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7月10日 | 因为他专心爱我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九十一篇 14~16节
14 神说:“因为他专心爱我,
我就要搭救他;
因为他知道我的名,
我要把他安置在高处。
15 他若求告我,我就应允他;
他在急难中,我要与他同在。
我要搭救他,使他尊贵。
16 我要使他足享长寿,
将我的救恩显明给他。”
省思:
我们所求告和信靠的一切,
都在神的作为中获得肯定。
神进入我们的生命,
满足了我们一切的需要。
祝福是藉求告、信靠获取的。
祷告:
神啊!我爱祢,
我需要祢所能为我做的一切:
释放、保护、解救、提升、救赎。
感谢祢在耶稣基督里丰富的应许
和坚定不移的履行。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约书亚记 第七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约书亚记》第7章|亚干之罪
第七章描述攻取艾城,这一役与前面攻取耶利哥城形成反差。耶利哥的胜利没有促使以色列人迎风破浪,如今,他们在艾城失败了!看来:若雅威不作以色列的元帅,后果难以想象。
原因是有位叫亚干的人,他参与了耶利哥之役,但他把本该给雅威的财物,私下扣押了,令雅威的怒气,向全以色列人发作(1节),导致以色列人在攻取艾城这一极小的战役上,吃了败仗,损失了36人(5节)。
以色列人慌乱得像先前的迦南人,这一次的失败也使约书亚恐惧,他与长老俯伏在雅威面前哀哭(7-9节)。雅威简单直接地回应说:是因以色列人在当灭之物上犯了罪!圣战时,敌营中的所有物与人的生命,归属权是上主的,不将其毁灭,就等于夺了神的物!这罪必须铲除!罪未被对付,就等于盟约被破坏,雅威也就不再与他们同在;以色列人,就必在仇敌面前败落(10-12节)。
雅威命令约书亚,要百姓自洁以作预备;第二天聚集,并找出是谁拿了当灭之物,要将这人治死(13-15节)。
约书亚顺服而行(16-18节)。呼召十二支派的人前来测验(究竟如何测验,不得而知),接着按照宗族,及家门逐一分类,最后按着人丁进前来测验。测验出来是犹大支派、谢拉家族、撒底家门的孙子、迦米的儿子亚干,私藏了那些当灭之物。
约书亚叫亚干来认罪,亚干先是认错,然后详述细节:他的罪起因于看见一件美好的东西,而起了贪心[1]。亚干被贪心所掳,私吞了一件示拿衣服、两百舍客勒银子、一条重五十舍客勒的金子。他坦白了,并将这些财物收藏的地点,供了出来。
约书亚差人去把所藏之物找回,并将这些当灭之物放在雅威面前,以示公允(参出21:6,22:7-8),这样做的目的,也是警告以色列人,要将这些东西还给神(22-23节)。
众人严厉指责了他们一家,将亚干用石头打死了,并在他尸首上堆石成山,将此地命名为“亚割谷”以示警告。雅威的怒气终于止息了(26节),与以色列重修于好。
[1] 伊甸园女人犯罪时也是一样(创3:6),她看见一个表面似乎美好的东西,而起了贪心,结果被蛇引诱而犯罪。
03
今日默想
艾城的失败,使人充分看见,雅威若不与约书亚同在的话,其后果是很可怕的,而神的同在,则要求以色列人完全遵从祂的诫命。
这事让我们这群基督徒看到,罪的危险和破坏力到底有多大。看来,罪恶与试探都不是很容易得胜的。要胜过罪,就像要克服毒瘾一样,不单需要自律,还需要倚靠神的恩典(罗7:14-25)。
试举例,你曾经有过因罪恶而导致的后果吗?后来有与神修复吗?具体是怎么做的(与神与人)?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一四五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45篇 | 世界
人是源于上主的基本经验,就是每日可以靠赖的公平、均衡、慷慨大方的体验。这世界是上主用来赐福我们的方法,我们的年日随四季而转移;人生不同的阶段,每日的需要,神都安排妥当了,使我们活着既安全又自由,这并不需要宗教上的、伟大的真知灼见,乃在于生命就是这样临到我们。
145篇正是基于以上特点,对造物主发出喜乐洋溢、感激和信任的赞美。这首诗形式平静,开头所说的是真实,结尾也一样是真实,给予一系列肯定的事实。认定神所造的宇宙完备精深,有其巧妙的安排,和美好的目的,所以我们要赞美祂。整篇给人感觉一点都不松散、紧张,也没有不调和的气氛。
1至7节,先讲述赞美的人生,由个人的“我”,直到世世代代的整个团体(4节),这样一位与人亲密的上主,威严的君王(1节),祂行伟大、难测、可畏、荣耀的奇事。这些诗句经过精心雕琢,显示是由极有修养的团体所做的。
8至9节里的“雅威有恩惠,有怜悯,不轻易发怒,大有慈爱,善待万民,慈悲地对待一切受造物”,是以色列最古老的神学主张,充分表明上主与所造的整个世界立约,祂白白的、充满热情而无限的舍己。因此,在每一天所接受的赐福中,可以体验到的是一种关系上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事实。祂始终与所造的在一起,这是一种可称颂的信实,不需分析,可以直接从生活中体验到。
10至13节,回到第一节所宣称的题旨——上主是君王,这里三次用“国”,两次用“大能”,两次用“荣耀”,来表达这位信实的主,彰显了君尊的统治和亲临的荣耀。
14节至20节,这一段从“君尊——怜悯”转变,让我们看到神丰富的性情。祂所造的宇宙井然有序,祂不但管理,也让无法获得怜悯的人,得到从祂所领受、别人不愿给的礼物。看来,不单在自然界,当在道德界出现混乱时,祂也出手相助!在15至16节,是为人熟悉的“谢饭祷告”的经文:信仰的宇宙性与每日生活之间联系紧密,反映出神与所造的之间是多么亲密,祂供养、保护,使人满足。
20节形成了一个对比,爱祂的人和恶人(背约之人),这一节在诗篇的庄严声明中,表现出了苛刻而不走极端的涵养,受造之物需要尽上顺服造物主的责任,并在祂的界限内工作,这也是一种均衡的约束。
每日默想:145篇视上主的创造为一种均衡、和谐、可靠的模式,这样的人生体验是一种高度的信仰行为。而信仰不可能是:光有神的事而没有自然、日常、社会的事,因为每一处都是神的事,能够从自然、日常、社会上洞见神的君尊和怜悯的人,则能够均衡地活在人间。这对你有何启发呢?
▓ 本文插图选自瑞典当代摄影师 安德里亚斯·乔根森( Andreas Jorgensen )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