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
每日与主同行 | 2023年7月3日
来源: | 作者: 唯信 | 发布时间: 666天前 | 387 次浏览 | 分享到:
1. 诗情祷语 | 他们如睡一觉
2. 每日经文 | 申33~34章-祝福与死亡
3. 今日默想 | 你对摩西的看法
4. 每日加量 | 诗135~136篇-记忆

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7月3日 | 他们如睡一觉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九十篇 3~6节


 3  你使人归于尘土,说:

     “你们世人要归回。”

 4  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

     又如夜间的一更。


 5  你叫他们如水冲去,

     他们如睡一觉。

     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

 6  早晨发芽生长,

     晚上割下枯干。


省思:


人生的短暂与神的永恒对比――

人除了过眼云烟的感官感觉,

其存在的惟一根据显然在于神。

离开了神,我们就像一场梦

脱离了做梦者――空虚浮幻。

与神联合,

我们便成为永恒实际的一部分。


祷告:


天父,

请原谅我有时竟想凭自己不多的年日、

可怜的力量,不确定的想法,

经营一番人生,

那充其量只是差劲的尝试。

我将在耶稣基督里把一切都交给祢,

按祢的旨意成就。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申命记 第三十三 —— 三十四章


33章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34章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申命记》第33~34章|祝福与死亡


申命记以摩西的祝福词[1](33章),和摩西的死亡叙事作结(34章)。


摩西的祝福以颂赞耶和华的威荣开始(2-5节),接下来的6至25节,是对各支派一连串的祝福,又以赞美耶和华,思念以色列所得的一切恩典作结(26-29节)。文本留下经过后期编辑的痕迹(大概在主前十二至十一世纪)。


这位被称为神人的摩西(参书14:6),先颂赞上主,他形容耶和华为右手握着烈火,自西奈而来,像日头一样,从西珥向以色列升起,在巴兰山照耀着万国(32:8、9);祂组成天军来帮助以色列。


祝福的话,打头阵的是对流便说的,摩西盼望流便能够继续保持人数,可惜的是,在主前十一世纪的时候,流便人数严重缩减(6节)。摩西祈求耶和华帮助犹大(7节);住在犹大西南的西缅,没有在诗歌中出现,所反映的背景可能是主前十二至十一世纪,西缅已成为犹大的一部分。利未献身于事奉耶和华,在国家危机之时,迅速行动,制裁恶人(参出32:25-29,民25:8),因此得到双重职分:教导律法,和执行献祭的各项事务(8-11节)。摩西期望耶和华眷顾和保护便雅悯之后(12节),在13至17节,对约瑟作了最长的祝福,约瑟将得到天上地下丰盛的福气,及耶和华的恩宠。以法莲和玛拿西维持了十二支派的数目,两族合起来,占据了应许地的一大部分,历史上,他们是北国以色列的核心;承继摩西的约书亚,也是以法莲人(民13:8)。


18至19节对西布伦和以萨迦的祝福中,重点在地理的优势上,或因这两支派为航海货物提供了运输的途径。迦得控制约旦河下游东面最好的地(20-21节)。但被形容为小狮子(22节);拿弗他利得为业的是加利利海(23节);祝福语中,期望亚设的土地肥沃,并有坚强的防御工事(24-25节)。



26至29节,回到了开始时赞美上主的主题,颂赞耶和华不但驱逐敌人,也使他们在应许之地居住。



[1] 这首诗的拼字和文法,表示最后定稿之时,必然在主前十世纪以前。但它也有可能是源于更早的年代,如主前十一世纪。这和诗歌本身所提及的史实更为吻合。当时犹大遭受非利士人的压迫,流便支派在亚扪人手下严重受创(6节),以法莲和玛拿西两支派处于重要地位(13-21节),迦得已经迁徙(22节),腓尼基人才刚刚在亚设地区开始活跃(24、25节)。参汤普森:《丁道尔圣经注释:申命记》,页335-336。


03

今日默想


摩西的归宿,令所有服事上主的人羡慕。


1、他登上海拔二千六百呎的尼波山(1-3节),这是耶和华起誓应许赐给列祖的地方(4节)。他的寿数是一百二十岁,仍然精力充沛,看来当他面临死亡之时,身体功能依然完备。他的死,极富神祕色彩,没人知道他的坟墓(5-6节)。


2、约书亚被属灵恩赐充满,得着智慧的灵,作为合格的继承人,也是摩西的众多功绩之一(9节)。


3、以色列中一切伟大的职事:“先知、统治者、审判官、祭司”都集中在他一身,他比任何人都出类拔萃。



试评述你对他的看法。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一三五 —— 一三六篇


135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136篇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35~136篇 记忆


自135首至150首,分为三个诗集:135-137为出埃及诗集,有补充上行诗之意;138-145首为大卫诗集;146-150首是哈利路亚诗集。主题是“出埃及——大卫——至穹苍的大赞美”(150篇),诗篇就此结束。


135首每一节都在圣经其它书卷中出现过,或是某节的回应。诗人巧妙地将这些经文,建立了一个独特而又和谐的赞美架构,开篇与结束为呼召,要以色列来敬拜,内文将真主宰(救赎主)与外邦无用的偶像作对比。


第一节呼召后,第二节直接引用134:1节,不过,他把仆人扩散为广大以色列百姓。诗人因着雅威的本性——祂那美好的良善、美好的名,以及衪对雅各立约的爱和视以色列为珍宝,而赞美祂。


接着,在5至7节里,诗人由立约的角度转到创造,在这里出现的“万神”,并不是说诗人承认有其它的神;“天上、地下、海中、一切深处”,这些被外邦称为自有神明掌管的自然领域,诗人直接说完全属雅威管理,并听祂使唤。


8至14节,简述从出埃及到进迦南的事件,雅威是百姓的救主,因祂拣选雅各。抗拒祂旨意的成为了愚不可及,承担了自作自受的后果。


15至18节几乎完全重复115:4-6、8节,前面提到的埃及与迦南诸王,他们为什么会溃不成军呢?因为诸王膜拜的就是这些木头、石头和泥巴。


19至21节,直接重复115:9-11节的内容,以色列各家被提到“要称颂雅威”。看来,再多的重复,也不足以称颂祂的美名。


犹太人传统上以136篇为大哈利路亚——“伟大的赞美诗篇”,格式工整,让我们瞥见会众在唱诗篇时热烈参与的情景,其内容与135篇十分相似。


1至3节,诗人以感恩的态度,从神的本性与全能,作为概括性的荣耀,来称谢这位万神之神,万主之主;并配合慈爱永远长存的合唱,气势恢宏,又倍感温暖。


4至9节,他用了对创造叙述的两种表达方式:箴言将创造主比拟为智慧,创世记则将创造主的创造过程程序化。这一切都表达了祂对万物铺满了慈爱,与偶像世界视物为低等的,截然不同。


10至16节,重现出埃及的叙事:“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意义”,这些集体的记忆,深植于上主百姓群体的血液里,永不磨灭。这群从压迫者的世界被救出来的会众,歌唱雅威那长存的慈爱。


17至22节,是从旷野至迦南地“南征北战”的叙事,与135:10-12完全相同,谁是列国的主?与雅威作对,后果会是什么呢?记忆对恢复信仰十分有意义。



23至25节,让人看到雅威这位大能者,却与卑微者同行,又赐粮食照顾血肉之躯。神非高不可及的概念,或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明,祂反而眷顾人,却不索取任何东西。


每日默想:136首最后一节再用1-3节的模式,称颂雅威为——天上的神,铿锵有力。你如何领会这种“格式化”的祷文?




▓ 本文插图选自荷兰画家 彼埃·蒙德里安( Piet Cornelies Mondrian  1872-1944 )早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