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9月10日 | 你的民甘心牺牲自己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一十篇1-4节
1 耶和华对我主说:
“你坐在我的右边,
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
2 耶和华必使你从锡安伸出能力的杖来,
你要在你仇敌中掌权。
3 当你掌权的日子(或作“行军的日子”),
你的民要以圣洁的妆饰为衣(或作“以圣洁为妆饰”),
甘心牺牲自己。
你的民多如清晨的甘露(或作“你少年时光耀如清晨的甘露”)。
4 耶和华起了誓,决不后悔,说:
“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
省思:
弥赛亚集中体现了
古代君王和祭司的职分;
君王象征着管治、塑造,引导生命的能力;
祭司则代表更新、赦免,强化生命的能力。
这些职分如此美好地融合、
体现于弥赛亚,
使人们不禁欣然回应。
祷告:
主耶稣基督,
求祢掌管、更新我。
在我生命中坚立祢最初创造的目的,
在我心灵中释放出与祢立约的力量。
因祢的所是所为,
我甘心乐意地回应、献上自己。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上 第二十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撒母耳记上》第22章|扫罗屠杀祭司
大卫这位孤单的亡命之徒,离开了亚吉王,逃到犹大的亚杜兰,住在山洞里,作起流寇的头目来(1-2节)。包括他的弟兄和他父亲,以及受到扫罗王威胁的人,那些受窘迫的、欠债的、心里苦恼的,不满现实的人,都来投奔他,而他来者不拒,全都接受。
大卫到扫罗领土以外的摩押去(3-4节),那里是耶西的祖母摩押女子路得的娘家(得4:17),将父母亲安顿在那里,他则继续住在山洞里。后来听了先见迦得的建议,住在树林里,因树林更有利于灵活的隐藏,也更容易获得包括水源等资源(5节)。
场景再次回到了在基比亚的扫罗身上,他在山顶的垂丝柳树下(后来他也被葬在雅比的垂丝柳下,参31:13),对部下训话。他或多或少听到大卫的一些事情,非常不安,因为他认为无论是他儿子约拿单,还是其他的便雅悯人,都背叛了他,在暗中支持大卫(6-8节)。
这时,多益回应了王的话,把亚希米勒支持大卫的秘密告诉了扫罗(9-10节)。
于是,王召唤了亚希米勒和一切祭司,一起到基比亚的宫廷;亚希米勒对此似乎毫无戒心,努力为大卫辩护,强调大卫的可靠,以及在王家与朝廷中的地位,并认为大卫是合乎神的人。他再次声明,自己并没有任何谋反的意思(11-15节)。
然而,对扫罗而言,“亚希米勒的直率陈词,就如同叛国的告白,亚希米勒曾帮助扫罗的仇敌大卫,并且没有将大卫的行踪向王报告,所以是该死的,其他祭司也一样”[1]。他对臣子下令,要他们消灭这些祭司。然而,臣子们不敢碰这些雅威的代言人,他们联合起来,抗拒扫罗杀害祭司的命令(16-17节)。
扫罗只能命令以东人多益将这些雅威的仆人置于死地(18节)。祭司家族几乎全遭消灭,包括妇女、孩子,甚至牲畜在内(19节)。看来,扫罗已经公然挑战雅威上主了。这与他前面不情愿执行灭绝亚玛力人的命令构成对比(撒上15:9),他仿佛对撒母耳的责备依然怀恨在心。
亚希米勒的一个儿子亚比亚他,躲过了大屠杀,带着以弗得(23:6),逃到大卫那里(20节)。大卫为自己的疏忽深感懊悔,承认是因为他的错,而使亚比亚他的父亲及全家惨遭扫罗的毒手。他决心保护亚比亚他,发誓与他患难与共(22-23节)。
[1] 包德雯:《撒母耳记上下》,页162。
03
今日默想
扫罗以最残忍的方式血腥屠杀了雅威的祭司85人,及祭司的家人和牲畜,他无疑将这个行为当作是一场“圣战”。看来,他精神上的错乱,完全到了善恶不分,品格已到达崩溃的程度:这个曾拯救以色列脱离仇敌的人,如今成为了以色列宗教界的最大敌人。
他在挪伯的血腥行动,也使他与许多百姓疏离,与雅威彻底决裂了。试分析他为何会到这般田地?他给你我的警示是什么?
上图:亚杜兰洞。亚杜兰位于以拉谷南侧一条自耶路撒冷通往拉吉的道路上,是一处战略要地。这里有很多洞穴,可供几十人居住,大卫离开迦特以后,就逃到亚杜兰洞(撒上二十二1),许多人来投奔他。大卫可能在亚杜兰洞中写下了诗篇34、57、142篇。
04
每日加量
哥林多前书 第十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哥林多前书》第16章 | 什么是真信仰?
在这封书信里,保罗处理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为耶路撒冷的信徒筹集捐项以及他的传道计划。哥林多教会突发的打扰(1-15章),弄乱了他的原本计划,令他与哥林多教会的敌对者产生了很多的摩擦(林后有更明确的交代)。
最后部分(15-20节),是一些名单:提摩太、亚波罗、福徒拿都和亚该古等,表明了保罗与哥林多教会的互动。他向他们问安,劝慰他们:要用圣洁的亲嘴,彼此问安。这样做的目的是:表明教会是一个大家庭,竞争与分门结党实在可耻。
他认为,哥林多教会要活出与死亡世界不同的、复活的福音(15章已经重点阐述了),就要有所付出。他既传福音给他们,又牧养他们,完全有资格这样要求:
1、每个礼拜要准备好金钱的奉献。个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免得临时现凑,以示对此事的认真。既然他们是因着耶路撒冷教会而得蒙救恩,就要懂得感恩,以实际行动,付出金钱来支持耶路撒冷教会(1-4节)。
2、假如保罗哪天到他们那里去,要为他送行。他们也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谁是他们心目中重要的人,什么事情在他们看来重要!不要光顾自己的事,要加入保罗的整个宣教行程。保罗并没有认为宣教只是他个人的异象,反而是哥林多等众教会的事,需要一同来关心宣教(5-9节)。
3、要敬重传道人。这里提到提摩太、亚波罗、司提反、福徒拿都和亚该古等。保罗要他们不可藐视这些传道人,反倒要敬重。假如哥林多教会要在真道上站得稳,得到优秀传道人的教导的话,这就极其重要(10-18节)。
4、保罗传达了别处的教会对哥林多教会的问安。是的,不只我们在基督里,基督的身体,具有普世性的特征(19-20节)。
5、最后,保罗对他们做出如父般的劝勉:要爱耶稣,并咒诅不爱耶稣的人(21-23节)。
思考问题:
我们看到,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信主没几年,大部分信徒也都灵性不好,但保罗没有放弃对他们的要求:要懂得感恩、在金钱上要付出、要敬重传道人、眼光不要只关注在自己的需要上、要具有普世胸怀、要爱耶稣。这些依然适合我们吗?为了爱耶稣,有无实际的行动,来表达你的感恩之心呢?今天教会的软弱,与你我在方方面面不够投入有关吗?就前面所提的几方面,假如拿来反省的话,你觉得你有需要改变的吗?
上图:保罗第三次传道旅程,在以弗所写了哥林多前书,在马其顿写了哥林多后书,在哥林多写了罗马书:1、保罗从耶路撒冷到安提阿,住了些日子,又经加拉太和弗吕家去坚固众门徒(徒十八23);2、保罗到以弗所传道两年多(徒十九1-40);3、保罗去马其顿(徒二十1);4、保罗走遍马其顿,后到希腊住了三个月(徒二十2);5、保罗从腓立比到特罗亚(徒二十6-12);6、保罗步行到亚朔,再乘船到米推利尼、撒摩、米利都、哥士、罗底、帕大喇、推罗、多利买、凯撒利亚回到耶路撒冷(徒二十13-二十一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