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9月20日 | 拿什么报答耶和华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一六篇 12~19节
12我拿什么报答耶和华向我所赐的一切厚恩?
13我要举起救恩的杯,称扬耶和华的名。
14我要在他众民面前向耶和华还我的愿。
15在耶和华眼中,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
16耶和华啊,我真是你的仆人;
我是你的仆人,是你婢女的儿子。你已经解开我的绑索。
17我要以感谢为祭献给你,又要求告耶和华的名。
18-19我要在他众民面前,在耶和华殿的院内,在耶路撒冷当中,
向耶和华还我的愿。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省思:
救赎之工已全部在耶稣基督里完成,
不曾留下“未竟之事”有待我们去做。
但我们并不因此消极被动;
身为恩典国度中的一份子,
我们举起救恩的杯、立誓守约、
献感恩的祭--即礼赞、顺服和赞美。
祷告:
神,
我虽在救恩的事上毫无功劳,
但至少能奉耶稣基督的名,
经常由衷地加入、发出礼赞。
求祢将顺服、赞美融入我心,
化为最美的回应。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下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扫罗战死的基利波山北岭,至今仍是一片不毛之地,与山脚肥沃的耶斯列平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应验了大卫的咒诅:「基利波山哪,愿你那里没有雨露!愿你田地无土产可作供物」(撒下一21)。)
《撒母耳记下》第1章|扫罗的挽歌
撒母耳记下第一章,承接上书三十一章,主角仍然是扫罗。这一章由两部分构成:1至16节是一段叙事; 17至27节是一首悼念的诗歌,表达大卫对扫罗和约拿单的感情。
1至16节,叙述了当大卫听到那个想冒功领赏的亚玛力少年人(他可能是扫罗军队的一个士兵,参13-16节),因为自诩杀了扫罗,而被大卫正法的事情。
其实扫罗是自己伏在自己的刀上死的(撒上31:4-6),而少年人误判了大卫,以为大卫听了扫罗的死讯后会开心,所以他费尽心思编造谎言,说扫罗是他杀死的,一来可以讨大卫欢心,二来可以领赏(10节)。
大卫听到这些话就咒骂这报信者(14节),要知道,他刚刚攻打亚玛力人回来(参撒上30章),这位亚玛力的少年人,竟敢说杀了扫罗!想当时,大卫自己都拒绝杀扫罗这位雅威的受膏者(参撒上24:6;26:9)。在他的声明中,只有上帝有权柄来决定他所膏立的人,会在什么时候和怎样死去(撒上24:10,26:11)。所以,他说这位亚玛力少年犯了弑君和叛逆罪,故此没有比死亡更适合的刑罚了(15-16节)。
事后,大卫作了一首挽歌,来悼念扫罗和约拿单,并让人反复地唱,藉此记念扫罗及约拿单,使他们的名字永不会被忘记(17-27节)。
大卫以崇高的词来描述扫罗——说他是以色列的荣耀,是尊荣者(19节)。他曾持续有效地对抗了非利士人(22节),将繁荣带给以色列(24节)。他充满哀思地说,作为以色列最好的武器(27节),因一次的击打便失去了!这位大英雄的死亡,是整体以色列人的损失,也正是敌人得逞的时候(20节)。
所以,他呼求双重的灾难临到基利波山,愿那地被咒诅,不再有雨露,也不再有土产长出。因为那地曾经弄脏英雄的盾牌,使他的盾牌生涩不起效用(21节)。
想当年,约拿单的弓箭非杀敌而不收回,扫罗的刀非见敌人肚子的油而不退缩。每次战争,他们总能获得丰富的掠物(22节)。
说着说着,大卫的遐思继续飞扬,由悲苦的哀思,化作喜悦的得胜之歌,仿佛扫罗和约拿单并没有死——生时,他们相亲相爱,死时也不分离,甚至两人一同奔跑,如鹰一般,飞奔地更快,如狮子般跑得更快。他们得到了更大的力量,进入了更宽阔的空间(23节)。
愈喜,也就愈悲,这正是挽歌的感染力!
大卫呼吁以色列的妇女一同来悲哀!她们不是曾为扫罗和大卫得胜歌利亚而歌唱吗?可惜的是,如今她们只能悲哀了!因为没有人再为她们提供美好的衣裳和珠宝了(24节)
接着,大卫也加入他的哀思,众所周知,他与(25-26节)约拿单有着忠诚的友谊。如今,他们身分异地,阴阳相隔,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却是长存。
03
今日默想
你会如何评价这一章所描述的——大卫对扫罗和约拿单的感情?
04
每日加量
哥林多后书 第十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罗马军队攻城的艺术想象图。图中的攻城武器包括:攻城塔、坡道、攻城梯、龟甲形大盾、投石车、带沟的围墙。)
《哥林多后书》第10章 | 保罗的为人
保罗打算第三次造访哥林多,而他们之间有一个问题尚未解决!他担心问题尚未了结,去了之后,见面不但尴尬,还达不到效果。因哥林多人听了别人对保罗的负面评价,影响了保罗在他们中间的信誉和使徒身份的权威。
于是,在十至十三章,保罗极力捍卫他作为使徒的合法地位,言词之间常带有挖苦之意,也采用第九章对哥林多教会的教训语气。在十章1至10节,保罗显然是引用他死对头的话:“这个什么保罗,在没见面时,讲话听起来是那么自信自傲(1节下),见面一看,却是一个软弱的人,讲话不怎么样,长相也实在太没有属天气质了(10节)”。言下之意,保罗根本不像弥赛亚国度的钦差大臣(使徒)。
保罗却说,他作为新世界的特使,权柄实在太多了(10:9, 13, 15)。他是哥林多教会的创办人,不像那些迟迟才来这里的人(10:13-14)。最起码,他不是站在别人的根基上而夸口(10:15-16)。他与哥林多教会之间,重要的还是福音的问题,假如他们拒绝他,这不就等于拒绝耶稣吗?不就与主耶稣那死里复活的福音无关吗?
保罗与“对手”对质的目的,不是要提升自己的好评,他乃是要让哥林多人得到更多的益处。他的对手说:保罗作为使徒,他的身份应该很高的,就像旧约的先知,是作为独一神的代言人的身份,而他又不起眼(软弱),还经常经历受苦,这个人顶多是个倒霉蛋。哪里像是一个能被公众认可的人物呢?因此他的身份要被质疑!
而保罗反驳他们,他的这些看似“倒霉”的经历,实在是为了哥林多人的生命得以更新、得到坚固(十8)。因为基督也是以这样看似倒霉的方式成就了救恩。当哥林多人懂得这些,也就获得了属灵的辨别力,使他们继续忠于福音。
保罗说,他的公开演讲,的确如同他对手说的:不专业,缺乏辩论的能力,他也没有制造那种看起来吸引人的氛围来迎合人。但他关注内容,关心福音有无受到威胁。他认为唯有福音,才能拆毁一切自高的心思。风格并不重要,“帅气”也不重要,“口才”也不重要,气场也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让人得到圣灵的印记和生命的更新。
思考问题:
保罗的三项辩论原则,迫使我们去面对:
第一、怎样的领袖是可敬的呢?
第二、当我们面对冲突和神学挑战时,必须检视自己的动机和策略,是为了要增强教会,让教会实践自己的福音使命?还是要夸耀我们自己的声誉,或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是受害者?
一句话:选择做正确的事,比站在哪一边更重要!你怎么看?
本文图片选自:圣经综合解读 (cmcbiblerea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