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3年8月12日
来源: | 作者: 唯信 | 发布时间: 626天前 | 324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先打发一个人去
2. 每日经文 | 士18章-抢劫神庙
3. 今日默想 | 摩西的孙子心安理得在偶像旁主持崇拜
4. 每日加量 | 罗3章-因信称义的落实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12日 | 先打发一个人去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〇五篇16-22节


16 他命饥荒降在那地上,

   将所倚靠的粮食全行断绝,

17 在他们以先打发一个人去,

   约瑟被卖为奴仆。

18 人用脚镣伤他的脚,

   他被铁链捆拘。

19 耶和华的话试炼他,

   直等到他所说的应验了。

20 王打发人把他解开,

   就是治理众民的,把他释放;

21 立他作王家之主,

   掌管他一切所有的,

22 使他随意捆绑他的臣宰,

   将智慧教导他的长老。

 

省思:

约瑟的经历不断激励凡信靠神的人,

向人显示――无论多大的灾难临头,

神总走在我们前面,

已预知我们的困境,

也预备了救我们的方法。

在困难的时刻,令基督徒大感意外的,

不是灾难,而是神的预备。

 

祷告

亲爱的天父,

感谢祢的看顾,

差派耶稣在我前面经历试探、痛苦,

让我可以怀着信心走过

“死荫的幽谷”(诗二十三4),

知道世间任何一切

都不能隔绝祢对我的爱。

奉耶稣的名。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士师记 第十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士师记》第18章|抢劫神庙

 

在一章34至35节,对但支派的命运有略微透露。他们无法占据分配给他们的地业(书19:41-46),是因为亚摩利人的抵挡,及非利士人的压力所致。他们被逼上山丘地,仅能在琐拉及以实陶之间那一块极小的地域居住,亦即参孙活动集中的地方(13:2、25)。他们决定要寻求合适的地方,来改变这居无定所的局面[1]


他们差派了五个探子去寻找合适的地方(拉亿),当他们路经以法莲山地,见到利未人,凭南方人的口音,或职务而认出他来(3节);并要求为他们的前途求问神(5节),他们得到了满意的答案(6节)。


他们在原先地业向北走了一百哩,名为拉亿的地方,停了下来。这块狭小却富足的地区,北有黑门山,与亚兰(叙利亚)相隔;有黎巴嫩山脊,与腓尼基人相隔。水源充足,更重要的是,居民是腓尼基人或亚兰人后裔,与世隔绝,安居无虑,没有任何预防袭击的措施(7节)。相对于战斗力量相当小的但支派,此地实在是合适不过(11节)。


当五个探子回报了这些消息之后,族人们快速采取行动。因为他们相信,不但可以得胜,而且必然蒙神祝福(9-10节)。结果,有六百战士对此挑战作了积极回应,他们带着家小财产向北迁徙(21节)。第一天他们向东北走,上到基列耶琳[2],离起程地只有八、九里的路程。第二天他们来到以法莲山地米迦居住的地区(13节)。


这五个探子进前来与利未人叙旧,并劫持了雕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铸成的像。六百位武装的士兵则在门外耀武扬威(15-17节)。利未人先是抗议他们的劫持行为(18节),但因但支派的人答应他:他将由一小群人的属灵辅导者,荣升为一个支派的祭司(19节),他默许了这次武装抢劫,并且带着他主人神堂中所有的宗教器具,跟着新主人一同离去了(20节)。


米迦带着一行人追赶上了他们(22节);但支派恶人先告状,威胁米迦一行,警告他们,若继续纠缠不放,他们将不惜动武(25节)。米迦面对恶人,只好空手而回(26节)。看来,他所制造的神像,并没有赐福给他,也没有保护他。


在平静环境中,安居无虑的拉亿居民,面对但支派的武装,毫无招架之力,很快就被消灭(27-28节)。但族在被烧毁的废墟上建立自己的城邑[3],起名为但,以纪念他们支派的始祖(29节);并建立一个圣所,立约拿单作祭司(30节)。



03

今日默想


叙事人直到士师记末了才提及这个利未人的名字:摩西的孙子、革舜的儿子约拿单(30节)。他身为摩西的孙子,心安理得在偶像旁主持崇拜。这点如何提醒我们,作为主的儿女的身份及每日的行为呢?


[1] 约书亚记19章47节对但人的北迁作了一个总结。

[2] 基列耶琳是基遍四城联盟中之一城,当初用欺骗的手段与约书亚订立和约(书9:17)。

[3] 该城属谷地,靠近伯利合,可能就是民数记十三章21节提到的利合,是十二探子所探查的最北城市。



04

每日加量 

罗马书 第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罗马书》第3章 因信称义的落实

 

犹太人不能被信任,因为他们未能成功地将其他拜偶像的民族(外邦人),带回到造物主的心意里。他们属于神的百姓的身份显然是有名无实了。那么,神的话语,是不是落空了呢?神与他们建立盟约的价值何在呢?他们到底有什么长处呢?


有!神将圣言交托给了他们!以此来彰显神将祂的信实与公义成就的决心!这就是3章1至20节所表达的意思。


尽管以色列毁了神所赐的“妥拉”,他们已经不能在“律法”里称义。既然这样,那全人类就不会有一个人,有能力忠于神,人人都处在神的审判之下。那么神的信实承诺如何实现呢?祂要挽回世界的决心,会受到挑战吗?


结果,神在耶稣身上,终于找到了忠于祂的以色列人,祂是以色列的弥赛亚,透过耶稣的忠心,使神忠于这个罪恶的受造界、那盟约性的决心,得到了落实。这就是3章21至31节的意境!


这办法与行动,与神和犹太人订立的契约关系完全不同,不再透过妥拉,而是透过耶稣这位死里复活的人,如今成为契约中的成员,用的就是这新的方法——被称为信主之法(26节),是信靠基督,不是靠“行为”——即“律法之功”。不过,通过耶稣所立的这契约,又是来自于律法和众先知所指向的事实。


在基督之前,成为盟约选民的方法是靠“妥拉”(指的就是行为,执行妥拉的意思),当然,这里的行为,不是指我们平常所说与行动相关的意思,乃是指执行妥拉的意思,并不是我们常理解的道德行为的意思,乃是指通过以色列人这选民,透过妥拉,是要使异邦万民认识造物主。而他们虽然拥有妥拉,却没有实现这一使命!


如今,神透过耶稣,将人类从第一、二章的犯罪的实际中更新过来,挽回神的愤怒,也挽回犹太人背约带来的咒诅(3:9)。神对世界的义(创造的心意),因此就显明了,凡是信耶稣的人,均被称为信实的(3:26)。人既不需要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也不需要成为犹太人,只需要成为基督徒,他就被称为神的儿女,他也被称为义。如此成就是因为耶稣的忠信,这正是因信称义的意思,也是福音的意义——被咒诅的耶稣,成为被咒诅的人类的救主!


思考问题:神的信实、耶稣的忠信、我们成为了神的义(儿女)!这一切关键点是——耶稣成为犹太人的弥赛亚!这也就是新约圣经的中心。你会怎样理解“因信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