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5日 | 人出去做工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零四篇14-23 节
14 他使草生长,给六畜吃,
使菜蔬发长,供给人用,
使人从地里能得食物,
15 又得酒能悦人心,
得油能润人面,
得粮能养人心。
16 佳美的树木,就是黎巴嫩的香柏树,
是耶和华所栽种的,都满了汁浆。
17 雀鸟在其上搭窝。
至于鹤,松树是它的房屋。
18 高山为野山羊的住所,
岩石为沙番的藏处。
19 你安置月亮为定节令,
日头自知沉落。
20 你造黑暗为夜,
林中的百兽就都爬出来。
21 少壮狮子吼叫,要抓食,
向 神寻求食物。
22 日头一出,兽便躲避,
卧在洞里。
23 人出去作工,
劳碌直到晚上。
省思:
整个造化显然是经过精心的设计。
于日常工作中,
我们不仅发现自然界
丰富具备人类生活所需的一切资源,
受造界的其他部分
也获得妥善的照顾――
这位造物主出手阔绰、毫无吝惜。
祷告:
神啊,
我惊讶地走在祢所创造、
并称为好的世界里,
其中没有一点疏忽、遗漏。
我似乎永远探索不尽眼前的一切,
也不断在新发现中,
称颂祢伟大的名。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士师记 第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士师记》第11章|基列之战
在亚扪人的危机中,以色列继续争取军事胜利(10:17-18),所以,他们需要寻求一位能救赎他们的领袖,于是,耶弗他成为了他们的领袖。
在这里,故事用倒述的方式去追溯这位新英雄的背景(11:1-3)。他与亚比米勒一样,都不是嫡系所出,且与嫡生兄弟不和。他常年与匪徒厮混,这点与日后的大卫相似。我们在大卫对抗亚扪人的那段经文中,再次看到陀伯这个地名,那是耶弗他逃亡之地(撒上10:6-8)。
耶弗他应邀回去协助基列的时候所说的话,正是耶和华要说的。他说:”从前你们不是恨我,赶逐我出离父家吗?现在你们遭遇急难为何到我这里来呢?”(11:7)
基列的长老坦诚地承认,他们是有急难才来求助他的。耶弗他答应依照他们的安排去做,要他们答应事成后立他做领袖,双方在米斯巴立约。耶弗他很小心地在神圣的地方──米斯巴——将自己的一切话陈明在耶和华面前,可以看出,他如同基甸刚开始见到神的时候一样谦卑(11节)。基甸后来变得冷血及放任,那耶弗他会重蹈覆辙吗?
耶弗他去见亚扪王,像前面与基列长老进行冗长的讨价还价一样,叙事人用了十四节经文来记录他的辩论,里头也不乏真知灼见(14-29节),他将以色列自从出埃及进入迦南的一路行程扼要地阐述,证明亚扪人的王所说的——占据了摩押和亚扪人的地,此说法是虚假的,他希望亚扪王能够尊重历史事实,不再侵犯以色列,并求神来判断此事。
然而,亚扪人根本不买耶弗他的账。耶弗他就在此时,得到圣灵的加力,他重复先前的路径——来到米斯巴,再从米斯巴到亚扪人那里。并求神加力,使他成功地击败亚扪人,并向神许愿。
03
今日默想
经文14至27节可视为耶弗他在亚扪王面前的演讲,当然,是通过使者传话而进行的。叙事人这般记载,与29至33节中的许愿起到相同效果。在这里,我们看到耶弗他极力希望耶和华站在他这一边,就像前面要求基列的长老要站在他这一边一样。他盼望打败亚扪人的意图是什么呢?他为何要向耶和华许愿?你能看到他性格上的缺陷吗?他为何要把儿女献祭(39节)?从中可以看到,他对律法、对献祭等事宜到底有多少理解呢?当然,耶弗他到底有无将女儿杀了献上为祭物,还是仅仅将她送到那个“侍奉神的”地方,作女的拿细耳人,终生不出嫁[1],我们难以明白。不过,无论是哪一种,叙事人的观点好像较悲观。因为他的女儿是独一的孩子;耶弗他此举,表明从此血脉已断。对以色列而言,断了血脉,视为被咒诅。
看来,当时的以色列人,多么沉迷于迦南异教崇拜。就连他们的领袖耶弗他,对耶和华也似懂非懂。耶弗他的故事引发出你哪些思考?
[1] 39节的经文最后提及耶弗他女儿终身为处女,迫使我们对耶弗他的还愿行为作出多重解释。
04
每日加量
使徒行传 第二十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使徒行传》第24章 | 充满辩护能力的囚徒
前两章看到,保罗在犹太和罗马议会前,三番四次为其自身和他所传的信息与行动辩护!目的很清晰:他仍然忠于犹太一神信仰,并且说犹太信仰中最伟大的叙事已得到落实,其核心就是耶稣的死里复活(参22:6-21节;23:1-11;24:10-21;26:1-30)。这一章,我们来看他与大祭司所委托的律师帖土罗,在罗马总督腓力斯面前为自己所作的辩护。
帖土罗
在凯撒利亚,保罗与大祭司所委托的律师帖土罗展开了公开、正式的辩论。千夫长革老丢•吕西亚认为:保罗是无辜的,不是麻烦者(23:27节),而帖土罗则认为:他污染了圣殿,引起了犹太人暴乱,这罪不小。他重点诉求于罗马的和平理念,玩弄文字游戏——因为罗马人只要和平,不要麻烦,而保罗引起了骚乱,不管为何而骚乱,是谁的错而引起的骚乱,只要是骚乱,就是错的(1-9)!
保罗
他逐条反驳了他们的控告:他只留在耶路撒冷十二天,包括他从耶路撒冷来凯撒利亚的5天,与雅各相见的7天;圣殿有他何时抵达的详细记录(10-13节)。这些反驳暗示控告者已经涉嫌毁谤;接着,他就对他们控告他(关于违背祖宗的上主和复活)的事做出反驳,这些对罗马人来讲毫无概念(14-22节),保罗的理据表明,他并未背叛在罗马法律中被视为正式的“犹太人宗教”!甚至,他还带了钱粮支持耶路撒冷,不是叛变者,而是施惠者。这在恩助文化普遍的罗马,完全被称为善举,这做法甚至减少了罗马人的行政压力。
腓力斯
巡抚腓力斯从希律安提帕最小的女儿土西拉那里,得知保罗所传的道,就他而言,应该可以马上做出“有罪”或“无罪”的裁决。但当保罗与他讲“公义、节制”之时,他害怕了!因为美貌的土西拉,就是从另外一个男人手里夺过来的,加上他贪财和为了继续保持和平统治,讨好犹太人,免得被革职,他将保罗继续留在监狱。
思考问题:我们在本章看到:保罗是一个非常有能力为自己辩护的人,但他依然成为最公义法庭的受害者(至今,罗马人的法律依然是世界法律体系的贡献者)。并且,权力、性爱与金钱往往阻碍人接近真理,哪怕当事人熟识“此道”,这些魔力终将成为罪恶!或许,我们的信仰所面对的,就是这些势力!你能体会到吗?在你的生活场景中,有遭遇过类如保罗一样的不公平的待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