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31日 | 旷野变为水潭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〇七篇 33~38节
33 他使江河变为旷野,
叫水泉变为干渴之地,
34 使肥地变为碱地,
这都因其间居民的罪恶。
35 他使旷野变为水潭,
叫旱地变为水泉。
36 他使饥饿的人住在那里,
好建造可住的城邑,
37 又种田地,栽葡萄园,
得享所出的土产。
38 他又赐福给他们,
叫他们生养众多,
也不叫他们的牲畜减少。
省思:
河流或可枯干,
沙漠或会开花。
我们眼前所见的世界,
既不是一种幸福的保证,
也不是一种绝望的宣告。
我们赖以存活的稳固根基,
并非我们所踏的土地,
而是我们所信靠的神。
祷告:
伟大的神,
我既不神化、
也不轻看祢所赐的这片土地;
不奉河流为神,
亦不视沙漠为鬼。
我愿在美好之地享受祢的慷慨赐与,
在艰苦之地遵守祢的旨意,
按照祢在耶稣基督里的
引领和赐给的能力。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上 第十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扫罗作王的范围。
《撒母耳记上》第12章|撒母耳的演说
十二章主要记述了撒母耳对百姓的演讲,让我们看到——扫罗那不测的命运。
撒母耳将政权以公开性的方式,正式移交给了扫罗,从而证实了百姓对扫罗的看法。不过,撒母耳对扫罗王的要求,和百姓对王的要求截然不同,彼此的张力再次呈现。
撒母耳的演说由下面构成:
序言:王国的事(11:14-12:1)
A自我辩解(12:5-7)
B认信(12:6-11)
C 不该立王!(12:12)
C’现在王在这里!(12:13)
B’立约(12:14-15)
A’证据(12:16-18)
间插:百姓说:我们作了恶事(求王),求你为我们祷告,免得灭亡了(12:19)。
以上叙事的结构让我们看到,撒母耳与百姓之间所商议的是国家大事,是关于如何立王的国策。因撒母耳不满他们的弃绝,他为自己作了辩解(5-7节):他认为在他执政期间,对百姓并无亏欠。百姓认同他的辩解,但也没有打算撤回立王的选择。撒母耳就要求他们,要从出埃及以来,雅威对他们的眷顾中学到功课——自古以来,以色列都没有王,然而,神可以透过亚伦、摩西行事,带领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甚至,当他们忘记雅威的作为,遭到非利士人和摩押人的压迫时,因为悲哀就呼求雅威,而上主不计前嫌,就兴起士师救赎他们(8-11节)。可是,他们今天为了要离弃雅威而立王(12节)!
不过,撒母耳的结论是:你们虽然在立王这件事上大大地得罪了雅威,但只要一心事奉祂,不拜偶像,就不被丢弃;假如继续行恶,他们就会遭遇他们的祖先所遭遇的,被神攻击,甚至和他们的王一同灭亡(15,25节)。
这样看来,撒母耳眼中的王其实就是百姓中的任何一位,百姓的罪“不是立王”!乃是离弃雅威,立王罪小,可以挽回,假如不从中吸取教训——离弃雅威的后果,是多么严重——他们要连同王一起灭亡。
在这里,引起我们悬念的就是,叙事人压倒性地详细记载了撒母耳的讲说,与百姓的说话在数量上悬殊很大,并且最后也没有记载百姓对撒母耳那一段警告的回应:百姓的态度怎么样呢?他们要求撒母耳祷告,他们对罪的认识,到底是怎样的?王和百姓会遵从撒母耳的话吗?我们不得而知。
03
今日默想
当百姓听到撒母耳那些责备的话,谴责他们在立王之事上的悖逆的时候,百姓对雅威的态度,可以怎样描述呢?他们的态度有因着撒母耳的责备而改变吗?你觉得假如你也在场,你会如何回应撒母耳的责备?
04
每日加量
哥林多前书 第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从哥林多卫城(Acrocorinth)上向北俯瞰哥林多湾,过往的船长、商人纷纷上到卫城找庙妓买欢。
《哥林多前书》第6章 | 什么是真公义
保罗要处理的第二个问题是:弟兄间对簿公堂!他谴责他们,这做法是否合理(林前6:1-2)。在他看来,信徒间的诉讼现象,代表教会的失败,也暴露他们不能把在教会里的关系,建立在以基督为首的新生命里,也就没有表达对家人的爱。这种趾高气扬的态度,实在不能有效地维护新建立的基督徒大家庭。
可悲的是,哥林多教会这个号称是智慧满满的教会里,却没有一个智者,懂得该如何处理这等事情,这不是大错特错的事情吗?他们应当好好反省(3-8节)。
保罗就此做出总结:行这事其实是破坏了与上主有关系的人(关系正确是“义”,不正确则是“不义”),因行这类的事,其实与奸淫、拜偶像、作娈童、亲男色、偷窃、贪婪、醉酒、辱骂、勒索等等,这些显而易见的罪,完全是同属一类的。尽管这些罪在帝国是司空见惯的,却与上主的国所要求的生命形态完全相反。因为他们已经借着耶稣基督的名和圣灵,完全被洁净了,完全属于神了。
接下来,他要处理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凡事都可行”的错谬(6:12-20)。因当时教会流行一句谚语:“凡事都可行”,有人把它作为“许可证”,以为在身体各层面,都是绝对自由的。或许有人推理说,上主是灵,我们是属灵的,因此在属灵上的行为才是重要的,所以自己想怎么做,就可以怎么做,尤其是复活的日子来临之后,我们这个眼见的身体反正会被弃掉,变成属灵的身体,那么,身体上的事,甚至是罪都算不得什么(参15章)。
保罗认为这是错误地理解了复活,因复活在保罗的思想里,是藉基督在十字架之死和复活而带来的新国度、和一个全新的我,同时,一切关系也由基督而被重建。当然,有一天身体也会完全得以重建。不过,保罗认为,如今基督已经占有信徒现今的身体、灵魂(灵魂不是什么东西,而是活在神面前的生命)。属于基督的我们,现今的身体(生命)已经完全属基督了。因此,信徒就应当避开任何不道德的性行为,当中包括淫乱(6:15),和同性的性爱接触(6:9)。
思考问题
就保罗而言,上主的灵已临在整个信徒群体(当然也包括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成为圣灵的殿中的一部分,身体并不是低等的俗物,乃是“生命”,是圣殿的组成部分(6:19-20)。那么,你会认为在个体身体上的罪,同时也会伤害到教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