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3年9月6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601天前 | 357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他不喜爱福乐
2. 每日经文 | 撒上18章-作王的女婿
3. 今日默想 | 大卫的性格弱点
4. 每日加量 | 林前12章-什么是真恩赐?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9月6日 | 他不喜爱福乐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〇九篇 6~19


6 愿你派一个恶人辖制他,

  派一个对头站在他右边。

7 他受审判的时候,

  愿他出来担当罪名,

  愿他的祈祷反成为罪。

8 愿他的年日短少,

  愿别人得他的职分。

9 愿他的儿女为孤儿,

  他的妻子为寡妇。

10愿他的儿女漂流讨饭,

  从他们荒凉之处出来求食。

11愿强暴的债主牢笼他一切所有的,

  愿外人抢他劳碌得来的。

12愿无人向他延绵施恩,

  愿无人可怜他的孤儿。

13愿他的后人断绝,

  名字被涂抹,不传于下代。

14愿他祖宗的罪孽被耶和华记念,

  愿他母亲的罪过不被涂抹。

15愿这些罪常在耶和华面前,

  使他的名号断绝于世;

16因为他不想施恩,

  却逼迫困苦穷乏的和伤心的人,

  要把他们治死。

17他爱咒骂,咒骂就临到他;

  他不喜爱福乐,福乐就与他远离。

18他拿咒骂当衣服穿上,

  这咒骂就如水进他里面,

  像油入他的骨头。

19愿这咒骂当他遮身的衣服,

  当他常束的腰带。


省思:

我们如果咒诅人,

自己最终将无可避免地

活在咒诅的环境里。

我们若压迫人,自己就必活在压迫中。

我们乃活在自己言行所构成的氛围里。

若不悔改、不蒙赦免,

便一直得

忍受自己泼撒出去的咒诅和恶行。


祷告:

神,

请教导我

赞美和祝福的清纯、高尚语言。

帮助我避免亵渎和抱怨的话语,

就如抵御有病、污染的东西。

愿我的言语“常常带着和气,

好像用盐调和”(西四6),

以荣耀祢的名。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上 第十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古代以色列人的铁枪。扫罗的枪可能就是类似的样式。)


《撒母耳记上》第18章|作王的女婿


叙事人用了两个视角来描述大卫的出场——公开的大卫:口舌如簧,杀人不见刀刃;私底下的大卫:诗人,一位歌唱者。


尽管大卫的出场非常炫目,但其性格依然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一个美少年怎能击败近东的头号武士呢?这也难怪,押尼珥在回答扫罗的询问时,叙事人用这句夸张的话来描述他的惊讶“我敢在王面前起誓,我不知道”(17:55节)。


大卫不为人知的性格,也正是导致扫罗与他关系转为恶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十七章57节至18章30节这一段,是他们之间的瓜葛的开始,从此之后,这种瓜葛,铺满了撒母耳记上以后的篇幅,直到扫罗战死。


十八章一开头,就将众人对大卫的爱,与扫罗对他的恨作了对比!约拿单爱大卫,百姓爱大卫(16节),连扫罗自己也爱大卫(1-5节)。而当扫罗听到妇女们的歌颂,一反常态,由爱转为恨,他是不是想起撒母耳的宣判——他会不会怀疑大卫,就是要来代替他王位的呢?当扫罗知道大卫喜欢作王的女婿后,两次想透过自己的女儿为诱饵,借刀杀人(17、21、25节),没想到,两次都弄巧成拙,大卫没死,反而更显出勇猛,扫罗因此愈加害怕(15、29节)!从此之后,无论在儿女面前,还是在百姓中,扫罗完全处于劣势。叙事人有几分同情地刻画了这位日薄西山、越来越糟糕的王。


而大卫的兴起,叙事人用“女人”的声音来开始,两次“作王的女婿”来铺排他与扫罗的瓜葛。首尾呼应:他打赢了歌利亚,拿着人头的目的,想作王的女婿,但未果。后来,打非利士人,大卫超过扫罗的要求:割了200个阳皮!这非常让人感到纳闷!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从扫罗的害怕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大卫一直想在王面前表现他的英武,也弄巧成拙!没想到他的英武却成为扫罗嫉妒的原因,而女性则成为他后来功败垂成的因素。


大卫的出场,引起一系列角色的倒转:越强的成为越脆弱的,比如恶魔连王都能骚扰,却被大卫的琴声驱赶;令以色列全民全军都害怕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却死在牧童大卫的石头之下;而百姓、妇女本不重要的角色,却左右了局面,影响了扫罗的心情。甚至叙事人用了七章的经文(19-26章),来叙述他被这恶魔控制的后果——一直追杀大卫,最后也导致彻底被神所弃!


03

今日默想


1)大卫拿着歌利亚的人头去见扫罗,并且喜欢作王的女婿,杀了200个非利士人,并割了他们的阳皮作为聘礼。那当怎样理解他在面对歌利亚的时候,说:“不靠刀不靠枪”呢?


2)大卫在面对歌利亚的时候的那份英雄气概,而在后面却两次说:


“我是谁?我是什么出身,我父家在以色列中是何等的家,岂敢作王的女婿呢”(18节)?“你们以为作王的女婿是一件小事吗?我是贫穷卑微的人”(23节)。


可以看出他哪一方面的性格弱点?



04

每日加量 

哥林多前书 第十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弗四4)。)


《哥林多前书》第12章 | 什么是真恩赐?


十一章开始,保罗的语气改变了:他称赞起哥林多教会(11:2)。在前面他责骂他们挑战他使徒的权威;拒绝顺服他的教导,并且教会道德沦丧,纷争不断。他的情绪为什么变化那么大呢?


因他把自己的全心、全情交托给了哥林多教会。建道学院的院长梁家麟说:“他陷入极其脆弱的情绪中,喜怒哀乐,尽受他所爱的对象的左右”。一位深受自己所牧养的信徒伤害的牧者,又责备又关心他们;为他们的错误而担忧,而痛责他们,而一旦他们有改变,他又快乐起来了。


这几章内容大致如下:10章谴责哥林多人,不应该参加异教活动而伤害其他弟兄;11至14章,关心他们在崇拜及信仰生活上存在的三个问题:妇女蒙头(11:2-16);圣餐崇拜时有些人欺负穷人(11:17-34)(这两项昨天处理了);最严重的是:聚会时误用圣灵的恩赐,乱讲方言并以此为属灵的夸口(12-14章)。


今天所读的12章,对属灵恩赐做出教导,他先定下基准,以七项来归纳:


1)基督为中心,而圣灵则隐藏自己(12:1-3节);

2)恩赐是圣灵主动性的赏赐,任何人无法操控(12:4-11);

3)赐给每个人恩赐,目的不是炫耀,乃是建立合一的教会(12:12-17);

4)每个人无法拥有全部的恩赐,而不需要别人(12:18-21);

5)有恩赐的人,是为了没有、或恩赐较弱的服务(12:22-27);

6)三样职分比得着其它恩赐更重要: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12:28-30)。而方言被放在极不重要的位置,这却是哥林多人所看重的,难怪他们教会在崇拜上一团糟。

7)在所有恩赐之中,保罗鼓励他们去渴慕最重要的恩赐——作先知讲道,因为这项恩赐对造就他人以及整个教会是最有益处的(14:1)。



思考问题:

当我们来看保罗的“恩赐顺序表”时,不禁被挑战:哥林多人把不重要的方言恩赐当作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使徒的权柄、先知性的传讲和教师的职分这三项,却被轻看与忽略。这种避重就轻,是因为他们看重自己过于群体的建造。这对活在凡事都讲究突出自我的现代社会里的你我,有什么提醒呢?在属灵的追求,和教会的生活上,我们的次序,该如何排列呢?是造就别人,还是突出自己?



▓ 本文插图选自圣经综合解读 (cmcbiblerea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