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3年7月12日
来源: | 作者: 唯信 | 发布时间: 657天前 | 316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祢的心思极其深
2. 每日经文 | 书9章-基遍人的计谋
3. 今日默想 | 向身边的人分享恩典
4. 每日加量 | 诗149-150篇-最终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7月12日 | 祢的心思极其深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九十二篇 5~11节


 5   耶和华啊,你的工作何其大,

    你的心思极其深!

6   畜类人不晓得,愚顽人也不明白。

7   恶人茂盛如草,一切作孽之人发旺的时候,

     正是他们要灭亡,直到永远。

8   惟你耶和华是至高,直到永远。

9   耶和华啊,你的仇敌都要灭亡,

     一切作孽的也要离散。

10  你却高举了我的角,如野牛的角。

      我是被新油膏了的。

11  我眼睛看见仇敌遭报,

      我耳朵听见那些起来攻击我的恶人受罚。

 

省思:

人有时对于确凿的因和果都很麻木。

但我们若睁开眼睛,

很快就会看见到处皆是神的明证。

敏锐的眼目总不断发现新的赞美素材。

“相遇时我迎向祂,明白时便赞美祂”。

(Gerard Manley Hopkins,“The Wreck of the Deutschland”)。

 

祷告:

神啊,

赐我灵敏的心思,

在一切事物中见到祢的手――

祢在创造中的美好作为,

祢在救赎中的坚定旨意。

我不愿在暗中摸索,

而愿与那些行在祢光中的人为伍。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约书亚记 第九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书亚记》第9章|基遍人的计谋


第九章作了一个详细的报道之后,从十至十二章,则用年志式的浓缩写法,来介绍以后之事。在这几章中,像前面的结构一样:迦南人对以色列的反应不尽相同:如同耶利哥城的人敌对,而妓女喇合一家寻求和睦一样。迦南诸王敌对,而基遍人则寻求和睦。


在此之前,以色列人战无不胜。但在艾城,迦南人发现,以色列人也会吃败仗,事实上确实如此,随着亚干的犯罪,这个不败之军的信念消失了。


如今,迦南全地对以色列充满了敌意。读到这里,叙事人让我们明白,亚干之罪的影响何其深远。以色列人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征服此地,因为对手已经闻风丧胆,但如今变得没那么容易了,“未来的历史可能会变成战事频繁、多人流血的局面,而偶像的问题,也将一直成为以色列历史的阴影”[1]。可惜了,一次的罪行,导致前路艰难。


南方诸王和北方诸王,因着听见约书亚的战事,纷纷惊恐起来,彼此结盟,来与以色列人争战(1-2节)。


其中的基遍人,却希望能与以色列结盟,因此装作是从远方来的,这样与其他迦南人划清界线。像喇合一样,放弃对迦南的效忠,宣扬以色列的神的大能,希望能进入以色列的阵营里。基遍人用欺骗的手段,蒙蔽了以色列人,促使以色列人与他们立约——永远结盟。但因为欺骗的伎俩始终是遭以色列不悦的,他们最终成为寄居的,不能像喇合一样成为以色列人。基遍人被问责时,承认雅威的命令是消灭迦南居民的,所以,他们会如此孤注一掷。


以色列人已经从亚干和艾城的事件中,学到了不可违约,即使这个约带有欺骗性,仍然愿意遵守,接纳基遍人寻求和解的意图,哪怕其手法并不光明。就此事雅威也没有发怒,反而容许命令被执行。


或许,我们也应该将这个事件,理解为以色列人祝福万邦的变相实现,毕竟这故事亦符合以色列人的目标,使他们在神所赋与的使命上,又朝前走了一步。


不过,这也设下一个悬案——雅威对迦南居民的态度如何?其他城市可以像基遍人一样,向以色列人求情吗?在后来的叙事里,我们确实看到类似的例子,比如约拿书里的尼尼微城,也因着向雅威谦卑,结果不被毁灭。基遍人与以色列人结盟的事件,与尼尼微获救的事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 参希斯:《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约书亚记》,页205。




03

今日默想


基遍人(和喇合一样),加入了神的圣约团体。对基督徒而言,这个故事教导我们:要看重每一个民族,将基督的生命带到他们当中。你可以试着将这恩典向身边的人分享。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一四九至一五零篇


读经音频149:(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读经音频150:(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49-150篇 最终


148篇呼召所有受造物来敬拜,将以色列的角色置于最后一节。149篇则全面铺陈他作为以色列身份的赞美和呼召,在148:14节讲述他蒙拯救的喜乐,就此往下继续发展赞美的内容。


1-3节,召唤选民要来赞美雅威,用一种新的状况(新歌往往是打胜仗之后所谱的新时代的歌,或是登基庆典的主题)。这段像是凯旋归来的格调,表达庆贺场景:跳舞、敲击铃鼓,而且含有催迫性。


下半部分,有许多的愿望叫人采取行动,这是战争性的行动,好像报复、刑罚、用铁链捆锁、施行审判等。会有这样战争性的呼召,原因应该是:以色列愿意面对历史的责任和挑战。哪些是责任(抵挡压力),而哪些是挑战(军事力量),则不敢断言。总之,以色列人颂赞雅威,却不脱离历史的真实经验,无论在礼仪上、在灵性上都有以往艰苦岁月的烙印。解放(释放)这些问题,是不会消失于诗歌之外的。如果说信仰最真实的流露是在祷告,那么,这些硝烟弥漫的诗篇,更显信徒扎根在历史中的事实!


150篇,是全部诗篇的总结,是一篇淋漓尽致的赞美呼召,赞美者发动一切受造物,皆自发而生,毫无保留地崇拜、称颂、感激、敬畏。他没有提这一切的理由,因为已不需要理由了,从1至149篇说得还不够吗?


作为总结的诗篇,与第一篇很匹配。第一篇是全部诗篇的导言,它坚决声称:过一种在律法下的生活,是所有诗篇的先决条件,似乎是说:你想不看重律法而祷告,那就别祷告了!


150篇就道出在律法下生活的结果,守律法者诚然需要顺服,但律法的焦点是契约,一种爱的约定,这种顺服的生活,要无止境地称颂上主。以色列(和全世界)顺服律法,便得着赞美的自由。那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旧约:旧约所期望的并不是最终的顺服,而是最终的称颂。诗篇就是要引领、培育人们得到自由释放,在喜乐的群体中过正确的生活,不受习俗和传统礼仪约束。这是以色列人的期望,亦是对所有受造物的期望。


每日默想:

146-150篇以不同角色集合成一本小诗集,大气浑成地称颂上主,从中看出:世界被造的真实目的是称颂!称颂本身不只是表达欣赏,而是完成了欣赏。赞美是一种存在状态和生命方向,而不是在敬拜中呢喃几句。你能理解“赞美是灵魂状态”的概念吗?


另外,第150篇与第1篇形成呼应,第1篇以行律法开头,一个走正路、行在律法中的人,最后的生命结果就是第150篇的赞美。律法与赞美如此平衡。现代教会是不是已经失去了这些概念和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