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3年8月26日
来源: | 作者: 唯信 | 发布时间: 612天前 | 388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说这话
2. 每日经文 | 撒上7章-撒母耳的石头
3. 今日默想 | 截然相反的人生际遇
4. 每日加量 | 林前1章-什么是真智慧?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26日 | 说这话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〇七篇1-3节

 

1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2 愿耶和华的赎民说这话,

   就是他从敌人手中所救赎的,

3 从各地、从东、从西、

   从南、从北所招聚来的。

 

省思:

神的赎民从四面八方被召聚来,

一齐见证神的美善与大爱。

点名的时候,具代表性的人物们,

被请上前讲述

各自蒙救赎的经历:

“愿耶和华的赎民说这话!”

 

祷告:

主啊,

我向祢献上感谢。

我经历了祢的美善,

知道那正在我里面起作用;

我经历了祢的大爱,

知道那正在改变我。

奉耶稣基督我救赎主的名,

感谢祢。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上 第七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撒母耳记上》第7章|撒母耳的石头


这章经文简洁地记载了撒母耳成为以色列人出色的士师,成功地带领百姓在信仰上归向雅威,并打败了非利士人,取回了失去的城邑的故事。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将一块石头,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间,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说︰“到如今雅威都帮助我们”(7:12),以示纪念。


“以便”原文是石头,“以谢”是说明之意,合为“说明的石头”。这地方是否与第四章1节的以便以谢是同一个地方,或是不同的地方而用相同的名字,圣经没有交代【1】。


从前以色列人在以便以谢被非利士人打败,雅威的约柜也在此被掳。撒母耳为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他将两场战争作以联想。一败一胜发生在同一个地方,或用同一个地名纪念战败战胜的经历。这不禁让我们看到,撒母耳起名的目的,不单是要告诉以色列人雅威是会帮助他们的,更特别提醒他们,雅威是可以在他们失败之处帮助他们得胜的。


上次在以便以谢的战败,以色列的长老既质疑雅威为何使他们失败,又祈盼约柜可以救他们脱离敌人的手。这种半信半疑的态度,与撒母耳要求以色列人专心归向雅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色列人若不尊雅威为圣,神圣的约柜对他们是没有帮助的。


而内心的敬虔,则可以透过外在的实物表达出来,约柜是神圣之物,以利儿妇为约柜的被掳而哀恸至死,她对上主所存的敬爱是值得钦佩的。撒母耳给一块平凡的石头起名来纪念雅威的帮助,将平凡之物化作神圣。这同时也颠倒了前面以色列人的观念——神圣的约柜成为无力无用的东西。



【1】参詹正义︰《撒母耳记上(卷一)》(香港︰天道书楼,2001),页253


 

03

今日默想


一至七章,以哈拿与撒母耳两母子的行动作了首尾的呼应。母亲哈拿在雅威面前倾心吐意,自身的心愿得蒙应允,除去因不育而被人激动的痛苦。如今,儿子撒母耳带领以色列人专心归向雅威,代他们呼求雅威而蒙应允,脱离非利士人的攻击,夺回失去的城邑和领土。就他们家族而言,无论是个人心愿,或是民族的安危,母子都全心全意依靠雅威,成为众人的榜样。


身处在这两个典范中的,是以利儿妇为儿子起名叫以迦博,以表达其为约柜的忧心。别人蒙福、敬虔两全其美,自己却为亲人所累,面对死亡,面对上主的离去,处境更显不幸。


圣经作者交替地向我们展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际遇,可以令我们作哪些深刻的反思呢?试举正反两面的例子以作回应。



04

每日加量 

哥林多前书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在哥林多,希腊神庙的废墟


《哥林多前书》第1章 | 什么是真智慧?


初代教父屈梭多模说,哥林多城因有天然良港和女伴(《讲论集》8.5)、美艳和贵价的女人誉满天下,“不是每个人都负担得起到哥林多走一趟”(讲论集20.7)。哥林多的名字,被形容为:是不同形式性行为的词汇的字根。


另外,哥林多的青铜合金,也相当有名,他们制作柱头放在柱廊上,他们有闻名的大型运动竞赛。大量的资金流入,酷爱派对、性开放、对宗教倾向和民间习俗,抱持包容多元的态度。这些文化、价值观与习俗都影响到了教会。


我们现在拥有的林前和林后两封信件,应该是保罗写给哥林多的第二和第四封。保罗处理的问题,同时包括神学与伦理,彼此密不可分:他所有的神学都带有伦理含义,所有的伦理都以神学为基础和前设;神学与伦理,都以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复活统管万有为中心!


一章1至3节,保罗先为神使哥林多教会有别于世界,并祂所赐的恩而感谢。然后,在4至9节,感恩的同时,就所针对的问题做出简报:因着神“丰富”的恩赐,他们要活出无可指责、与上主儿子相称的生命样式。


一章10至11节,保罗就革来氏家里人的汇报,做出回应,责备教会结党纷争的问题:哥林多教会追捧自己心目中最有能力的基督徒领袖,结果产生了分党分派。保罗说:这些党派之事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因这把基督当成是分裂的根源,而非作为拯救和联合的根源,也与世俗社会没有区别(1:13节)。


之后,保罗展开一个主题:将世界上所吹捧的智慧和能力,与认定信仰上主在基督里行事为有智慧和能力之间作了对比,责备他们渴望依附强势人物的做法,实际是对耶稣基督信仰的无力。因上主凭自己的愚拙,就可以叫有智慧的羞愧,一切有血气的人,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1:27-29)。


哥林多人实在需要反省,他们是凭什么蒙召的呢?是什么原因促使神让基督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呢?(1:30节)


思考问题:

就现今教会而言,我们需要问的是:什么是上主的智慧?这智慧的定义,和我们所认为的有什么不同吗?今天的教会在获得真智慧上面,有无走迷了路呢?假如走迷了,你觉得要从哪里重新获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