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9月25日 | 义门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一八篇 19~20节
19 给我敞开义门,
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
20 这是耶和华的门,
义人要进去。
省思:
圣经的真理
别具一种可行的邀请性语言--
显示出清楚的途径、
极为有礼的邀请。
信心是人通向神的途径,
门徒之道则是通往祂的喜乐。
祷告:
主,
我不愿自己的生命
像一条迂回的溪水,
循着阻力最小的道路,
每遇见石头或洼地就改变流向。
我愿像一道不改方向的水流,
笔直通过那敞开的迎宾大门,
流向祢在耶稣基督里的旨意。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下 第九、十章
9章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9章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10章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10章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撒母耳记下 第9章|大卫对米非波设的善举
这一章来思想大卫对约拿单的感情,主要看他对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的表现。
大卫对恩人约拿单的感情流露,首先表现在撒下一章19至27节这首挽歌上,这首歌可谓情真意切,很感人。无论在对扫罗,还是约拿单的死亡,他都满心伤感。他记念约拿单,公开地流露感情:“我的哥哥约拿单哪,我为你悲痛;你非常令我喜悦;你的爱情很奇妙,胜过妇女的爱情。”他认为约拿单对他的感情,深过男女之爱。
在大卫作这首哀歌之前,他将谎报假信的亚玛力少年杀死,这里应该有两个因素会导致他这么做——1)对故人的爱;2)出自政治的考量,不想让人怀疑他对扫罗家的衰落与没落有着任何不好的态度,反而,使人认为,他是合法地继承了扫罗家的王位[1]。
在撒下二至四章,记载了扫罗家族——傀儡皇帝伊施波设与大卫家的征战,以两军元帅为核心,最后押尼珥被约押刺死。后来,比录人临门的两个儿子利甲和巴拿,将伊施波设杀死。大卫则认为这两个人杀害了王室成员,将他们处死,并将伊施波设葬在希伯仑押尼珥的坟墓里。
大卫这样做,或多或少依然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就好像他不杀约押一样:“我虽然受膏为王,今日还是软弱。这洗鲁雅的两个儿子比我刚强。愿雅威照着恶人所行的恶报应他”(3:39)。
本章记叙了大卫对约拿单后代的厚恩(7~11节),使米非波设与他一同吃饭(13节)
接着的事件则是第十章1至2节所记述的大卫与亚扪王的儿子哈嫩化友为敌的过程:
“亚扪人的王死了,他儿子哈嫩接续他作王。大卫说,我要照哈嫩的父亲拿辖厚待我的恩典厚待哈嫩。于是大卫差遣臣仆,为他丧父安慰他。”不过,亚扪王的儿子不领情,还羞辱使者,大卫就“憎恶他们”,“差派约押统带勇猛的全军出去”,直到征服为止。
每日默想:叙事人将大卫厚待米非波设的事情,放在第八章四境平定之后,和与亚扪王之子交恶之前。目的会是什么?
1)假如亚扪王的儿子顺从大卫,会是什么结果呢?他们是否怀疑大卫是“猫哭耗子”,派出来的人有可能是来做卧底的,他们这样认为有没有道理?可以从以前找到一些痕迹吗?(参撒上27、29章;撒下8:2)
2)假如米非波设对大卫的反应也像亚扪王的儿子一样,会是什么后果呢?
3)8章16至18节,大卫委任哪些人的儿子作什么职务?与9章11至13节有什么对比?大卫说:“米非波设必与我同席吃饭,如王的儿子一样。”属实吗?
那么,大卫善待约拿单的儿子,会是出自什么考量?他有很好地实践与约拿单的誓约吗?当然,我们需要等到阅读撒下十九章的时候才能更为明了。
[1] 这是他在公开的场合要使人知道的态度:他是王的女婿,是合法地继承了王位,因为扫罗家已经后继无人,最后一个米非波设也不适合作王,因他是瘸子。然而,在私底下,他还是认为,扫罗家就是扫罗家,这点在他与米甲的对话中体现出来。他说雅威废了米甲的父家作王,而兴起他(参6:23)。这显然将扫罗家当做是他王位的竞争对象。他不给米甲留后,有无这意图呢?
撒母耳记下 第10章|大卫击败亚扪人
亚扪人在扫罗开始作王时活跃,因对基列雅比城的欺压,与扫罗有过交锋(撒上11章),而大卫则成功地与亚扪王拿辖建立起良好的关系(10:2节)。当他去世了之后,大卫派人去吊丧,安慰他的儿子哈嫩,以此来巩固外交。
可是,亚扪王的臣仆不认为大卫的行动是出于善意,并不是来安慰哈嫩,而是要来作探子,甚至最终达到毁灭他们的目的。
或许,他们的疑心有一定的道理,大卫与非利士人的关系,时恶时善(撒上27、29章),以及他与摩押人的关系,也曾由善变恶,他曾将父母委托给摩押人(撒上22:4)。而后来他却攻打摩押人,并残忍的杀害他们(8:2)。如今,拿辖去世了,大卫会不会借吊丧之名,趁机摸清亚扪的底细,最后达到灭城的目的呢(3节)?根据大卫向来的做派,他们的戒心不无道理。
但他们确实低估了大卫的势力和他的气度,竟然将彼此关系朝公开分裂,甚至完全敌对的方向走去。
哈嫩接受谋士的看法,废弃父亲的政策,竟然侮辱大卫的使节,剃掉大卫臣仆的胡须一半,使他们身体半裸,然后打发他们回去,这无疑是向大卫宣战(4节)。
很友好的关系,迅速变成敌对的关系,在大卫身上时有发生,类如他与拿八,才刚开始他称为父亲,而当拿八拒绝他,他马上操家伙,要去杀拿八(参撒上25:8及下);又如对米甲,以妻子的名分将她娶回,而当米甲嘲讽他,他马上翻脸(参撒下3:14,6:20~23节)。
受到侮辱的大卫,极其憎恶亚扪人(5~6节)。而亚扪人预感到大卫必然会报复,遂积极备战,招募亚兰人当佣兵(他们曾被大卫打败,参撒下8:3~12),联合玛迦人与陀伯人,一起对抗大卫。
大卫派出的约押,他运筹帷幄,自己指挥一小支挑选的精兵,去攻击亚兰人,让兄弟亚比筛统军,攻打亚扪人,在必要时相互支持(9~12节),结果大败亚兰和亚扪联军(13~14节)。
自诩强大的亚兰列国,不肯就此罢休,差人将大河那边的军队调来增援,将军朔法将哈大底谢的军队开到希兰。大卫亲自统军,与敌人的战车和骑兵作战,赢得了彻底的胜仗,将主将朔法杀死。自此之后,亚兰及其所有的盟邦,都成了大卫的附庸国,以色列完全“控制了连接埃及、亚拉伯、叙利亚,以及更远之地的主要贸易路线”[2]。
[2] 包德雯:《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撒母耳记上下》,页264。
03
今日默想
叙事人将这段打败亚扪的叙事,放在十章至十二章叙述大卫个人危机的大段落里。对大卫攻打亚扪人,这会引起读者作出哪些思考呢?申命记二章9与19节,摩西警告以色列人不可扰乱摩押与亚扪人,也不可占领他们的土地。因为祂已将那地赐给罗得的子孙为业。你觉得这等要求,作为君王的大卫,需要遵守吗?
04
每日加量
加拉太书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加拉太书》第1章 | 对独一神新的忠诚
加拉太的教会,又让保罗痛苦万分。这群希腊化的犹太侨民和外邦人,从保罗那里听到了好消息:无论是犹太人、或异化的犹太人,甚至是外邦人,都可以因接受从死里复活的耶稣基督,被神一视同仁地收纳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可是,从耶路撒冷来的人,搅扰他们,使这个刚刚蒙恩的教会,入了迷惑。
当保罗离开后,有另外一些人进入他们中间,说保罗传讲的“不行”。因千百年来,都没有听说不用进入“妥拉”(律法),就能成为“神的百姓”这回事。
甚至彼得与巴拿巴这两位领袖,在安提阿也一时失误,当耶路撒冷的教会那边来了人之后,他俩就与教会中的外邦信徒隔离,不在一起吃饭了。他们的举措,意味着外邦人哪怕信了耶稣,也依然不洁净(不属于神),这等于说:基督对他们的救赎是无效的;这很容易让外邦信徒失去信心,保罗所讲的可靠吗?信耶稣,不需要接受割礼、成为犹太人,就真的可以成为神那洁净的百姓吗?
保罗马上警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当众责备彼得(2:11)。没想到,这个在安提阿教会出现的问题,如今却在加拉太恶化了。他为着基督耶稣的信仰做出生死决斗。哥林多教会的问题,尚未触及信仰的底线,而加拉太教会接纳了一些“教师”的教导:恪守传统律法和割礼,如果不守这些,就与亚伯拉罕的神所应许的无缘。这问题已经到了生与死的地步——如今,成为神的百姓靠什么来界定呢?是基督?还是“妥拉”?因为割礼不是割一割而已,它是成为神儿女的合法、具体的象征行动。
当我们知道了这背景之后,就能了解他一开篇就说,他作为使徒的权威性——并不是因着人,乃是因着耶稣基督的原因了(1:1);也能了解他为何会将祭司对百姓的祝福语(民6:24~26),改换一新,用来祝福加拉太教会的意图了(1:3),因他们已成为神那新的百姓了。也能明白他采用摩西在申命记27章的典型用语——“咒诅”的原因了(1:8),这个“处在因背约而被掳的光景中”的用词,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离弃耶稣,就等于像那些仍活在被掳中的犹太人。那靠妥拉可成为神百姓的宣讲,完全是异端邪说。真正的“犹太教”,应该将人带到基督面前才是。
思考问题:今天开始,我们要来看保罗如何忠心于神,如何不求讨人的喜悦,而讨基督的喜悦。
▓ 本文插图选自德国画家 尼奥·劳赫( Neo Rauch 1960 -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