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7月16日 | 你所管教的人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九十四篇 12~15节
12 耶和华啊,你所管教、
用律法所教训的人是有福的。
13 你使他在遭难的日子得享平安;
惟有恶人陷在所挖的坑中。
14 因为耶和华必不丢弃他的百姓,
也不离弃他的产业。
15 审判要转向公义,
心里正直的,必都随从。
省思:
若神恨恶我们,便会责罚我们;
若祂漠视我们,就不理睬我们。
但祂爱我们,
表达的方式之一即是藉着“磨练”:
按规矩雕琢我们的生命,
使之弃邪归正。
祷告:
天父,我接受祢的督正与管教。
请帮助我能像耶稣,
因所受的苦而学会顺服。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约书亚记 第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书亚记》第13章|攻取之地
约书亚已经年老,但仍有土地未攻取(1节)。这表明:以色列人是“渐渐”地获得全部的应许之地的,各世代都必须付出他们的一份力量(参士3:1-4)。
其中未得之地是:将要成为非利士的地区,从西曷河(尼罗河)至基色(2-3节)。虽然这地后来由非利士人统治(参11:22;创10:14),但它却是神赐给以色列人的应许之地。
迦南人的地界,远至比布罗斯(Byblos)东南面的亚弗和亚摩利人的边界,这大概是在利巴嫩境内的阿慕努王国(Amurtuo)(4节);包括第5节所描述的迦巴勒人的地区,即比布罗斯一带和黑门山下巴力迦得以东,至哈马口的利巴嫩全境,都是未得之地。[8]
其它未得之地包括:耶斯列谷的战略性城市中的米吉多、他纳、以伯莲、隐多珥和伯善(17:11-12;参士1:27),还有沿岸平原的亚弗、基色和多珥(4节),耶路撒冷城(15:63;比较士1:21)及基述、玛迦人的地区(13节)。
8至13节,简述了约旦河东之分地的情况。那地是由摩西分配的,与河西构成一个整体。流便支派所获得的土地包括了12个被征服的城镇(17-20节)。
“西宏的全国”要加以界定(21节上),因为这国的一部分土地归给了迦得(27节)。在这里提到亚摩利王西宏被击败时(21下-22节),同时提到米甸首领、术士巴兰被击杀等事(24:9-10;参申23:4-5),是为了强调摩西的贡献,他改变了应许地在政治和属灵上的方向。
24至28节,描述了迦得支派所获得的土地。第25节是一个概述,并限定东面的界线;而第26节则限定南面和北面的界线;第27节则列出在约旦河谷西面所拓展之地。
29至31节对玛拿西半支派所获得的土地作出描述。玛拿西作为雅各家中的长孙,得到了两份产业(雅各对长孙另有选择,参创48章);玛拿西的儿子玛吉的一半子孙所得之地,南面边界是在玛哈念。
[8]参希斯著:《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约书亚记》,页272。
03
今日默想
32至33节,除了总结约旦河以东的地业分配之外,还特别强调利未人被雅威拣选,专门来事奉祂的事实(参出32:26-29)。这里有几点意思:
第一、分配约旦河东地业时提到利未人,是为了提醒众人,无论是河东各支派,还是利未人,都在摩西的领导时,分得了产业。
第二、约旦河两边的地业分配时都提到利未人,表示他们是十二支派的长子。同时,将所有的产业都连结在一起,成为二十一章利未人所得之城的伏笔。
第三、他们对雅威的事奉,为约旦河两岸提供了神学根据。利未人帮助十二支派敬拜神,协助他们献祭。
第四、他们分散在全国各地,将这个敬拜以色列之神的民族,联合在一起。
你可以看出十三章作这种安排,其中的目的吗?
04
每日加量
使徒行传 第四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上图:圣殿山西南角的房角石,旁边的道路和台阶沿着圣殿山的南墙伸展,是主后1世纪的实物。这块希律时代的方形房角石(Herodian Ashlar Cornerstone)大约有33英尺长、7英尺宽、3英尺高,重约50吨。
《使徒行传》第4章 | 新群体的呈现
当时以色列社会的主流群体是圣殿的祭司和其他人,他们加倍关注彼得和其他门徒的行动。可能是因为瘸腿的人成为了完整的人,进入了圣殿,造成了他们的困扰,他们认为是彼得这些跟随耶稣的人,促使百姓成为不纯洁,让耶路撒冷的五至六分之一的人(耶路撒冷的人口大概在3万左右)信了耶稣,要知道耶稣是被他们处死的。当权者当然要采取行动,逮捕他们。因这已经是社会(政治)问题了——彼得不但违反了他们的神学理念,更是侵犯了固有的社会阶层(1-4节)!
在5至12节这一段,彼得像三章记载的一样,作了演讲,对祭司而言是极大的挑战!
1、残疾人得医治是不争的事实,也表明,他们奉被钉十字架耶稣的名,所作的侍奉,是有效的,是不容被否决的(8-10节);
2、彼得援引诗篇118篇22节来控诉他们,因这诗篇,极有可能是控诉当时的以色列人,他们拒绝雅威的圣殿(石头);如今,这群以色列社会的掌权者,他们就如同当时的人拒绝圣殿一样,弃绝了耶稣这位真正的圣殿(房角石)。
3、“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得救。”这宣告,对经常吟诵诗篇的祭司而言,非常激烈!这就等于耶稣完全取代了他们赖以为生的圣殿;关于神、百姓、祭司、君王、国家、被掳归回、罪等等内容和主题,都得重新界定了!
13至22节,我们看到,祭司们听了彼得的宣讲,马上就采取行动,逮捕了彼得和约翰。他们也深感希奇,因为看见彼得、约翰他们只是无知的小民,并不是社会的主流人群,只是跟过“贼党”耶稣的,但他们却有卓越的修辞能力。在古代,修辞能力表明此人是有学问的领袖人物。更因无法公然否定已经四十多岁的瘸子得医治的事实!他们又怕会引起群众事件,所以,做出恐吓之后,只得释放彼得他们!
23至37节,记载了彼得和约翰他们克服了外界的压力之后,他们回到会友中。这群弥赛亚新的子民,向神申诉,表明他们所遭遇的,如同诗篇第二篇的情景——那些以圣殿为中心的权力代表,已成为抵挡神的外邦人。当他们祷告完毕,地大震动,表明一贯以来的神的同在,已经不在圣殿了。
接下来,他们实践凡物公用(2:42-47;4:32-35),顺从使徒的权柄,变卖自己的财产,分给有需要的人,这一切都体现了新的上主群体那合一的生命!
思考问题
从彼得演讲的三点来思想,彼得对耶稣的身份和工作,以及祂与旧约预言的关联所作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