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2023年8月3日
来源: | 作者: 唯信 | 发布时间: 635天前 | 367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祢定了界限
2. 每日经文 | 士9章-亚比米勒
3. 今日默想 | 亚比米勒与基甸作对比
4. 每日加量 | 徒22章-孤单的辩护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8月3日 | 祢定了界限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〇四篇 5~9节


5 将地立在根基上,

   使地永不动摇。

6 你用深水遮盖地面,

   犹如衣裳,诸水高过山岭。

7 你的斥责一发,水便奔逃;

   你的雷声一发,水便奔流。

8 诸山升上,诸谷沉下

   (或作“随山上翻,随谷下流”),

   归你为它所安定之地。

9 你定了界限,使水不能过去,

   不再转回遮盖地面。

 

省思:

人对于创造主的认知,

并未导致无边无际的冥想,

反而意识到界限

(人生存环境的范畴、结构)

和顺服(服从神的指令)。

 

祷告:

全能的神,

创造天地的主,

祢造了我所见到及无法见到的一切。

感谢祢精心创造了这个世界,

使我每日能在其中经历祢的爱和恩典。

在耶稣基督里

将一切颂赞都归给祢。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士师记 第九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示剑城遗址的东门。亚比米勒就站在这门口攻城。

《士师记》第9章|亚比米勒


基甸的众子中有位叫亚比米勒(应该是庶出之子),教唆在示剑的舅家人支持他作王。那些迦南人同意他的阴谋,用巴力比利土的庙中资源,雇来刺客,在俄弗拉,屠杀了亚比米勒的异母兄弟70人(1-6节)。


在俄弗拉的流血事件中,唯一的生还者是基甸最小的儿子约坦,在逃亡以前,站在基利心山,对示剑人可耻的作为大加挞伐(7-21节)。他将亚比米勒寓意为无法产出任何有用果实的荆棘,是农夫的大敌,他也根本无法提供给示剑人保障,反而将成为他们的毁灭者。


果然,亚比米勒与示剑人很快就决裂了,机会主义者及背叛谋杀者的合作是不会长久的(22-25节)。


有个名叫迦勒的人,趁亚比米勒不在,向聚集欢庆节日的群众发表言论,贬低亚比米勒,并鼓励示剑人恢复以前效忠的对象,他们应该服侍的是示剑父亲哈抹的后裔,而不是亚比米勒;他也暗示若他成为示剑人的领袖,会很快将亚比米勒除去,又装腔作势地向不在现场的亚比米勒骂阵(26-29节)。


亚比米勒的部下西布勒因听见迦勒轻视的语气,怒火中烧,迅速地将这情况报告给亚比米勒,西布勒不但对可能产生的危险提出警告,同时催促亚比米勒快速采取行动。亚比米勒采取了他的建议,在夜间分四队行军(30-41节)。


西布勒诡诈有加,他与迦勒一同走近城门,在迦勒发现有伏兵之时,安抚了迦勒的疑心。当迦勒再次发现伏兵的时候,则重提迦勒的夸口,使迦勒不得不硬着头皮,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投入战斗。很快,他被亚比米勒的军队打散。


示剑人认为此事已经平息,如平常一样到田间工作。亚比米勒伺机再设立伏兵,其中一队攻取城门,截断田野间示剑人的后路,跟着这两队伏兵又加入前一队,在城中实施暴行[7](42-45节)。


示剑全城生还者负隅顽抗。亚比米勒带领他的手下去到撒们山,砍下树枝,将树枝堆在卫所的四围,放火烧楼,毁灭了该楼及楼中所有的人。全城的示剑人都被亚比米勒灭绝了(46-49节)。


50至57节记载了亚比米勒死在一个妇人手中的羞耻结局。提备斯人反叛亚比米勒失利,只得退入他们的堡垒中,亚比米勒因前一次成功地以火毁灭了示剑楼,这次又故计重施。不过,可能由于大意,被一个妇人抛下来的大磨石击中头颅。垂死之际,催促拿他兵器的少年人用刀将他刺死。以色列的暴行者终于死了!




03

今日默想


尝试将亚比米勒与基甸作对比;从亚比米勒对家人、对娘家人、对外人的暴行,试着与雅各的众子屠杀示剑人的事件(创世记34章)作比较。



[7] 亚比米勒在那城撒上了盐,象征性地咒诅这已被毁灭的城市,使之永远草木不生。亚比米勒之役超过一个半世纪之后,示剑在耶罗波安一世的统治下,方被重建(王上12:25)。



04

每日加量 

使徒行传 第二十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安东尼亚营楼位于圣殿的西北角,是罗马兵营。

《使徒行传》第22章 孤单的辩护


得到千夫长的允许,保罗在耶路撒冷百姓面前,讲述他如何被洗净罪的经历,这可以理解为他的自我辩护,有几个重点:


1、从头到尾,他都是忠心的犹太人(3、12、14节)


保罗讲述了他的正统出身:生于大城市,受教名师下,严守妥拉,侍奉上主。如今的他,虽然跟随了众人不认可的耶稣,但从他在大马色路上忽遇大光,和在圣殿里祷告,魂游象外这些典型的“犹太先知式”的遇见神的经历中,可以看到,没有丝毫的痕迹,显示出他是在反犹太信仰。


2、他自己所忠诚的信仰,没有使他变得良善(4-5、8、16、19-20节)


保罗说:他以前如此忠心的持守犹太信仰,但他锁拿信耶稣的人,并让他们受刑,在会堂鞭打他们,以及他在司提反受刑时,表现极其麻木。其实与造物主的律法要求,相去甚远,并且朝着恶一路走去,并无悔意。


3、耶稣使他们祖宗的信仰得以落实(14、17、21节)


保罗的言下之意:他的罪并没有因他原先的信仰而除去,幸好,蒙耶稣的主动相遇,才使他蒙赦免!并且,律法里所要求的——使外邦人蒙福的责任,也委托给了他。这两项,本来就是他们祖宗的神所要成就的——有一天,神要洗净他们的罪,并要他们去成就的——使外邦人得到救恩(赛49:6)。


然而,保罗的听众完全不接纳他的话,在混乱中,把他当作异端分子!千夫长为了提防引起更大的混乱,将保罗带进营楼,并叫人拷问他。但当他得知保罗的罗马人身份时,害怕了!因为罗马的法律不容许他这么对待具有罗马公民身份的人。


在这里,我们看到,自视为最公义的罗马法庭,对该不该定罪眼前的犯人,完全与犯人是否犯罪无关。而一旦知道对方的罗马人身份,就另当别论了。


思考问题


一个最高等宗教素养的犹太人,完全不在乎信仰的内涵,所关心的是他们所理解的民族主义;而一个最公义的罗马法庭,则不在乎有无犯法,只在乎他是不是罗马人!你觉得这些与今天的世界有无相似性呢?就此,你会觉得:作为上主的百姓,要活出福音的真实,为耶稣作见证,会与世界的宗教与权力机构,产生冲突吗?这冲突,核心的问题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