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3年8月29日
来源: | 作者: 唯信 | 发布时间: 609天前 | 358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医治他们
2. 每日经文 | 撒上10章-扫罗受膏
3. 今日默想 | 上主的决定、掣签、及民众的推举
4. 每日加量 | 林前4章-什么是真团体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29日 | 医治他们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〇七篇 17~22



17 愚妄人因自己的过犯和自己的罪孽,

    便受苦楚。

18 他们心里厌恶各样的食物,就临近死门。

19 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

    他从他们的祸患中拯救他们。

20 他发命医治他们,救他们脱离死亡。

21 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

     的奇事,都称赞他。

22 愿他们以感谢为祭献给他,

     欢呼述说他的作为。

 

省思:

罪有害于健康,

许多(虽不是一切)病症源自道德问题,

救恩却带来康复。

当我们乐于回应神在基督里的救治,

不但发现我们的心灵被更新,

连身体也被那创造的主复原。

 

祷告:

神,

我将自己交给祢护理,

将自己的身心灵置于祢的看顾下;

接受调教、引领、医治、重建。

请在耶稣基督里,

作我最大的医师。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上 第十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撒母耳记上》第10章|扫罗受膏


扫罗被撒母耳膏抹,从人群中分别出来,象征雅威赐恩于他,使他能作“祂百姓以色列”之君(1节)。撒母耳同时给他三个兆头,来印证他的蒙召:


第一个兆头是他将与两个人相遇,他们将告诉他,他父亲的驴已经找到了,他们也要回去告诉父亲说,扫罗是安全的(2节)。


第二个兆头是在他泊的橡树下,他将会遇见三个往伯特利朝拜的人,他们将要给扫罗两个朝拜用的饼(3-4节)。说明扫罗尽管不是祭司,但他既然受膏,就有资格吃圣饼[1]


第三个兆头发生在“基比亚以罗欣”,那里有另外一个敬拜用的“高处”(参撒上9:12、14)。有非利士人出现在那里,预示着扫罗将来面对的威胁就是他们,但他借着一群先知,随着乐器的伴奏而说预言,他要变成“另一个人”(5-7节),有能力克胜非利士。


说完了这些,撒母耳要求扫罗,在他以先下到吉甲,等他七天,好让他献祭(8节)。


当扫罗一离开撒母耳,神就改变了他,所有的兆头也都应验了。当他与先知在一起的时候,也说预言,而当地的百姓,却作出嘲讽般的评论:这些人的父亲是谁呢?基士的儿子扫罗也列在先知中吗?他们不但藐视这些先知,也嘲弄扫罗(9-13节)。


撒母耳尊荣扫罗的消息,可能已经传到基比亚。所以他叔叔会问他,而他小心谨慎,没有透露撒母耳膏立他的事(14-16节)。


17至27节是对扫罗被公开拣选为王的叙述。


撒母耳把百姓聚在米斯巴,这个从前为他们代祷的地方,并且靠近他设立得胜之石的地方(7:5-12)。在那里,撒母耳作为领袖的身份,曾得到清楚的印证。如今,在这里,他要成就百姓立王的要求(18节)。


撒母耳引用十诫开头的话(参出20:2;申五5:6),这是以色列人与神立约的根基。雅威作他们的王施行拯救,持续到今日,但众人却要求立王来取代雅威。尽管撒母耳对他们弃绝雅威的选择极其反感,却仍然叫百姓按着支派,按着宗族,站在雅威面前(19节),通过掣签[2],来挑选他们的君王。


先是掣出便雅悯支派来(20节),接着,就在便雅悯的分支之间作选择,经过一番淘汰,终于选出扫罗(21节)。


而众人却找不到扫罗,因他藏了起来(22-23节),是他不想成为君王吗?但这件事由不得他了,众民一致认可这次掣签的决定,已经不容扫罗提出异议了,民众更是欢呼他的被选(24节)。


于是,扫罗顺服撒母耳,回家去了。有一群人跟随他,都是些“勇士”,准备在扫罗统率之下作战(26-27节)。




[1] 大卫也像他一样,有权利吃圣饼(参撒上21:6)。

[2] 掣签是古代世界各地的普遍习俗,以色列人即据此寻求雅威的引导。迦南地是以掣签拈阄分配的(书18:10);赎罪日那两只山羊的命运也是以掣签决定的(利16:8-10);由于犯罪而连累到在艾城的战败,其责任是以同样的方式找出的(书7:16-18)。如此获致的抉择即接受为最终的决定(箴18:18),因为是雅威在引导整个结局(箴16:33)。根据圣经记载,最后一次使用掣签是在使徒行传一章26节。



03

今日默想


你如何评价上主的决定、掣签、及民众的推举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04

每日加量 

哥林多前书 第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哥林多前书》第4章 | 什么是真团体


4章1至2节,保罗甚至说:要为基督而活,才算是忠心的,也就是说:作为上主新造世界(末世)的代表,目的就是拆毁旧有世界的生存模式,就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歧视和攀比,这也正是为何他会使用终末思维的词的缘故了。作为神的百姓的哥林多教会,需要活出这世界终极的答案:神透过基督所建立天下一家的国度特征,或被称为有别于这个世界的末世(5,9节)。


基于此,保罗也不介意他的那些对手,就是对他及其信众作无理批评的人(3-5节),因这些批评,皆来自那些严重高估自己在基督信仰的位置,对基督信仰的理解,也缺乏真知灼见的人(6-8节)。


不过,如父亲般的保罗,希望哥林多教会能明白过来,要知道,在保罗的宣教过程中,所发生在他身上那些不体面的事情,是相当有益处的。他自己所从事的看似卑微的工作,比如自己自力更生,不在经济上带给哥林多人负担,尽管看来不像是那时当老师的人的形象。但这些事是要在他身上,体现耶稣基督福音的信息。尽管这些苦难和不体面的事情,在世界的人看来是极其软弱与愚拙的,但在基督看来,反而是智慧和充满能力的,假如哥林多人真的明白了这些,就表明他们真的认识了这位具有牧者心肠的“父亲”,他们真的掌握了“末世”的信息(9-16节)。


保罗在总结时说,他会很快去探访他们,到时他是以朋友身份,还是一位像管教任性孩子的严父呢?全在于他们的行动了,要看他们到底有无除去身上的恶俗,就是那种拥抱世俗的态度。他们会改过吗?以基督的十字架为荣吗?他们还是仍然继续分门结党?他们会停止这种愚昧行为吗(17-21节)?



思考问题:

这个世界,讲的是圈子文化,从微信的朋友圈销售、同学会、到各类EMBA,再到“太子 党”等等,都是“圈子的事”。而这种圈子文化,往往代表的是,一种尊卑有别的文化。


在教会,有时也会有“圈子”的特征。在你的小组或团契有没有出现小圈子的现象呢?你有没有只喜欢和你熟的弟兄姐妹倾谈,却忽略了一些在群体中不起眼的肢体呢?若教会出现以上的情况,将会对教会产生什么影响?你觉得有什么措施,可以改变这种类如“分门结党”的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