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6月16日 | 眷顾这葡萄树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八十篇8-19 节
8 你从埃及挪出一棵葡萄树,
赶出外邦人,把这树栽上。
9 你在这树根前预备了地方,
它就深深扎根,爬满了地。
10 它的影子遮满了山,
枝子好像佳美的香柏树。
11 它发出枝子,长到大海,
发出蔓子,延到大河。
12 你为何拆毁这树的篱笆,
任凭一切过路的人摘取?
13 林中出来的野猪把它糟蹋;
野地的走兽拿它当食物。
14 万军之 神啊,求你回转,
从天上垂看,眷顾这葡萄树,
15 保护你右手所栽的和你为自己所坚固的枝子。
16 这树已经被火焚烧,被刀砍伐;
他们因你脸上的怒容就灭亡了。
17 愿你的手扶持你右边的人,
就是你为自己所坚固的人子。
18 这样,我们便不退后离开你;
求你救活我们,我们就要求告你的名。
19 耶和华万军之 神啊,求你使我们回转,
使你的脸发光,我们便要得救。
省思:
属神的百姓不是脆弱的花朵,
不会经不起某日骄阳的曝晒或
一时不慎践踏的摧残。
我们是神所栽种、坚韧的葡萄树,
尽管几经逼迫、审判的考验,
终将在耶稣里结下果实,因为祂说: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
祷告:
大有能力、怜悯的神,
请介入我目前的困境,
保守我不绝望、怯懦,
并以盼望来激励我,
让我在基督里坚强起来。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申命记 第十六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申命记》第16章|三大节期
本段勾画了以色列一年三次朝圣的律法,这三次的朝圣是逾越节及无酵节、七七节、住棚节(2、6、7、11、15、16节)。这些节期与安息的主题相协调(参15:1、9、12、18等),都在农历的时间举行,代表着节期与农耕相关,但更是指向耶和华将他们从埃及为奴之地释放出来。这一年三次的节日,是以色列男丁每年要到中央圣所过的节期,期间向上主重新表达效忠,并且献上礼物。
1至8节,记述了第一个节期,是由逾越节和无酵节两者结合而成的。一开始就以绝对性的方式,要求百姓向耶和华守逾越节(1节)。“亚笔,原是迦南的名称,在阳历三月至四月之间,后来改用巴比伦历法的尼散月”【1】,以色列把这庆典改为对出埃及事件的称呼。
必须在中央圣所庆祝逾越节,祭物来自牛群羊群中。紧接之后的是为期七天的无酵节(3节)。逾越节在本月的十四日举行,无酵节则在十五日开始。
“逾越节的价值是要使国家回忆出埃及蒙拯救的事实,驱使每一代的儿童,都愿意负起得赎之民的责任”【2】,这是申命记的主旨。节期里吃无酵饼,从中提醒他们在出埃及之时,匆忙得连等待面团发酵的时间都没有(出12:34)。所以,这无酵饼也称为苦饼。
节期的第七日是严肃会之日(8节),是为了某些公开仪式而召集人民(王下10:20;赛1:13;珥1:14;摩5:21)。
13至15节,是第三个节期:住棚节,是一年中最大的日子,也是庆贺葡萄等夏末和秋季才成熟果子的收成,在这节期里,感谢耶和华丰盛的赐与,也彼此分享圣筵。
十六章18至十八章22节,讨论的是以色列领袖的品格︰审判官(16:18-20)、法官(17:8-13)、君王(17:14-20)、祭司(18:1-8)、先知(18:9-22)。这些官员承担的是司法与宗教的双重责任。
包括十六章18至20节所提到的审判官,这些政府官员,都要按公义来判断百姓,并在需要时惩罚罪人,代表着耶和华行事。
03
今日默想
9至12节,记述了七七节的要求,也称为五旬节、收割节(出23:16)、初熟节。以色列人在这时节,向神献上礼物(参17节),并要与家人、仆婢、利未人、外国侨民,以及孤儿寡妇共享筵席。这些节期对基督T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圣灵的赐与相连(徒2)。你觉得这可以与现今教会哪些内容作关联?
【1】 参汤普森:《丁道尔圣经注释:申命记》,页214。
【2】同上215。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一一零~一一一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10-111篇|路旁的水
我们不妨用“王、祭司”的身份,把圣战的场景分为“出征前、出征时、凯旋归来”去理解、去看110这首诗。
1至3节,是出征前的场景。以色列的君王,就是代表雅威,他们在打仗前,会宣誓,意味着他们从雅威那里得到任命,而人民也拥护他并投入其中,而且有一群少年人,载歌载舞,以敬拜作为出征的准备。
4至5节,对以色列而言,真正的圣战,在开战前一定有献祭,其关键点是说:胜败乃在于雅威,而不是依靠军事实力与政治谋略。所以,诗篇对如何策划打仗,讲的并不多,只突出“祭司的誓言”:一个属于雅威审判的行动!
7节所描述的是圣战已结束的情形,那时,君王喝路旁的河水,以示得胜。打胜仗,也等于是雅威的救赎,救他们脱离敌人的攻击。
111与112这两首诗,是以“哈利路亚”起头,之间关系密切,都是字母诗,有二十二行,各行按希伯来字母排列。这两篇主题也相互配合,所谓希伯来字母诗,就是以字母来做全诗架构(有点像中国古诗的藏头诗),而几个主题思想,则在其中游动。111首的主题是:神在祂工作中显为美善。112首的主题则是:敬畏祂的人定然得福。
111首,诗人呼召大家唱哈利路亚,尤其在大会中,去体现这紧密契合的特色,因为雅威的作为伟大,连最聪明的人,都值得花功夫去研究(2节),祂的作为有君尊的威严,和公义的特征(3节)。那是怎么样的呢?且听祂所行的奇事:
A、怜悯人——赐人粮食(5节)。这种仁君施政的场景,视百姓如子,使他们粮食充足。
B、纪念约——赐子民土地(6节),君王自身成为信守合约者,祂的能力是为了使百姓安居乐业。
C、引导人——赐人训词(7-8节)。君临天下,并不是威仪天下,乃是对黎民百姓,谆谆善导,使他们行在正道之中。
D、救赎人——与人坚立圣约(9节)。君王有责任保护臣民,使他们不受外敌侵扰。
那么,就可想而知神的美善了,那谁是智慧人呢?就是那些敬畏祂的人。
每日默想
110这首诗将地上君王身份的多重性特征做出描绘,有无帮助你理解以色列君王的使命?那作为基督耶稣的门徒,我们可以有哪些关联性的思考,将君王性的特征落实在我们的身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