罗并没有说,律法的作用是负面的,他说,律法是为过犯添的,意思是让人晓得什么是罪,它起到了如同桥梁的嫁接作用,人可以靠着它到达对岸;它是启蒙老师,把人培养后,送往更高的学府。律法也像这些,把人带到基督的救恩之下。所以,加拉太人不需要把律法的枷锁,放在自己身上,他们为什么还会渴望回到从前拘禁他们的“世俗小学”的老路上呢?假如这样,保罗及他们自己,便是前功尽弃了!


5、基督正是妥拉的终点(3:26-29)


当妥拉把人送到基督那里时,它就完成了使命。而基督,则完成了亚伯拉罕让万国蒙福的应许。如今,无论为奴、为主,犹太人、希腊人,男、女,与亚伯拉罕一样,一同成为了“义”,就是得到了圣灵全新的创造(如同创世记第一章亚当的受造)。


思考问题:

保罗对无知的加拉太人所说的,对妥拉的讲解,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呢?“因着基督的救恩,得到圣灵的应许”,你又会怎样去理解这句话呢?




▓ 本文插图选自圣经综合解读 (cmcbiblerea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