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3年8月20日
来源: | 作者:唯信 | 发布时间: 618天前 | 409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诗106篇19-27节:将荣耀的主换为……
2. 每日经文 | 撒上1章:得到儿子的哈拿
3. 今日默想 | 哈拿积极回应的信心来自误解她的祭司之言
4. 每日加量 | 罗11章:以色列在基督、圣灵之外没有出路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20日 | 将荣耀的主换为……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金牛犊 - 搜狗百科


               《诗篇》第一〇六篇19-27节


19 他们在何烈山造了牛犊,

     叩拜铸成的像。

20 如此将他们荣耀的主

     换为吃草之牛的像。

21 忘了 神他们的救主,

     他曾在埃及行大事,

22 在含地行奇事,

     在红海行可畏的事。

23 所以他说要灭绝他们,

     若非有他所拣选的摩西站在当中(原文作“破口”),

     使他的忿怒转消,

     恐怕他就灭绝他们。

 

24 他们又藐视那美地,

     不信他的话。

25 在自己帐棚内发怨言,

     不听耶和华的声音。

26 所以他对他们起誓,

     必叫他们倒在旷野,

27 叫他们的后裔倒在列国之中,

     分散在各地。

 

省思:

即使上教会或留在家中,

都不能保证人不犯罪。

诗人举例说明罪的顽劣,

似乎可以各种形式不断冒现于

我们的敬拜(“叩拜铸成的像”)

和家中(在自己帐棚内发怨言)。

 

祷告:

“求主医治属祢儿女的矛盾疯狂,

挫去我们的骄傲轻慢;

斥指我们的沾沾自喜,

物质上虽丰足,灵里却贫乏。

赐我们智慧与勇气,

免得我们偏离祢国度的目标。”

(Harry Emerson Fosdick, ”God of Grace and God of Glory”)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撒母耳记上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哈拿和毗尼拿 - 祈祷基督网


《撒母耳记上》第1章|得到儿子的哈拿 

 

撒母耳记一开头,接续士师记,其主题是:尊雅威为圣。开篇接续了以色列败坏的图画(比如:以利两个儿子),但与士师记不同的是,里面却有真实的感情和敬虔(比如:以利加拿的家庭)。就算被审判的以利家庭,也未尽全然邪恶。以利和他的儿妇在临死前默默承担以色列因背道而来的咒诅,其信仰也非同一般。


这开篇,就让我们看见转机已经出现了,借着撒母耳的兴起,遏制了以色列整体下滑的趋势;扭转了以色列的不忠,和军事上的颓废;百姓也诚心悔改,归向雅威,大胜非利士人(7章)。


那么,以利两个儿子的堕落,以及以利家族被审判,像是兴起前那败坏的哀歌:哀哭过后,必有欢笑。


故事发生在以法莲山地,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士师记19章开头的事,那位将那被轮奸而死的妾的尸体,切成十二块的利未人(士19:1-4)。在这里,有着完全相反的故事!以利加拿也是一个以法莲男子,但他与士师记里的利未人完全不同,他不但有着稳定的敬虔行为(3节),他也深爱着妻子哈拿(5节)。相反的是,妻子哈拿并不因丈夫的爱,而得安慰,因为她不能生育,情敌毗尼拿能生育,并经常耻笑她(6节)。


叙事人用这种格局,是要读者与创世记的家庭作联想(比如拉结和利亚):妇人不育,求告雅威,生下的儿子往往改变了时代的命运。


为着不会生育而愁苦的哈拿,来到雅威的殿中,因着愁苦而失常,甚至经过敬拜、祷告后仍旧愁苦,不得安慰,不思茶饭(9-10节)。


当时的祭司以利,两眼昏花,以为她醉酒,而加以责备(12-14节)。但没想到的是,他在不明原委之下、不着边际的祝福语(17节),却带给哈拿安慰,她去吃饭了,不再带愁容(18节)。


雅威果然通过祭司做事,以利加拿与哈拿回到拉玛的家中,哈拿就怀孕了!当日期满足,生下儿子,取名为撒母耳,以示对主垂听祷告的感恩(19-20节)。


这对夫妇将从雅威求来的儿子献上,去跟随以利,在殿中学习侍奉雅威(21-25节)。26至28节,“你所求的祈求”这词出现了四次,26节一次:“从前在这里站着祈求雅威的”;27节两次:“雅威将我向祂祈求的祈求赐给我了”;“所以我已经将他祈求给雅威了”;28节一次:“……他是祈求给雅威的”。这让我们看到,哈拿与以利加拿的无私奉献,与示罗祭司的放纵形成对比(2:12)。



 

03

今日默想


在18节,尚未得到孩子的哈拿,不再愁苦了。是因为遇见了祭司以利,听了他的一番话而改变了。尽管以利对她的态度不好,她却能积极回应。你有类似于哈拿不再愁苦的例子吗?想想看,当时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得安慰的?




04

每日加量 

罗马书 第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第五部分简介 — 守望台线上书库

 


《罗马书》第11章 | 以色列在基督、圣灵之外没有出路

 

9至11章,还需要处理两个问题:


1、保罗为何会对同胞如此痛心呢?


有可能是以色列国难当头,类如马太福音24章里的灾难(主后70年耶路撒冷再次被毁),所以他迫切地传福音给犹太同胞——“已临终末论”支持他这么做。他盼望同胞们接受他的信息,接受耶稣就是他们所期盼的弥赛亚,这样,他们就不会去掀起对抗罗马人的革命,这样不但与弥赛亚的主旨相符,也保全了民族。


当然,基要主义式的“末日论”——邪恶的世界要被遗留下来,圣徒则被提上天,在贵宾台看哈米吉多顿大战,这个终末论的看法匪夷所思,完全与这里的犹太式的已临终末论相违背。


那些听到福音的群体,要像亚伯拉罕、出埃及、在律法下受教,和众先知的责备下受教一样,作光明的儿女,在这黑暗的世界里作见证。然而,这些本属于神儿女的群体,他们的响应令人担忧!如今,众先知宣告的那个更新的末世,已由耶稣弥赛亚带来,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尚未进入耶稣弥赛亚里,就等于仍在被掳中。甚至,耶路撒冷很快将遭受空前浩劫,而且就保罗的看法而言,这等于以色列再次被掳,如同公元前587年被掳去巴比伦一样。这等现实,保罗怎能不痛心呢?


2、以色列全家得救的问题当如何理解?


很多人认为,以色列在基督、圣灵之外有其他出路。其实,9至11章大量重述圣经叙事的重点是:以色列一直以来,从亚伯拉罕、摩西、到先知的时期,他们所遭遇的,都是出于神的心意。因为本来他们是解决世界拜偶像的问题的媒介,可他们反成了问题(10:1-4)。


在10章14至18节这段,保罗陈述了他的宣教策略,来解决按肉体生的以色列人的问题!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被禁止回到这被更新的家,因这家本来就是他们的,他们因不信而被隔离,今天,这家唯独用信心——即是信靠耶稣基督才能进入。


事实上,当他说:“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26节)之时,是响应10:13节“凡求告主名的就必然得救”,正好回答以色列人得救的问题:只要他们不是长久不信,就可以被接上! 事实如此:每一个时代都有以色列人归向基督。造物主这样的作为,保罗怎能不颂赞呢?


思考问题


“外邦人数目添满”与“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意思刚好是彼此对称,为了要说明神旨意之完全,以色列全家是指:蒙拣选的、而现在尚未蒙耶稣基督恩的人,他们不是指民族性的以色列。保罗在前面早就说过,外面受割礼的不是真以色列人(参2:28),他们(信耶稣的以色列人)与外邦人一同组成属于弥赛亚和圣灵的大家庭。这响应10章13节:“凡求告主名的就必然得救”的呼召,没有必要以数量来解读。这种解读,你能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