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7月27日 | 好象荒场的鸮鸟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一百零二篇1-17节
1 耶和华啊,求你听我的祷告,
容我的呼求达到你面前。
2 我在急难的日子,求你向我侧耳,
不要向我掩面;
我呼求的日子,求你快快应允我!
3 因为我的年日如烟云消灭;
我的骨头如火把烧着。
4 我的心被伤,如草枯干,
甚至我忘记吃饭。
5 因我唉哼的声音,
我的肉紧贴骨头。
6 我如同旷野的鹈鹕,
我好像荒场的鸮鸟。
7 我警醒不睡,
我像房顶上孤单的麻雀。
8 我的仇敌终日辱骂我,
向我猖狂的人指着我赌咒。
9 我吃过炉灰,如同吃饭,
我所喝的与眼泪搀杂。
10 这都因你的恼恨和忿怒;
你把我拾起来,又把我摔下去。
11 我的年日如日影偏斜,
我也如草枯干。
12 惟你耶和华必存到永远,
你可记念的名也存到万代。
13 你必起来怜恤锡安,
因现在是可怜他的时候,
日期已经到了。
14 你的仆人原来喜悦他的石头,
可怜他的尘土。
15 列国要敬畏耶和华的名;
世上诸王都敬畏你的荣耀。
16 因为耶和华建造了锡安,
在他荣耀里显现。
17 他垂听穷人的祷告,
并不藐视他们的祈求。
省思:
罪会破坏、阻断人的一切亲密交往,
陷我们于孤立的状况,
任我们封闭于自怜、自虑的萎缩光景中。
孤僻的鹈鹕和鸮鸟捕食其他的动物,
乃比喻陷于罪中的心灵。
祷告:
天父,再没有比与祢隔离
更痛苦、凄凉、绝望的感受。
我灵里凡因罪向内敛缩之处,
请帮助我以信心向外舒展,
接受赦罪、开始颂赞。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士师记 第二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士师记》第2章|整体背道的时期
2章6节至3章6节,主要描述了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整体背道的情形,这正与约书亚记23至24章的用语和主题相反:以色列人所做的事,是约书亚不要他们做的(2:1-3)。
在约书亚记24章28至31节:“这些事以后,雅威的仆人嫩的儿子约书亚正一百一十岁就死了。以色列人将他葬在他的地业的境内,就是以法莲山的亭拿西拉,在迦实山的北边,约书亚在世和约书亚死后,那些知道雅威为以色列人所行诸事的长老还在的时候,以色列人事奉雅威。”
本章6至9节,几乎重写了这段经文,而第10至13节则说:
“后来有别的世代兴起,不知道雅威,也不知道雅威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这个世代,被称为是别的世代,不知道雅威的世代,也不知道雅威为以色列所作所为的世代。总的而言,是一个背道的世代。叙事人以一种故事的循环来形容他们的光景:他们背道,遭受外族人的欺压,他们就哀求雅威,雅威就回应他们的苦难,兴起士师,救他们脱离仇敌,他们又不听从士师,又去拜别神,结果又落入更大的苦难,雅威又兴起士师……(2:11-12)。
只是,神所兴起的这些士师,属于支派性的领袖,他们不像约书亚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言下之意,他们的敬虔和领导能力,无法与约书亚相比。这样,就来到一个被称为士师的时代。极其诡异的是——那些赶不走的迦南人,原来是为试验以色列人,雅威将他们特意留下的,看看他们是否肯听从雅威藉摩西吩咐他们列祖的诫命(2:22-3:4)。
士师记就这样开始:雅威跟以色列的关系似乎破裂了,但好像又还没完全破裂。
03
今日默想
以下的经文是我们常会读到的:“以色列人行雅威眼中看为恶的事”:“把他们交在抢夺他们的人手中”(11节);“雅威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14节)。这既强调以色列的背道,也在述说上主的自由,及其在救赎行动中所担任的角色。
在士师记中记述以色列人得以回转,除了他们“甚觉窘迫”,立刻且真诚地向雅威求救认罪(10:10);有时也在表达,在百姓没有求助的情况下,雅威主动兴起士师,来拯救他们(2:16)。二章18节也有类似的记载,百姓并没有向雅威发出任何请求,而雅威因看见他们受苦、听见他们受欺压的哀声便怜悯他们。如同出埃及记在开始部分的记载:“我也听见以色列人被埃及人苦待的哀声”(出6:5)。看来,解决问题的原动力在于雅威!
“都不怎么呼求神的人,却蒙上主主动的拯救”,当你的灵命消沉时,这等情况如何激励你重塑对神的信心?你有相关的经验或见证吗?
上图为当时以色列的未得之地
04
每日加量
使徒行传 第十五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使徒行传》第15章 | 开明的众领袖
15章可以观察到彼得、雅各和保罗这三个领袖的样貌:
1、彼得(1-11节)
彼得所面临的问题(参11:2),保罗也遇见了:有人从犹太下到安提阿,要这些外邦人受割礼,他们说,如果外邦人要加入神的家,割礼就是他们可以与犹太人彼此相交的条件(16:1)!保罗与巴拿巴因此受托,来到耶路撒冷,与教会领袖见面。
彼得以他自身的经历来说明:外邦人不需要任何条件,就得到了圣灵里的新造,圣灵赐下恩典,并不分犹太、外邦(10节)。于是,他谴责:让外邦人受割礼的主张,实质上是犯了试探神的罪恶。因连犹太人的祖宗,也没有藉着妥拉(律法),而得到“弥赛亚的救恩”,迎来“新的纪元”。如今,犹太人得到救赎,是藉着主耶稣所赐下的救恩,“和他们(外邦人)一样”。如今,犹太人靠着割礼,不再有任何特权了。那么,让外邦人受割礼才能得救,并通过此条件才能彼此相交,这种要求是何等的荒谬!
2、雅各(12-21节)
雅各,这位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非常开明!他认可彼得的说法,并根据自己对阿摩司先知的了解(摩9:11-12),来诠释这些事情,认为教会是一个包括犹太人与外邦人的新圣殿(大卫的帐幕,参15节)。他因此提议:要以友好的态度对待外邦人,只是需要以信件来告知属于新圣殿成员的他们,要尊重犹太肢体,以示彼此在新圣殿里的合一:
1、弃绝偶像,对于外邦人而言,因拜偶像是习以为常的。作为弥赛亚的新群体,需要弃绝这些令犹太人厌恶的事。
2、不可犯奸淫,外邦人在性道德上也无所拘束,尤其是当时的罗马社会,这是司空见惯也不具有道德压力的事情,这也是犹太社会一直所厌恶的。而作为弥赛亚的新群体,要以创造主的心意来看待性。
3、因犹太人非常看重饮食与团契的关系,要求外邦人不要吃勒死的动物和血,以示体恤犹太弟兄敏感的心灵。
于是,开明的耶路撒冷领袖,带给了外邦教会极大的欢喜,福音果然跨越了律法的限制。
3、保罗(22-41节)
保罗的第二次宣教旅程,是以不愉快开始的,因他与巴拿巴对马可的看法不同,起了争议,彼此分开了。但路加对此未作任何评价,我们不宜臆测过多。我更愿意这样理解:哪怕是最伟大的保罗和巴拿巴,也不可避免彼此间的冲突,而圣灵的工作,不会因此而受拦阻。
思考问题:从三个领袖的身上,你可以看到、学到什么?
上图:1935年10月拍摄的基利家门(Cilician Gates)。基利家门位于大数以北64公里,自古都是从基列家沿海平原翻越托罗斯山脉(Taurus Mountains)、登上安纳托利亚高原必经的山口。这个山口位于Gökoluk河的狭窄峡谷, 最高处海拔1000米。几千年以来,这个山口都是商业与军事的主要动脉,保罗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宣教旅程都要经过这个山口。古代翻越托罗斯山脉需要走五天,沿途会「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林后十一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