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2023圣灵降临期12 | 圣灵与仆人
来源: | 作者: 唯信 | 发布时间: 626天前 | 239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3圣灵降临期12 | 圣灵与仆人



讲道:(请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录音)

2023年8月13日主日讲道(第一部分)

2023年8月13日主日讲道(第二部分)

2023年8月13日主日讲道(第三部分)


经文:《以赛亚书》42:1-4(和合本)

↑↓上下滑动预览经文


“1 看哪,我的仆人,

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

我已将我的灵赐给他,

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

2 他不喧囔,不扬声,

也不使街上听见他的声音。

3 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

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

他凭真实将公理传开。

4 他不灰心,也不丧胆,

直到他在地上设立公理。

海岛都等候他的训诲。"


2023年圣灵降临期12|成为神喜悦的仆人

《以赛亚书》42章1-4节


引言:


有一部有年代感的英国电影《仆人》,它的导演是著名的约瑟夫罗西,其内容大概是这样的:贵族青年托尼刚到伦敦,他雇佣了一个名叫雨果·巴雷特的仆人,全权负责家里的一切事务。雨果·巴雷特看起来是个忠诚而能干的人,也不负所托,将托尼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同时他还做得一手好饭菜,并出色的完成着每日的工作。


但是托尼的女朋友苏珊不喜欢他,她让托尼赶走雨果,托尼却并不在意。当雨果·巴雷特的妹妹维拉搬进这个屋子后,托尼和维拉之间又发生了一段隐情。之后,托尼和苏珊出外旅行,突然回到家的他们惊讶地发现雨果·巴雷特和维拉原来竟是一对情人。震惊,羞耻,内疚,迷惑,背叛,各种混乱的思绪萦绕心头,托尼解雇了雨果·巴雷特和维拉,苏珊也和托尼分手。


后来,托尼在一家酒馆单独会见了雨果·巴雷特,并重新雇佣了他。于是雨果·巴雷特在这个屋子里开始了他充满野心的计划,玩起了和主人托尼颠倒位置的游戏。


早期英国社会不像今天这样的人人平等,人与人之间、权谋之间都讲究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平民与上流社会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导演约瑟夫罗西用身份的互换比喻了底层人民的觉醒,由此呼应了当时社会关于民主的一个特写,代表着时代背后洪流之下,人们对于地位与精神的一种信仰。


仆人虽然是主人雇佣的,但他们并不甘心成为仆人,企图以各样的方式突破原有身份,甚至代替主人的身份,达成自己的愿望。



事实上,今天无论是社会还是教会,人们更崇尚「主人公」的思想,而非作仆人。但主耶稣却宣告说:我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为人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十章45)。


以赛亚书第四十到四十一章,神亲自安慰他的百姓,神必亲自施行拯救,神拣选他们,必不弃绝,因神的同在不必害怕,因神是他们的神,不必惊惶。一切向以色列发怒的必然抱愧蒙羞,他们和他们的偶像,以及他们的工作都是虚无的,凡敬拜真神以外任何神祇的人,都注定要像他们的神一样,变为虚无、虚空和混乱,偶像和其敬拜者都一一失败。偶像不能做的事情,神却能够成就。


可能有人会问:谁能被神重用完成祂的旨意呢?同时拯救以色列和外邦人的任务,谁有足够的能力去担当呢?以色列曾经是神所拣选的仆人,但他们眼瞎、耳聋、反叛,充满怨恨和不满、惧怕和沮丧,不但无法完成神赋予他们的托付和使命,反而被世上强国所掳,又有谁可以真正担负完成神旨意的使命呢?


答案是:神心目中有一个仆人,祂定能做到。这个仆人究竟是谁?今天这段经文,先知向我们显明这位仆人祂的身份和祂具备的特质,挑战我们如何成为讨神喜悦的仆人。


以赛亚书的历史背景_百度知道


一、 仆人乃出自于神的心意(1a-1b节)


1a「看哪我的仆人


「看哪」在整本圣经经常被使用,其目的是敦促人的注意与重视。意味着经文主题的发展已经来到一个崭新和重要的阶段。撒母耳向以色列百姓介绍新王扫罗的时候,以及彼拉多在审讯耶稣时,向群众介绍耶稣,也都用了类似的措辞「看哪,这是你们的王」!这就好像在管弦乐中,号角突然吹响或鼓声突然响起。我们即刻感受到高潮已经来到,或者乐曲的速度或方向即将产生激烈的转变,而这里的情况就是如此。


「看哪」把四十二章1节和上文以戏剧性的方式连接起来,以赛亚用两段平行经文(四十一21-24、25-29)将偶像的死寂暴露出来,每一段的结尾都是戏剧性的召唤,「看哪」!


24节「看哪!」——毫无意义的偶像,属乎虚无,其作为也是虚无;


29节「看哪!」——可怜的善男善女,他们和他们的工作都是虚无。


但在这里,先知再次发声:看哪,我的仆人,祂的出现将带来一切的扭转,一切将因祂发声转变。看哪呼求听众注意那金光闪闪的偶像,其实却是无能,且毫无用处,这里的看哪,则是介绍神的仆人,祂虽然没有显赫、显而易见的权势,却必给这个世界带来革新。祂的现身出人意料,但祂的到来,乃是神的答复,是针对缺乏祂启示之世界的困境而给予的答案,一切的虚无在祂里面却要被充实,一切的无望在祂里面重燃生命的盼望和意义,任何绝望和身处困境的人只有转向祂才有出路。


接下来以赛亚以三组词描述这个仆人之所以是出自于神的心意:


1b「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


1、「我所扶持


扶持直译为抓紧,主要概念不是加添力量,而是神对祂的仆人的主权,而祂也定意要使仆人全然为祂而用,就如同神透过耶利米对巴录的提醒,「你为自己图谋大事吗?不要图谋……」(耶45:5)。神的仆人绝非成就己意,绝非达成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乃是被神使用,达成神的旨意和计划。


2、「我所拣选


拣选直译为被选中的,这里表明这个仆人不是随自己的意思要成为仆人,而是被神选中,不是出于自己的主动,乃是神所看中的,当我们读先知书可以看到,先知们都是蒙神所召,而非自己要成为先知,「阿摩司对亚玛谢说,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门徒。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耶和华选召我,使我不跟从羊群,对我说,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预言」(摩7:14-15)。


3、「心里所喜悦


这里直译为我的灵以祂喜悦。这里的灵是代表个人的委身,如我们所说「我全心所悦」。有些人蒙召从事某项任务,但他本人并不一定被接纳,或被悦纳。但这里并非如此,祂不仅是神所选来完成工作的,而且也是专属于神,合乎神的心意,如同大卫被称为是合神心意的人(撒上十三14),神的灵亲自与他同在,与他同工,给予他领导权。


先知以赛亚宣告这位仆人必不以自己的能力行事,祂由神扶持,神因祂而得着完全的满足。马太福音中对耶稣受洗的描述,无疑是要使我们想起这段经文,而且马太在马太福音十二章18-21节引用了此处的整个单元,进一步表明本段经文是与弥赛亚有关的,耶稣基督正是那位出自于神心意的仆人,祂的形象和生命的写照正是今天要成为神仆人之人的样式。


我们今天每一个服事主的人,我们要清楚明白,我们服事主绝对不是随己意行事,而是让神绝对的主权在我们身上被彰显,不是由于我们的喜好、我们的兴趣、我们的方法、我们的看见,乃是如何让我们被神全然使用;我们也要知晓,我们成为神的仆人,也不是我们有什么优点,乃是出于神的拣选,,一切都是出于神的恩典,我们只是以感恩的心来事奉,让我们凡事以神的心为心,成为被神悦纳的仆人,保罗说:「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15:10)。


我自己承认,在事奉主的道路上许多时候会忘记这些方面,许多时候当被别人称赞:你是一个忠心的人时,还会洋洋得意,岂不知这也是一种试探,忘记了一切都是出于神,若不是神的扶持,神的拣选,神的悦纳,自己可能不知道会跌倒多少次。



二、  仆人乃靠主灵成主所托(1c-1d、3c、4b节)


1c「我已将我的赐给祂。」


「灵」表示气息、风,就如同创世记一章2节、二章7节所用的词,表明一种特有的力量,可完成神创造或拯救的目标。神的灵赐给祂的仆人,是仆人服事的根本。仆人绝对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祂的能力来自耶和华,神把自己的灵赐给他,使祂得力,来从事祂的任务。这是仆人必须体验的能力,必须配备的条件。


圣经也曾记载早期的先知得着这样的经验,并且是特别强调的重点:扫罗到了那山,有一班先知遇见他,神的灵大大感动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说话(撒上10:10)。扫罗虽然高大俊美,绝对优于他的世代的人,但是在神的灵感动他之前,他并不能做任何的事,也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和方向。


仆人必须得着属灵的能力,正如以赛亚书十一章2-4节「耶和华的灵必住在祂身上,就是使祂有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祂必以敬畏耶和华为乐。行审判不凭眼见,断是非也不凭耳闻。却要以公义审判贫穷人,以正直判断世上的谦卑人。以口中的杖击打世界。以嘴里的气杀戮恶人。」


耶和华神也曾使君王有这样的灵力,也赐灵力给先知以及首领们,从事圣工的工匠们。所以从事神的工作,必须有祂所赐的属灵的能力。


耶和华将祂的灵放在仆人身上,就好像膏油倒下,使仆人受命作工。受膏者就是弥赛亚,受膏的事应验在主耶稣身上,当祂受洗,从水里出来时,圣灵仿佛鸽子降在祂身上,祂继续受圣灵的能力,以致有能力应付艰巨的工作,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时,路加记载「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他的力量」(路22:43)。



神的仆人从圣灵得着力量是为了成就主的托付,主在他身上的计划:


1d、3c、4b「祂必将公理传给外邦……他凭真实将公理传开……直到他在地上设立公理。海岛都等候他的训诲。」


『公理』在以赛亚书里,意思超越了我们一般理解的公义。在四十章14节,这是神创世的时候赐给全宇宙的秩序;四十章27节,它指的是保持以色列在世上的特殊地位,因为她是一个与神拥有特殊关系的国家;四十一章1节,它指的是万国的错误宣言,她们的众神被斥责得无以言对,以及神全权掌管历史的真理。这位仆人所要建立的神的公义,正是最广义的神的救恩。


我们所谈论的不是个人性的罪得赦免,或是人所强加设立、重新分配物资的体制;而是受造物遵照神的设计来运作时,生命才得以存活的秩序。从这背景看来,仆人的使命极为艰巨,祂必须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实神对其子民的计划,四处宣扬以色列真神的真理,特别强调祂是掌管一切的创造主,也是历史的主。


「祂凭真实……」原意为「祂真真实实地」或「祂信实地、忠心地」。


「设立」原意为「安置、表明」。


也就是说神的仆人忠心地表明神关乎祂子民一切的计划和救恩,祂忠于神自己的话语。


魏斯特曼:只要世人将自己的势力神化,来寻求赐生命的秩序,就只能找到可憎的偶像。然而,如果世人遵从唯有神是神的判语(公理),那么,他所寻求的就能得到满足。藉着这位仆人,神的主权必然对每一个人都产生影响。


今天每一位服事主的人都需要更多的反思自己的服事,我们靠什么服事,自己的才智、学识、能力,还是圣灵的能力;我们所传讲的真理是神对其子民的计划,是高举神的主权,还是我们自己的设计、我们自己的王国?我们是忠实的宣讲,还是会添加我们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  仆人乃隐藏自我不留名(2节)


2节「他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他的声音。」


先知以赛亚描述这位神的仆人在宣扬公理的过程中拥有三个重要的特质:


其一,不喧嚷,喧嚷在原文中意思是使劲叫喊,吵闹。古时一个新君登基,会公布若干他所强调的法律,公布方法是在街上宣告,使众人听见。如同今日一些西方国家的总统竞选时,那些候选人要四处奔走,大声宣告,让众人知道他们的执政立场和改革新措,如同早市上那些卖膏药的人,把广播开很大的声音以吸引人的注意。


而神所喜悦的这仆人却是一个安静的仆人,祂不高谈阔论,不与人争竞,只是诚实的宣扬神对其子民的计划。


保罗劝勉提摩太:惟有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总要弃绝。因为知道这等事是起争竞的(提后二23)。神的仆人不会凭借自己的才华、口才、智慧与人争竞,吸引人的眼球,主的仆人只需要忠于主的话语,诚实的传讲。


其二,不扬声,扬声在原文中意思是自高、高举。这里指人在患难中的呼喊,马有藻解释说神的仆人不抗议己身的遭遇。这仆人虽受苦楚,却不发埋怨的话。正如以赛亚所描述的:祂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祂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祂也是这样不开口。


主耶稣被带到彼拉多面前受审,祂却一句话也不说,不为自己做任何的辩护。对于我们今天服事主的人,实在太难,不管是社会、还是教会,我们经历任何的委屈、不公的待遇,或者被人误解,我们都会大声喊出来,一定要为自己辩护,寻求所谓的公平、公义。



其三,不使街上听见祂的声音。旨在强调这个仆人寂寂无名的努力传讲神的真理,不传讲任何自己的感受,祂的宣讲中没有自己,只有神对公众的言语。也就是说,这个仆人的确会发声,但是这个声音中完全没有自己,祂不会藉此吸引人专注自己,更不会以此博取众人对他感受、遭遇的关注,只是把众人带进神的道中。


神的仆人在服事中隐藏自我不留名,祂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祂的声音。


今天有许多服事主的人,不可否认他们中间有许多也忠心地服事,但是太多时候却容易陷入试探之中,打着为主做大事的由头,更多的吸引人的眼球,宣扬自己的名声,让人更多的是看到他,而非神;不知不觉更多的是建立自己的王国,而非神的国;坚持自己的所识所学,而非神的道。


四、  仆人乃看顾微弱之群体(3节)


3节「压伤的芦葦,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他凭真实将公理传开。」


压伤的芦苇:芦是很没有价值的、在河边生长的野草,它非常脆弱,经常可以看见芦被水鸟压伤,被路人踏断,也可能被烈风狂打,被野兽践踏,已经受了损伤。从来没有人会去注意为何这棵芦被压伤;但是这个仆人连压伤了的芦都不忍心将它折断。


将残的灯火:以前那些煤油灯或者是蜡烛的灯火是很微弱的,风吹一下就熄掉,或者是指油灯或者蜡烛将要燃尽,随时会熄灭的灯火,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虽是这样,祂不但不忍心把那个很小的、将残的灯火吹灭,更会保护它,使它不至于被吹灭,纵然只是一点点的希望祂都珍惜。


先知以赛亚借大家熟悉的景象,比喻这个仆人是何等的仁慈,祂不会因着这些弱视群体或者受压迫者的低微而轻看他们,伤害他们,反而会保护他们,恩待他们。主耶稣在世上的时候正是这样,那些生病的、瘸腿的、瞎眼的人,甚或小孩来求祂,祂从来不会拒绝;不管祂多忙,不管祂多累,多需要休息,祂一看到那么多有需要的人,就怜悯他们,帮助他们,结果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祂心存怜悯。在马太福音九章说,祂看见很多人如同羊没有牧人,就怜悯他们。祂真是个仁慈、满有怜悯的仆人。

芦苇_360百科


我最近这几个月发现抖音中拍摄了许多相似的短剧,大概都是一些同学聚会之类的事情,许多人都极为势力,他们竭力巴结那些有钱有势的同学,但对于中间看似贫穷软弱的同学不仅不会给予同情和帮助,反而竭尽所能的打压、欺负、羞辱。这类短剧之所以拍摄的如此之多,也充分反应了这个社会现象。


神的仆人虽然应该公平的对待每一个神的儿女,但对于弱视的群体需要更加的保护和珍惜,也很感恩,我们教会常常帮助群体中那些特别艰难,尤其是经济方面困难的肢体。但是我也会发现我们有的时候会在言语和行为上不经意伤害到那些在某些方面不足或者软弱的人,让他们深感受伤,盼望神给我们每个服事的人对于他们有更敏锐的心,压伤的芦苇,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不吹灭。



五、  仆人乃刚强坚韧扬主名(4a节)


4a「祂不灰心,也不丧胆……


4节这里几乎类似于3节;灰心在原文相近于将残,丧胆相近于压伤。在3节这些词指向被服事者,这里指神的仆人自己。


生命的火花即使低沉,仍不致熄灭。失望似乎是难免的,却要振奋起来,火再度烧旺。


主耶稣的生命充分彰显了神仆人不灰心,不丧胆刚强坚韧的生命。主的不灰心不是说祂忍耐到底的这个心,而是指祂不会对我们灰心,所以主的忍耐是我们的盼望。我们人类这几千年来,越来越坏,如果主要灰心,祂早就灰心了;如果祂要放弃,早就放弃了;如果祂没有耐性,早就把我们消灭了,为什么今天我们还在?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有盼望,还能够得救?是因为主无限的忍耐,祂永不灰心。


祂在世上的时候,虽然自己身边的门徒要卖祂;被抓去钉十字架的时候,门徒因惧怕而四散,都离祂而去,但祂没有灰心。祂从来不讲灰心的话,祂从不灰心。不但不灰心,祂也不丧胆。虽然面对许多的压力、许多的难处、许多的逼迫,祂从没有丧胆。祂从不会在逼迫底下屈服,也不会因为惧怕而退缩。


当祂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时,圣经说祂的脸“朝向耶路撒冷”,祂要上耶路撒冷去钉十字架的意志是坚定不移的!不管怎样祂要上去。祂就是这样的不灰心、不丧胆,直到祂在全地上把神的公义建立起来,并且“海岛都等候他的训诲”——全世界各地都接受祂的训诲。



我们服事主的人,面对我们服事的群体,所面对的环境也要具备这种刚强坚韧扬主名的心志,否则我们很容易软弱,跌倒,远离服事的禾场。


我在多年前,在服事的团队中曾经历同工的误解和伤害,当时曾有许多日子难以入睡,常常流泪,甚至觉得实在没有办法走下去,多少次想放弃服事,离开那个团队。但是很感恩,神加添我力量,让我知道无论人怎样对我,我的神从不亏负我,无论人心如何,我只要专心的依靠仰望我的主,因着祂的恩典,我从灰心中走出,继续刚强的服事。


总结:成为神喜悦的仆人

一、仆人乃出自于神的心意

二、仆人乃靠主灵成主所托

三、仆人乃隐藏自我不留名

四、仆人乃看顾微弱之群体

五、仆人乃刚强坚韧扬主名 



代祷事项:


1、为所有服事神的工人祷告,盼望我们常常省察我们自己,我们因何蒙召?我们靠何服事?我们要求什么?我们是否具有慈怜之心?盼望神也赐给我们刚强坚韧的心,忠于所托。


2、为每一位神的儿女祷告,神呼召我们不只是享受祂的恩典,祂也盼望我们成为祂所喜悦的仆人,盼望我们愿意将自己放在神手中被神塑造,成为合他心意、讨祂喜悦的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