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25日 | 招聚我们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〇六篇47-48节
47 耶和华我们的 神啊,求你拯救我们,
从外邦中招聚我们,
我们好称赞你的圣名,
以赞美你为夸胜。
48 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是应当称颂的,
从亘古直到永远。
愿众民都说:“阿们!”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省思:
一个人身处充满罪恶的文化中,
不能(像彼拉多似的)独自洗手了事,
或藉着一些想象中的洁净仪式
将自己分别出来;
只能以祷告为众人代求神的怜悯,
并为自己所获的救恩感谢神。
祷告:
主耶稣基督,
祢为了免除我因罪必死的命运,
而负起了一切的罪。
“如今……就不定罪了”(罗八1)。
我称颂祢无畏的怜悯。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上 第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撒母耳记上》第6章|送回伯示麦
约柜在非利士人中经过了七个月,折磨着非利士三个城市的人。它在那里也被高举,非利士人中的术士,说要用赔礼的方式,用黄金制造出耶和华神给他们制造的痔疮,和毁坏田地的老鼠的形状(1-5节),并“造一辆新车,将两只未曾负轭有乳的母牛,套在车上,使牛犊回家去离开母牛。把耶和华的约柜放在车上,将所献赔罪的金物装在匣子里,放在柜旁,将柜送去”(7-8节)。
叙事人首次提到“归荣耀给耶和华”,看来,以利儿妇对约柜预告的命运,将要被逆转了!
约柜到了伯示麦,这是属于以色列人的地方,仍然显示出威风——因它没有得着当得的敬畏,竟然有人胆敢擅自观看约柜,耶和华就击杀了他们七十个人(19节)。
可悲的是,伯示麦是利未人的一座城市(20-21节,参书21:16),“却没有祭司注意到约柜是不容亵渎的”[1]。这与前面非利士人对约柜的敬重,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如今,圣洁之神与约柜的同在充满危险,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伯示麦人的灾难。于是,他们急着想把这灾星送走——他们说:“我们要把它从我们这里送到哪里去呢?”(20节),把它留在附近始终是件危险的事,所以他们打算送到基列耶琳人那里。此地约在伯示麦东北方24公里,与犹大、便雅悯接壤(参书15:9、10、60,18:14、15);它的另一个名字巴拉(书15:9)。因基列耶琳曾经是迦南人的一个高地,像示罗一样,是个敬拜的场所,伯示麦人或许认为送到那里较为合适。
这里非常讽刺的是:叙事人用了很长的篇幅描述了外邦宗教领袖对耶和华的尊重,以及教导百姓怎样敬重以色列的上帝(1-18节),这些都是以色列领袖需要教导百姓的。没想到,竟然首先是外邦的宗教领袖,将荣耀归于以色列的神耶和华。术士们仔细的教导各个城市的非利士人,当认真地对待约柜,并花重价来制造“金痔疮”和“金老鼠”来赔礼道歉,可以看出他们对以色列的神耶和华的敬重。
不但如此,他们也存十分尊敬的心对待自己所敬拜的偶像。当大衮偶像在门槛折断头及手,他们从此不踏庙的门槛,这象征性的举动,表明他们对大衮仆倒的地方特别尊敬。而以利的两个祭司儿子,他们竟然践踏献在上帝居所的祭物(2:29);伯示麦人也胆敢擅观耶和华的约柜。这不禁使读者对以色列的状况产生极大的失落感。
[1] 包德雯(Joyce G. Baldwin),潘秋松译:《撒母耳记上下》(台湾:校园,2002),页87。
03
今日默想
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以色列人与拜偶像的非利士人,在宗教态度上谁更敬虔?也让我们联想到:有时,异教徒在宗教上的认真态度是不是值得基督徒学习呢?
04
每日加量
罗马书 第十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罗马书》第16章 | 有别于帝国的生命形态(5):彼此问安
结束部分一串串的问安语,很多人把这些当作平常的客套话。其实,这里包含了已表达的福音内容。
保罗在问安语里,罗列了一连串的名字,这些不同出身的男女同工,他们团结一致,构成了保罗事奉团队的力量,他们都体现出因着福音的合一互惠(2节)、基督的舍己牺牲(3-4)、崭新生命(5节)、苦难(6、12节)、末世(20节)等等特征。
保罗也关切他们的属灵健康,担心他们会被错误的东西和人误导了、腐蚀了,因为福音势必产生与帝国的抗衡,圣洁也必然带来在社会上的挑战(16-19节)。
在25至27节,与序言的内容相呼应,并加入最后得胜的预见——世界不在凯撒的手中掌握,也不会在他的手中结束,因为基督的福音已经进入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属于主的,至终有一天会因着福音而改变——荣耀因基督归于独一全智的神。
另外,我们就此看到——福音带给这世界的和平是多么的重要!
因平安这词也是来自犹太的问安语“shalom”,结合了帝王应许的“罗马平安”或“奥古斯都的和平”。奥古斯都的和平,都是通过战争与屈服而来的。但保罗的平安,完全优胜于帝国,是由福音而来的,是透过神儿子的牺牲,与我们的信服而来的。
问安,强调了因着弥赛亚的复活,圣灵全新的创造所带来的权柄,是促使全球合一的新时代,一个完全有别于以皇帝为中心的帝国所带来的和平。凯撒帝位的获得是将他义父的亲生子安东尼杀死,操纵元老院而得来的,帝国并不能带来真实的平安。
第三、在这段经文背后,隐含着尊荣宾客的社会功能,重复了21次的问安语,强调了特殊的语境,在革老丢年间(41-54年),罗马政府驱赶犹太人,尼禄执政的时候,容许他们回到罗马,那么,罗马的信徒有接纳那些被驱赶的犹太人吗?还是和罗马人一样,在排挤他们呢?因此看到:活出和平的福音,接纳他人,克服圈子文化,成为他的书信的至终目的。
思考问题:
就我们而言,假如要克服基督教内部冲突,问安是团结一致的记号。承认对方是我的弟兄,将对立与歧视除去,基督的平安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我们与弟兄有嫌隙,需要去克服,必须采取行动去改变,把他接到家里来,与他一同享受主里的平安。你觉得自己有需要改变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