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7月1日 | 羞辱……称颂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八十九篇49-52 节
49 主啊,你从前凭你的信实
向大卫立誓,要施行的慈爱在哪里呢?
50 主啊,求你记念仆人们所受的羞辱,
记念我怎样将一切强盛民的羞辱存在我怀里。
51 耶和华啊,你的仇敌用这羞辱,
羞辱了你的仆人,羞辱了你受膏者的脚踪。
52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直到永远。
阿们,阿们!
省思:
这诗篇从整体上,划分有致――
诗人将怨言突兀地安插在
有关神之应许的长篇见证中。
用前后三十九节表白信靠的诗句
来衬托中间那十三节抱怨的言词。
对神的倾心吐意中
既有信靠也有诉苦,
祂会在耶稣基督里带来最终的祝福。
祷告:
“主的大能长期以来赐福我,
必继续引领,
经过沼泽、险崖、激流,
直到夜尽天明。
黎明中,我将重见挚爱多年、
一度失去的亲朋展笑颜。”
(John Henry Newman, “ Lead Kindly Light”)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申命记 第三十一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申命记》第31章|立继承人约书亚
第三十章结束了摩西的三篇讲章,三十一章开始,是对摩西一生最后阶段所作的简述。包括几方面内容:1)指示把契约安放在约柜旁(24-29节);2)任命约书亚,作为契约社群的新领袖(1-8、14-23);3)各支派将要享受的祝福(三十三章);4)摩西之歌(三十二章);5)摩西之死(三十四章)。
摩西临死前,首先任命继承人约书亚(1节),因他享年一百二十岁(34:7;参出7:7),承认自己不能照常出入了(意思是不能照他们那样,进入迦南了,参28:6;书14:11)。况且,耶和华也禁止他渡过约旦河(3:23-29,32:50-52;民20:11、12)。
所以,他立约书亚为盟约的新的代理人(1:37、38,3:28,31:7、8、23),当然,以色列的领袖仍然是耶和华。像摩西一样,有了耶和华的领导,约书亚便能刚强壮胆(7、23节;书1:6-9、18),他不会孤立无援(7-8节)。当摩西退居幕后,耶和华与他会面,做出重要的指示(14-15节)。
接着,摩西把耶和华书面的律法,交给祭司和长老,意思是,当着他们的面将它安放在约柜旁(9-13节),使之得以存留后世【1】;并吩咐他们:每逢七年,就是豁免年的住棚节,要更新契约。那时,以色列中的男、女、孩子、并城里寄居的,都要聚集到中央祭坛,听……学习,好敬畏耶和华,谨守遵行律法的一切话。这种契约更新之礼,让每个孩子在童年之时,就有一至两次的机会,站在数目可观的会众之中,参与大典(10-13节)。
鉴于摩西死后,以色列可能会离弃耶和华,效法迦南庙妓的行为(参士2:1;王上15:19;耶11:10等),遭上主审判,导致无数祸患加在他们身上(16-18节)。于是,摩西吩咐,要他们记住他写的诗歌,作为对他们罪行的控诉(19-22节)【2】。
故此,24至29节指示,要把他所写的诗歌也放在约柜旁,见证以色列的过错,以示警告。摩西说,他在世时,以色列人尚且顶撞耶和华,他死后更不堪设想了(27节)。他召集了众长老和官长,来听神的控诉,天地也被召来为此作见证(28-29节)。
03
今日默想
23节在逻辑上应该接续15节,在两者之间的是16至22节。如此,摩西之歌是镶嵌在任命约书亚的记叙中。那么,摩西之歌基本上是警告以色列,在将来的日子里不可拒绝约书亚的领导,因这就是罪恶的行径之一。这些与今天的教会生活相联想,你会听传道人的劝告,并将他当作是上主的代言人吗?
【1】世俗立约礼成之时,宗主都习惯把条约的抄本交给藩属,安放在藩属的神庙之中,让祭司托管在神祇的监视下。再者,藩属的国君死后,得宗主核准的接任人必须亲自再度立约。参汤普森:《丁道尔圣经注释:申命记》,页320。
【2】三十二章的诗歌无论是结构还是内容,实际上都和世俗政治上一种有名的体裁相仿。这种体裁就是宗主对反叛藩属,所作出的控诉和刑罚的宣言。以色列中起码有一部分的人明白这种模式,而摩西在法老的宫廷里,必然见过这类文本。参汤普森:《丁道尔圣经注释:申命记》,页323。
04
每日加量
诗篇一百二十九~ 一百三十一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29~131篇|从深处
129首 受逼迫的锡安
前面刚说完“愿平安归于以色列,锡安与以色列的福祉与个人密切相连”,129首,就关注以色列或个人曾经遭遇的苦难,以及神把他们从这些困境中救出来的经历。诗人从往事得着勇气,向神心存感恩,向敌人则大胆夸胜。
主领人宣告的话,会众复述一次,他们默想这民族“幼年”曾经历的艰难,形容自己是被鞭笞的人,背上的鞭痕,是犁耕过的田沟,想起来都心有余悸(1-3节)。
雅威的介入改变了这一命运(5-8节)!祂像砍断恶人的绳索一样,逆转了以色列被压迫的境况,祂的救赎也记忆犹新。因此,他们生出一个又一个报复的愿望,在他们看来,咒诅锡安的,必定枯干(6,7节),选择的是一条毁灭之路——与神为敌等于自寻死路。诗人也用敛收来对比126:5-6的丰收,用咒诅来对应128:5-6节的祷告。看来,祷告,除了有美好的事,也有咒诅与愤懑。
130首 从深处
129篇,因为想起过去被欺压而产生的愤懑与咒诅,会不会太过分了?会不会成为另一个苦毒的传染源?他似有所悟(130:1-4):敌人有仇恨,那自己的内心呢?他从内心深处来默想,甚至哀求神的赦免。也就是说,自己与敌人在本质上基本相同,看来唯一的不同是“在深处的呼求”,知道雅威有赦免之恩,这赦免之恩抵消了所有的可能。因此,他的心灵深处产生了一个深深的需要,企盼神能够解决他所哀求的——心灵深处的罪孽!
于是,在7至8节,他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全会众,并作见证:自己因苦毒咒诅而带来的罪咎,并因此向神发出了哀求,等候祂的慈爱赐下来,得以逃脱了一切的罪孽。要不,说不定咒诅仇敌的份,就会落在自己身上了。
131首 像孩子般的心
130首从反省自己的罪到求赦免,由与神疏离到与神同在,最后得到了平安。131首,则是描述在雅威面前真正的满足。是的,关于谁会遭受羞辱,谁又要被咒诅之类的判断,最好说得收敛一点,因为这样的事太重大!一旦放弃了这样的“狂傲”、“平静安稳”就恢复了;就会像断过奶的小孩一般,只企盼回到母亲怀中,享受同在的满足。故此,他又有了向全以色列的见证,个人的经历也成为了全体的祝福。
每日默想
祷告,有咒诅与愤懑,然后还有反省和求神赦免,你觉得这样能不能医治你我心灵深处的罪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