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9月22日 | 愿以色列说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十八篇1-4节
1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
因他本为善,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2 愿以色列说: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3 愿亚伦的家说: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4 愿敬畏耶和华的说: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省思:
当神的百姓发现所经历的每一件事
都彰显着神永远的慈爱,
他们每一次的聚集,
就成了感恩的聚会。
“不是我们爱神,
乃是神爱我们,差祂的儿子,
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
这就是爱了。”(约壹四10)
祷告:
“慈爱君王是我善牧,其恩惠永不断绝;
我若归祂,必不缺乏,祂也必永远属我……
一生之久,主恩主德永不移:
我愿在主的殿中,讴歌颂赞到永远。”
(Henry W.Baker,“The King of Love My Shepherd Is”)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下 第三、四章
读经音频(撒下第三章):(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撒下第三章):(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读经音频(撒下第四章):(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撒下第四章):(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撒母耳记下》第3章|押尼珥的死
扫罗家与大卫家为了各自的王朝,连年混战,而大卫家日渐昌盛,扫罗家日渐衰落。
在进入三章6节至四章12节这一长段对扫罗家族没落的叙述前,插入了一段大卫在希伯仑所生的儿子的叙述(2-5节)。这看似毫无关联,却正是叙事人的技巧:
第一,是要表达大卫的兴盛,生养众多;而扫罗家却一落千丈,剩下最后一个也被杀了(4:12)。
第二,为未来发生在大卫身上的事作了预告。伊施波设因责备押尼珥不该与他的父亲扫罗的妃嫔同寝,而导致押尼珥叛变,加快了本来就已经苟延残喘的王朝的灭亡速度。因着女人及后裔而使王朝骤变,后来也一样发生在大卫身上,也就是说:发生在扫罗家族的,也一样会发生在大卫身上。
第六节记述:扫罗家与大卫家争战的时候。叙事人提醒我们,下面所发生的押尼珥与伊施波设为着女人之间的冲突,需要放在扫罗与大卫之间的冲突来看。
押尼珥自信扫罗家彻底靠他撑着,没有他,就无法与大卫家争战。他就像中国三国时期的曹操一般,作起了无冕之王,与扫罗的妃嫔利斯巴同寝(6节)。在近东与先王的妃子同寝,意味着他拥有王朝,押沙龙叛变后也是这么做(16:21-22)。
伊施波设无法容忍这等侮辱,责备了押尼珥(7节)。押尼珥听后,完全不把伊施波设放在眼里,气愤地说,要把扫罗的王位废除,而帮助大卫获得以色列及犹大的王位,将本来属于扫罗家族的,从但到别示巴之地,统统交给大卫(8-10节)。
他随即行动,差人去见大卫,说要帮助大卫,将扫罗的国给他,使以色列人归顺大卫,但彼此必须立约(12节)。大卫答应押尼珥的要求,但他也提出一个要求——要把扫罗的女儿,如今已成为帕铁妻子的米甲带来见他,否则,余下的事就别谈了(13节)。
大卫随即对伊施波设发话,要他将米甲从帕铁那里要回来。理由是,米甲是他的妻子,是用200块非利士男人的阳皮作为聘礼迎娶的(14节)。
押尼珥将米甲从可怜的帕铁那里要了来,又到以色列各城和便雅悯人那里去作演说,鼓动大家归向大卫(17、19节上),他说:这本是民心所向,更何况大卫是神所喜悦的,也必然成为明君,治理他们,使他们过上好日子(18节)。
获得如此宏利的大卫,设宴招待押尼珥,彼此皆大欢喜自然不在话下(19-20节)。押尼珥在感动之余,说要回去继续召聚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来归顺大卫(21节)。
当在外地打仗得胜归来的约押,知道押尼珥和平地来、和平地离开之后,责备大卫,说大卫上当了,押尼珥只是来探虚实(24-25节)。随即他马上去追赶押尼珥,以同商国策之由,使押尼珥失去警觉。有勇无谋的押尼珥,不敌阴险的约押,被戳腹而死(26-27节)。
大卫对约押的行径深感愤怒,咒诅他(28-37节),但畏惧于约押的势力,不敢做什么,只得交给雅威裁决了(38-39节)。
今日默想:如何评价约押谋杀押尼珥之后,大卫的反应?
《撒母耳记下》第4章|伊施波设的死
伊施波设获悉押尼珥叛变并被约押杀死后,浑身发抖,以色列人也因群龙无首,而惊慌失措(1节)。又加上伊施波设所设立的两位军长巴拿和利甲(2-3节),随时伺机谋反。看来扫罗王朝离完全毁灭,只在瞬间。
在记述这两个弑君的乱臣贼子的作为及其命运之前,加插了一段对大卫之友、先王的储君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的记述,叙事人将他放在这里,是要读者留意,以后关于米非波设与大卫之间的叙事(4节),需要放在类如这里,关于王朝、王室与王权的叙事来看。因为他是残障的,无法参战,使他不足以竞争王位,这也正是他没有被人杀害的原因。
当巴拿和利甲刺死了伊施波设(6节),并将他的首级取了下来,拿到希伯仑去见大卫,满以为大卫会高兴,以为他们为大卫报了仇,甚至或有机会领赏。他们的这等猜测不是毫无道理的,押尼珥不就因为叛变而得到大卫的喜悦吗?
然而,大卫大大发怒。就如同上一次,那位倒霉的亚玛力少年,其实他并没有杀害扫罗,但误判了大卫对扫罗的态度,为了自己的虚荣,说杀了扫罗,结果被大卫“正法”。这次,巴拿和利甲也误判了大卫对伊施波设的态度!
是的,大卫有仇必报!但要看这个仇人是谁。假如这个仇人是雅威的受膏者,他绝对不流人血;他也喜爱王权,但必须靠合法继承而不是篡夺而来,这也就是他把已经嫁给帕铁的米甲要回来,以及他必须是在扫罗和约拿单阵亡了之后,才开始公开在希伯仑称王的原因。一切都要名正言顺,这才是他的王道!没有这等领悟力的巴拿和利甲,只能冤死。结果被少年人砍断手脚,被挂在希伯仑的池边,以作鸟食(12节)。
如同约押杀了押尼珥,许多人以为是大卫王的授权。而大卫竭力洗白,直到众人认识到此事与王无关,只是约押为了报押尼珥杀弟之仇。这次,大卫也用行动表明此事与他无关,他厚葬伊施波设,将他与押尼珥同埋。或许有人会认为是大卫,贿赂了这两位刽子手,将这个不必要的王,又没有公开让贤的伊施波设暗杀。而他将这两个蠢材正法,就粉碎了谣言,显明他完全与伊施波设的死无关。
03
今日默想
巴拿和利甲刺杀了伊施波设,如何评述大卫对此事的反应?他对伊施波设被杀死,是喜还是忧?能够与他对约押杀死押尼珥,以及约押杀死押沙龙作些关联吗(19:13))?试分析这三个叙事中的相同或相似处。
04
每日加量
哥林多后书 第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哥林多后书》第11章 | 保罗的辩护
保罗对哥林多人,没有“文雅”、“温和”,他自己也没“气场”和“口才”,反而作“直率、恳切、自信又激烈”的自我辩护。他的辩护文,可从三方面来思想:
一、他倾情于哥林多人
保罗如一位父亲,将哥林多人“许配”给了主耶稣,他担心哥林多教会因听了那些假师傅的话,而离弃基督。就当时的“夫子”而言,接受他的门生的奉养,不但是合宜的,更是身份和荣誉的体现——如同如今的大学教授或“接受国务院津贴”的人员,表明他有着特殊的贡献。保罗因为没有接受哥林多人的奉养,成为被敌人毁谤的话柄。
另外,他选择极其穷困的马其顿教会来供应他,而不收取哥林多教会薪俸的原因,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护,在过去的一年多来,他们之间的关系恶劣,他担心收取他们的薪俸,反倒使他们对他产生更多不良的看法(金钱往往与关系成正比)。因着深情,他责骂哥林多人,为何要相信那些“诡诈的工人”的愚昧指控,而不信任他呢?(11:13)
二、他对哥林多人有义
保罗如今与哥林多人以亲戚相称,毫无贵贱之分。这对历代的犹太人而言,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他也因此被毁谤成“愚妄人”,被说成是与那些不信神、与神作对的、敬拜偶像的外邦人一般的人(参诗107:7,箴1:7;10:23;12:15-16;14:3,9,16, 24, 15:5;29:11;伯5:2-3)。而他因着基督的救赎,不再以希伯来血统、亚伯拉罕后裔自居。和哥林多人一样,藉基督而成为“义”(成为神家里的人),这难道反成了愚妄人吗?
三、他为哥林多人付出
保罗为了使哥林多和其它地方的人,能得到基督死里复活的福音,他受尽了犹太人的逼迫,罗马政府的追捕,和各式各样的灾祸。而在极其艰难之时,他依然不顾生死安危,还操心众教会的事,就凭他对哥林多教会的呕心沥血,就可以看出来!如果不是基督的改变,他如今可是养尊处优的“名师迦玛列之后”。为了使这些外邦人蒙恩,他付出了巨大地努力,这真是“自讨苦吃”!
思考问题
保罗的“情、义、行”,成为所有追随耶稣之人的模范。要知道,哥林多人对他并不怎么信任,他却依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假如我们要服侍教会,他那亦师亦友、为父的良苦用心,甚至有点“自毁形象”的作法值得我们共勉!
一切为了主耶稣的荣耀,一切为了哥林多人的益处!你会因此而被触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