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3年9月11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691天前 | 377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祂要喝河水
2. 每日经文 | 撒上23章-扫罗追捕大卫
3. 今日默想 | 如何理解大卫作王是神的心意
4. 每日加量 | 林后1章-保罗的申诉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9月11日 | 祂要喝河水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一〇篇 5~7


 5 在你右边的主,

     当他发怒日子必打伤列王。

 6 他要在列邦中刑罚恶人,

     尸首就遍满各处。

     他要在许多国中打破仇敌的头。

 7 他要喝路旁的河水,

     因此必抬起头来。


省思:

当弥赛亚完成了救赎与审判的工作,

将祂的百姓引向胜利,

陷敌人于混乱,

祂就喝河里的水——此乃更新的时刻:

“有一道河……使神的城欢喜”。(诗四十六4)


祷告:

“求神起来,以大能审判世界,

重整这罪恶世界,万国本应归属祢。

伟哉我主,以有力膀臂行奇妙大事;

惟有祢是神,坐在永远的宝座上。”

( John Milton, "Rise, God, Judge Thou the Earth in Might"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上 第二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撒母耳记上》第23章|扫罗追捕大卫


当扫罗不遗余力地寻索大卫,要将他杀害,这给了非利士人可乘之机。他们攻击基伊拉,掠夺麦场(1节)。


叙事人报道了大卫这次在没有扫罗军队的支持下,在军事上所获得的成功。对于以色列君王来讲,能够克敌制胜,表明他是合格的君王(参9:16)。大卫倚靠亚比亚他,借着以弗得而得知耶和华的心意(2、6节)。


大卫的那些跟随者,担心自己的力量无法跟非利士军队抗衡,都深感惧怕,担心他们会被非利士人围剿(3节)。大卫再次得到指引,跟随大卫的人重新获得保证后,一同出击,成功地杀败了非利士人,又夺获他们的牲畜,基伊拉城因大卫而获救了(4~5节)。


如今,离开扫罗、甚至被追杀而流亡的大卫,他的羽翼愈见丰满,他似乎完全可以自立门户了(6节)。


扫罗知道了大卫的下落,他召集民众,准备要采取军事行动,围困那座城(7~8节)。大卫就向神祷告,求问神,基伊拉人是否会将他交给扫罗(9~12节)。


耶和华的答复明确,大卫和跟随他的六百人,只得离开基伊拉城,再次到旷野里(13~14节)。扫罗也取消了远征,后来又多次征讨大卫而无果(14节)。


约拿单的来访使大卫深得鼓舞,约拿单已经知道:他父亲想要除去大卫,而他知道神的旨意是要通过大卫开创一个新纪元,在那个新的政权里,他要作宰相(15~18节)。



西弗人向扫罗泄露了大卫的行踪,无疑是想藉此得着好处(19~20节)。21至26节这一段,叙述了大卫在荒凉的山区如何与扫罗周旋的经历,差一点就被擒获了。正在危急关头,非利士人竟然入境抢掠。在国家遭受安全威胁时,扫罗只能暂时放下追捕大卫的事,这再次给了大卫喘息的机会。大卫就向死海地区前进,在隐基底悬崖上暂住,在那里可以取得水源。


03

今日默想


这一章继续前面的思路,是大卫将如何作王的叙事,有几件事值得注意:


1、将约拿单访问大卫与扫罗寻索大卫作了对比。当扫罗及他的全军要加害大卫时,约拿单却把大卫当朋友,从他与大卫的谈话中得知,他将自己的宝座让给了大卫;而那时扫罗却努力维护他的宝座,消灭他的对头。


叙事人这样叙述的目的是——向我们证实,没有人可以阻止大卫作王。他的王位不是篡夺而来,连王子约拿单,也承认大卫是接续扫罗王的人选。


2、扫罗无论如何竭尽去捉拿大卫,都无法捉拿他。在旷野里他差点成功,只因为非利士人犯境,他不得不放弃。没想到非利士人竟然成为有利于大卫的因素。



你如何理解大卫作王符合神的心意这件事?大卫有为自己的未来筹谋吗?


04

每日加量 

哥林多后书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哥林多后书》第1章 | 保罗的申诉


“林前”与“林后”期间,保罗与哥林多信徒的关系日益恶劣。他说要在以弗所多留点时间,因在那里看到美好的前景(林前16:8~9)。他却万万没想到,竟然出了乱子(1:8~9上):他与银匠发生磨擦,在离去前发生了动乱(徒19:23~20:1)。而混进哥林多教会的一些假教师,也就是保罗的那些敌人,说他随意更改计划,开出他不可靠的凭据(15~17)。哥林多教会有些人受了影响,他于是痛苦万分(1~5节)。


他离开哥林多后,让提多送去一封严厉的信(林后2:4, 7:8),可惜,这封信已经遗失了。林后应该是第三封信,我们从中看到他对哥林多人感情至深,他也被这情感深深伤害:无论他在特罗亚多么成功(2:12节),仍然不得安慰,除非他得悉,哥林多人收到他的信后,有何反应(13节)。


于是,他前往马其顿,盼望能从提多那里得知哥林多人的态度有无转变。提多告诉他,哥林多人改变了(14节)。他获悉他那严厉的信,得到了预期的效果,那些斗胆挑战保罗的人,受到了教会的纪律处分(2:6),他与哥林多人的关系缓和了(7:6~13,另参2:14)。


他于是写了这封信,陈述他的使徒身份,因为这个身份常常被他的对手毁谤。他们毁谤他:说他常常夸口自己有做使徒的资格,却为什么会拒绝哥林多人的捐献?一个如此崇高地位的人,为什么不敢收学生的钱(在初代,老师收学生的钱,不但是天经地义的事,更是表明自己是合格的老师)?保罗又为什么要为耶路撒冷凑钱呢?是不是表明他自己的心虚,因为自己的权柄,比不上耶路撒冷的那些使徒们?或者,他是借此捞一笔?这些不是暴露了他那令人怀疑的私心吗?那么,他作为使徒的身份可靠吗?还有,他不断受尽苦难及遭遇逼迫,一位得胜的神,怎能容许这样的事,发生在祂称为真正使徒的人身上呢?


为此,保罗在向他们问安后(1~11节),就为所经历的患难而感恩,因为这些经历反倒对他的身份是个明证:


1、反映出神的怜悯,和彰显与基督一同受苦的福音特色(1:3~5);


2、使哥林多信徒得安慰(1:6~7节);


3、彰显耶稣死里复活的福音(8~11节)。



我们看到,他并没有因自己的苦难,而对神产生不正确的看法,哪怕在哥林多人身上,依然看到福音所带来的安慰,这正是“苦难彰显耶稣基督死里复活”的模式。他也相信哥林多人会以他为荣,不会听信那些毁谤者,正如他以哥林多人为荣一样(12~14节)。这也正是他改变行程,不立刻去哥林多的原因,是为了宽容他们(1:23),给他们自主悔改的时间,也不想过分管辖他们的信心(24节)。他绝对不是“忽是忽非”的人,他的整个人生、工作都是基督的表彰(1:17~22)。


思考问题:保罗对自我身份的辩护,他的焦点是什么?




▓ 本文插图选自法国画家 费迪南德·洛恩·杜·普伊高多( Ferdinand Loyen Du Puigaudeau 1864 - 1930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