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3年9月17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3年9月17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3年9月17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以赛亚书》37章1-7节、36-38节(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希西家王听见,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进了耶和华的殿。
2 使家宰以利亚敬,和书记舍伯那,并祭司中的长老,都披上麻布,去见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
3 对他说,希西家如此说,今日是急难,责罚,凌辱的日子,就如妇人将要生产婴孩,却没有力量生产。
4 或者耶和华你的神,听见拉伯沙基的话,就是他主人亚述王打发他来辱骂永生神的话。耶和华你的神,听见这话就发斥责,故此求你为余剩的民,扬声祷告。
5 希西家王的臣仆,就去见以赛亚,
6 以赛亚对他们说,要这样对你们的主人说,耶和华如此说,你听见亚述王的仆人亵渎我的话,不要惧怕。
7 我必惊动(原文作使灵进入)他的心,他要听见风声就归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里倒在刀下。
36 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早有人起来一看,都是死尸了。
37 亚述王西拿基立,就拔营回去,住在尼尼微。
38 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庙里叩拜,他儿子亚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杀了他,就逃到亚拉腊地。他儿子以撒哈顿接续他作王。
前言 | 该信靠谁?
第一以赛亚书(一至三十九章)的重点是:作为上帝的选民,应该信靠耶和华,还是信靠列国?更具体一点讲就是:不与埃及联盟,也不讨好军事实力强大的亚述,光靠神,能得到救赎吗?
在七至十二章,当时的犹大王是亚哈斯,他在回应以赛亚的邀请的时候,作了个错误回应:他说不试探神。其实他是不相信神!结果遭到神的审判。
如今,同样的有一个王(亚哈斯的儿子希西家),却展现出另外一个版本,当他在面对亚述大军的入侵、遭到敌方使者在言语上百般侮辱之后,以悔恨、哀告的方式来寻求神。因他也曾一度不信神,为了讨好亚述,还将国库的财宝,甚至把耶和华圣殿的门和门柱上的金子,都刮了下来,上贡给了亚述王。这种做法是相当侮辱耶和华的,因圣殿是耶和华的家,而希西家却把祂家中的东西给了亚述,意味着他并不相信神有能力保守自己的家。按照亚述那边的说法就是:耶和华已经向亚述所信靠的神明俯首称臣了,因古代敌对的双方,都奉自己的神明而打仗,西拿基立不就抱着这样的逻辑吗(参36:18-20)?
得到好处的亚述王,并没有消停,他的胃口没有真正的满足,反而得寸进尺。这次,他派了手下的第三号人物——西拿基立,兵临耶路撒冷,在城门骂阵,要希西家打开城门投降。
一 | 希西家的哀求(1-4节)
希西家在这种走投无路的光景下,撕碎自己的衣服,表明自己正在蒙羞的光景;披上麻衣,以示悔改,来到耶和华的殿中!这不是他一贯以来的作风,前面,当他在面临亚述入侵的危机时,并没有先来寻求神,而是想办法讨好亚述(参王下18:13-16)。这次,无路可走的他,不但自己先来寻求神,也打发他的核心团队成员,去见耶和华的代言人以赛亚。这几个核心成员,也穿上了麻衣,来到以赛亚跟前,谦卑地向先知讨教。我们从希西家的言辞中看到,希西家对面临的危机,十分恐惧:耶路撒冷如今像是一位即将难产而死的孕妇,她费尽了一切力气,却仍然没有将婴孩产下,其中的结局,凶多吉少。这座被重兵围困的孤城,再死守下去,结果只有被攻破,因为不会有援兵到来——曾经结盟的埃及国内发生了内乱,无暇顾及远在天边的耶路撒冷。孤立无援的耶路撒冷,不可能抵挡亚述的铁骑和战车,灭顶之灾即将来临。
希西家希望以赛亚能为此向耶和华祷告,并能传达给他们关于耶路撒冷的旨意,希望能得到锦囊妙计,可使顷刻被倾覆的耶路撒冷得到解救,并求耶和华能在乎西拿基立所说的羞辱的话,出手打击亚述。
二 | 耶和华的回应(5-7、36-38节)
以赛亚回应了希西家,说:耶和华不会坐视不管!祂会把亚述的狂妄,放在心上,并出手惩戒。在祂的眼中,西拿基立这个近东第三号黑手,只不过是跑龙套的(仆人这个词在这里有讽刺之意)。尽管他巧舌如簧,吹嘘亚述的军事实力非常强大,武器精良,作战方式先进。但这些实力,只是花架子,对耶和华而言,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它打击,只要祂派出一个灵,这个看似无踪影的存在,就可以搅乱他,这个狂妄自大的西拿基立,会因此变得听到风声都害怕,结果会速速撤离耶路撒冷,他还要羞辱地死去。
在36至38节轻描淡写地报道了一个不能等量齐观的战争,神派出一位神秘的天使,轻松地除灭了十八万五千的亚述大军,耶路撒冷不费一兵一卒,就此获救了!而这位成为了亚述王的西拿基立,则死在他那最为安全的神庙里。看来,他所信靠的神,并不能保佑他。更为讽刺的是,杀死他的人,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回应|神的临在
打算从三方面来回应今天所看到的经文:
1、操练与神同在
我们从以上的记述当中看到,希西家需要从过往依靠埃及、讨好亚述,却没有得到任何的保障的外交策略中,吸取教训,他要转回来信靠耶和华。按照今天的话而言,他要从怀疑神对人间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掌管中转回,要来相信耶和华不但是以色列人的神,也是异教世界的主宰。祂并不像是异教徒所信的神明,只是区域或个别领域的神明。比如,亚述的神明是尼斯洛,只能掌管亚述之地,这个神明假如要在别处掌管,必须通过侵略,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通过亚述大军的战争,打赢了,它的地盘又扩大了;打输了,也就只能放弃。又比如埃及人所信的太阳神,它只能在白天发威,晚上它就变得无能。而月神则不能在白天做工,它的伤害力,只能在晚上表现出来。当然,这些神明其实是不存在的,是相信它的人,认为它们会统管不同的领域。
所以,希西家需要学习的是:耶和华并不是像亚述人所信的尼斯洛。他曾向埃及求援,也曾向亚述妥协,却对耶和华缺乏真正的信靠。如今,他要回过头来看看,到底他的祖宗所信的神可靠,还是他曾经求援的埃及可靠?亚述先进的军队,与万军之耶和华的能力,谁的能力更强大?到底是先进的军事实力能提供安全保障,还是耶和华的灵能使人稳妥?
希西家因哀求耶和华而使耶路撒冷获救的经历,也提醒着当今的我们,我们会把神降级,或认为祂在这个世界上无能为力。这个世界,想方设法使“神不在”,或“神不存在”;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告诉我们,人类世界是封闭的,是完全属于人类自己的世界,靠着在各个区域、各个领域的规律在运作。这些规律就像古代人所信的神明一样,各自为政、各自独立运作。说穿了就是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主人,没有造物主,或这个世界不需要神,哪怕神真的存在,但祂缺席,或无能为力。
英国的神学家沃德认为:今天的世界是被民主政体改变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资本主义力量的世界。并因着民主及资本主义而产生虚拟、去物质的世界(沃德:《世界与教会,页265》)。这种世界的现实,聚焦在高度发展的城市中,尤其是类如纽约、东京、芝加哥、北上广、伦敦等全球性大城市。这种城市化的世界,不断地强化了神不需要存在的意识。没有祂,这个世界仍旧好好的,因为城市扮演着一切,提供了一切,它不但解决了人的生老病死的需要,也提供给人盼望与未来。我们从人类发展的历史中,确实看到,在起初部落时期,人的宗教性较为明显,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宗教变得隐性,或被转移。越是城市化,越是将人当做了主体,而神明则退隐或消失。在圣经历史中我们也看到,第一座城市是由离开耶和华的该隐建造的,这个被命名为该隐之城,并不需要耶和华,其文明就发展得非常可观。
在这里的意思,不是说,城市化是罪恶的,是魔鬼的成果,而是说:现今的世界真相,很难让我们体会神临在于整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我们基督徒需要小心的。信徒也往往容易被人类世界的文明牵着鼻子走,而忘记了神临在其中。就好像希西家,被悠久的埃及文明,和强大的亚述的军事实力而击垮了信心,由此失去了对神的信靠。我们容易掉到这样的试探里:神虽然存在,但与这个世界、与我有关吗?祂真的会在我身边吗?
在圣经最后的一卷书,记载了人类是住在城市里——一座被更新的、从天而降的耶路撒冷。这表明,神并没有摧毁因着人类的意思而建造的城市,反而,祂也住在城里。这意味着,城市需要被救赎。那么,我们不能退隐山林,我们必须活在城市里,在现实中操练我们与神同在的信仰,等候神最后旨意的成全。所以,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尽管繁忙,需要刻意地操练与神同在!在生活中践行神临在的真理!比如:每天早上较为有规律的祈祷生活,尤其是使我们安息的每一周比较正式的主日崇拜,以及建立相交的长期的团契生活。唐慕华说:安息日夺回我们!使我们从各种被掳的光景中,类如工作、金钱的辖制里得到释放。持守安息日,是在庞大系统的城市里生活的信徒,有效地实践与神同在的方案。
2、经历神的信实
希西家在绝处逢生,转向耶和华,向神悔改,并带领他的团队向先知求援。这位神果然没让他失望,向他展现了信实的性情。这对今天我们也有着深刻的意义,当我们人生遭遇危难之际,看不到出路之时,来投靠神,正如诗篇所说的:“要放心,要知道我是神”(参诗46:10)。我们要放弃自给自足,或为了自身利益,过分讨好别人的心态。要让神,用自己的方法,按祂的时间来供应、来成全我们。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祂每天向我们显出的慈爱。
当然,我们有出路的基础,乃是因着神那信实的性情,而不是我们的本相好坏之故。但反过来讲:我们也有悔改、寻求祂的责任。这种互动的方式,才能使我们真实的经历神的同在。
王明道先生曾经有过与希西家类似的经历。当他被当局抓了后,其中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只要他否定耶稣,并在单子上签字,他就可以得到释放。他按照当局的意思作了,果然自由回家了。回到家后,他深深感到悔恨,觉得自己像是彼得一样,否定了为他牺牲的主。第二天,他跑到派出所,跟那个工作人员说:他后悔了,要收回昨天那份签字的单子,他告诉官员说:他昨天说谎了,他明明是相信耶稣的,却欺骗警察说,没有信耶稣。警察说很多人巴不得自由,而你却不要自由!好,既然如此,就把你继续关进去吧。结果,王明道又进了监狱。他在自己的传记里说,他否定耶稣的行为,就像彼得一样。而当他再次被关进监狱之后,虽然身体不得自由,但他心里却真正的自由了。王明道出狱后,被神使用,成为70年代末至90年代,用来祝福中国家庭教会的器皿,他灵命的复兴,与他经历失败后痛悔自己,有着直接的关系,从中看到神的信实!祂一定会祝福寻求祂的人。
3、认识启示的故事性特征
通过希西家的故事,也可以来思想我们阅读圣经需要的正确方法。上帝选择希西家的人生经历,来启示祂的信实,在后来,祂选择耶稣的生命,来启示祂对以色列及全人类的心意,祂的拯救工作的形式,就是故事性的。甚至整本圣经的启示,几乎全都是故事性的。比如,我们从神与希西家的互动中,并祂如何审判亚述王的经历中,看出祂作为万国的主宰。这给我们看到,要用故事的模式,才能述说上帝的性情及祂的作为。我们不能用归纳的方式,或用故事的要点,甚至从故事中总结出属灵教训来取代故事本身。我们需要努力传讲故事的主角,包括故事中的世界,哪怕这个世界是残酷和败坏的。我们必须以这种方式,才能忠实的传讲。如果只用命题的方式,把圣经的真理当作是无时空限制的原则,那么,就很难体会到上帝临在的真实感。圣经没有一项真理,不是以故事的形式显现的,也没有一项真理是独立于故事之外的。就比如十诫,你仔细看,是放在一个耶和华作为救主,将他们从万神之都开罗救赎出来之后而颁布的。我们在诵读和解释十诫的时候,往往脱离了它的基础,就是出埃及记二十章1至2节的故事背景。包括新约哥林多前书著名的“爱的颂歌”(林前十三4-8),我们非常喜欢,往往把它当做是对爱所作的金科玉律的诠释。其实,圣经中关于爱的诠释,十分丰富,不仅仅就这里所说。这里所讲的“关于爱的内容”,完全是针对哥林多教会所言的,这些爱的内容,几乎全是哥林多教会所缺乏的。延伸而言,这首爱的颂歌所说到的爱的内容,是有时空的局限性,不能把它当作是对爱的定义,必须将它与哥林多教会的现实,作关联。说的直接一点,脱离了哥林多教会的故事,你就无法正确理解这首“爱的颂歌”。也就是说,把“爱的颂歌”直接放进以弗所书,或不加解释就套用在今天的教会现实上,是不合适的。
我们应该以故事方式,才能更好地明白圣经,才能真正地认识神、我们和这个世界。教会也应该经常以故事的方式来传讲基督,教会也应该是讲故事的教会,我们每个人应该就是“说故事的基督徒”;我们也就是一群被耶稣的故事所塑造的群体。这个群体所传讲的真理就是一个有别于异教世界的故事,一个与信实的上帝互动的故事。其中有成功,有失败,有三心二意,有犯罪,有回转哀求;也有医治,有死亡。无论如何,这故事的核心就是上帝,主角就是耶稣基督。这个世界,都被包括在上帝的故事里,而不能独立存在。我们这些人,就活在这个由祂所创造,由祂施恩的世界里。尽管这个世界看起来败坏无比,但它的主人并没有放弃它,祂既然让这个世界开始,祂也会使这个世界,有个合乎祂心意的结局。就像故事一样,有始有终,既有开头,也有结尾。
另外,故事才能忠实地传讲神,就好像你要介绍一个人,必须以故事的方式,才能较忠实地介绍他,当以故事的方式传讲时,当事人才能知道你所做的介绍,是否忠诚与实际。对于教会和信徒而言,只有成为耶稣基督教会故事中的角色,才能成为忠实的教会,反过来也亦然,只有忠诚的教会,才能正确理解和传讲圣经。就好像,只有忠诚的人,才能真正懂得什么叫友谊,什么叫真正的爱情。所以,就基督徒个人,不能先从圣经抽离一些信仰的原则,然后去思考如何在当下的处境去应用。他首先需要学习的是如何成为忠实的人,并忠实地阅读圣经,解释圣经。教会假如要“成为教会”,必须成为忠心的教会,而忠心于耶稣基督的教会,她的任务就不是以纯粹概念性或以分析的方式,而是要以故事性的,把以上帝为主角的故事讲得好;并将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角色,用她的生命,通过各样的生活形态,一同来上演上帝所缔造的宏大的故事。
侯活士批评一些信徒,生活得并不相信上帝是创造主,或者犹如耶稣没有死里复活,或像是基督不会再来(禤智伟:《社会、伦理:读侯活士》,页35。)!确实如此,假如我们不按这个故事而生活,我们所讲的即使是真的,也像是假的一样,甚至我们就根本没真正信过。现实中,我们经常活得诚惶诚恐,好像上帝根本不存在,或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安慰一样。其中原因就是,我们并没有真的相信神能带给我们真正的满足和安慰,也没有打算按照耶稣的故事版本而生活。比如,一个忠诚于主而生活的人,一定会受苦,而受苦中,一定会从中得到神的属天的安慰。这样,哪怕我们在经历中有困扰,但因为耶稣的真实的故事深深影响了我们的内心,我们还是会走出这种困扰,并在主里得到安慰。前面所举的王明道的例子正是如此。
代祷事项:
1、 为每位肢体祈求,愿主怜悯我们,使我们在这个不承认神的世界上,能勇敢承认主的名,并能放下工作和其他事情,持守主日崇拜,操练与主同行,活在当下。
2、 主啊,我们需要按圣经所启示的认识祢,不是按我们所喜欢的和期待的样式,求主赐我们谦卑渴慕圣经,在读经上多下功夫,竭力追求真认识你,才能过讨你喜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