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9日 | 寻求……记念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〇五篇 1~6节
1你们要称谢耶和华,
求告他的名,
在万民中传扬他的作为。
2要向他唱诗歌颂,
谈论他一切奇妙的作为。
3要以他的圣名夸耀,
寻求耶和华的人,心中应当欢喜。
4要寻求耶和华与他的能力,
时常寻求他的面。
5-6他仆人亚伯拉罕的后裔,
他所拣选雅各的子孙哪,
你们要记念他奇妙的作为和他的奇事,
并他口中的判语。
省思:
“寻求主”若连上“记念祂奇妙的作为”,
即是将现今的敬拜与过去的历史相系,
人不断产生的需求,
就合上了神的信实作为。
我们若向神仰望,
神便赐下慈爱、救恩,
这两方面在福音中达到同步一致。
祷告:
神啊,
我是在一个充满
祢作为的世界里寻求祢,
在一个充满祢回应的环境中
向祢祈求。
感谢祢让我感到有需要,
引领我一再回转,
寻求惟有祢
在稣基督里能给的满足。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士师记 第十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生活在以色列的丘陵和平原地区的狐狸主要是赤狐(Red Fox)。赤狐又名火狐,腹部白色,腿和耳尖黑色,其他部分都是红色。赤狐的适应能力很强,但与金豺的食物相同,所以通常会避开金豺。金豺多的地方赤狐很少。)
《士师记》第15章|参孙的驴腮骨
参孙似乎对与非利士妇人的婚宴的整个事件颇有悔意,带来了一件表示悔意的礼物——一只山羊羔,有意回到妻子的睡房。但他的岳父,为既成的事实辩护,理由充足地说:“我估定你是极其恨她,因此我将她给了你的陪伴”(2节上)。岳父对参孙公开弃绝他的女儿深感不满,不过,他也愿意对自己的错误做出补偿,让参孙娶他的小女儿,强调妹妹比他一见钟情的姐姐更为美丽(2节下)。
而参孙不愿意接受岳父为前面的没成功的婚姻所给的提议,决心借此事来报复非利士人。他的报仇方法非常滑稽,他到野外捕捉了300只狐狸(4节),将火把绑在这些狐狸的尾巴上,然后让这些生灵在非利士人杂集的禾捆和未割的庄稼里乱串(5节)。在近东农业社会里,焚烧禾稼乃是古时常见的一种复仇泄愤的方式,这做法极不人道,会造成极严重的后果。
这也正是非利士族人会对参孙泄愤的闹剧如此愤怒的原因。于是,暴力升级了,非利士人把参孙的那个未成婚的妇人和她的父亲烧死了(6节)。当参孙知道此事后,再一次典型地宣称他不报此仇绝不罢休(7节)。他大肆屠杀非利士人,之后,便离开回到洞里去住(8节)。
非利士人也不罢休,他们安营在犹大,说要捉拿参孙归案(9-10节)。犹大支派为了自身的安危,动用三千人去追捕同胞参孙。参孙在他们保证不在路上害死他,只将他交给占领军首领的前提下,接受他们的捆绑。于是,他被犹大人带离他所住的洞穴(11-12节)。
参孙到了利希,非利士人都朝他大声怒喊,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14节上)。就在这时,参孙又出奇地得到了更大能力的帮助(14节下),他身上的绳像被火烧着一样,瞬间被拉断了。他拾起一块未干,尚有韧性的驴腮骨当武器,屠杀了1000名非利士军兵(15节),他并作歌庆贺(16-17节)!
参孙现在由于筋疲力竭就求告上主(18节)。他以颂词为开场白,说上主是藉他的手施行大拯救,跟着说若他因口渴而死,以后再不能为上主做什么了。上主听了他的求告,使泉水从裂开的洼处涌出。
03
今日默想
本章的结尾一句:“当非利士人辖制以色列人的时候,参孙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年。”(20节)。意图应该是:参孙的责任是去蹂躏非利士人,而不是去结束他们对以色列的统治(14:4;15:11),这里不无折射出上主对百姓的无限怜悯。这么奇特的人物,这么诡异的经历,这么不洁的人,却承担着何等神圣的使命。没想到,神竟然赐下胜利,并将恩典赐下。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试分享。
04
每日加量
使徒行传 第二十八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使徒保罗之墓。2002年,由梵蒂冈委派的考古学家在罗马「城外圣保罗大殿 Basilica of Saint Paul Outside the Walls」的祭坛下发现一个2.4米长的大理石棺,石棺上刻有拉丁文碑文「殉道者使徒保罗 PAULO APOSTOLO MART」。考古学家使用了探针探查了石棺内部,发现里面有香料、蓝色和紫色的布料,以及碎骨片。根据放射性碳定年法检测,确定这些骸骨属于主后一至二世纪,与使徒保罗殉道的年份吻合。经过严谨的遗物遗骨科学分析,2009年6月28日,教宗本笃十六世宣布,石棺内之骸骨初步证实属于使徒保罗本人。)
《使徒行传》第28章 | 转化灾难的福音
使徒行传的最后几章,我们看到,神将显而易见的悲剧,转化为美事:保罗被捕,被送到罗马;遇见海难、沉船,而他们都因保罗而幸免于难;在岛上毒蛇咬了保罗,他不但把毒蛇甩了,还开始了一场对土著民的医治布道事工(1-10节)!
保罗被送到罗马,路加非常详细地记述了在那里的弟兄们对保罗的接待,他们从老远的地方来迎接保罗。要知道,亚比乌到罗马约有四十里,三馆到罗马约三十里。这里让我们看到,在保罗到来之前,福音已经在帝国的首都生根,那些蒙福音改变的信徒,成为保罗有力的支持,保罗也由此感恩(11-15节)。
保罗被软禁在自己所租的房子里,虽然是囚犯,但依然有很大的自由空间,这或许是得益于他那罗马公民的身份。他第一时间请那些在罗马的犹太首领来,这意味着他不是在主动疏离犹太群体,或背叛祖宗信仰。反而,他所传的信息,是他们一直所期盼的神国来临的内容。如今,摩西、先知与耶稣已有效地关联在一起了,成为与原先宏大故事相延续的终极版本。
与在耶路撒冷遇见的情况一样:听保罗信息的人,有些人接受,有些人则反对(16-25节)!
接着,保罗以特有的方式,引述以赛亚书六章9至10节,宣告他将福音传给外邦人(26-27节),意味着他追随的是以赛亚先知的脚踪!那么,那些拒绝保罗信息的人,显出的是如同以赛亚时期一样的人性叛逆,他们的背叛行为,也将遭到上主的审判。当然,这不意味着保罗放弃了犹太人,其实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在推动向犹太人宣教的工作(28-31节)。
思考问题:
路加的第二卷书就此结束,尽管让人感到像是没有结束的结束,因为我们没看到保罗的命运到底如何?这或许正是路加的用意:现在并不是作结论的时候,而是要藉着圣灵的力量,为主做见证——“直到地极”。
而且,神的工作、未来的恢宏,并非一笔就能作结!那么,他的意图或许可以转换为:今天的教会正要继承保罗向全球传道的衣钵了。我们是否也有相同的看法,将保罗的衣钵接过来,将耶稣从死里复活的故事,向全世界、向身边的人传讲呢?
本文图片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