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3年8月16日
来源: | 作者: 唯信 | 发布时间: 622天前 | 412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祂带领百姓欢乐而出
2. 每日经文 | 得1章-饥荒与丧亲
3. 今日默想 | 路得记初印象
4. 每日加量 | 罗7章-律法的无力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16日 | 祂带领百姓欢乐而出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〇五篇 43~45节


 

43他带领百姓欢乐而出,

  带领选民欢呼前往。

44他将列国的地赐给他们,

  他们便承受众民劳碌得来的,

45好使他们遵他的律例,

  守他的律法。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省思:

从信仰看历史,即见神在其中的作为

――保护、引领、扶持、许诺和应验。

本诗篇一共三十四次以神为主语,

使用主动形态动词。

我们考察历史,

着重的不是发生什么事,

而更在乎谁令其发生。


祷告:

亲爱的天父,

当其他人考察过去,为了证实人的成就,

收集资料,为了可以自鸣得意,

请让我看见,那是祢信实守约的记录,

那些恩慈的行动是为了使所有的人

都能经历祢的大爱和拯救。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路得记 第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士师时代的大致年表。)




《路得记》第1章|饥荒与丧亲


经历了士师记冰寒渗骨的记录,我们来到了充满温暖的田园叙事诗——路得记。


在士师时期,伯利恒人以利米勒一家因饥荒,跑到摩押地谋生,并在那地为两个儿子玛伦和基连,娶了摩押女子路得和俄珥巴为妻。以利米勒与两个儿子都死了,这个家没有了男人,只剩下拿俄米和两个摩押媳妇,对三个寡妇而言,生存是极大的问题,她们开始了寻求生命之旅。后来,拿俄米因听到耶和华神眷顾故土,赐下粮食。她心中重燃希望,决定独自一人回去,或许她的这个抉择是出于善意,因为那时的以色列人对摩押人不怎么友善,两位摩押媳妇回到娘家,是一个更好的抉择。


温顺的路得,却有坚定的心志,她要与拿俄米生死相随。拿俄米只得带上她一同回到了故土伯利恒。故事从此峰回路转,耶和华眷顾了她们,大财主波阿斯也善待了她们。最后,路得与波阿斯结为连理,也为拿俄米生下后代,改变了以利米勒家族断后的命运。故事有精巧的结构,构成交叉的平行。


A  饥荒、离家、死亡与丧亲

B  路得田间遇波阿斯


B”路得夜遇波阿斯

A”丰收、回家、出生与新生命


这种文学特色,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神学主题:在混乱的士师时代,却有一个宁静祥和的社区;其中的人都能忠诚地彼此相待;上主也恩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尤其是苦难中的拿俄米和路得。在上主的眷顾下,施恩者与受恩者,都一同经历着从人与神而来的祝福;同时,他们也用行动将这祝福赐给周围的人。


先来看,第一章的饥荒与丧亲的叙述。


以利米勒和家人离开了伯利恒,这个意思为“面包屋”的城镇,前往肥沃之地摩押,去解决生存问题,没想到,雪上加霜,难民一家两代男人客死他乡,只留下拿俄米和她的两个摩押媳妇。


当拿俄米听说耶和华眷顾以色列地赐下粮食时(6节),决定返回!这就是她命运的转折点,但她担心前途未卜,两个外邦媳妇能够被同胞接纳吗?她认为两个媳妇回到摩押的父亲家里,更有机会生存下去。因此,她三次劝说她们。俄珥巴在第二轮劝说下,回娘家去了(14节),而路得却坚持要陪伴拿俄米到底,也基于对神的选择,尽管她知道在伯利恒,不会有摩押裔的外籍社群。但她将自己的生命及对神明的信仰归入拿俄米的生命和信仰里(16-17节)。


拿俄米与路得回到伯利恒,众人非常惊讶拿俄米的样子(19节),或许是遭遇打击,导致拿俄米的面容改变太大。拿俄米解读她遭受的一切,都是因耶和华击打她!她十分令人同情——她说她两手空空而回,哪怕路得跟着她,但她已全无反应。痛苦中的人,很难平衡看待一切。




03

今日默想


谈谈你对路得记的印象。


04

每日加量 

罗马书 第七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即使是重生得救的信徒,里面也有新人和旧人的二律争战(罗七14-25)。我们靠着自己无法得胜,唯有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才能脱离。)


《罗马书》第7章 律法的无力


5至6章说,人唯有因着弥赛亚耶稣,才能脱离死亡和罪的咒诅,成为生命国度的百姓。如今这些百姓是在恩典(新国度)之下,不在律法(妥拉)之下。那么,保罗在攻击律法吗?


1至6节,保罗用婚姻来作比方:在恩典之下的信徒,他与律法之间的关系,像是死了丈夫的妇人,如今嫁给另一个男人,她就不属于非法。如今,律法之于以色列和外邦人,就如死去的丈夫,对人不再有约束力;以色列与外邦人,则如同寡妇,“嫁入”从死里复活的基督(4节)。“如今脱离了律法”的意思是说:与律法不再具有契约性的关系,也不再按它的要求来侍奉,因在新的国度中,一切都从新开始(5-6节)。


这样,问题又来了!既然律法会激动人的恶欲,使人遭神的审判,那为何神颁布了一个人无法遵行的东西呢?如今,律法不再具有合约性的效能,那它是不是像被废弃的罪一样呢?或者说,它就是罪,所以需要被代替。7至13节,保罗说:断乎不是!


是因为罪操控了律法!律法被罪驾驭了之后,便可惹动恶欲(7:10-11)。举个例子:犹太人因着律法,产生了有一种优越感的事实,形象地让人看到罪操控律法的场景!律法与罪好像是在竞争——律法指控以色列——让他们知罪!但以色列人继续依靠律法,并没有彰显和平的特色,他们制造出偶像崇拜和社会的不公,甚至,将他们的弥赛亚都杀了!看来,他们并没有能力,可以胜过这世界本质的罪,使人敬拜独一神,让万国回到神所新造的国度里!


14至24节,这一段以“他们常见的奴隶市场交易的场景”,来比喻活在罪恶之下的人,与罪之间的买卖的关系。“但我们是属于肉体的,已经卖给罪了”,这句的意思是:在亚当里的人,尽管知道神永恒国度的事实,以及其中的良善,但只要在亚当里(因为罪已经进入亚当和他的族类),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色列人哪怕拥有完好的律法,但只要他们在亚当里,就会有这种结果,所作的恶是不情愿作的,但良善的,尤其是对独一神的忠诚,反而不作!尽管,人想向神忠心,但只要在亚当里,就会被罪恶与死亡制服!


如今,事实确实改变了!25节倒转了1至24节的情况——主耶稣弥赛亚带来了新的国度,属亚当的人性,在耶稣的受死与复活中得到了解决!在基督徒藉洗礼认同这件事时发生了。人类的悲剧结束了,凡进入祂国度里面的人都得到自由!


思考问题:通过阅读这一章,你如何理解罪与律法的关系呢?




本文图片选自圣经综合解读 (cmcbibleread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