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日诗篇祷告
诗情祷语
(作者:尤金·毕德生)
6月13日 | 用手中的巧妙引导他们
朗读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七十八篇 56~72节
56 他们仍旧试探悖逆至高的 神,不守他的法度,
57 反倒退后,行诡诈,像他们的祖宗一样。他们改变,如同翻背的弓。
58 因他们的邱坛惹了他的怒气;因他们雕刻的偶像触动他的愤恨。
59 神听见就发怒,极其憎恶以色列人,
60 甚至他离弃示罗的帐幕,就是他在人间所搭的帐棚。
61 又将他的约柜(原文作“能力”)交与人掳去,将他的荣耀交在敌人手中。
62 并将他的百姓交与刀剑,向他的产业发怒。
63 少年人被火烧灭,处女也无喜歌;
64 祭司倒在刀下,寡妇却不哀哭。
65 那时,主像世人睡醒,像勇士饮酒呼喊。
66 他就打退了他的敌人,叫他们永蒙羞辱。
67 并且他弃掉约瑟的帐棚,不拣选以法莲支派,
68 却拣选犹大支派,他所喜爱的锡安山,
69 盖造他的圣所,好像高峰,又像他建立永存之地。
70 又拣选他的仆人大卫,从羊圈中将他召来,
71 叫他不再跟从那些带奶的母羊,
为要牧养自己的百姓雅各和自己的产业以色列。
72 于是,他按心中的纯正牧养他们,用手中的巧妙引导他们。
省思:
大卫王比以色列其他任何领导者
更显示出刚、柔相济的双重性格,
既是好牧人,
也是神彰显于耶稣基督的特性。
祷告:
“耶和华,
求祢领我走过今世旷野路;
我虽软弱,主有权能;
愿主大能的手扶持我;
以天上的粮,喂饱我。”
(William Williams,“Guide Me, O Thou Great Jehovah.”)
阿们。
02
每日经文及简释
申命记 第十三章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申命记》第13章|分辨真假
分辨假先知(1-5节)
先知都有解梦和行神迹的恩赐。但在以色列,需要慎思明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先知的能力都是出于耶和华。尽管神有时会藉着异梦异象向人启示(创20:3,31:11;民12:6;珥2:28),但并不见得所有的异梦异象,都是从神而来的。真先知有能力施行神迹奇事,但其他人也会有类似的能力,甚至外邦术士有时也具备此等能力(出7:10-12)。如果一个声称是先知的,却引诱百姓离弃耶和华,百姓要将这假先知处死(5节)。
以色列在面对悖逆的先知时,需要做三样事:
1)不可听假先知的诱惑。耶和华虽然容让假先知滥用异能,这对以色列来说,是考验他们忠诚的时候了,他们不可被迷惑而离弃神。
2)面对考验时,神的百姓应当心思单纯,以顺从、敬畏,听从、依靠上主为满足(4节)。
3)要将假先知处死,因为他诱惑人离弃拯救他们脱离埃及法老的耶和华。
通过严厉的方式处死假先知的好处是,会起到一定的恐吓作用,也能及时清除民中的罪恶(参17:12,19:11-13,21:18-21,22:21-24,24:7)。
处理罪恶之城(6-18节)
6至11节,处理被亲人诱惑离弃耶和华的事,这样的引诱,不像假先知那么公开,是在暗中进行的。然而,审判也是同样的严重︰要用石头处死。
12至18节让我们看到,被假先知诱惑离弃神的城镇,也需要处理!这些城中的人被称为匪类,意思是:无价值之子。由于刑罚非常严厉,执行必须要公正(14节)。首先要先查清事情的真相(参17:4),若真有此事,便要把那城认作是外邦的城邑(参20:10-18),作彻底毁灭,当作荒堆。并且,也不可将任何掠物占为己有,因为那是污秽的(书7:20、21),只有这样才能将背盟的咒诅阻止,使得耶和华转意不发烈怒。当这些公义得以伸张后,便可以继续享受耶和华所赐的福气。
03
今日默想
以色列周围是个偶像世界,他们有可能会不知不觉被同化,所以哪怕是亲人拜了偶像,也不能包庇,要领导全城的人,用石头把拜偶像的亲人打死。因神要求以色列人爱祂、效忠于祂,过于爱自己的家人。
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家人的价值,而是说,一个叛道的家人,无异于自绝于赐生命的主;而且偶像靠近死亡的一端,若不将这除去,会污染应许之地,惹怒圣洁生命的主,遭衪降灾,导致被掳。
看来,作为上主的百姓,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维持国民生命和社会安康。哪怕这个代价极大,要将传播邪道的假先知处死。今天的你,是否觉得这条命令过于无情?你会如何评价?
04
每日加量
诗篇 第一〇六篇
读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释经音频:(请点击下面的播放按钮)
《诗篇》第106篇 | 旷野
相对于104首追忆创世记那雄浑的气势,105首述说出埃及的恩典,106首则是追忆旷野(甚至到被掳时候)失败的漆黑阴影。不过,数落人的忘恩负义之时,仍然是以颂歌的格式,其主题是神那怜悯背叛子民的爱,这正是祷告的基础(47节),也是结尾颂歌的实质——这颂歌不仅结束本篇,也结束了诗篇第四卷(90-106篇)。
一开头就哈利路亚,其理由是祂的慈爱与美善,而祂的作为与人的作为(“谨守”与“善行”),是立约双方各自的责任,有福则加强这一关系(1-3节)。
4至12节,接着前面立约的言语之后,带出13-33节一大段旷野那令人不齿的记忆:
1)大起欲心(13-15节)。百姓因身体上的一点需求未得到满足,就化作极大的怨言,他们虽然得满足,却也获灾病.
2)嫉妒摩西与亚伦(16-18节)。有一群人公然造反,擅自树立领袖亚比兰,其结果是背叛者被地吞噬,落入阴间,党羽被火烧死 .
3)拜偶像(19-23节)。百姓竟然把雅威说成牛!用金打造的像来代替祂,结果是差点全民被剪除,多亏摩西以中保的身份哀求。
4)大发怨言(24-27节)。百姓公然拒绝进军迦南(要回埃及去),如此藐视神的应许,其结果是全民倒毙旷野,后裔被四散到列国中。
(5)变节(28-31节)。他们已到毗珥,已经能够看到迦南地了,与拜金牛犊事件也相隔了四十年。在这个有摩押人居住的地方,他们麻木了——与巴力毗珥联合;与摩押女子淫乱(与别的民族没有两样),可怕的是,带来属灵上的淫乱(把神换了)。幸好非尼哈这位亚伦之孙出手刑罚,否则他们就被瘟疫所灭了。
6)背逆(32-33节)。这是旷野记述最后一个回合(参民20章),在米利巴(争吵)因没有水而争吵。四十年前神吩咐磐石出水,四十年后他们旧性复发(其实已经是下一代了),“攻击摩西”。似乎没有一点进步,而摩西也被逼得太急了,怒气发作,“然后,用拐杖打磐石两下”,他因此受了亏损。
7)旷野这一代死了,进入迦南新的一代又如何呢?34-42节,诗人努力地说:在红海边上有过短暂赞美信靠之后,再次背叛,他们学迦南风俗,事奉偶像,用儿女祭祀鬼魔,流无辜人的血(献儿女给巴力),污染了圣洁的应许之地。导致雅威大发怒气,把他们交给邪恶的敌人。
看来真是不可救药了,人虽知犯罪背叛是自讨羞辱、自甘堕落,但又无力自拔,或许唯一能做的就是哀叫,因人无力谨守圣约,只有祂记念自己的约(43-48节)。
每日默想:这首诗最后让人看到:祷告者不再有任何居功心态。唯有:神啊!怜恤我这个罪人!使我转回!这些悔罪的心声化作一串串的赞美。你如何去体会上主的怜悯呢?